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设计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为指导,关注学生有效学习,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时空意识,运用图片、文字等多种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采用自主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习等方法,注重学生对历史情境的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和升华。教学背景分析课标解读 【单元课标】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本课为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始,其包含了巴西、墨西哥改革、印度革命、伊朗立宪改革等多项运动,按照课标的要求,只需要达到“了解”的程度,“了解”即“记忆”或“回忆”。要求学生能辨认、识记三大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基本史实,并从中提取相关知识,归纳背景、特点和局限等多个方面的概况。 2.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史实的基础上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这就需要学生首先理解民族民主运动的方向和特点,梳理归纳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基本脉络,进而走进情境,探究其对世界的影响,并认识到民族民主运动任重而道远。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的第二课。本课包括三个子目:“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这三个子目的逻辑关系是:按照历史的时空关系,围绕不同地区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事件予以讲解,突出各自的特点。介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大致经过、主要特点,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一子目“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介绍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简述了海地、巴西、墨西哥的革命的革命过程,并涉及“考迪罗制”“门罗宣言”“大棒政策”“金元外交”等相关内容。具体过程不宜过多展开,要突出独立背景和阶段特征。第二子目“亚洲的觉醒”以印度、伊朗和中国为代表探讨了亚洲革命的原因和过程,重点是“觉醒”,亚洲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开始领导民族解放运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促进了本国社会的进步。第三子目“非洲的抗争”选取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主义和埃塞尔比亚抗意战争,强调了反抗外来侵略和民族独立。 本课上承第6课至第12课关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工业革命的知识点,下启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内容相对较多而且重难点不少,必须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我着眼于亚非拉人民对于“自由”的追求,力图呈现亚非拉独立背景的共性,分析探讨不同地区争取民族独立的特点。我以“以自由之名”串联整个课程,将教材整合为“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自由?何为自由?”“亚洲的觉醒——自由!争取自由!”“非洲的抗争——自由,理解自由”,从宏观上把握19世纪至20世纪初亚非拉美抗争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微观上突出各阶段各区域抗争的差异性。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初步学习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内容,对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等起义领导者有基本了解。高中学生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有限,高中教材涉及面广,知识间逻辑较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提供大量信息,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化设计等引发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层次思考,学会知识迁移与运用、构建历史时空与历史解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学目标1.通过对图片和史料的分析,掌握不同时空下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反抗殖民压迫的史实,理解阶级斗争对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结合图片、文字材料等,理解亚非拉长期落后的原因,分析拉丁美洲和亚非部分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概括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独立运动的不同特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学习,感悟亚非拉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和崇高品质, 树立珍爱民主和和平的意识,增强承担民族复兴任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涵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独立 何为自由? 亚洲的觉醒 追求自由! 非洲的抗战 理解自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出示《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 任务一: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民族运动 任务二: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民主运动 思考亚非拉国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面临的革命任务。 引导学生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引出民族运动和民主运动的概念。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自由?何为自由? 【问题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 出示四则材料: 材料一:西、葡在殖民地上实行专制统治。西班牙国王曾宣称:拉丁美洲殖民地是他的私有财产。在独立战争前,拉丁美洲殖民地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十分突出,各劳动阶层不仅遭受殖民统治的压迫,还受土生白人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剥削。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到18世纪下半期,拉丁美洲殖民地社会经济冲破了宗主国的种种限制而缓慢地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生产纺织品、皮革、陶器、铁器、玻璃、肥皂糖等的手工工场及造船厂。拉丁美洲成为欧洲棉花,咖啡,烟草可可的重要供应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上卷》 材料三: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欧洲的近代科学、文学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传入。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人的一部分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颂。 ——许海山主编《美洲历史》 材料四: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起了推动作用……1807年葡萄牙和西班牙被迫参加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后,英国加强了对两国海岸的控制,宗主国与殖民地的交通联系被中断。随后,两国本土也被法国侵占。——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预设】 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经济: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经济有一定发展 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增长 外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西葡衰落 【问题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以及图片,梳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历程。结合图片,讲解“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等关键概念。 【教师】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随后,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 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多年征战,西属拉 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巴西摆 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教师】独立以后,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是,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 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 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在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的同 时,还进行武力干涉,这就是所谓的“金元外交”和“大棒 政策”。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问题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结合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进程,组织学生根据提示(独立背景、独立进程、领导阶级独立结果、革命性质)讨论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预设】 从独立背景看——受外部因素影响大,自身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内部条件不成熟;从独立过程看——持续时间长,阶段性强,涉及地域范围广;从领导阶级看——由土著集团的先进分子领导,资产阶级并没有真正成为领导阶级;从独立结果看——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被触动,政治上军事独裁的“考迪罗制”, 外部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渗透,独立后的拉美依然步履维艰;从革命性质看——具有反封建和殖民压迫的双重任务,但实现民族独立为其首要任务。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得出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外部四个方面理解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 阅读教材,梳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历程;理解“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等相关概念。 结合对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背景和过程的学习,根据提示,讨论其特点。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为学生理解拉丁美洲民族独立的具体过程提供知识积淀。 掌握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阅读、提取、梳理、概括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亚洲的觉醒——自由!争取自由! 【问题一】:思考亚洲走上觉醒之路的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所面临的局面,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亚洲走上觉醒之路的原因。 【教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另一 方面,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 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在这种 情况下,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的新高潮。 【问题二】:亚洲觉醒的代表性事件 【教师】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其中的代表。 【问题三】:亚洲觉醒的意义。 出示材料: 材料:中国不是早就被公认为是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家的典型吗 但是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继俄国1905年的运动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席卷了土耳其、波斯、中国。在英属印度,动乱也在加剧。世界资本主义和俄国1905年的运动终于唤醒了亚洲。几万万受压制的、由于处于中世纪的停滞状态而变得粗野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走向新生活,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 ——列宁:《亚洲的觉醒》,《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教师】亚洲的觉醒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听讲,回忆相关知识,归纳亚洲走上觉醒之路的原因。 了解印度和伊朗为争取民族平等和自治所做出的努力;回忆中国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理解亚洲觉醒的深刻意义。 调动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信息、概括信息。 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殖民主义给亚洲人民带来的深重困难,从而更加深刻体会亚洲觉醒的伟大意义。三、非洲的抗争——自由!理解自由! 【教师】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同样也给非洲带来了空前严重的破坏。当然,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也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在此时期,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其中,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的事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问题】: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哪些特点?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图片,思考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哪些重要特点。 【预设】 武装斗争为主;动员民众参与;领导力量多样;斗争水平较低。 阅读教材,完成相关表格;探究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 出示材料: 材料:我们可以这样断言,世界各地区之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 ——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教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出现了西方主导、东方从属的不合理状态。殖民国的奴役和束缚严重阻碍了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引起强烈不满,殖民地人民因此奋起反抗。虽然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们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在民族独立运动过程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宣传民主思想,探索民主革命道路,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为后来各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认真听讲,深刻思考感悟亚非拉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和崇高品质。 总结全课,感情升华。引导树立珍爱民主和和平的意识,增强承担民族复兴任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涵养家国情怀。教学反思本课内容较多,涉及国家众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对知识进行取舍是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因此,主要靠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在课堂上主要通过时间轴、表格和地图进行展示,构建其大时空下的大事件的知识框架。对于重难点突破,主要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进行展示,史料形式不够丰富。文字阅读量较大,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课堂进行学法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