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专题训练:选择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专题训练:选择题

资源简介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专题训练:选择题
1.山宽恕了水在自己躯体上的拍打,变得更加俊秀;水宽恕了山阻挡自己去路,变得更加灵动。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 )。
A.换位思考 B.平等待人 C.宽容他人 D.相互关心
2.宽容是一种美德。下列属于宽容的表现的是( )。
A.事事迁就他人 B.买到假货,不与商家计较
C.老师无限度地纵容犯错的学生 D.朋友间出现小矛盾时彼此谅解
3.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正确的做法是( )。
A.不理睬父母,冷淡相对 B.以强硬态度顶撞
C.尊重、理解父母的苦心,主动和父母沟通 D.以上都不对
4.面对别人的冒犯和侮辱,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
A.告诉老师或家长 B.别人骂我,我就骂回去
C.用武力制服对方 D.忍气吞声,一味谦让
5.“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启示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 )。
A.斤斤计较 B.大人不计小人过
C.宽容大度 D.嘲笑别人气量太小
6.要理解他人就应该( )。
①友善待人 ②尊重他人 ③坦诚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④原谅他人所有的过错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摩擦或矛盾时,我们应( )。
A.不搭理对方 B.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C.自己偷偷地哭 D.激化矛盾,让对方让步
8.“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这句名言出自( )。
A.韩愈 B.李白 C.苏轼 D.柳宗元
9.真正的好朋友,在生活中应该( )。
A.相互保密 B.相互封锁
C.相互宽容 D.担心别人超过自己
10.面对他人伤害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自认倒霉,绝不理他 B.叫我的好朋友来找他算账
C.让自己的家长来威胁对方 D.懂得原谅他人,但不能无限度纵容
11.古人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重。”由此可见( )。
①自尊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
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③要受人尊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④自尊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在以下典故中不善于反思自己的名人是( )。
A.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 B.纸上谈兵的赵括 C.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D.负荆请罪的廉颇
13.“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宽容美德的是( )。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敬人者,人恒敬之
C.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14.历史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下列故事与“宽容”无关的是( )。
A.负荆请罪 B.草船借箭 C.六尺巷 D.宰相肚里能撑船
15.尊重自己表现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下列行为属于“尊重自己”的是( )。
①小刚听不得别人批评,每次别人提意见,总会找很多理由为自己辩护。
②小明被别人起了难听的绰号,要求对方道歉。
③老师找莉莉谈话,说她最近作业总是很马虎。听了老师的话,莉莉既难过又惭愧。
④小吴答应别人的事总是做不到,久而久之,大家都不相信他说的话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下列哪个是适度维护自己的正确做法( )。
A.小刚喜欢下棋,每次赢了就兴高采烈,输了就说别人作弊。
B.小明在班上成绩一直很好,有一次测试,好朋友小红超过了他,小明觉得羞愧又难过,从此再也不跟小红来往。
C.老师找小丽谈话,说她作业做的马虎,没有以前认真,小丽觉得老师是鸡蛋里挑骨头。
D.当别人给小强取难听的外号时,他保持着情绪的稳定,郑重的要求别人给他道歉。
17.关于反思的观点,正确的是( )。
A.所谓反思,只要思考过去做错的事情并从中得到教训。
B.看到别人的成功与失败,从中借鉴对自身健康成长有益的经验或教训。
C.“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在心里好好反思,但没必要写下来
D.有时反思会带来一些情绪波动,甚至让人崩溃,这种情况下反思就没有意义了。
18.《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意见不统一时不要争吵,保持和谐融洽最重要。
B.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一致时,要温和地说服对方。
C.与人交往要和谐融洽地相处,但毕竟人与人是不同的。
D.能与人和谐融洽地相处,但在具体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
19.课间活动时,小林同学不小心把我撞倒在地上,我应该怎么做( )。
A.以牙还牙,也把小林撞倒。
B.回家告诉家长,让家长出面批评一下小林。
C.这是个意外,我原谅了他。
D.我没有再撞回去,只是责怪了他几句。
20.下列属于尊重他人的是( )。
A.妈妈想给小丽一个惊喜,悄悄给她报了钢琴兴趣班。
B.刚上完体育课,满头大汗的小刚看到同桌感冒了,轻轻关上了窗户。
C.“看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样子,这个道理跟他说不通。”
D.看到同桌做错了题,小东说:“你太笨了!这么简单都不会,我来教你。”
2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要学会尊重自己。小明的行为属于尊重自己的是( )。
①小明在等公交车时主动排队
②小明因为长得胖而被小凯嘲笑,小明要求小凯向他道歉。
③小明和小刚约好周日去图书馆看书,即使下雨小明也会如约而至。
④小明很要强,输了围棋比赛就生气发火。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公交车上,假如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你应该( )。
A.微微一笑,原谅别人 B.大声喊疼,引人注意
C.默不作声,重踩回去 D.辱骂挖苦,不能忍受
23.王晓亮因为个子矮小,经常被大个子同学欺负,你认为他尊重自己的表现是( )。
①指出对方的错误 ②忍一忍,上初中就好了 ③要求对方道歉 ④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24.下列处理矛盾的方式正确的是 ( )。
A.忍气吞声 B.严厉指责 C.真诚劝告 D.批评辱骂
25.社会生活中。受不同思想观念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各不相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我被别人家的狗咬伤了,只能认倒霉 B.爸爸酒后不开车
C.有人偷摘我家的葡萄,我也去摘他们家的 D.有人欺负我,我告诉家人去揍他
26.孔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这告诉我们要( )。
A.欣赏他人,体味美好人生 B.与人为善,学会换位思考 C.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D.关爱他人,积极承担责任
27.小文看到小明拿不到书架最上层的书,就说:“嘿嘿,你个子太矮了拿不着吧,我来帮你拿。”小明却生气地说:“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这告诉我们在帮助别人时( )。
A.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 B.要不惜一切代价 C.不用考虑方式方法 D.要量力而行
28.地震引发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
A.群发性 B.随机性 C.关联性 D.偶然性
29.2024年4月20日,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武江区江湾镇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灾害发生后,韶关人民团结一致,就如同我们的班集体。我们学习到的精神包括( )。
①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②众志成城,抗险救灾 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④明哲保身,无所作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0.2024年2月,宿迁历经冻雨、冰粒、雨夹雪、大雪等恶劣天气,道路结冰严重。2月20日,宿迁气象台升级发布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这条信息中的预警信号级别为( )。
A.一般 B.较重 C.严重 D.特别严重
3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其中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与干旱 B.洪涝与干旱
C.干旱和泥石流 D.台风与寒潮
32.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 )。
A.浙江乌镇“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
B.云南红河哈尼族村寨呈现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维一体的空间格局。
C.某地区奉行“消耗资源,发展经济”的理念。
D.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冰屋。
33.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下列行为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
A.燃煤电厂排放大量的废气
B.工厂把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
C.种植业中过度使用农药
D.绿色低碳出行
34.下列属于正确避险做法的是 ( )。
A.泥石流发生时,向平行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跑。
B.地震发生时,迅速乘电梯逃生。
C.雷雨交加时,应寻找大树避雨,避免被淋湿。
D.在野外遭遇大风时,应以最快速度朝与大风前进路线垂直的方向逃离
35.雷电交加时,在家应怎么办?( )
A.停用电视和其他家用电器。 B.打电话告诉亲友注意安全。
C.打开门窗,注意通风。 D.去楼顶观察天气情况。
36.下列避险行为正确的是( )。
A.雷雨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
B.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乘电梯尽快离开。
C.山洪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D.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37.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1日至17日为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避险方法正确的是( )。
A.到立交桥下或低洼地带避雨 B.去河边查看洪水奔流不息的场面
C.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D.在广告牌下避雨
38.日本“水俣病”的原因是( )。
A.铅中毒 B.核辐射 C.汞中毒 D.药物中毒
39.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可缓解资源紧张并保护生态环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
A.太阳能 B.水能
C.风能 D.煤炭
40.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较重”用什么颜色标识( )。
A.橙色 B.红色 C.黄色 D.蓝色
41.为了安排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 )个缔约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一致通过《巴黎协定》。
A.50 B.100 C.150 D.200
42.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我国做的举措有( )。
A.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B.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C.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 D.以上都有
43.关于爱护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保护环境只是政府的责任
C.我们应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D.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44.下列自然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东非高原树木稀少,成群野生动物在游荡
B.撒哈拉沙漠非常干燥,地广人稀
C.北极地区终年白雪覆盖,气温非常低
D.亚马孙平原地势高,面积小
45.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一般划分为: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严重用( )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A.黄色 B.红色 C.橙色 D.蓝色
46.20世纪50年代,日本一家肥料公司把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排到了海湾中。这些废水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汞,不仅严重污染了海水和鱼类,也使食用鱼类的人和动物中毒。人们用当地地名把这种病命名为“水俣病”。关于“水俣病”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人类排放未处理的废水→海水污染→鱼虾中毒→人类染病
B.人类排放未处理的废水→鱼虾中毒→海水污染→人类染病
C.人类染病→海水污染→鱼虾中毒→人类排放未处理的废水
D.人类排放未处理的废水→人类染病→鱼虾中毒→海水污染
47.观察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病虫害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B.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
C.我国东部地区没有地震灾害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8.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某地区出现流行性肺炎
B.冰雹砸坏了农田庄稼
C.泥石流冲毁了房屋、损坏了道路
D.长期干旱导致湖泊干涸
49.遇到雷雨天气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在大树下避雨
B.空旷场地上使用有金属竿的雨伞
C.高压电线下行走
D.就近找一地势较高的牢固建筑物避雨
50.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与_____密切相关。
A.乱砍滥伐 B.污水排放 C.过度捕捞 D.焚烧垃圾
51._____终年积雪,气温非常低。
A.亚马孙平原 B.东非高原
C.北极地区 D.撒哈拉沙漠
52.( )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A.地球 B.太阳 C.月亮 D.火星
53.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下列用在地震多发建筑里,用于减缓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的是( )。
A.避雷针 B.弹簧减震器 C.监控器 D.接收器
54.“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反映了人类爱护水资源,水养育着人类的良性循环。像这样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常见于( )。
A.浙江乌镇 B.安徽蚌埠 C.广西桂林 D.四川泸州
55.下列自然景观的描述与对应的地区,不正确的是( )。
A.终年积雪覆盖,气温极低——北极地区
B.地广人稀,几乎没有植被,非常干燥——东南亚
C.树木稀少,成群野生动物在草原游荡——东非高原
D.地势低平,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专题训练:选择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A C B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B B D B D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D C B B A C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D D A D C C D C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D D C D C A B A D A
题号 51 52 53 54 55
答案 C A B A B
1.C
2.D
3.C
4.A
5.C
6.B
7.B
8.A
9.C
10.D
11.C
12.B
13.C
14.B
15.B
16.D
17.B
18.D
19.C
20.B
21.D
22.A
23.D
24.C
25.B
26.B
27.A
28.C
29.C
30.D
31.B
32.C
33.D
34.D
35.A
36.D
37.C
38.C
39.D
40.C
41.D
42.D
43.C
44.D
45.C
46.A
47.B
48.A
49.D
50.A
51.C
52.A
53.B
54.A
55.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