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认识小麦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认识小麦 教案

资源简介

3.1《认识小麦》教案
【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十二)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与要求】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①举例说明植物是生物。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③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学业要求:认识周围常见的植物,并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识别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观察对常见的植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②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②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能借助工具进行科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教材简析】
本课是《认识身边的植物》中第1课《认识小麦》,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五部分:1.问题与猜想:小麦长什么样子;2、探究与结论:观察小麦,认识小麦结构;3、反思与评价:总结这节课表现,同时评价;4应用与迁移:用观察方法,走到室外去观察更多的植物,比如观察一棵树;5、阅读与新知:植物科学绘画,理论联系实际,用以致学,绘画周围植物。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对于科学课程兴趣浓厚,好奇心强但动手能力不足,注意保持时间不长,不能够独立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在观察、研究小麦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带领、示范和关注,做好安全提示。他们对小麦的认识主要来自图书、家庭及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认识的小麦比较粗浅和零碎。学生知道小麦可以做成面粉,对于小麦整体结构没有系统了解过,部分学生只认识金黄色成熟的小麦。在科学观察中由于学生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或者拍照的形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1.认识小麦有麦芒、麦穗、叶、根、麦秆等结构。
2.学会科学地观察小麦,能使用绘画的方法记录。
科学思维目标
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对小麦进行观察。
从不同角度分析观察小麦特征。
探究实践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写字困难的情况下,可以是画图或者拍照等方式。
态度责任目标
1.知道小麦是我们主要的农作物。
2.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善于合作,乐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小麦有麦芒、麦穗、叶、根、麦秆等结构。
2.教学难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系统地观察小麦。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观察记录表、小麦各生长阶段图片、放大镜、直尺等。
学生:放大镜,直尺,铅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与 猜想 【PPT:1-8】 导入: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早餐吃的什么主食? 2.引导: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又美味的食物。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呢? 3.揭示主题:没错,就是面粉,而面粉的主要原料,正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主角——小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认识小麦。 4.提出问题:小麦长什么样呢?首先请你辨一辨:哪一张是小麦? 引导:有些同学能一眼就识别出来,有些同学识别错了。没关系今天就仔细来观察小麦,了解小麦的特征。 讲解小麦一生:从饱满的种子,到嫩绿的麦苗,再到拔节孕穗,直至金黄成熟的麦穗,小麦的每一个生长阶段,都是大自然谱写的生命赞歌,见证着时光沉淀下的丰收希望。 7.出示小麦,提问:用语言简单地描述你看到的小麦是什么样子的? 8.引导:这株小麦处于生长中期,我们通过简单地观察,可以发现小麦茎秆直立且有一定高度,长着几片细长的绿色叶片。顶部的麦穗已经长出,呈绿色,还带有黄色的小花,生机勃勃。 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包子、馒头、面包、油条。 预设:面粉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预设:左边是小麦 预设:右边是小麦 学生听讲,齐读 学生观察、描述 学生齐读 通过真实生活场景,早餐吃什么主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判断,了解同学对小麦的前认知。 初步了解小麦的一生,小麦初认识,麦种-麦苗-孕穗-麦穗。 小麦初观察
探究与 结论 【PPT:9-20】 活动:观察小麦 1.讲授:通过刚才观察的小麦,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小麦的结构。 2.出示任务:观察小麦,探究小麦的特征,画一画观察到的小麦。 3.讲述观察方法: ①先整体看小麦的高矮和结构。远看整体。 再分别看看小麦的根、麦秆、麦叶、麦芒、麦粒有什么特点。近看局部。 ②近看局部时,按照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还可以从主干到枝叶和花果的顺序观察。 ③观察时,可综合运用感官来观察小麦的特征。 例如用鼻子闻一闻气味;用手摸一摸软硬、厚薄、光滑(粗糙);用舌头尝一尝味道。可以借助放大镜进一步观察细节。 ④讲解记录方法:要一边观察,一边记录结果。记录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且标记出小麦的结构以及观察到的各部分的特征 4.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各小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方法和观察安全。 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分享:可用一些句式帮助学生进行表达,如: 整体上看,小麦植株的高度……,近看局部,我们发现小麦根的颜色是……,形态像……,麦秆的颜色是……,摸的时候发现麦秆……,叶子…… 6.与学生一起生成结论: 7.拓展麦芒知识 : 学生认真学习、齐读,小麦结构。 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先远看整体,后近看局部。 学习思考近看局部时的观察顺序。 学生分组一边观察一边记录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汇报对小麦特征的认识。 详细了解小麦结构。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观感受小麦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小麦特征。 通过绘画来展示学生观察到的细节。 小组讨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小麦结构及特征。 全面了解小麦。
反思与 评价 【PPT:21-22】 1.反思: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选一选,我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评价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表现在评价表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吧。 学生根据表格反思本课学习内容 自我评价,涂色。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收获,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应用与 迁移 【ppt:23-25】 1.提问:如果要观察一棵树,你打算如何观察? 结合观察小麦的方法说一说。 2.讲解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从主干到枝叶和花果。 整体:比一比树有多高 局部:主干,一量树有多粗 局部:枝叶,描一描叶子的形状 局部:花果,数一数花有几瓣,如果植物还没有开花、结果,我们可以过一段时间再继续观察。 3.布置课后作业: 利用观察认识小麦的方法,对校园的其他植物(如一棵树)进行自主观察与记录。 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认真学习观察方法。 回顾观察方法 课后观察一棵树,学以致用。
阅读与 新知 【ppt:26-28】 1.展示科学绘画图:植物科学绘画不仅要画得漂亮,还要准确描绘植物的形态特征。 2.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有画画功底的同学在记录植物时,可以尽可能的准确描绘出植物的形态特征哦。 欣赏科学绘画。 通过学习植物科学绘画,认识更多的植物。
【板书】
认识小麦
6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