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袍江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袍江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袍江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科学试题
1.(2024七上·越城月考)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为什么能从鸡蛋里浮出小鸡
B.哪种品牌的牛奶味道更好
C.昆虫为什么会“蜕皮”
D.插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
2.(2024七上·越城月考)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被腐蚀性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
B.图乙:试剂溅入眼睛时,立即用手揉搓眼睛
C.图丙:实验中不慎被烧伤或烫伤时,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
D.图丁:燃着的酒精灯被打翻在桌上导致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
3.(2024七上·越城月考)如图是一款“自发热鞋垫”,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请你估测“自发热鞋垫”在使用时温度最接近(  )
A.10℃ B.20℃ C.45℃ D.80℃
4.(2024七上·越城月考)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一定要借助于工具进行
B.观察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法
C.观察除了用眼看,用耳听外,更需用脑想
D.为了扩大观察范围,可以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5.(2024七上·越城月考)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8 米=1.8×1000=1800 毫米
B.1.8 米=1.8 米×1000=1800 毫米
C.1.8 米=1.8 米×1000 毫米=1800 毫米
D.1.8 米=1.8×1000 毫米=1800 毫米
6.(2024七上·越城月考)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24七上·越城月考)关于“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零刻度”
B.都是量程越小的工具,精确度越高
C.刻度线都是均匀的.
D.测量的精确值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
8.(2024七上·越城月考)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24七上·越城月考)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质
B.制造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C.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
D.“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到餐桌
10.(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敏同学测得他自己的身高为167.6厘米,则他此次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为(  )
A.1cm B.1mm C.1dm D.1m
11.(2024七上·越城月考)第33届奥运会于2024年8月11日在巴黎收官,中国代表团共获得40金,创境外参赛新高。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比赛规则,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从而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检测人员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建立假设 D.获取事实与证据
12.(2024七上·越城月考)做某实验需要量取95毫升的水,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100毫升的量筒 B.200毫升的量筒
C.100毫升的烧杯和滴管 D.10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13.(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明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2.38厘米 B.2.23厘米 C.2.227厘米 D.2.2267厘米
14.(2024七上·越城月考)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表面 2厘米深处 4厘米深处 6厘米深处
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
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
A.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B.干细沙随深度增加降温比湿泥土快
C.湿泥土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D.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15.(2024七上·越城月考)两支内径相同、玻璃泡容积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一段时间后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玻璃泡容积小的水银柱上升得高,但示数相同
C.玻璃泡容积大的水银柱上升得高,且示数较大
D.玻璃泡容积大的水银柱上升得低,且示数较小
16.(2024七上·越城月考)完成单位的换算或填入合适的单位:
(1)50m3=   cm3;
(2)0.7m=   cm。
(3)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   ;
(4)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0   。
17.(2024七上·越城月考)现有下列仪器,根据要求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
18.(2024七上·越城月考)科学研究过程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
(2)图乙是体温计,它的最小刻度为   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
(3)图丙中,金属块的体积为   ;该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   。
19.(2024七上·越城月考)每个物理量都有一个客观确定的值,这个值叫做真实值。测量时,因为错误的操作方法或误差都会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出现差异。学会归纳、比较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如图所示为小敏设计的思维导图,请填写相应内容   (填写“大”或“小”)。
20.(2024七上·越城月考) 我们实验室有以下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要完成测量任务,请你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工具(填序号):
A. 刻度尺 (分度值1mm, 长20cm)B. 钢卷尺(分度值1mm, 长2m)C. 米尺(分度值1cm, 长1m) D. 皮卷尺(分度值1cm, 长10m)
(1)量跳远成绩   ;
(2)裁剪布料   ;
(3)制作几何图形   ;
(4)量玻璃窗长、宽   。
21.(2024七上·越城月考)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块玻璃的宽度为0.755m,将这把米尺与标准尺校准时,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5m,如果此同学的测量方法完全正确,则这块玻璃的真实宽度应为   m。
22.(2024七上·越城月考)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敏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有时间(s) 90 30 45
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②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③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
(1)此得出的结论是   
(2)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23.(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绍与小兴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质量相同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
时间/min 1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 80 56 43   28 ... 20 20
(2)按照计划操作,小绍与小兴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上表中。分析两组水在第150min到180min水温的变化数据,可以知道他们做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   ℃。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水在降温时是有规律的,根据水在降温时的规律,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46℃  B.43℃   C.39℃   D.35℃
(4)小绍与小兴是采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还可以采用   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你认为他们在测量温度的时候,选择的是   温度计。(水银或酒精)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24.(2024七上·越城月考)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小敏观察到蚂蚁搬运食物回巢时,提出疑问“蚂蚁发现食物后,是怎么传递信息给伙伴的呢 ”
【建立假设】观察发现:
①蚂蚁搬运食物过程中会用触角彼此接触;②后面的蚂蚁会沿着前面蚂蚁的路线爬行。
据此小敏建立了2种假设。
假设1:蚂蚁间传递信息是依靠 进行的;假设2:蚂蚁间传递信息是依靠气味进行的。
【实验过程】为验证假设2,小敏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蚂蚁从T型玻璃管的下端开口放入后,立即用橡皮塞塞住,观察记录蚂蚁从装置中逃出所需的时间t1;
步骤2:仍旧用这只蚂蚁和这套装置,重复步骤1,记录逃出所需的时间t2;
步骤3:仍旧用这套装置,但换用同一窝的其他蚂蚁重复步骤1,记录逃出所需的时间t3;
步骤4:换用一套新装置,用另外一窝蚂蚁重复上述步骤1、2、3:步骤5:多次重复步骤4。
(1)补充实验假设1   ;
(2)【得出结论】若假设2成立,则每次重复步骤1、2、3获得的三个时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A.t1>t2>t3 B.t1>t2≈t3 C.t1≈t2>t3
(3)【方案评价】方案中步骤4和5能否省略,为什么    ;
25.(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科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剩下的蛋壳倒扣在栽有吊兰的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 蛋壳真能促进吊兰生长吗?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首先选取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的吊兰幼苗,分别栽入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花盆中。
②甲盆中不放蛋壳, 乙盆中放蛋壳, 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兰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 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 叶色较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填“提出问题”或“作出假设”) 。
(2) 该实验过程中,起对照作用的是植株   (填“甲”或“乙”)。
(3) 小科的实验有不足之处, 请提出改进建议:    。
26.(2024七上·越城月考)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在学习科学时需要经常在实验室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如图是两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实验的场景,请从图中找出2处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的行为,并预测这种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
27.(2024七上·越城月考)学习了温度的测量之后,小明决定自制一支温度计。他找来一只带塞子的密封性很好的小玻璃瓶,在瓶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小玻璃瓶装满滴加红墨水的水(如图所示),然后在细玻璃管上标上刻度即可。
(1)这支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他先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标记液面的位置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标记液面的位置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
(3)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时,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4)小明同学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不高,为了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   。
28.(2024七上·越城月考)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敏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
(2)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是   ;
(3)另一位同学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测量不规则的海绵,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什么    
29.(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明同学从玩具电动机中拆下一段细铜丝(漆包线),经测量长度为 h 米。他想进一步测量其体积,家里没有量筒,身边的测量工具仅有毫米刻度尺,怎样用刻度尺测量其体积呢?请你帮助他写出实验步骤,并列出计算方法。(测量所得的结果可以用字母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解答】ACD.为什么能从鸡蛋里浮出小鸡,昆虫为什么会“蜕皮”和插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都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A、C、D不符合题意;
B.哪种品牌的牛奶味道更好,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是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图甲:若被化学试剂灼伤,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故A错误;
B. 图乙: 若试剂不小心溅入眼睛内,应立即用水冲洗,不能立即用手揉搓,故B错误;
C. 图丙: 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故C错误;
D.图丁: 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可以隔绝空气降低温度,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此题就是估测题题型,知识覆盖面广,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自发热鞋垫是时下最为火爆的取暖用品,和暖宝宝原理一样,主要用碳粉,铁粉,水和食盐水再加点添加剂组成一个原电池放电,然后由于没有正负极,电子无法分正负电子导出,直接形成短路,从而产生热量。当自发热鞋垫宝真空袋打开后,就能逐渐开始发热,使用时温度最接近45℃,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中。
【解答】观察不一定要借助于工具进行,有些可以直接观察做出判断。故A错误。
观察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法。故B正确。
要用心观察,除了用眼看,用耳听外,更需用脑想。故C正确。
有些时候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要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故D正确。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1)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2)在换算过程中,只能保留一个要换成的单位,且放在式子的最右边。
【解答】A.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毫米,且在1000的后面,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不能有两个单位,故C错误;
D.换算过程完全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解答】A、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上方垂悬滴加,不应伸入试管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着火,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刻度尺、量筒、量杯和温度计的认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体温计没有零刻度线,故A错误;
B、量程小的工具,精确度不一定高,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量程一般为-15~103℃,分度值为1℃,寒暑表的量程为-20~50℃,分度值也为1℃,故B错误;
刻度尺、量筒和温度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故C错误;
D、测量工具的测量的准确程度是邮最小的刻度决定的,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若仰视测量结果偏小,若俯视测量结果偏大。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
【解答】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B错误;
C、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C错误;
D、因为是测量圆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的直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解答】三聚氰胺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故A错误。
制造假币属于犯罪行为,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故B错误。
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给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故C正确。
“地沟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故D错误。
故答案应选C。
10.【答案】A
【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刻度尺的使用要求中,记录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据此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倒数第二位的单位就可以了。
【解答】刻度尺读数时,最后一位为估读位,估读位的前一位为分度值位,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从而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液体体积测量的知识判断。
【解答】形状相同的量筒,它的量程越小,则分度值越小,因此测量结果越准确。要量取95mL的水,那么100毫升刚好大于量程,且需要滴管进行精细调节。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长度的测量值包括准确值部分和估计值部分,测量的误差是由估计值部分引起的,对同一个塑料球的直径,准确值部分应是相同的。可确定其中准确值不同的数据是错误的数据,在取平均值时应去掉,求平均值最后应保留的位数与原测量值的位数应一致。
【解答】由分析可知,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四个数据中2.83厘米是一个错误的数据,求平均值时应去掉,所以塑料球的直径为: ≈2.23厘米,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②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A: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干细沙子表面温度高,越往深处,温度越低,A正确;
B:干细沙子表面温度26℃,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所以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土快,B正确;
C:湿泥土表面24℃,6厘米深处21℃,说明湿泥土深度越深温度越低,C正确;
D:干细沙子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干细沙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说法错误,D错误。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水银一样多,将它们同时竖直插入一杯热水中,温度升高相同,最后的示数都显示同一温度,故示数相同,体积膨胀得也相同,玻璃泡容积小,细管内水银体积大。
【解答】同一杯热水,用两只不同的温度计测量,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故CD错误;
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后的体积是相同的,玻璃泡容积小,细管内水银体积大,水银柱升得较高,故A错误,B正确符合题意。
16.【答案】(1)
(2)70
(3)mL
(4)m3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1)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2)物理量单位的换算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
【解答】(1)由于1 m=102 dm=103cm
所以
(2)由于1 m=102 dm=103cm
所以
(3)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在550g左右,体积约为550毫升。
(4)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9m、8m、3.5m左右,教室中空气的体积约是
V=9m×8m×3.5m=252m3
(1)由于
1 m=102 dm=103cm
所以
(2)由于
1 m=102 dm=103cm
所以
(3)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在550g左右,体积约为550毫升。
(4)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9m、8m、3.5m左右,教室中空气的体积约是
V=9m×8m×3.5m=252m3
17.【答案】(1)AG
(2)C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图示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和蒸发皿;
故答案为:AG;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C。
(1)图示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和蒸发皿;故答案为:AG;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故选:C。
18.【答案】(1)1mm;1.72cm
(2)0.1℃;36.6℃
(3)20cm3;超过最大刻度值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量程是指测量的最大量,最小刻度值是指每一个小格所代表的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测量数据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图乙中,体温计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0.1℃;液柱位置点在36.6℃;
(3)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利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时注意:固体不溶于水,要选择合适的量筒,要求:能浸没固体,固体和水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解答】(1)图甲中,刻度尺的一个小格代表1mm,故最小刻度值是1mm,物体的总长度是
3.82cm-2.00cm=1.82cm
(2)图乙中,体温计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0.1℃,故最小刻度值为0.1℃,指示的温度是36.6℃。
(3)图丙中,量筒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即量程为100mL;两次量筒内液体读数之差即金属块的体积为
76cm3-56 cm3=20 cm3
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超过量程。
(1)[1][2]图甲中,刻度尺的一个小格代表1mm,故最小刻度值是1mm,物体的总长度是
3.82cm-2.00cm=1.82cm
(2)[1][2]图乙中,体温计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0.1℃,故最小刻度值为0.1℃,指示的温度是36.6℃。
(3)[1]图丙中,量筒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即量程为100mL;两次量筒内液体读数之差即金属块的体积为
76cm3-56 cm3=20 cm3
[2]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超过量程。
19.【答案】小,大,大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分析判断;
(2)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
(3)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个细小的弯曲,因此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刻度尺受热膨胀后,刻度之间的距离增大,即分度值会变大,根据“”可知,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小。
(2)用量筒读数时,测量前俯视读数,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高;测量后仰视读数,则测量值比真实直偏低。根据V=V1-V2可知,最后计算的测量值偏大。
(3)39℃的体温计不甩示数不会降,给37℃的同学测出的结果仍然为39°,故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20.【答案】(1)D
(2)C
(3)A
(4)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选择刻度尺的原则有二:能够满足测量要求,也就是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应该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精确度要要满足测量要求。
【解答】 (1)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5~8米之间,故选择量程大于十米的皮卷尺,最小刻度值达到1cm就比较适当,故D符合题意。
(2)量取布料长度,用长度为1m的米尺可以满足测量要求,分度值为1cm比较合适,故C符合题意。
(3)制作几何图形一般用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长20cm,故A符合题意。
(4)玻璃窗的长度一般不超过2m,所以长度为2m的钢尺最小刻度为毫米,可以满足测量要求,故用它可以测量玻璃窗的长和宽,故B符合题意。
21.【答案】0.759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该刻度尺不精确,故应先计算出该刻度尺一小格表示的正常刻度是多少m,用该刻度尺测得读数是0.855m,相当于855小格,故能算出玻璃的长度。
【解答】由测量结果的数值0.755m知道,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因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5m,说明该刻度尺的一小格相当于实际长度1.005cm;读数是0.755m,相当于75.5个1.005cm,故物体的实际长度应该是
75.5×1.007cm=0.759m
22.【答案】(1)酒精灯外焰加热效果最好
(2)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相同条件下,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单位时间内提供的热量越多,即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越高;
(2)根据(1)中的结论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试管B内水的沸腾所用时间最少,那么说明B组火焰(即外焰)的温度应最高;
(2)根据上面的结论可知,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
(1)由表格可知,B用时间最少,则B组火焰(即外焰)的温度应最高;
(2)外焰的温度应最高,所以给物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
23.【答案】20;泡沫塑料;D;同样质量温度的水,在两种材料的保温杯内降温到相同温度,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水银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找到起始时间的温度,就是初始温度;
(2)瓶中水要和外界发生热传递,直到最后和室内的温度相同以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0到40min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的变化量;保温性能的好坏主要是看包在泡沫塑料和棉絮中哪个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慢,示数变化慢的保温性能好;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找规律,可以看出水的温度越低降温越慢,根据这个规律找答案;
(4)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有两个办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看温度的变化多少,二是让两瓶水变化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5)酒精在78℃沸腾,不能测表一中的80℃,所以应该选择水银温度计。
【解答】(1由表一数据知道,物体在0min时的温度是起始温度为80℃。
(2)由表一中实验数据知道,计时开始到40min时,泡沫塑料包的烧瓶中的水温度降低了
80℃-41℃=39℃
棉絮包的烧瓶中的水,温度降低了
80℃-28℃=52℃
相同时间内,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的少,所以,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较好。
(3)由表中实验数据知道,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棉絮组的水温,在时间为20min和40min时的温度分别为43℃和28℃,在20min内共降低15℃,如果温度降低是均匀的话,在中间30min时,温度应降低7.5℃,根据“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可得出降低的温度应大于7.5℃一点,所以可降低到35.5℃再低一点,即D可能。
(4)除了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还可以让两瓶水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5)由表一知道,起始温度为80℃,而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为357℃,故要选择水银温度计。
24.【答案】(1)触角
(2)B
(3)不能,因为实验多次重复,可以避免出现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5.【答案】作出假设;甲;增加吊兰的数量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从生活现象或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疑问,如本题中 “蛋壳真能促进吊兰生长吗?”
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推测和判断,本题中 “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 就是作出假设环节。
设计实验:根据假设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控制无关变量等,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现象,本题中小科进行了吊兰种植和观察记录等操作。
分析与论证:对实验得到的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得出结论,判断假设是否成立,本题可根据吊兰生长状况的数据来分析蛋壳对吊兰生长的影响。
反思与评价: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评估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即作出假设。“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这是对“蛋壳中是否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这一问题进行的肯定回答,所以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作出假设。
(2)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过程中,甲盆中不放蛋壳,是对照组;乙盆中放蛋壳,是实验组。
(3)实验对象的数量过少,会由于自身的偶然性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小科的实验有不足之处:吊兰幼苗的数量太少;应进行改进:甲、乙各取5株健壮的吊兰幼苗等。
26.【答案】手持试管加热,手会烫伤药品打翻不马上处理,可能造成桌面腐蚀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分析】1、加热操作:加热试管时应使用试管夹或铁架台固定试管,不能手持试管加热。手持试管加热不仅容易烫伤手,而且在加热过程中很难稳定地控制试管,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试管掉落等危险情况。同时,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酒精灯使用: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使用时要用火柴点燃,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灭。用嘴吹灭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因为吹入的气流可能会使火焰倒吸进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
【解答】由图可知:①中手持试管加热,容易烫伤,需要使用试管夹夹持。由图可知:①中酒精灯旁有易燃物,一旦接触到酒精灯的火焰容易引发火灾;由图可知:①中试管口对着人,容易在液体沸腾时飞溅出来使实验人员受伤;由图可知:②用手触碰正在加热仪器,高温下的仪器直接接触手容易烫伤手;②加热烧杯未垫陶土网,容易使烧杯因冷热不均而损毁烧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也可)
27.【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2;24;更换更细的细管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最小刻度值=;
(3)首先计算1cm表示的温度变化,再根据刻度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计算即可;
(4)根据V=Sh可知,液泡内液体的体积越大,玻璃管越细,则液柱的变化量越大,那么测量越准确。
【解答】(1) 这支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
(2)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为0℃,沸水的(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100℃。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3)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每厘米代表着,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4)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是更换更细的细管。
28.【答案】(1)凹液面最低处
(2)偏大;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会带出一部分水
(3)海绵会吸水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解答;
(2)注意取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
(3)根据海绵的吸水性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2)根据图片可知,从A到C的过程中,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因此会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
(3)海绵具有吸水性,取出带走的水更多,从而使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这种方法不适合测量不规则的海绵。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2)[1][2]从图A到图C,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
(3)因为海绵具有吸水性,取出带走的水更多,误差太大,所以,这种方法不适合测量不规则的海绵。
29.【答案】①铜丝线紧密缠绕到铅笔上,一共缠 n 匝;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 n 匝的长度是 L;
③算铜丝的半径 r =;
④算铜丝的底面积:S=π×r2=π×;
⑤计算漆包线的体积:V=Sh =;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
(2)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铜丝的横截面积,铜丝的体积等于其横截面积乘以长度。
1 / 1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袍江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科学试题
1.(2024七上·越城月考)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为什么能从鸡蛋里浮出小鸡
B.哪种品牌的牛奶味道更好
C.昆虫为什么会“蜕皮”
D.插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解答】ACD.为什么能从鸡蛋里浮出小鸡,昆虫为什么会“蜕皮”和插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都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A、C、D不符合题意;
B.哪种品牌的牛奶味道更好,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是科学问题,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七上·越城月考)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被腐蚀性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
B.图乙:试剂溅入眼睛时,立即用手揉搓眼睛
C.图丙:实验中不慎被烧伤或烫伤时,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
D.图丁:燃着的酒精灯被打翻在桌上导致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图甲:若被化学试剂灼伤,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故A错误;
B. 图乙: 若试剂不小心溅入眼睛内,应立即用水冲洗,不能立即用手揉搓,故B错误;
C. 图丙: 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故C错误;
D.图丁: 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可以隔绝空气降低温度,故D正确。
故选D。
3.(2024七上·越城月考)如图是一款“自发热鞋垫”,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请你估测“自发热鞋垫”在使用时温度最接近(  )
A.10℃ B.20℃ C.45℃ D.80℃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此题就是估测题题型,知识覆盖面广,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自发热鞋垫是时下最为火爆的取暖用品,和暖宝宝原理一样,主要用碳粉,铁粉,水和食盐水再加点添加剂组成一个原电池放电,然后由于没有正负极,电子无法分正负电子导出,直接形成短路,从而产生热量。当自发热鞋垫宝真空袋打开后,就能逐渐开始发热,使用时温度最接近45℃,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上·越城月考)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一定要借助于工具进行
B.观察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法
C.观察除了用眼看,用耳听外,更需用脑想
D.为了扩大观察范围,可以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答案】A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中。
【解答】观察不一定要借助于工具进行,有些可以直接观察做出判断。故A错误。
观察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法。故B正确。
要用心观察,除了用眼看,用耳听外,更需用脑想。故C正确。
有些时候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要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故D正确。
故选A。
5.(2024七上·越城月考)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8 米=1.8×1000=1800 毫米
B.1.8 米=1.8 米×1000=1800 毫米
C.1.8 米=1.8 米×1000 毫米=1800 毫米
D.1.8 米=1.8×1000 毫米=1800 毫米
【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1)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2)在换算过程中,只能保留一个要换成的单位,且放在式子的最右边。
【解答】A.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毫米,且在1000的后面,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不能有两个单位,故C错误;
D.换算过程完全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6.(2024七上·越城月考)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解答】A、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上方垂悬滴加,不应伸入试管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着火,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4七上·越城月考)关于“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零刻度”
B.都是量程越小的工具,精确度越高
C.刻度线都是均匀的.
D.测量的精确值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刻度尺、量筒、量杯和温度计的认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体温计没有零刻度线,故A错误;
B、量程小的工具,精确度不一定高,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量程一般为-15~103℃,分度值为1℃,寒暑表的量程为-20~50℃,分度值也为1℃,故B错误;
刻度尺、量筒和温度计的刻度都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故C错误;
D、测量工具的测量的准确程度是邮最小的刻度决定的,故D正确;
故选D。
8.(2024七上·越城月考)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若仰视测量结果偏小,若俯视测量结果偏大。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
【解答】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B错误;
C、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C错误;
D、因为是测量圆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的直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4七上·越城月考)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质
B.制造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C.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
D.“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到餐桌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解答】三聚氰胺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故A错误。
制造假币属于犯罪行为,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故B错误。
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给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故C正确。
“地沟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故D错误。
故答案应选C。
10.(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敏同学测得他自己的身高为167.6厘米,则他此次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为(  )
A.1cm B.1mm C.1dm D.1m
【答案】A
【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刻度尺的使用要求中,记录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据此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倒数第二位的单位就可以了。
【解答】刻度尺读数时,最后一位为估读位,估读位的前一位为分度值位,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2024七上·越城月考)第33届奥运会于2024年8月11日在巴黎收官,中国代表团共获得40金,创境外参赛新高。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比赛规则,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从而来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检测人员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建立假设 D.获取事实与证据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检测人员会对运动员进行尿检、血检,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从而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4七上·越城月考)做某实验需要量取95毫升的水,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100毫升的量筒 B.200毫升的量筒
C.100毫升的烧杯和滴管 D.10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液体体积测量的知识判断。
【解答】形状相同的量筒,它的量程越小,则分度值越小,因此测量结果越准确。要量取95mL的水,那么100毫升刚好大于量程,且需要滴管进行精细调节。
故选D。
13.(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明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2.38厘米 B.2.23厘米 C.2.227厘米 D.2.2267厘米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长度的测量值包括准确值部分和估计值部分,测量的误差是由估计值部分引起的,对同一个塑料球的直径,准确值部分应是相同的。可确定其中准确值不同的数据是错误的数据,在取平均值时应去掉,求平均值最后应保留的位数与原测量值的位数应一致。
【解答】由分析可知,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四个数据中2.83厘米是一个错误的数据,求平均值时应去掉,所以塑料球的直径为: ≈2.23厘米,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4.(2024七上·越城月考)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表面 2厘米深处 4厘米深处 6厘米深处
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
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
A.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B.干细沙随深度增加降温比湿泥土快
C.湿泥土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D.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②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A: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干细沙子表面温度高,越往深处,温度越低,A正确;
B:干细沙子表面温度26℃,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所以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土快,B正确;
C:湿泥土表面24℃,6厘米深处21℃,说明湿泥土深度越深温度越低,C正确;
D:干细沙子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干细沙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说法错误,D错误。
故选D。
15.(2024七上·越城月考)两支内径相同、玻璃泡容积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一段时间后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玻璃泡容积小的水银柱上升得高,但示数相同
C.玻璃泡容积大的水银柱上升得高,且示数较大
D.玻璃泡容积大的水银柱上升得低,且示数较小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水银一样多,将它们同时竖直插入一杯热水中,温度升高相同,最后的示数都显示同一温度,故示数相同,体积膨胀得也相同,玻璃泡容积小,细管内水银体积大。
【解答】同一杯热水,用两只不同的温度计测量,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故CD错误;
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后的体积是相同的,玻璃泡容积小,细管内水银体积大,水银柱升得较高,故A错误,B正确符合题意。
16.(2024七上·越城月考)完成单位的换算或填入合适的单位:
(1)50m3=   cm3;
(2)0.7m=   cm。
(3)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   ;
(4)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0   。
【答案】(1)
(2)70
(3)mL
(4)m3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1)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2)物理量单位的换算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
【解答】(1)由于1 m=102 dm=103cm
所以
(2)由于1 m=102 dm=103cm
所以
(3)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在550g左右,体积约为550毫升。
(4)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9m、8m、3.5m左右,教室中空气的体积约是
V=9m×8m×3.5m=252m3
(1)由于
1 m=102 dm=103cm
所以
(2)由于
1 m=102 dm=103cm
所以
(3)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在550g左右,体积约为550毫升。
(4)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9m、8m、3.5m左右,教室中空气的体积约是
V=9m×8m×3.5m=252m3
17.(2024七上·越城月考)现有下列仪器,根据要求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
【答案】(1)AG
(2)C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图示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和蒸发皿;
故答案为:AG;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C。
(1)图示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和蒸发皿;故答案为:AG;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故选:C。
18.(2024七上·越城月考)科学研究过程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
(2)图乙是体温计,它的最小刻度为   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
(3)图丙中,金属块的体积为   ;该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   。
【答案】(1)1mm;1.72cm
(2)0.1℃;36.6℃
(3)20cm3;超过最大刻度值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量程是指测量的最大量,最小刻度值是指每一个小格所代表的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测量数据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图乙中,体温计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0.1℃;液柱位置点在36.6℃;
(3)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利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时注意:固体不溶于水,要选择合适的量筒,要求:能浸没固体,固体和水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解答】(1)图甲中,刻度尺的一个小格代表1mm,故最小刻度值是1mm,物体的总长度是
3.82cm-2.00cm=1.82cm
(2)图乙中,体温计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0.1℃,故最小刻度值为0.1℃,指示的温度是36.6℃。
(3)图丙中,量筒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即量程为100mL;两次量筒内液体读数之差即金属块的体积为
76cm3-56 cm3=20 cm3
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超过量程。
(1)[1][2]图甲中,刻度尺的一个小格代表1mm,故最小刻度值是1mm,物体的总长度是
3.82cm-2.00cm=1.82cm
(2)[1][2]图乙中,体温计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0.1℃,故最小刻度值为0.1℃,指示的温度是36.6℃。
(3)[1]图丙中,量筒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即量程为100mL;两次量筒内液体读数之差即金属块的体积为
76cm3-56 cm3=20 cm3
[2]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超过量程。
19.(2024七上·越城月考)每个物理量都有一个客观确定的值,这个值叫做真实值。测量时,因为错误的操作方法或误差都会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出现差异。学会归纳、比较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如图所示为小敏设计的思维导图,请填写相应内容   (填写“大”或“小”)。
【答案】小,大,大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分析判断;
(2)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
(3)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个细小的弯曲,因此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刻度尺受热膨胀后,刻度之间的距离增大,即分度值会变大,根据“”可知,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小。
(2)用量筒读数时,测量前俯视读数,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高;测量后仰视读数,则测量值比真实直偏低。根据V=V1-V2可知,最后计算的测量值偏大。
(3)39℃的体温计不甩示数不会降,给37℃的同学测出的结果仍然为39°,故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20.(2024七上·越城月考) 我们实验室有以下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要完成测量任务,请你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工具(填序号):
A. 刻度尺 (分度值1mm, 长20cm)B. 钢卷尺(分度值1mm, 长2m)C. 米尺(分度值1cm, 长1m) D. 皮卷尺(分度值1cm, 长10m)
(1)量跳远成绩   ;
(2)裁剪布料   ;
(3)制作几何图形   ;
(4)量玻璃窗长、宽   。
【答案】(1)D
(2)C
(3)A
(4)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选择刻度尺的原则有二:能够满足测量要求,也就是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应该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精确度要要满足测量要求。
【解答】 (1)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5~8米之间,故选择量程大于十米的皮卷尺,最小刻度值达到1cm就比较适当,故D符合题意。
(2)量取布料长度,用长度为1m的米尺可以满足测量要求,分度值为1cm比较合适,故C符合题意。
(3)制作几何图形一般用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长20cm,故A符合题意。
(4)玻璃窗的长度一般不超过2m,所以长度为2m的钢尺最小刻度为毫米,可以满足测量要求,故用它可以测量玻璃窗的长和宽,故B符合题意。
21.(2024七上·越城月考)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块玻璃的宽度为0.755m,将这把米尺与标准尺校准时,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5m,如果此同学的测量方法完全正确,则这块玻璃的真实宽度应为   m。
【答案】0.759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该刻度尺不精确,故应先计算出该刻度尺一小格表示的正常刻度是多少m,用该刻度尺测得读数是0.855m,相当于855小格,故能算出玻璃的长度。
【解答】由测量结果的数值0.755m知道,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因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5m,说明该刻度尺的一小格相当于实际长度1.005cm;读数是0.755m,相当于75.5个1.005cm,故物体的实际长度应该是
75.5×1.007cm=0.759m
22.(2024七上·越城月考)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敏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有时间(s) 90 30 45
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②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③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
(1)此得出的结论是   
(2)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答案】(1)酒精灯外焰加热效果最好
(2)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相同条件下,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单位时间内提供的热量越多,即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越高;
(2)根据(1)中的结论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试管B内水的沸腾所用时间最少,那么说明B组火焰(即外焰)的温度应最高;
(2)根据上面的结论可知,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
(1)由表格可知,B用时间最少,则B组火焰(即外焰)的温度应最高;
(2)外焰的温度应最高,所以给物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
23.(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绍与小兴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质量相同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
时间/min 1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 80 56 43   28 ... 20 20
(2)按照计划操作,小绍与小兴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上表中。分析两组水在第150min到180min水温的变化数据,可以知道他们做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   ℃。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水在降温时是有规律的,根据水在降温时的规律,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46℃  B.43℃   C.39℃   D.35℃
(4)小绍与小兴是采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还可以采用   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你认为他们在测量温度的时候,选择的是   温度计。(水银或酒精)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答案】20;泡沫塑料;D;同样质量温度的水,在两种材料的保温杯内降温到相同温度,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水银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找到起始时间的温度,就是初始温度;
(2)瓶中水要和外界发生热传递,直到最后和室内的温度相同以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0到40min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的变化量;保温性能的好坏主要是看包在泡沫塑料和棉絮中哪个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慢,示数变化慢的保温性能好;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找规律,可以看出水的温度越低降温越慢,根据这个规律找答案;
(4)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有两个办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看温度的变化多少,二是让两瓶水变化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5)酒精在78℃沸腾,不能测表一中的80℃,所以应该选择水银温度计。
【解答】(1由表一数据知道,物体在0min时的温度是起始温度为80℃。
(2)由表一中实验数据知道,计时开始到40min时,泡沫塑料包的烧瓶中的水温度降低了
80℃-41℃=39℃
棉絮包的烧瓶中的水,温度降低了
80℃-28℃=52℃
相同时间内,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的少,所以,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较好。
(3)由表中实验数据知道,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棉絮组的水温,在时间为20min和40min时的温度分别为43℃和28℃,在20min内共降低15℃,如果温度降低是均匀的话,在中间30min时,温度应降低7.5℃,根据“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可得出降低的温度应大于7.5℃一点,所以可降低到35.5℃再低一点,即D可能。
(4)除了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还可以让两瓶水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5)由表一知道,起始温度为80℃,而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为357℃,故要选择水银温度计。
24.(2024七上·越城月考)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小敏观察到蚂蚁搬运食物回巢时,提出疑问“蚂蚁发现食物后,是怎么传递信息给伙伴的呢 ”
【建立假设】观察发现:
①蚂蚁搬运食物过程中会用触角彼此接触;②后面的蚂蚁会沿着前面蚂蚁的路线爬行。
据此小敏建立了2种假设。
假设1:蚂蚁间传递信息是依靠 进行的;假设2:蚂蚁间传递信息是依靠气味进行的。
【实验过程】为验证假设2,小敏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蚂蚁从T型玻璃管的下端开口放入后,立即用橡皮塞塞住,观察记录蚂蚁从装置中逃出所需的时间t1;
步骤2:仍旧用这只蚂蚁和这套装置,重复步骤1,记录逃出所需的时间t2;
步骤3:仍旧用这套装置,但换用同一窝的其他蚂蚁重复步骤1,记录逃出所需的时间t3;
步骤4:换用一套新装置,用另外一窝蚂蚁重复上述步骤1、2、3:步骤5:多次重复步骤4。
(1)补充实验假设1   ;
(2)【得出结论】若假设2成立,则每次重复步骤1、2、3获得的三个时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A.t1>t2>t3 B.t1>t2≈t3 C.t1≈t2>t3
(3)【方案评价】方案中步骤4和5能否省略,为什么    ;
【答案】(1)触角
(2)B
(3)不能,因为实验多次重复,可以避免出现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5.(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科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剩下的蛋壳倒扣在栽有吊兰的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 蛋壳真能促进吊兰生长吗?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首先选取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的吊兰幼苗,分别栽入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花盆中。
②甲盆中不放蛋壳, 乙盆中放蛋壳, 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兰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 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 叶色较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填“提出问题”或“作出假设”) 。
(2) 该实验过程中,起对照作用的是植株   (填“甲”或“乙”)。
(3) 小科的实验有不足之处, 请提出改进建议:    。
【答案】作出假设;甲;增加吊兰的数量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从生活现象或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疑问,如本题中 “蛋壳真能促进吊兰生长吗?”
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推测和判断,本题中 “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 就是作出假设环节。
设计实验:根据假设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控制无关变量等,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现象,本题中小科进行了吊兰种植和观察记录等操作。
分析与论证:对实验得到的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得出结论,判断假设是否成立,本题可根据吊兰生长状况的数据来分析蛋壳对吊兰生长的影响。
反思与评价: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评估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即作出假设。“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这是对“蛋壳中是否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这一问题进行的肯定回答,所以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作出假设。
(2)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过程中,甲盆中不放蛋壳,是对照组;乙盆中放蛋壳,是实验组。
(3)实验对象的数量过少,会由于自身的偶然性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小科的实验有不足之处:吊兰幼苗的数量太少;应进行改进:甲、乙各取5株健壮的吊兰幼苗等。
26.(2024七上·越城月考)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在学习科学时需要经常在实验室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如图是两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实验的场景,请从图中找出2处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的行为,并预测这种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
【答案】手持试管加热,手会烫伤药品打翻不马上处理,可能造成桌面腐蚀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分析】1、加热操作:加热试管时应使用试管夹或铁架台固定试管,不能手持试管加热。手持试管加热不仅容易烫伤手,而且在加热过程中很难稳定地控制试管,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试管掉落等危险情况。同时,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酒精灯使用: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使用时要用火柴点燃,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灭。用嘴吹灭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因为吹入的气流可能会使火焰倒吸进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
【解答】由图可知:①中手持试管加热,容易烫伤,需要使用试管夹夹持。由图可知:①中酒精灯旁有易燃物,一旦接触到酒精灯的火焰容易引发火灾;由图可知:①中试管口对着人,容易在液体沸腾时飞溅出来使实验人员受伤;由图可知:②用手触碰正在加热仪器,高温下的仪器直接接触手容易烫伤手;②加热烧杯未垫陶土网,容易使烧杯因冷热不均而损毁烧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也可)
27.(2024七上·越城月考)学习了温度的测量之后,小明决定自制一支温度计。他找来一只带塞子的密封性很好的小玻璃瓶,在瓶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小玻璃瓶装满滴加红墨水的水(如图所示),然后在细玻璃管上标上刻度即可。
(1)这支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他先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标记液面的位置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标记液面的位置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
(3)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时,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4)小明同学发现,该温度计的精确度不高,为了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2;24;更换更细的细管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最小刻度值=;
(3)首先计算1cm表示的温度变化,再根据刻度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计算即可;
(4)根据V=Sh可知,液泡内液体的体积越大,玻璃管越细,则液柱的变化量越大,那么测量越准确。
【解答】(1) 这支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
(2)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为0℃,沸水的(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100℃。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3)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每厘米代表着,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2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4)让温度计的液柱升降变化更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是更换更细的细管。
28.(2024七上·越城月考)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敏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
(2)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是   ;
(3)另一位同学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测量不规则的海绵,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凹液面最低处
(2)偏大;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会带出一部分水
(3)海绵会吸水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解答;
(2)注意取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
(3)根据海绵的吸水性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2)根据图片可知,从A到C的过程中,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因此会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
(3)海绵具有吸水性,取出带走的水更多,从而使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这种方法不适合测量不规则的海绵。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2)[1][2]从图A到图C,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
(3)因为海绵具有吸水性,取出带走的水更多,误差太大,所以,这种方法不适合测量不规则的海绵。
29.(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明同学从玩具电动机中拆下一段细铜丝(漆包线),经测量长度为 h 米。他想进一步测量其体积,家里没有量筒,身边的测量工具仅有毫米刻度尺,怎样用刻度尺测量其体积呢?请你帮助他写出实验步骤,并列出计算方法。(测量所得的结果可以用字母表示)。
【答案】①铜丝线紧密缠绕到铅笔上,一共缠 n 匝;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 n 匝的长度是 L;
③算铜丝的半径 r =;
④算铜丝的底面积:S=π×r2=π×;
⑤计算漆包线的体积:V=Sh =;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
(2)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铜丝的横截面积,铜丝的体积等于其横截面积乘以长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