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科学试题卷1.(2024九上·上虞期末)上虞是青瓷的故乡,越窑青瓷就发源于此。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C.磨光上釉 D.高温烧制2.(2024九上·上虞期末)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氢气还原氧化铜B.稀释浓硫酸C.称量NaOH固体D.pH试纸测酸碱度3.(2024九上·上虞期末)为了给居民提供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做到营养均衡,营养学家设计了“膳食宝塔”。右图是我国营养专家推荐的居民日常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入比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第五层食物所占的比例最小,所以可以不吃B.小虞同学牙龈容易出血,应多吃第二层食物C.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应适当多吃第三,四层食物D.第一层所占的比例最大是因为这类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4.(2024九上·上虞期末)分析推理是科学学科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A.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东升西落,因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主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动脉血只流动在动脉血管内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因此酸溶液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5.(2024九上·上虞期末)遗传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①细胞核中B.一个③DNA分子中含有一个基因C.②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④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6.(2024九上·上虞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的取材及现象等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试管内的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B.乙中,向左轻推载玻片b,可形成薄而均匀的血膜,并且不会破坏血细胞C.丙中,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通常情况下应该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D.丁中,用皮筋扎紧a处,用手指沿ab方向将血液推向b处,血管ab段会鼓起来7.(2024九上·上虞期末) 平板支撑是一种类似于俯卧撑的肌肉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塑造腰部、腹部和臀部的线条,如右图所示。能正确表示人在平板支撑时的杠杆示意图是A. B.C. D.8.(2024九上·上虞期末)在学习消化系统相关知识后,小虞同学制作了“胃的名片”来介绍胃的相关知识。下列名片中各序号的填写不正确的是姓名:胃工作职能:暂时贮存和 ① 食物:胃壁的肌肉组织可以收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胃液含有 ② ,可以初步消化③。胃有话说:经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 ④会损害胃黏膜,可能导致胃溃疡。A.①-消化 B.②-消化酶 C.③-脂肪 D.④-胃酸9.(2024九上·上虞期末)研究员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测量某受试者呼气、尿液、汗液和粪便中的水分,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右表所示。根据此表,若受试者在测试期间生理现象皆正常稳定,且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围内,则推测在气温7℃~ 11℃的环境下,该受试者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来源 气温34℃~38℃ 气温21℃~ 25℃呼吸 250 350尿液. 1000 1400汗液 1750 450粪便 200 200A.呼吸时不会失去水分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C.以粪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多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热时增加10.(2024九上·上虞期末)力和运动、功和能量是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功和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B.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具有能量C.做功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11.(2024九上·上虞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钙 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B 检验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C 鉴别氯化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取样,滴加稀硫酸溶液D 分离混合溶液 通入过滤、洗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A.A B.B C.C D.D12.(2024九上·上虞期末)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水和硫酸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表示的物质为Na2SO4,乙表示的物质为H2OB.加入b克NaOH溶液时,还有H2SO4剩余C.加入a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SO42-D.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呈中性13.(2024九上·上虞期末)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以一定的速度v沿粗糙的弧形轨道滚下,依次经过高度相同的B点和C点。下列关于小球滚动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小球在B点的动能大于C点动能B.速度v达到一定大小时,小球能到达E点C.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C点的机械能D.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小球增加的动能14.(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用秒表和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他将R1、R2两电阻丝密封在两只完全相同的烧瓶内,瓶内装入等质量的煤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本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来判断B.本实验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C.烧瓶内选用比热容较小的煤油,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若要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只需将一个烧瓶内的煤油换成等质量的水即可15.(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同学为了探究某种铁的氧化物(纯净物)FexOy的组成,将m克FexOy和n克碳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反应开始至某时刻,测得容器中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表示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变化 B.碳的质量n=3克C.FexOy中x∶y=2∶3 D.16.(2024九上·上虞期末)物质的用途总是与它的性质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填入空格内:①烧碱;②大理石;③食醋;④食盐;⑤熟石灰。(1)可用于砌砖、抹墙和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填序号,下同)。(2)久用的茶壶常常会在壶底出现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可以用 来清理。(3)固体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有强烈的腐蚀性的是 。17.(2024九上·上虞期末)如图所示A、B、C、D、E、F代表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Ⅰ、Ⅱ、Ⅲ表示相关物质,①②③④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蛋白质经过A系统后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Ⅰ (填物质名称)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图丙中心脏四个腔中的 (填数字)。(2)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 (填序号)。血液流经B系统气体交换后,血液变化是 (选填“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或“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18.(2024九上·上虞期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传来好消息: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1)为了探索太空,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了多种类型的宇航服。其中舱外宇航服的最内层由尼龙材料编织制成,尼龙属于 。(选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2)现在航天员们已经可以在太空吃到热腾腾、香喷喷的各式美食了,可谓是“宇宙级大餐”。下列食物主要能为航天员补充维生素的是____A.白米饭 B.红烧牛肉C.冷冻干燥的水果 D.宫保鸡丁(3)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19.(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后,梳理氧化物、酸、碱、盐与X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X是硫酸钠,它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化合物中的 (选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图中碱的化学式 。(2)若X是水,则能实现图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0.(2024九上·上虞期末)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出路之一。国家能源局披露截至2024年,我国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1)核电站利用的能量来自图甲中 所示的核反应(选填“A”或“B”)。(2)如图乙是核电站发电的流程图,在核电站的发电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冷凝器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B.在核反应堆的外围有一层厚厚的水泥防护层,其作用是防止核泄漏C.能量转化顺序是: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21.(2024九上·上虞期末)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虞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试剂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操作如下:①将装置A置于35℃恒温水浴中。②打开止水夹,均匀地通入 ? (气体),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关闭止水夹,再将带有1g酵母菌颗粒的铂丝伸入装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1)操作②中 ? 处通入的气体为 。(选填“O2”、“CO2”或“N2”)(2)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出现浑浊,则得出的结论是: 。(3)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 (写出一例)。22.(2024九上·上虞期末)我国古代科学著作《天工开物》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舂(如图甲所示),“横木穿插硾头, 硾嘴为铁,足踏其末而舂之”,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1)若硾头质量为 10 千克,脚踏在右侧,在图乙位置保持平衡, L1 =40 厘米,L2 =1.2 米,不计横木的重力和摩擦, 则脚向下施加的力 F1 = 。(2)如果想省力些,可将脚踩点适当 (选填“远离”或“靠近”)O 点。23.(2024九上·上虞期末)某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二: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猜想三: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实验中用到的小球,A、B、C球体积均为V,D球体积为2V,A、C、D球质量均为m,B球质量为2m。实验时均让小球从图中高度自由下落,记录小球下降到最低点时弹簧的长度,所用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请你根据图中实验情景完成下列问题:(1)小虞通过观察比较弹簧被压缩后的长度来比较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与以下选项中的 相同。A.根据水升温的多少判断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B.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C.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研究分子间隙D.借助无色酚酞试液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发生(2)为验证猜想一,可以通过比较 两球的实验。(3)通过本实验可知,猜想 是正确的。(4)小虞认为利用这套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比如通过比较A、C两球实验,可以探究 对动能大小的影响。24.(2024九上·上虞期末)草木灰是一种常见的肥料,柴火烧尽后会剩下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可能含有少量K2SO4和KCl。(1)从化肥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 (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2)已知草木灰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虞和小云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小虞的实验方案(如图A):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分别测出反应前后的总质量,计算出CO2的质量,再计算出样品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云的实验方案(如图B):用图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实验中通过测定丁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分数。反应结束后需缓缓抽气一段时间,其目的 。(3)小虞和小云的方案各有优缺点,请你任选一个方案说说它的优点 。(4)为确定草木灰是否含有K2SO4和KCl,小虞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右图操作:小虞得出结论:草木灰中肯定含有 。小云认为要确定另一物质,只需改掉一种药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 。25.(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对课本中“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进行了拓展探究,实验过程如下:编号 试管 1 试管 2 试管 31%淀粉溶液 2mL 2mL 2mL蒸馏水 1mL / /盐酸 / 1mL /NaOH 溶液 / / 1mL加入新鲜唾液淀粉酶 溶液 1mL 1mL 1mL37℃水浴 10min 10min 10min体积分数 0.4%的碘酒 溶液 2 滴 2 滴 2 滴实验现象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本实验中试管1的作用是 ;(3)观察实验现象:②号试管内液体变蓝色, 原因是 ;(4)出乎小虞预料的是:③号试管不变蓝。小虞查阅资料后,补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支试管, 先加入 1mL 橙黄色的碘液,再加入 1mLNaOH 溶液,橙黄色的碘溶液颜色褪去。由此实验结果, 小虞猜想③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 。26.(2024九上·上虞期末)在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 使之产生明显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 如以下甲、乙、丙三个实验。(1)当观察到实验甲中出现 时(填实验现象),说明 NaOH 与 HCl 恰好完全反应;(2)烧杯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在实验乙中,滴加稀盐酸这种方法可以证明 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请你再选用一种不同的试剂加以验证,写出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4)丙图中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27.(2024九上·上虞期末)在测量标有“0.28 A”字样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虞选择电流表0~0.6A量程,电压表0~3V量程,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操作后测得表一数据。另一同学也用相同的器材,选用同样的量程,连接后测得表二数据。实验序号 电压表示数电流表示数/A1 1.5 0.162 2.5 0.223 3 0.24表一实验序号 电压表示数/V电流表示数/A1 3 0.242 2.2 0.283 1.5 0.30表二(1)若连接的电路图如右图所示,可测得表 的实验数据(选填“一”或“二”)。(2)另一同学所测得的数据与小虞存在差异,原因可能是 。(3)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28.(2024九上·上虞期末)肾衰竭患者可使用人工肾脏(如图1所示)进行血液透析,通常每周进行2~3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的肾功能衰竭,那么他体内将受到影响的生理活动是____。A.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B.代谢废物排出体C.有机物的分解利用 D.营养物质运输(2)血液透析相当于肾功能中的 作用(选填“肾小球的滤过”或“肾小管的重吸收”)。(3)用过的透析液与新鲜透析液相比含有浓度较高的 等代谢废物(填一种)。(4)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图2中的[③] 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没有这个重吸收的过程。29.(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9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40N,不计绳重及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1)该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为 。(2)反映物体上升情况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上的 (选填“A”或“B”)。(3)若整个过程用时4s,求拉力F的功率。30.(2024九上·上虞期末)为测定某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5g该镁矿石粉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除杂,得到只含有MgSO4和H2SO4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100g,将该100g混合溶液放于烧杯中,然后取40g氢氧化钠溶液,分4次加入到盛有100g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10 10 10 10烧杯中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 0.464 1.044 1.160 1.160请计算:(1)100g混合液中硫酸镁的质量。(2)该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假设5g镁矿石中的镁元素全部转化为100g混合溶液中MgSO4中的镁元素)(3)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1.(2024九上·上虞期末)如图甲是小虞家里新安装的电热毛巾架,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R1是阻值可调的电热丝,R2是阻值为200的电热丝,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请分析回答:(1) 当开关闭合,接a,R1滑片处于最右端时,电路处于 状态(选填“保温”或“加热”),若要改变毛巾架的发热功率,可以通过改变R1滑片的位置来实现;(2)当开关闭合,接时,求此时毛巾架的发热功率为多少瓦?(3)关闭家里的其他用电器,当电热毛巾架的实际功率为100瓦时,电能表(如图丙)内的转盘1分钟转过多少转?32.(2024九上·上虞期末)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最大,对其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重要意义。利用微生物处理厨余垃圾,可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1)将厨余垃圾放入沼气池中,经甲烷菌发酵产生沼气。如图甲所示为沼气中各成分含量,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有 (写化学式)。为防止沼气污染空气,可用氢氧化钠除去杂质H2S,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约30kg的厨余垃圾通过该技术处理可产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烧这些甲烷理论上能将 kg(保留整数)的水从20℃加热至100℃。[已知:q甲烷=3.6×107J/m3,c水=4.2×103J/(kg ℃)](2)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淀粉乳酸杆菌分解淀粉产生乳酸的大致过程如下:淀粉葡萄糖乳酸。乳酸杆菌向细胞外分泌一些酶,将淀粉分解为 ,该物质进入细胞后,可进一步被分解为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图乙所示为A、B、C三种不同的淀粉乳酸杆菌对淀粉的分解,结果表明,菌株 (选填“A”“B”或“C”)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现象【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镇浆制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拉坯造型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磨光上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高温烧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氢气还原氧化铜,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氧化铜的上方,为防止冷凝水倒流至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且试管口不能塞塞子,否则空气无法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答案为:A。3.【答案】A【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它将食物分为不同的层次,直观地展示了各类食物在每日膳食中的合理比例和摄入量,以指导人们合理搭配食物,实现营养均衡。【解答】A 、第五层食物是油脂类,所占比例最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吃。油脂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只是需要适量摄入,该选项说法错误。B 、第二层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 C 等营养物质。牙龈容易出血一般是缺乏维生素 C 导致的,所以多吃第二层食物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该选项说法正确。C 、第三、四层食物分别是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和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建造和修复身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所以应适当多吃,该选项说法正确。D、第一层食物是谷类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所以在膳食中所占比例最大,该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4.【答案】D【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地心说:早期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运动,这就是 “地心说” 的观点。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哥白尼提出的 “日心说” 以及后来更多的科学观测和研究表明,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地心说” 是错误的。实际上,宇宙是非常庞大且没有绝对中心的,天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引力作用和相对运动。(2)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在体循环中,动脉血管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在组织细胞处进行气体交换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3)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4)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解答】A、日月星辰看上去围绕地球东升西落,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相对运动现象,实际上宇宙没有绝对的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公转,该选项说法错误。B 、主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但动脉血并非只流动在动脉血管内,比如肺静脉内流的也是动脉血。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分主要是根据血液中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等,而不是根据所在血管类型,该选项说法错误。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该选项说法错误。D、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H+),正是因为酸溶液中都有氢离子,所以酸溶液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等,该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5.【答案】B【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解析】【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为: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解答】A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包含 DNA 和蛋白质,DNA 上有遗传信息,该选项正确。B 、一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 DNA 分子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并非一个 DNA 分子只含有一个基因,该选项错误。C、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该选项正确。D、基因是 DNA 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能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6.【答案】C【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心脏和血管7.【答案】A【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的应用【解析】【分析】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解答】从图示可知,O是支点,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一方,故它们的方向应该相反,故选A。故答案为:A。8.【答案】C【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解析】【分析】胃内含有胃液,胃液中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胃有暂时贮存食物的功能,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解答】A、胃能暂时贮存食物和①消化食物的功能,正确;BC、胃内含有胃液,胃液中有②蛋白酶,能初步消化③蛋白质,B正确、C错误;D、经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④胃酸会损害胃黏膜,可能导致胃溃疡,正确。故答案为:C。9.【答案】B【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 排泄和和排遗是两种不同的排泄废物的方式,排遗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而排泄是排出细胞代谢的废物。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解答】A、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呼气时会散失水分,且温度越低,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越多,A错误,不符合题意;B、气温较高时,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的多;温度越低,如7-11℃的环境下,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B正确,符合题意;C、通过粪便散失的水分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错误,不符合题意;D、气温较高时,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的多,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答案】B【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11.【答案】D【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B、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氯化钙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不能实现目的。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不能实现目的。C、取样,加水溶解,滴加稀硫酸溶液,氯化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氯化钾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实现目的。D、通入CO2,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钠、氯化钙反应,二者都溶于水无法分离,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D。12.【答案】C【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稀硫酸的质量逐渐减少,硫酸钠和水的质量逐渐增加,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水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水的质量仍在增加;甲表示的物质为水,乙表示的物质为硫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入b克NaOH溶液时,硫酸钠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恰好完全反应,H2SO4没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C、加入a克NaOH溶液时,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是硫酸钠和H2SO4的混合溶液,溶液中阴离子为SO42-,故选项说法正确;D、加入c克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13.【答案】B【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是速度和质量;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和,由于轨道是粗糙的,故机械能不守恒。【解答】A 、弧形轨道粗糙,小球滚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C 两点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但从 B 到 C 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所以 C 点的动能小于 B 点的动能,该选项正确。B、由于轨道粗糙,小球运动时会有机械能损失,即使速度 v 较大,到达的最高点也会低于 A 点,不能到达与 A 点等高的 E 点,该选项错误。C 、因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断减少,B 点在 C 点之前,所以小球在 B 点的机械能大于 C 点的机械能,该选项正确。D 、小球从 A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因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产生的内能,所以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小球增加的动能,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14.【答案】D【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解析】【分析】(1)实验中将电阻丝产生的热量转换为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这种方法为转换法;(2)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需要让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3)在液体质量相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据此进行分析;(4)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时,需要控制液体的质量相同,还要使液体相同时间吸热相等。【解答】A、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是转换法,故A正确;B、该装置中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等,但两电阻丝的阻值不同,故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通电时间的关系,电路中有滑动变阻器,故能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故B正确;C、在液体质量相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要升高的多,所以用比热容小的液体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故C正确;D、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时,要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所以要使两瓶中电阻丝的阻值相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D。15.【答案】C【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CO+FexOyxFe+yCO2,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n-1.8)g,生成铁的质量为8.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A、铁的氧化物Fe xOy和碳在高温下反应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铁的质量会逐渐增加,当反应结束后,铁的质量不再改变。从图像可以看出,a曲线的质量是从0开始逐渐增加到一定值后保持不变,符合生成铁的质量变化情况,所以a表示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变化,该选项正确。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就等于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克,则4.4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 =1.2克,即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1.2克。从图像可知,反应结束后碳还剩余1.8克,所以碳的初始质量n=1.2+1.8=3克,该选项正确。C、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100%=3.2g,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yCO+FexOyxFe+yCO2,由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中氧元素一半的质量来自于铁的氧化物中,所以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3.2g÷2=1.6g,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4.2g;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的比,所以FexOy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表示为,解得x:y=3:4,故错误;D、根据上述计算,生成铁的质量为6.4克,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克,所以铁的氧化物的质量至少为6.4+3.2=9.6克。因为反应可能不完全,且碳的质量n=3克,所以m(铁的氧化物质量)与n(碳的质量)之和至少为9.6+3=12.6克,即m+n≥12.6,又因为n=3克,所以m≥12.6 3=9.6。若考虑到可能还有其他副反应等情况,m≥11.6是合理的,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16.【答案】(1)⑤(2)③(3)①【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熟石灰: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其碱性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在建筑方面,与沙子、水泥等混合制成石灰砂浆,用于砌砖、抹墙 ,是因为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2)食醋: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以及某些盐反应。生活中可用于去除水垢,利用醋酸能溶解碳酸钙等难溶性盐的性质。(3)烧碱物理性质:有吸水性,易潮解;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逐渐溶解。化学性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是一种强碱,能与酸、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发生反应。用途:因其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如氢气、氧气等,但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干燥剂 。【解答】(1)熟石灰(氢氧化钙)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同时,熟石灰和沙子等混合可用于砌砖、抹墙,因此选⑤。(2)食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溶解从而除去水垢,所以选③。(3)烧碱(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固体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并且它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选①。17.【答案】(1)氨基酸;①(2)II;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在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彻底消化成氨基酸,因此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2)人体血液循环图:(3)据图分析,图甲中A小肠、B肺、C肾、Ⅰ氨基酸、Ⅱ氧气、Ⅲ二氧化碳;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解答】(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图甲中蛋白质经过A小肠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Ⅰ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下腔静脉收集,最先到达图丙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若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II所示的二氧化碳。血液流经B系统气体交换后,血液变化是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18.【答案】(1)有机合成材料(2)C(3)做功【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新型金属材料【解析】【分析】(1)金属材料:主要包括纯金属(如铁、铜、铝等)以及它们的合金(如生铁、钢、黄铜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常见的有玻璃、陶瓷、水泥等,一般硬度较高、耐高温,但脆性较大。有机合成材料: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尼龙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合成纤维与塑料、合成橡胶并称为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尼龙具有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等优点,所以答案是有机合成材料。(2)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及食物来源: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常见的来源有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类食物,白米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等具有重要作用。肉类(如牛肉、鸡肉等)、蛋类、奶类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冷冻干燥的水果依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返回舱表面温度升高。热传递:是由于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其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解答】(1)尼龙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适合用于制作宇航服等特殊用途的材料。(2)A、白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能为航天员提供能量。B、红烧牛肉富含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航天员维持肌肉等组织的正常功能。C、冷冻干燥的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等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所以该选项正确。D、宫保鸡丁主要成分是鸡肉和一些配菜,主要为航天员提供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故答案为:C。(3)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返回舱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19.【答案】(1)盐;NaOH(2)B;C;D【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氢氧化钠和盐酸等反应生成氯化钠进行分析;(2)根据X是水,结合酸碱盐等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1)硫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氢氧化钠和硫酸等反应生成硫酸钠,图中碱应为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2)若X是水,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能实现图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有:BCD。20.【答案】(1)A(2)B【知识点】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核能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加热水,用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作为动力,推动蒸汽涡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水泥防护层可以防止核泄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解答】(1)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来获得能量的;图甲中 A 是核裂变反应,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核裂变是重原子核分裂成较轻原子核的过程,可控核裂变能稳定地释放能量用于发电。而 B 是核聚变反应,目前核聚变还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发电的成熟阶段。(2)A 、冷凝器中是蒸汽遇冷变为液态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不是汽化,所以 A 选项错误。B 、核反应堆外围的水泥防护层能阻挡放射性物质的泄漏,起到防止核泄漏的作用,保护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B 选项正确。C 、核电站发电过程中,核能先转化为内能(核反应堆中核裂变产生热量),内能使水变成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以能量转化顺序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C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21.【答案】(1)N2(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3)酿酒【知识点】真菌与人的关系22.【答案】(1)300N(2)远离【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G=mg求出锤头的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力F1的大小;(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脚踩点位置的变化。【解答】 (1)硾头质量为10千克,则锤头的重力为:G=mg=10kg×10N/kg=100N;锤头施加的阻力为:F2=G=100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脚向下施加的力;(2)如果想省力些,在阻力臂、阻力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需要增大动力的力臂,所以脚踩点适当远离O点。23.【答案】(1)A、D(2)A、B(3)一、二(4)速度【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1)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实验中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关系时,需要保持下落高度相同,改变物体质量;(2)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下落高度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物体质量相同,改变下落高度;(3)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研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大小,需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物体是速度,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保持物体的速度不变,改变物体的质量。【解答】(1)通过观察弹簧被压缩后的长度来比较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这是转换法。A 选项中根据水升温的多少判断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把食物能量的多少转换为水升温的多少,是转换法。B 选项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C 选项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研究分子间隙,是类比法,不符合。D 选项借助无色酚酞试液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发生,把酸碱反应这种不易观察的现象转换为酚酞试液颜色的变化,是转换法。故答案为:AD。(2)验证猜想一,即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物体的高度和体积相同,改变质量。A 球质量为m,B 球质量为2m,且 A、B 球体积均为V,下落高度也相同,所以选择 A、B 两球。(3)通过比较 A、B 两球(高度相同,质量不同),发现质量大的 B 球使弹簧压缩得更长,说明重力势能与质量有关;比较 A、C 两球(质量相同,高度不同),发现高度高的 C 球使弹簧压缩得更长,说明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而实验中没有对体积这一变量进行有效且充分的探究,所以猜想一和二正确。(4)A、C 两球质量相同,C 球下落的高度更高,到达弹簧时的速度更大,通过比较 A、C 两球使弹簧压缩的情况,可以探究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影响。24.【答案】(1)钾肥(2)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装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3)小科和小云的方案优点分别是操作简单、实验结果更准确(4)硫酸钾/K2SO4;把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改为足量的硝酸钡溶液【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与化肥【解析】【分析】含有钾元素的化肥是钾肥。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解答】(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是钾肥。(2)反应结束后需缓缓抽气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装置吸收。(3)小科和小云的方案优点分别是操作简单、实验结果更准确。(4)加入稀硝酸、氯化钡后得到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草木灰中肯定含有硫酸钾,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是因为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钾影响对氯化钾的检验,小云认为要确定另一物质,只需改掉一种药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把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改为足量的硝酸钡溶液。25.【答案】(1)酸碱性(或pH)(2)对照(3)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下失去活性, 无法催化分解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4)碘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26.【答案】(1)红色恰好消失(2)氯化钠(或氯化钠、酚酞)(3)Ca(OH)2+Na2CO3=CaCO3↓+2NaOH(4)软塑料瓶变瘪了【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27.【答案】(1)一(2)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3)1.064【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压表应与小灯泡并联;(2)分析电阻的变化,得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特点;(3)由表一读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根据P=UI计算其额定功率。【解答】 (1)若连接的电路图如图所示,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电压表示数变大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大,所以,实验可测得表一的实验数据;(2)由表一中数据,根据P=UI知,小灯泡的电压变大,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大时,电功率变大,温度升高;同时,根据分别计算出电阻分析知,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由两表知,表一时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表二时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小灯泡和变阻器串联,当通过的电流是0.24A时,它们的电压都3V,则电源电压为3V+3V=6V;.由表二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6V-2.2V=3.8V,额定电流为0.28A,其额定功率P=UI=3.8V×0.28A=1.064W。28.【答案】(1)B(2)肾小球的滤过(3)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或无机盐)(4)肾小管【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图中的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肾小管、④肾静脉、⑤集合管。【解答】(1)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肾功能衰竭会使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功能受到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主要与消化系统有关;有机物的分解利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营养物质运输主要依靠循环系统。故答案为:B。(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血液透析是通过半透膜,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等滤出到透析液中,类似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而肾小管的重吸收是对原尿中有用物质的重吸收,与血液透析原理不同。(3)血液透析的目的是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人体代谢产生的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以及多余的无机盐等会通过血液流经透析器时被滤出到透析液中,所以用过的透析液与新鲜透析液相比,这些代谢废物浓度较高。(4)图 2 中③是肾小管,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形成尿液。29.【答案】(1)30(2)B(3)W=F×s=40N×6m=240JP=W/t=240J/4s=60W【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解析】【分析】 (1)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G动),据此求动滑轮重力;(2)由图甲可知,n=3,则拉力端移动距离s=3h,据此确定图乙中绳子自由端运动的s-t图像是A还是B;(3)根据功率 P=W/t求解。【解答】(1) 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G动),则动滑轮重力:G动=3F-G=3×40N-90N=30N;(2)图甲中滑轮组有3段绳子承担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三倍,所以图乙中上面的倾斜直线A是绳子自由端运动的s-t图像,而下面的倾斜直线B是物体运动的s-t图像;30.【答案】(1)MgSO4——Mg(OH)212 58x 1.16gx=2.4g(2)(3)2NaOH——Mg(OH)280 58y 0.58y=0.8g【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由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硫酸镁和氢氧化镁质量比计算硫酸镁的质量分析;(2)根据硫酸镁的质量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3)根据10g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镁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氢氧化钠质量,再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31.【答案】(1)保温(2)解:(3)解:=1/600kW·hn=3000r/kW·h×1/600kW·h=5r【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器的电功率【解析】【分析】(1) 当不同开关状态及滑片位置变化时,能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如串联和短路 ,进而确定电路处于加热还是保温等工作状态。(2)根据分析计算。计算用电器的功率。知道电阻和电压,可求出发热功率;知道实际功率和时间,能算出消耗电能 。(3)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应用:“3000r/kW h” 表示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据此结合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可计算出转盘转动的转数。【解答】(1)当开关S1闭合,S2接a,R1滑片处于最右端时,R1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此时R 1与R2串联。根据,总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所以此时电路处于保温状态。32.【答案】(1)CH4;H2S+2NaOH=Na2S+2H2O;107(2)葡萄糖;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1 / 1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科学试题卷1.(2024九上·上虞期末)上虞是青瓷的故乡,越窑青瓷就发源于此。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C.磨光上釉 D.高温烧制【答案】D【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现象【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镇浆制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拉坯造型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磨光上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高温烧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2.(2024九上·上虞期末)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氢气还原氧化铜B.稀释浓硫酸C.称量NaOH固体D.pH试纸测酸碱度【答案】A【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氢气还原氧化铜,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氧化铜的上方,为防止冷凝水倒流至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且试管口不能塞塞子,否则空气无法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答案为:A。3.(2024九上·上虞期末)为了给居民提供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做到营养均衡,营养学家设计了“膳食宝塔”。右图是我国营养专家推荐的居民日常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入比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第五层食物所占的比例最小,所以可以不吃B.小虞同学牙龈容易出血,应多吃第二层食物C.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应适当多吃第三,四层食物D.第一层所占的比例最大是因为这类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答案】A【知识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它将食物分为不同的层次,直观地展示了各类食物在每日膳食中的合理比例和摄入量,以指导人们合理搭配食物,实现营养均衡。【解答】A 、第五层食物是油脂类,所占比例最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吃。油脂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只是需要适量摄入,该选项说法错误。B 、第二层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 C 等营养物质。牙龈容易出血一般是缺乏维生素 C 导致的,所以多吃第二层食物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该选项说法正确。C 、第三、四层食物分别是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和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建造和修复身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所以应适当多吃,该选项说法正确。D、第一层食物是谷类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所以在膳食中所占比例最大,该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4.(2024九上·上虞期末)分析推理是科学学科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A.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东升西落,因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主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动脉血只流动在动脉血管内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因此酸溶液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答案】D【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地心说:早期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运动,这就是 “地心说” 的观点。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哥白尼提出的 “日心说” 以及后来更多的科学观测和研究表明,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地心说” 是错误的。实际上,宇宙是非常庞大且没有绝对中心的,天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引力作用和相对运动。(2)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在体循环中,动脉血管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在组织细胞处进行气体交换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3)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4)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解答】A、日月星辰看上去围绕地球东升西落,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相对运动现象,实际上宇宙没有绝对的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公转,该选项说法错误。B 、主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但动脉血并非只流动在动脉血管内,比如肺静脉内流的也是动脉血。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分主要是根据血液中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等,而不是根据所在血管类型,该选项说法错误。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该选项说法错误。D、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H+),正是因为酸溶液中都有氢离子,所以酸溶液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等,该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5.(2024九上·上虞期末)遗传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①细胞核中B.一个③DNA分子中含有一个基因C.②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④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答案】B【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解析】【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为: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解答】A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包含 DNA 和蛋白质,DNA 上有遗传信息,该选项正确。B 、一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 DNA 分子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并非一个 DNA 分子只含有一个基因,该选项错误。C、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该选项正确。D、基因是 DNA 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能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6.(2024九上·上虞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的取材及现象等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试管内的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B.乙中,向左轻推载玻片b,可形成薄而均匀的血膜,并且不会破坏血细胞C.丙中,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通常情况下应该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D.丁中,用皮筋扎紧a处,用手指沿ab方向将血液推向b处,血管ab段会鼓起来【答案】C【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心脏和血管7.(2024九上·上虞期末) 平板支撑是一种类似于俯卧撑的肌肉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塑造腰部、腹部和臀部的线条,如右图所示。能正确表示人在平板支撑时的杠杆示意图是A. B.C. D.【答案】A【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的应用【解析】【分析】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解答】从图示可知,O是支点,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一方,故它们的方向应该相反,故选A。故答案为:A。8.(2024九上·上虞期末)在学习消化系统相关知识后,小虞同学制作了“胃的名片”来介绍胃的相关知识。下列名片中各序号的填写不正确的是姓名:胃工作职能:暂时贮存和 ① 食物:胃壁的肌肉组织可以收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胃液含有 ② ,可以初步消化③。胃有话说:经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 ④会损害胃黏膜,可能导致胃溃疡。A.①-消化 B.②-消化酶 C.③-脂肪 D.④-胃酸【答案】C【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解析】【分析】胃内含有胃液,胃液中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胃有暂时贮存食物的功能,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解答】A、胃能暂时贮存食物和①消化食物的功能,正确;BC、胃内含有胃液,胃液中有②蛋白酶,能初步消化③蛋白质,B正确、C错误;D、经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④胃酸会损害胃黏膜,可能导致胃溃疡,正确。故答案为:C。9.(2024九上·上虞期末)研究员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测量某受试者呼气、尿液、汗液和粪便中的水分,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右表所示。根据此表,若受试者在测试期间生理现象皆正常稳定,且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围内,则推测在气温7℃~ 11℃的环境下,该受试者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来源 气温34℃~38℃ 气温21℃~ 25℃呼吸 250 350尿液. 1000 1400汗液 1750 450粪便 200 200A.呼吸时不会失去水分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C.以粪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多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热时增加【答案】B【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 排泄和和排遗是两种不同的排泄废物的方式,排遗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而排泄是排出细胞代谢的废物。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解答】A、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呼气时会散失水分,且温度越低,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越多,A错误,不符合题意;B、气温较高时,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的多;温度越低,如7-11℃的环境下,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B正确,符合题意;C、通过粪便散失的水分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错误,不符合题意;D、气温较高时,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的多,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2024九上·上虞期末)力和运动、功和能量是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功和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B.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具有能量C.做功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答案】B【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11.(2024九上·上虞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钙 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B 检验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C 鉴别氯化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取样,滴加稀硫酸溶液D 分离混合溶液 通入过滤、洗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A、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B、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氯化钙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不能实现目的。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不能实现目的。C、取样,加水溶解,滴加稀硫酸溶液,氯化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氯化钾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实现目的。D、通入CO2,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钠、氯化钙反应,二者都溶于水无法分离,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D。12.(2024九上·上虞期末)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水和硫酸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表示的物质为Na2SO4,乙表示的物质为H2OB.加入b克NaOH溶液时,还有H2SO4剩余C.加入a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SO42-D.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呈中性【答案】C【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稀硫酸的质量逐渐减少,硫酸钠和水的质量逐渐增加,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水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水的质量仍在增加;甲表示的物质为水,乙表示的物质为硫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入b克NaOH溶液时,硫酸钠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恰好完全反应,H2SO4没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C、加入a克NaOH溶液时,稀硫酸过量,所得溶液是硫酸钠和H2SO4的混合溶液,溶液中阴离子为SO42-,故选项说法正确;D、加入c克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13.(2024九上·上虞期末)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以一定的速度v沿粗糙的弧形轨道滚下,依次经过高度相同的B点和C点。下列关于小球滚动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小球在B点的动能大于C点动能B.速度v达到一定大小时,小球能到达E点C.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C点的机械能D.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小球增加的动能【答案】B【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是速度和质量;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和,由于轨道是粗糙的,故机械能不守恒。【解答】A 、弧形轨道粗糙,小球滚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C 两点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但从 B 到 C 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所以 C 点的动能小于 B 点的动能,该选项正确。B、由于轨道粗糙,小球运动时会有机械能损失,即使速度 v 较大,到达的最高点也会低于 A 点,不能到达与 A 点等高的 E 点,该选项错误。C 、因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断减少,B 点在 C 点之前,所以小球在 B 点的机械能大于 C 点的机械能,该选项正确。D 、小球从 A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因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产生的内能,所以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小球增加的动能,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14.(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用秒表和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他将R1、R2两电阻丝密封在两只完全相同的烧瓶内,瓶内装入等质量的煤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本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来判断B.本实验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C.烧瓶内选用比热容较小的煤油,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若要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只需将一个烧瓶内的煤油换成等质量的水即可【答案】D【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解析】【分析】(1)实验中将电阻丝产生的热量转换为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这种方法为转换法;(2)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需要让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3)在液体质量相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据此进行分析;(4)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时,需要控制液体的质量相同,还要使液体相同时间吸热相等。【解答】A、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是转换法,故A正确;B、该装置中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等,但两电阻丝的阻值不同,故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通电时间的关系,电路中有滑动变阻器,故能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故B正确;C、在液体质量相同、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要升高的多,所以用比热容小的液体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故C正确;D、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时,要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所以要使两瓶中电阻丝的阻值相同,故D错误。故答案为:D。15.(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同学为了探究某种铁的氧化物(纯净物)FexOy的组成,将m克FexOy和n克碳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反应开始至某时刻,测得容器中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表示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变化 B.碳的质量n=3克C.FexOy中x∶y=2∶3 D.【答案】C【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CO+FexOyxFe+yCO2,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n-1.8)g,生成铁的质量为8.4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A、铁的氧化物Fe xOy和碳在高温下反应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铁的质量会逐渐增加,当反应结束后,铁的质量不再改变。从图像可以看出,a曲线的质量是从0开始逐渐增加到一定值后保持不变,符合生成铁的质量变化情况,所以a表示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变化,该选项正确。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就等于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克,则4.4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 =1.2克,即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1.2克。从图像可知,反应结束后碳还剩余1.8克,所以碳的初始质量n=1.2+1.8=3克,该选项正确。C、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100%=3.2g,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yCO+FexOyxFe+yCO2,由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中氧元素一半的质量来自于铁的氧化物中,所以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3.2g÷2=1.6g,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4.2g;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的比,所以FexOy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表示为,解得x:y=3:4,故错误;D、根据上述计算,生成铁的质量为6.4克,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克,所以铁的氧化物的质量至少为6.4+3.2=9.6克。因为反应可能不完全,且碳的质量n=3克,所以m(铁的氧化物质量)与n(碳的质量)之和至少为9.6+3=12.6克,即m+n≥12.6,又因为n=3克,所以m≥12.6 3=9.6。若考虑到可能还有其他副反应等情况,m≥11.6是合理的,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16.(2024九上·上虞期末)物质的用途总是与它的性质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填入空格内:①烧碱;②大理石;③食醋;④食盐;⑤熟石灰。(1)可用于砌砖、抹墙和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填序号,下同)。(2)久用的茶壶常常会在壶底出现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可以用 来清理。(3)固体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有强烈的腐蚀性的是 。【答案】(1)⑤(2)③(3)①【知识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熟石灰: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其碱性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在建筑方面,与沙子、水泥等混合制成石灰砂浆,用于砌砖、抹墙 ,是因为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2)食醋: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以及某些盐反应。生活中可用于去除水垢,利用醋酸能溶解碳酸钙等难溶性盐的性质。(3)烧碱物理性质:有吸水性,易潮解;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逐渐溶解。化学性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是一种强碱,能与酸、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发生反应。用途:因其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如氢气、氧气等,但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干燥剂 。【解答】(1)熟石灰(氢氧化钙)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同时,熟石灰和沙子等混合可用于砌砖、抹墙,因此选⑤。(2)食醋中含有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溶解从而除去水垢,所以选③。(3)烧碱(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固体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并且它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选①。17.(2024九上·上虞期末)如图所示A、B、C、D、E、F代表人体不同的系统或器官,Ⅰ、Ⅱ、Ⅲ表示相关物质,①②③④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蛋白质经过A系统后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Ⅰ (填物质名称)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图丙中心脏四个腔中的 (填数字)。(2)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 (填序号)。血液流经B系统气体交换后,血液变化是 (选填“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或“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答案】(1)氨基酸;①(2)II;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在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彻底消化成氨基酸,因此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2)人体血液循环图:(3)据图分析,图甲中A小肠、B肺、C肾、Ⅰ氨基酸、Ⅱ氧气、Ⅲ二氧化碳;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解答】(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图甲中蛋白质经过A小肠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Ⅰ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下腔静脉收集,最先到达图丙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若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II所示的二氧化碳。血液流经B系统气体交换后,血液变化是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18.(2024九上·上虞期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传来好消息: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1)为了探索太空,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了多种类型的宇航服。其中舱外宇航服的最内层由尼龙材料编织制成,尼龙属于 。(选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2)现在航天员们已经可以在太空吃到热腾腾、香喷喷的各式美食了,可谓是“宇宙级大餐”。下列食物主要能为航天员补充维生素的是____A.白米饭 B.红烧牛肉C.冷冻干燥的水果 D.宫保鸡丁(3)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答案】(1)有机合成材料(2)C(3)做功【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新型金属材料【解析】【分析】(1)金属材料:主要包括纯金属(如铁、铜、铝等)以及它们的合金(如生铁、钢、黄铜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常见的有玻璃、陶瓷、水泥等,一般硬度较高、耐高温,但脆性较大。有机合成材料: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尼龙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合成纤维与塑料、合成橡胶并称为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尼龙具有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等优点,所以答案是有机合成材料。(2)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及食物来源: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常见的来源有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类食物,白米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等具有重要作用。肉类(如牛肉、鸡肉等)、蛋类、奶类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冷冻干燥的水果依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返回舱表面温度升高。热传递:是由于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其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解答】(1)尼龙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适合用于制作宇航服等特殊用途的材料。(2)A、白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能为航天员提供能量。B、红烧牛肉富含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航天员维持肌肉等组织的正常功能。C、冷冻干燥的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等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所以该选项正确。D、宫保鸡丁主要成分是鸡肉和一些配菜,主要为航天员提供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故答案为:C。(3)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返回舱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19.(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后,梳理氧化物、酸、碱、盐与X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X是硫酸钠,它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化合物中的 (选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图中碱的化学式 。(2)若X是水,则能实现图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1)盐;NaOH(2)B;C;D【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氢氧化钠和盐酸等反应生成氯化钠进行分析;(2)根据X是水,结合酸碱盐等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1)硫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氢氧化钠和硫酸等反应生成硫酸钠,图中碱应为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2)若X是水,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能实现图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有:BCD。20.(2024九上·上虞期末)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出路之一。国家能源局披露截至2024年,我国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1)核电站利用的能量来自图甲中 所示的核反应(选填“A”或“B”)。(2)如图乙是核电站发电的流程图,在核电站的发电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冷凝器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B.在核反应堆的外围有一层厚厚的水泥防护层,其作用是防止核泄漏C.能量转化顺序是: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答案】(1)A(2)B【知识点】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核能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加热水,用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作为动力,推动蒸汽涡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水泥防护层可以防止核泄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解答】(1)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来获得能量的;图甲中 A 是核裂变反应,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核裂变是重原子核分裂成较轻原子核的过程,可控核裂变能稳定地释放能量用于发电。而 B 是核聚变反应,目前核聚变还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发电的成熟阶段。(2)A 、冷凝器中是蒸汽遇冷变为液态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不是汽化,所以 A 选项错误。B 、核反应堆外围的水泥防护层能阻挡放射性物质的泄漏,起到防止核泄漏的作用,保护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B 选项正确。C 、核电站发电过程中,核能先转化为内能(核反应堆中核裂变产生热量),内能使水变成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以能量转化顺序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C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21.(2024九上·上虞期末)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虞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试剂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操作如下:①将装置A置于35℃恒温水浴中。②打开止水夹,均匀地通入 ? (气体),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关闭止水夹,再将带有1g酵母菌颗粒的铂丝伸入装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1)操作②中 ? 处通入的气体为 。(选填“O2”、“CO2”或“N2”)(2)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出现浑浊,则得出的结论是: 。(3)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 (写出一例)。【答案】(1)N2(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3)酿酒【知识点】真菌与人的关系22.(2024九上·上虞期末)我国古代科学著作《天工开物》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舂(如图甲所示),“横木穿插硾头, 硾嘴为铁,足踏其末而舂之”,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1)若硾头质量为 10 千克,脚踏在右侧,在图乙位置保持平衡, L1 =40 厘米,L2 =1.2 米,不计横木的重力和摩擦, 则脚向下施加的力 F1 = 。(2)如果想省力些,可将脚踩点适当 (选填“远离”或“靠近”)O 点。【答案】(1)300N(2)远离【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G=mg求出锤头的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力F1的大小;(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脚踩点位置的变化。【解答】 (1)硾头质量为10千克,则锤头的重力为:G=mg=10kg×10N/kg=100N;锤头施加的阻力为:F2=G=100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脚向下施加的力;(2)如果想省力些,在阻力臂、阻力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需要增大动力的力臂,所以脚踩点适当远离O点。23.(2024九上·上虞期末)某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二: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猜想三: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实验中用到的小球,A、B、C球体积均为V,D球体积为2V,A、C、D球质量均为m,B球质量为2m。实验时均让小球从图中高度自由下落,记录小球下降到最低点时弹簧的长度,所用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请你根据图中实验情景完成下列问题:(1)小虞通过观察比较弹簧被压缩后的长度来比较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与以下选项中的 相同。A.根据水升温的多少判断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B.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C.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研究分子间隙D.借助无色酚酞试液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发生(2)为验证猜想一,可以通过比较 两球的实验。(3)通过本实验可知,猜想 是正确的。(4)小虞认为利用这套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比如通过比较A、C两球实验,可以探究 对动能大小的影响。【答案】(1)A、D(2)A、B(3)一、二(4)速度【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1)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实验中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关系时,需要保持下落高度相同,改变物体质量;(2)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下落高度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物体质量相同,改变下落高度;(3)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研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大小,需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物体是速度,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保持物体的速度不变,改变物体的质量。【解答】(1)通过观察弹簧被压缩后的长度来比较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这是转换法。A 选项中根据水升温的多少判断食物含有的能量的多少,把食物能量的多少转换为水升温的多少,是转换法。B 选项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C 选项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研究分子间隙,是类比法,不符合。D 选项借助无色酚酞试液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发生,把酸碱反应这种不易观察的现象转换为酚酞试液颜色的变化,是转换法。故答案为:AD。(2)验证猜想一,即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物体的高度和体积相同,改变质量。A 球质量为m,B 球质量为2m,且 A、B 球体积均为V,下落高度也相同,所以选择 A、B 两球。(3)通过比较 A、B 两球(高度相同,质量不同),发现质量大的 B 球使弹簧压缩得更长,说明重力势能与质量有关;比较 A、C 两球(质量相同,高度不同),发现高度高的 C 球使弹簧压缩得更长,说明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而实验中没有对体积这一变量进行有效且充分的探究,所以猜想一和二正确。(4)A、C 两球质量相同,C 球下落的高度更高,到达弹簧时的速度更大,通过比较 A、C 两球使弹簧压缩的情况,可以探究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影响。24.(2024九上·上虞期末)草木灰是一种常见的肥料,柴火烧尽后会剩下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可能含有少量K2SO4和KCl。(1)从化肥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 (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2)已知草木灰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虞和小云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小虞的实验方案(如图A):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分别测出反应前后的总质量,计算出CO2的质量,再计算出样品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云的实验方案(如图B):用图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实验中通过测定丁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分数。反应结束后需缓缓抽气一段时间,其目的 。(3)小虞和小云的方案各有优缺点,请你任选一个方案说说它的优点 。(4)为确定草木灰是否含有K2SO4和KCl,小虞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右图操作:小虞得出结论:草木灰中肯定含有 。小云认为要确定另一物质,只需改掉一种药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 。【答案】(1)钾肥(2)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装置中的NaOH溶液吸收(3)小科和小云的方案优点分别是操作简单、实验结果更准确(4)硫酸钾/K2SO4;把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改为足量的硝酸钡溶液【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与化肥【解析】【分析】含有钾元素的化肥是钾肥。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解答】(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是钾肥。(2)反应结束后需缓缓抽气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装置吸收。(3)小科和小云的方案优点分别是操作简单、实验结果更准确。(4)加入稀硝酸、氯化钡后得到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草木灰中肯定含有硫酸钾,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是因为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钾影响对氯化钾的检验,小云认为要确定另一物质,只需改掉一种药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把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改为足量的硝酸钡溶液。25.(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对课本中“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进行了拓展探究,实验过程如下:编号 试管 1 试管 2 试管 31%淀粉溶液 2mL 2mL 2mL蒸馏水 1mL / /盐酸 / 1mL /NaOH 溶液 / / 1mL加入新鲜唾液淀粉酶 溶液 1mL 1mL 1mL37℃水浴 10min 10min 10min体积分数 0.4%的碘酒 溶液 2 滴 2 滴 2 滴实验现象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本实验中试管1的作用是 ;(3)观察实验现象:②号试管内液体变蓝色, 原因是 ;(4)出乎小虞预料的是:③号试管不变蓝。小虞查阅资料后,补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支试管, 先加入 1mL 橙黄色的碘液,再加入 1mLNaOH 溶液,橙黄色的碘溶液颜色褪去。由此实验结果, 小虞猜想③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 。【答案】(1)酸碱性(或pH)(2)对照(3)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下失去活性, 无法催化分解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4)碘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26.(2024九上·上虞期末)在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 使之产生明显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 如以下甲、乙、丙三个实验。(1)当观察到实验甲中出现 时(填实验现象),说明 NaOH 与 HCl 恰好完全反应;(2)烧杯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在实验乙中,滴加稀盐酸这种方法可以证明 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请你再选用一种不同的试剂加以验证,写出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4)丙图中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1)红色恰好消失(2)氯化钠(或氯化钠、酚酞)(3)Ca(OH)2+Na2CO3=CaCO3↓+2NaOH(4)软塑料瓶变瘪了【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27.(2024九上·上虞期末)在测量标有“0.28 A”字样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虞选择电流表0~0.6A量程,电压表0~3V量程,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操作后测得表一数据。另一同学也用相同的器材,选用同样的量程,连接后测得表二数据。实验序号 电压表示数电流表示数/A1 1.5 0.162 2.5 0.223 3 0.24表一实验序号 电压表示数/V电流表示数/A1 3 0.242 2.2 0.283 1.5 0.30表二(1)若连接的电路图如右图所示,可测得表 的实验数据(选填“一”或“二”)。(2)另一同学所测得的数据与小虞存在差异,原因可能是 。(3)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答案】(1)一(2)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3)1.064【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压表应与小灯泡并联;(2)分析电阻的变化,得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特点;(3)由表一读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根据P=UI计算其额定功率。【解答】 (1)若连接的电路图如图所示,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电压表示数变大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大,所以,实验可测得表一的实验数据;(2)由表一中数据,根据P=UI知,小灯泡的电压变大,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大时,电功率变大,温度升高;同时,根据分别计算出电阻分析知,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由两表知,表一时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表二时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小灯泡和变阻器串联,当通过的电流是0.24A时,它们的电压都3V,则电源电压为3V+3V=6V;.由表二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6V-2.2V=3.8V,额定电流为0.28A,其额定功率P=UI=3.8V×0.28A=1.064W。28.(2024九上·上虞期末)肾衰竭患者可使用人工肾脏(如图1所示)进行血液透析,通常每周进行2~3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的肾功能衰竭,那么他体内将受到影响的生理活动是____。A.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B.代谢废物排出体C.有机物的分解利用 D.营养物质运输(2)血液透析相当于肾功能中的 作用(选填“肾小球的滤过”或“肾小管的重吸收”)。(3)用过的透析液与新鲜透析液相比含有浓度较高的 等代谢废物(填一种)。(4)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图2中的[③] 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血液透析并没有这个重吸收的过程。【答案】(1)B(2)肾小球的滤过(3)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或无机盐)(4)肾小管【知识点】泌尿系统【解析】【分析】图中的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肾小管、④肾静脉、⑤集合管。【解答】(1)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肾功能衰竭会使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功能受到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主要与消化系统有关;有机物的分解利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营养物质运输主要依靠循环系统。故答案为:B。(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血液透析是通过半透膜,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等滤出到透析液中,类似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而肾小管的重吸收是对原尿中有用物质的重吸收,与血液透析原理不同。(3)血液透析的目的是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人体代谢产生的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以及多余的无机盐等会通过血液流经透析器时被滤出到透析液中,所以用过的透析液与新鲜透析液相比,这些代谢废物浓度较高。(4)图 2 中③是肾小管,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形成尿液。29.(2024九上·上虞期末)小虞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9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40N,不计绳重及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1)该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为 。(2)反映物体上升情况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上的 (选填“A”或“B”)。(3)若整个过程用时4s,求拉力F的功率。【答案】(1)30(2)B(3)W=F×s=40N×6m=240JP=W/t=240J/4s=60W【知识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解析】【分析】 (1)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G动),据此求动滑轮重力;(2)由图甲可知,n=3,则拉力端移动距离s=3h,据此确定图乙中绳子自由端运动的s-t图像是A还是B;(3)根据功率 P=W/t求解。【解答】(1) 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G动),则动滑轮重力:G动=3F-G=3×40N-90N=30N;(2)图甲中滑轮组有3段绳子承担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三倍,所以图乙中上面的倾斜直线A是绳子自由端运动的s-t图像,而下面的倾斜直线B是物体运动的s-t图像;30.(2024九上·上虞期末)为测定某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5g该镁矿石粉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除杂,得到只含有MgSO4和H2SO4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100g,将该100g混合溶液放于烧杯中,然后取40g氢氧化钠溶液,分4次加入到盛有100g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10 10 10 10烧杯中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 0.464 1.044 1.160 1.160请计算:(1)100g混合液中硫酸镁的质量。(2)该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假设5g镁矿石中的镁元素全部转化为100g混合溶液中MgSO4中的镁元素)(3)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MgSO4——Mg(OH)212 58x 1.16gx=2.4g(2)(3)2NaOH——Mg(OH)280 58y 0.58y=0.8g【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由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硫酸镁和氢氧化镁质量比计算硫酸镁的质量分析;(2)根据硫酸镁的质量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3)根据10g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镁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氢氧化钠质量,再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31.(2024九上·上虞期末)如图甲是小虞家里新安装的电热毛巾架,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R1是阻值可调的电热丝,R2是阻值为200的电热丝,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请分析回答:(1) 当开关闭合,接a,R1滑片处于最右端时,电路处于 状态(选填“保温”或“加热”),若要改变毛巾架的发热功率,可以通过改变R1滑片的位置来实现;(2)当开关闭合,接时,求此时毛巾架的发热功率为多少瓦?(3)关闭家里的其他用电器,当电热毛巾架的实际功率为100瓦时,电能表(如图丙)内的转盘1分钟转过多少转?【答案】(1)保温(2)解:(3)解:=1/600kW·hn=3000r/kW·h×1/600kW·h=5r【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器的电功率【解析】【分析】(1) 当不同开关状态及滑片位置变化时,能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如串联和短路 ,进而确定电路处于加热还是保温等工作状态。(2)根据分析计算。计算用电器的功率。知道电阻和电压,可求出发热功率;知道实际功率和时间,能算出消耗电能 。(3)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应用:“3000r/kW h” 表示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据此结合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可计算出转盘转动的转数。【解答】(1)当开关S1闭合,S2接a,R1滑片处于最右端时,R1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此时R 1与R2串联。根据,总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所以此时电路处于保温状态。32.(2024九上·上虞期末)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最大,对其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重要意义。利用微生物处理厨余垃圾,可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1)将厨余垃圾放入沼气池中,经甲烷菌发酵产生沼气。如图甲所示为沼气中各成分含量,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有 (写化学式)。为防止沼气污染空气,可用氢氧化钠除去杂质H2S,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约30kg的厨余垃圾通过该技术处理可产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烧这些甲烷理论上能将 kg(保留整数)的水从20℃加热至100℃。[已知:q甲烷=3.6×107J/m3,c水=4.2×103J/(kg ℃)](2)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淀粉乳酸杆菌分解淀粉产生乳酸的大致过程如下:淀粉葡萄糖乳酸。乳酸杆菌向细胞外分泌一些酶,将淀粉分解为 ,该物质进入细胞后,可进一步被分解为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图乙所示为A、B、C三种不同的淀粉乳酸杆菌对淀粉的分解,结果表明,菌株 (选填“A”“B”或“C”)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强。【答案】(1)CH4;H2S+2NaOH=Na2S+2H2O;107(2)葡萄糖;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科学试题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科学试题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