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长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月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了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石胆……能化铁为铜、成金银”描述的是湿法炼铜
B.刘长卿诗云“水声冰下咽,砂路雪中平”,固态冰转化为液态水需要吸热
C.“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D.《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猛烈,能蚀五金”强水为电解质
2.人类的文明历程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自然界中,陆地、海洋、大气中的硫元素和氮元素,通过各种循环建立起生态平衡。硫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硫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硫 B.硫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D.硫和铁加热时反应生成红色固体
3.下列离子组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4.下列物质除杂过程中,选用的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浓硫酸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B.用水除去气体中混有的少量
C.用灼热的铜网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中混有的少量气体
5.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下列各离子的方法及现象正确的是
选项 离子 检验方法及现象
A 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
B 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C 先加入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D 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A.A B.B C.C D.D
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b中现象不能证明a中产物生成的是
a中反应 b中检测试剂及现象
A 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 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 固体与浓反应生成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 碳与浓反应生成 品红溶液褪色
D 浓分解生成 淀粉溶液变蓝
A.A B.B C.C D.D
7.在接触法制硫酸的工业中,二氧化硫制取三氧化硫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B.1mol与足量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8kJ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具有漂白性
D.将少量的添加到葡萄酒中利用的是其抑菌和抗氧化作用
8.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
B.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的漂白性
C.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体现了的酸性氧化物通性和漂白性
D.水溶液变浑浊,体现了的氧化性
9.生物脱硫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脱硫方法,沼气中的在生物脱硫过程中被T。F菌去除,形成的硫颗粒可以用作肥料和用于硫酸生产,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氧化性:
B.温度越高,脱硫效果越好
C.每脱除2.24L,消耗0.05mol
D.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
B.水中通入NO2气体:H2O + 3NO2 = 2HNO3 + NO
C.用醋酸溶解水垢:
D.将通入溶液中:
11.将一定质量的铜溶于的浓硝酸中,待铜完全溶解后,生成标况下和的混合气体(标况下不考虑转化为),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浓度为2mol/L。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00mL,则气体产物中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1.12L B.2.24L C.3.36L D.4.48L
12.关于实验室安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等钡的化合物均有毒,相关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B.观察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不能近距离俯视
C.温度计中水银洒落地面,用硫粉处理
D.硝酸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和通风
13.化学反应中不仅伴随着物质的变化还伴随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 ,则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B.常温常压下,完全燃烧比完全燃烧时的焓变大
C.已知2C(s)+O2(g)=2CO(g) ΔH=-221kJ mol-1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221kJ/mol
D.热化学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14.“中国芯”的发展离不开高纯单晶硅,从石英砂(主要成分为)制取高纯硅涉及的主要反应用流程图表示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B.生成的硅可以制硅太阳能电池
C.反应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①③两反应的还原剂可以互换
15.下列工业制备流程正确的是
A.工业制备硫酸:
B.制备漂白粉:饱和食盐水氯气漂白粉
C.工业制硝酸:
D.工业制高纯硅:石英砂粗硅高纯硅
1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
B.②装置不可形成原电池
C.③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D.④装置可产生喷泉实验
17.下列用品中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压电陶瓷 B.高温结构陶瓷 C.石墨烯 D.玻璃
18.在25℃和下,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
B.硫粉在中完全燃烧生成,放出热量:
C.乙炔的燃烧热是:
D.中和热为,氢氧化钡稀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19.催化还原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甲所示。有氧条件下,催化还原的反应历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热化学方程式为
B.图甲反应中既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C.图乙所示反应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D.图乙中总反应为
20.下列过程不涉及原电池的是
A.生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
B.镀锡的铁片镀层破损后会加速腐蚀
C.纯镁在空气中表面迅速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实验室用铁制备H2时,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CuSO4溶液
二、解答题
21..
(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填序号)。
①物质燃烧 ②炸药爆炸 ③浓硫酸稀释 ④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 ⑤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⑥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⑦铁粉与稀盐酸反应
.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2)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本质判断,下列化学(或离子)方程式正确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KOH+HCl=KCl+H2O B.Fe+H2SO4=FeSO4+H2↑
C.Na2O+H2O=2NaOH D.Cu+Fe3+=Fe2++Cu2+
(3)为了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有关反应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图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的示数
B.图和图中温度计的示数相等,且均高于室温
C.图和图的气泡均产生于锌棒表面
D.图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快
(4)请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电解质溶液是 。
(5)H2还原CO电化学法制备甲醇(CO+2H2=CH3OH)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通入H2的一端是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电池工作过程中H+通过质子膜向 (填“左”或者“右”)移动,通入CO的一端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22.回答下列问题:
(1)肼()是一种可燃性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在常温常压下,已知16g肼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312kJ热量,则肼的燃烧热为 ,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2) kJ·mol; kJ·mol,则a b(填>或<)。
(3)工业上制取氢气的方法之一: ,该反应为 (填吸或放)热反应。已知相关键能如下表:
化学键
键能/kJ·mol 414 1068 463
则键的键能为 kJ mol 。
(4)二氧化碳的转化和利用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研究课题。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涉及的反应可表示为:

② kJ·mol
③ kJ·mol
根据上述反应求:④ 。
23.工业或机动车尾气中的NO,会造成环境问题,可用多种方法脱除。
(1)碱液吸收:石灰乳可吸收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获得副产品。
①等物质的量NO与被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塔顶喷淋),其目的是 。
③该工艺需控制NO和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若,则会导致 ;若,则会导致 。
④生产中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还原法:尿素水溶液热解产生的氨气发生催化反应可去除尾气中的,与转化生成的反应中,当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
(3)氧化法:“”试剂可将NO氧化为可溶的。
①催化分解产生有很强的氧化性的,将NO氧化为的机理如图所示,Y的化学式为 。
②NO脱除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图所示,温度高于120℃时,NO脱除率随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24.某工业含铜废料含有、、等成分,利用该含铜废料可生产硝酸铜晶体,生产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生成的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成分是 。
(2)“酸化”过程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3)“淘洗”所用的溶液A可以是 (填标号)。
a.稀硝酸 b.浓硝酸 c.稀硫酸
(4)“反应”一步中使用和,整个过程无红棕色气体产生,则在上述“反应”阶段的作用是 ,此过程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5)从“反应”到硝酸铜晶体需要多步操作,包括 、 、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6)某工厂用上述工业含铜废料(含铜元素80%)制备,理论上得到的质量为 。
化学学科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B C D D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D D D C D B D C
21.(1)④⑥
(2)B
(3)AD
(4) Cu Cu-2e-=Cu2+ AgNO3
(5) 负 左 CO+4e-+4H+=CH3OH
22.(1) 624kJ/mol (l) kJ mol
(2)<
(3) 吸 436
(4)-41 kJ mol(或-)
23.(1) NO+NO2+Ca(OH)2═Ca(NO2)2+H2O 有利于尾气中NO、NO2与石灰乳的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吸收效率 产品中含有Ca(NO3)2 NO会随尾气排放污染空气 3NO+2H+=NO+2NO↑+H2O
(2)
(3) Fe3+ H2O2受热分解
24.(1)
(2)将“焙烧”后的固体粉碎
(3)c
(4) 作氧化剂 温度过高会导致分解
(5)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6)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