资源简介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的改革班 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姓 名 王 鑫学 号 200813610039指导教师 张德然阜阳师范学院数学系2009年 10月 28日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的改革作者:王鑫 指导教师:张德然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改革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一项基本理念出发,提出了初中数学改革的一些基本内容和方法,即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放式教学和合理应用多媒体等手段等。通过这些措施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改革目 录一.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3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32.1 思维方式的转变---------------------------------------------- 42.2 教师角色的转变---------------------------------------------- 42.3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52.4 通过开放性问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训练学生思维------------------ 52.5 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学习兴趣-------------------------------- 6三.结论----------------------------------------------------------- 6参考文献----------------------------------------------------------- 8英文翻译------------------------------------------------- 8一.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绝对的支配者,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细致耐心地推理、计算,学生则是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并把老师所讲的知识记下来,老师主动的讲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老师讲,学生听,课上练习、课后作业是通常的数学教学模式。课堂里的一切基本活动都围绕着老师的教学计划进行。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由老师主导的,没有这个主导,几乎学生的任何考试都要取得失败。这种方式也是有一定的可取支持的,那就是学生能按知识的逻辑序列比较系统地接受课本知识。而且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按老师的教学模式展开,如果学生偏离了正常的学习轨道,也会被老师迅速纠正,这样有助于老师实现既定的教学计划。但是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付出的精力主要用于消化理解老师所传授的,在学生头脑里,老师的思想和语言只不过得到了简单的复制,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不用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教学活动,不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学习者已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学习并获得信息的意义。[1]根据《标准》中的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也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标准的要求。所以说,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反思、研究,改变原有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学习、创造、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出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空间,以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叶圣陶先生就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新课程是素质教育从形式走向实质,从探索走向实施的标志。它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主阵地的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特点,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二.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容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不仅在教学方式上,也要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本文主要从思维方式、教学手段、教师角色和多媒体的应用等诸多方面来阐述数学改革的内容。2.1 思维方式的转变首先,我们要树立个性化的数学教学思维。新课程着重强调每个学生作为个体的充分发展,这就意味着,在教学层面,新课程的实施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初中数学教学必须树立个性化的思维,使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广大老师和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一方面,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找到满足其需要和层次的个性化素材;最后,个性化数学教学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在不断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符合其认知风格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教学只顾及部分学生的这种情况。[2]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生活的数学教学思维。作为文化的数学知识是历史性的发展,当代数学是与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密不可分的。因此,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孤立于学生社会生活的“题海大战”和“静态思维”。当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全脑的发展与开发不能在脱离真实情境的“书面知识”的真空中落实。脑的发展的核心是神经元之间的树突的关联,学习就是创造大脑神经元之间关联性的过程,在任何大脑中建立神经元之间的复杂关联网络都具有可能性。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达程度取决于基于真实世界经验下的深度学习。简言之,大脑感受真实世界越多,大脑工作的有效性越高,创造成功可能性越大,更多的神经元能够建立更复杂的思维网络。当代数学认知思维理论也揭示,生活经验是数学活动的四大要素之一(包括数学思维、自我方式和再创造)。这同样表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展开积极的思维过程,是当代中学数学教学变革的必然趋势之一。再次,我们要倡导人文化的数学教学思维。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给予学生的是深难、繁琐、枯燥、乏味等等不好的感受;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满足学生的情感与动机需求,为此,我们需要创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教学不仅要有趣味性,还要有安全感,在此基础上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数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一部分,作为文化,它同样具有文化所具有的脉络性、背景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关注其文化的特征与品味,那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的知识,而是数学积淀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味。[3]2.2教师角色的转变营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倡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新教材科学的编排和活泼的内容极有利于我们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营造和谐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通过小组比赛、听口令做动作、玩游戏等,唤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我们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更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有一地主和一农民参加赌博,他们各押赌注为一头牛。双方约定:三天后,两个人轮流在一张桌面(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上摆放同样大小的铜钱,规则是:每人每次摆一个,铜钱不能相互重叠,也不能有一部分在桌面边缘之外,摆好以后不准移动,知道谁最先摆不下铜钱谁就认输。农民经过苦苦思索最终赢得了地主的一头牛。此时,就问学生:“你们想知道农民的方法吗?”同学们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就可以让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这节课。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新课程让我们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衡量一个好数学老师的标准已经成为昨日黄花。新课程下,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仅要表达清楚、板书漂亮、做题能力强、指导考试有方,而且要更新教学观念,用全新的理念感知教材,认识学生。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体验、思考、总结、提高,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新课程的实践者。2.3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要达到开放式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开放式教学本身就是多样化的,惯用一种或集中教学手段是不能达到开放教学的目的的,为了配合教学的开放性,教学手段必须多样化。教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知识引人的问题、对于开放式教学而言,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引人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开放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既可以利用实例或操作,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等。但是不管用哪种,都要必须保证这种方式在学生的经验范围内,否则,手段就是无效的。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引人间题上,几乎都是由创设情境或实例引出。但有些情境或实例超出了学生的经验范围,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和复杂性,结果适得其反。实际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来引人,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平行四边形了。因此,教师在开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画出不同性质的平行四边形。其中肯定有学生就画出了矩形、正方形或菱形,然后在学生图画的基础上引人矩形或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其特点,这比情景的引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2.4 通过开放性问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训练学生思维。在开放性教学中,常常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解题策略也是非常规的,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其有一定挑战性和多样性。学生在探索多种结果和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所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大多有进一步引仲、拓广的可能性,学生在探索出一些结论之后,还须进一步进行推理演算和深层分析.发现更隐含的结论,发现更一般的、内在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得到了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可见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灵活运用这些开放试题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数学教学中常常用到的“一题多解”就是方便易行的方法。如:小明星期天陪妈妈去洗衣店洗衣服。A、B两家洗衣店都给出了优惠条件。A店打“七折”,B店打“六五折”,但B店要求必须先交纳l00现金,然后可以享受135元的洗衣服务。请问,小明应该去哪家洗衣店?尽可能多的列出你的方案,并说明你的理由。学生通过讨论列出了五种方案,通过不同的方案使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进行阐述,相互补充,思维的碰撞使同学们兴奋起来,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5][6][7]2.5 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学习兴趣首先,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空限制,很多生活情境难以在课堂上再现,这时,多媒体充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使输出的信息生动、形象、直观。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乐学、爱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课件中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动画和声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其次,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运用多媒体,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本堂课的知识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综合练习,同时还可以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再次,运用多媒体,演示知识联系,突破教学重难点。数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是具有抽象性的,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加上中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很成熟的,如果用专业的术语讲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地演示知识的联系,突破难点。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轻松突破。三.结论初中数学课程具有不同于高中数学课程和大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初中数学课程的改革,也有自己的特点。[8] 本文主要阐述了课程数学改革的一些内容以及对教师提出的一些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课程改革的效果的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检验。在以后的时间里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后继的研究。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两年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本论文设计在张德然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张德然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张德然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张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张德然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两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两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参考文献:[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崔克忍,鲁正火.数学教育通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黄翔,刘洁民.数学教育的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李求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杨艳红.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策略.中国校外教育(理论)[J].2007(6):116.[6]邵雪芬.浅论数学的开放式教学[J].新课程(教师版).2005(5):32-33. [7]戚淑姣.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开放式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5):51-53.[8]王林全.数学教育研究的实践与感悟[J].中学数学研究,2007(3).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reform Writer: Wang Xin Guidance of teacher: Zhang Deran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demand more efficiency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ers. it is a significant topic to study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junior mathematics at the new curriculum background. To adjust the Curriculum reform , the author suggest some advices,such as to change way of thinking, chang role of teachers and us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bring to open learning idea and use multimedia in an intelligent manne rand so on. All these suggestions are base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t may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to carry out these measures in a JuniorKeyword: A new curriculum ; Junior mathematics ; Curriculum refor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