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全民守法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4全民守法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九、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前提)——人大
严格执法(关键)——政府
公正司法(重点)——检察院和法院
全民守法(基础)——公民
9.4 全民守法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议题一:
全民守法的内涵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含义:全民守法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意识信仰
权利义务
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信仰。
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要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第四节 全民守法
意识信仰
名言赏析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 孟子
邦国虽有良法,
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
—— 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 全民守法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
全民守法既是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法治中国的最高境界。
第四节 全民守法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原因
2.全民守法的原因(P107):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谁对谁错?
第二百八十八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二百九十四条 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3.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3条)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
1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依法履行义务。
2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
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关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常见误区
{5FD0F851-EC5A-4D38-B0AD-8093EC10F338}错误认识
正确认识
等同论: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
二者有严格界限,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割裂论: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先后论: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这种理论实质上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
均等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可能完全等量
议题二
推进全民守法
第四节 全民守法
打击!在酒店偷拍卖视频被判10年
对侵犯公民隐私权进行判刑对推进全民守法有何启示
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1、观念上: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二、推进全民守法
要求: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2、行动上: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推进全民守法
罗昌平通过其新浪微博发表侮辱英烈、诋毁英雄的言论,舆论一时骇然。对英烈做出抹黑、丑化等亵渎行径,不仅侵害了英烈本人的名誉权,给英烈亲属造成精神伤害,也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民族和历史感情。
当今中国社会的岁月静好,是因为当年有烈士的“负重前行”。慎终追远,不忘来路,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他们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尤需我们传承、发扬,绝不容许亵渎、诋毁。
思考:结合案例说明推进全民守法应该怎么做?
二、推进全民守法
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3、道德上: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二、推进全民守法
第四节 全民守法
(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2)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知识框架
第四节 全民守法
要求
知识巩固
第四节 全民守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该要求旨在 (  )
①推动民法典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②推动全体人民对民法典的认可和接受 
③大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④创新学习宣传形式,增强民法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知识巩固
第四节 全民守法
2.某乘客因错过下车站点,与公交车司机发生争执,两次企图抢夺方向盘。最终,该乘客因涉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被刑事拘留。这启示我们 (  )
A.违法行为必定会受到刑罚处罚 
B.依法履行义务,自觉维护公共交通秩序
C.要充分维护公民的各种权利
D.先充分享受权利,后履行法定义务
B
材料: 2018年5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该法规定:对于侮辱英烈案件,一般是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的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
2021年10月7日,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网民“罗某平”在新浪微博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经审查,罗某平对其通过微博发表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言论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已经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罗某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结合材料,从“全民守法”的角度谈谈如何让“英雄烈士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深入人心。
②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开展英烈保护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让英烈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①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也必须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网络空间也非法外之地。
③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各种形式的“崇尚英雄、保护英烈”的法律主题实践活动、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④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线。在全社会弘扬英烈精神,营造尊重英雄的社会氛围,让人民自觉履行守护英雄的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