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两种电荷 课件 (共38张PPT)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1 两种电荷 课件 (共38张PPT)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电”,地铁、家用电器、电脑、手机等都需要电才能工作。
你也许注意过,当打开电器产品的外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电路板……
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实际上,这些看似复杂的各种电路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的。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界看一看、试一试吧!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R·九年级全一册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01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02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03
学习
目标
1
情境
导入
2
与头发(或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吸起纸屑。
用气球摩擦头发,会吸引头发。
点击播放视频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探究
新知
3
知识点1 摩擦起电
2.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性质:
1. 带电体:经过摩擦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上了电荷 。
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带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那么带电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用不同材料摩擦物体,它们带的电相同吗?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知识点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 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其中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 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演 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互相_____
互相_____
互相_____
排斥
排斥
吸引
两根玻璃棒所带电荷______
两根橡胶棒所带电荷______
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电荷______
相同
相同
不同
实验
电荷种类
现象
怎样确定其他带电物体所带电荷的种类?
通过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
塑料棒所带电荷与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点击播放视频
气球所带电荷与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或者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
两种电荷
正电荷+
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第三种电荷?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人们发现,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
例 1 用丝线悬挂着 A、B、C 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若 C 带负电,则( )
A. B 可能带负电
B. A、B 一定都带正电
C. B 可能不带电
D. A 一定带负电
B

吸引,说明 B、C 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其中一个不带电,另一个带电
排斥,说明 A、B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跟踪训练
知识点3 验电器
1. 电荷量
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 10–7 C
怎样检验橡胶棒或玻璃棒是否带电?
思考
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利用验电器
(验电器不带电)
金属球
绝缘垫
金属杆
金属箔
金属罩
接线柱
2. 验电器
a. 构造
b. 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c. 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d. 使用方法
用带电体接触
验电器的金属球
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
验电器能检测物体带什么电吗?能测量物体带电的多少吗?
不能判断带电的种类,也不能测量带电多少,但能通过张角大小比较出带电多少。
思考
静电计
检查物体是否带电的三种方法
方法 现象 结论
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质的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两物体互相吸引
两物体互相排斥
利用验电器 (验电器不带电) 金属箔张开
金属箔没有张开
带电
不带电
①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②一物体带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两物体带有同种电荷
被检验物体带电
被检验物体不带电
例 2 如图,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用于检验物体带正电或负电
B.金属箔因都带正电互相排斥而张开
C.金属箔张角越大,所带电荷量越少
D.接触金属球后玻璃棒不再带电
B
跟踪训练
错误,验电器用于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错误,张角越大,所带电荷量越多
错误,只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上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中性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1. 原子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知识点4 摩擦起电的原因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氢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带
1个正电荷
原子核带
2个正电荷
氦原子的结构
核外有
1个电子
核外有
2个电子
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2. 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摩擦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实质:
电子的转移
例3 下列关于原子、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不带电
B.原子核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空间
C.原子带正电荷
D.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D
×

×
×
带正电
电中性
跟踪训练
例4 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一个金属箔已张开小角度的验电器,接触时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变大,由此判断( )
A. 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
B. 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
C. 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
D. 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
A
玻璃棒带正电
验电器带正电,且正电荷量增加
验电器带电
带正电荷实质是失去电子,说明验电器失去电子,即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
知识点5 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1. 静电现象
空气干燥时,人们穿脱化纤类衣物时会产生火花,摸门把手会被“电”一下等,都是静电现象。
2. 静电的防止
生活中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时,要注意防止静电的产生。
油罐车采用接地的方法,在车尾装拖在地上的铁链,减少静电的影响
静电释放器
3. 静电的利用
静电喷漆时使被喷涂的金属件与油漆雾滴带异种电荷,这样能使油漆与金属表面结合得更牢固。
静电拖把利用摩擦使拖把上的静电除尘纸带电,吸附碎屑,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
1. 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使头发带上了静电,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头发变得蓬松。生活中还有很多与静电有关的事例,除了课本上的,请你再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随堂
练习
4
如:用手挫开塑料袋,手与塑料袋带上了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塑料袋会“粘”在手上。
【教材P43 练习与应用 第1题】
2.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荷,甲物体带哪种电荷?
甲物体带负电荷。
理由:已知甲、乙、丙均是带电体,丙物体带正电荷,乙物体吸引丙物体,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规律,可以推断出乙物体带负电荷。甲物体排斥乙物体,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规律,可以推断出甲物体带负电荷。
【教材P43 练习与应用 第2题】
3. 金属锡的原子核带50个电荷量与电子相等的正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多少库仑的电荷量?为什么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金属锡的原子核外有 50个电子。
1 个电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 C,50 个电子总共带的电荷量为 50× 1.6×10–19 C = 8 ×10–18 C。
金属锡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所以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教材P43 练习与应用 第3题】
4. 我们知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那么摩擦后的毛皮和丝绸分别带什么电荷?说说你的理由。
毛皮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
因为原先毛皮里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橡胶棒带走了一部分负电荷,导致毛皮里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不平衡,则毛皮带正电荷。同理,原先丝绸里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丝绸从玻璃棒上得到了一部分负电荷,导致丝绸里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不平衡,则丝绸带负电荷。
【教材P43 练习与应用 第5题】
5. 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竖直的部分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这个物体已经带电?
不能判断靠近吸管的物体已经带电。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即使物体不带电,物体和带电吸管也会出现吸引现象。
【教材P43 练习与应用 第5题】
(2)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回答:吸管带哪种电荷?餐巾纸带哪种电荷?为什么?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把玻璃棒靠近用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时,观察到玻璃棒吸引吸管,所以可以判断吸管带负电荷。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失去电
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两个物体一定是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所以当
吸管带负电荷时,餐巾纸一定带正电荷。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哪个失去了电子?哪个得到了电子?
吸管带负电荷,所以吸管得到了电子。
餐巾纸带正电荷,所以餐巾纸失去了电子。
6. 把一段塑料绳撕成细条,中间打结固定在塑料管上,用干燥毛巾反复摩擦塑料细条,摩擦过的塑料细条张开,如图所示。动手做一做,说说摩擦过的塑料细条为什么张开。如何判断它带哪种电荷?
摩擦过的塑料细条带上了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塑料细条,若互相排斥则塑料细条带负电荷;若互相吸引,则塑料细条带正电荷。
【教材P43 练习与应用 第6题】
两种电荷
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
课堂
小结
5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中性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摩擦起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伦,简称:库,符号:C
认识
微观解释
静电的防止和利用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
作业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