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通县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化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Zn65Pt195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科技乃兴国之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问一号”实验舱使用的镁铝合金熔点高于其组分金属B.中国天眼望远镜所使用的高性能SC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港珠澳大桥使用环氧树脂作为涂料可以减小海水对桥体金属的腐蚀D.“歼一35”战斗机机翼所使用的“碳纤维布”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S03B.NO,C.C02D.SO,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3d48A.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个个个个B.CaO2的电子式:[:0:]Ca+[:O:]C.COg的VSEPR模型:D.F的结构示意图:4.灵芝烯酸C能调节免疫系统、具有抗衰老、抗病毒等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灵芝烯酸C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B.分子中含有8个手性碳原子C.能发生取代、氧化、水解等反应D.灵芝烯酸C能与NaCO3溶液反应产生CO【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第1页(共6页)】25-L-638C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18O中投入Na2O2固体:2H218O+2Na2O2-4Na++4OH+18O2◆B.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FcO+2H一Fe2++HOC.IC与NaOH溶液反应:ICl+2OH-IO+C1-+HOD.向Cr(OH)3的悬浊液中同时加NaOH和H2O2溶液制Naz CrO4:2Cr+3H2O2+100H=2CrO+8H2O6.碱性条件下,NO被Co催化还原为NH的反应机理如图所CoNONI示。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②C(OHA.1mol基态Co原子所含的价电子数为2VaB.25℃101kPa时,11.2LNH3所含分子数为0.5NC.1 mol PCls中中心原子所含价层电子对数为3NaD.反应①生成1 mol Co(OH)2,同时消耗NO3数目为N7.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温度计5溶液所水口济液稀硫酸小孔N.C()禁色粉末试液进水口图1图2HL与清石灰的滨合物无水al2滴0.1l·L4商0.1ml-T.1NaC溶液K红溶液2mL0.Im·L目AgO溶液目图3图4A.图1所示装置制备少量F(OH)2并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到白色B.图2所示装置分离甲苯和苯的混合物C.图3所示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的NHD.图4所示装置比较AgCI和AgBr的K大小8.为了避免实验废液的排放污染环境,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利用硫酸酸化的KMO,溶液与过量HC2O,反应后的废液(含有H+、Mn+、SO)提取锰,并获得MnO2的实验,其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l2国①通入热NaOH,含NaCIO方固体废液a必装发结品过滤滤液ⅡL→MnO2A.过程Ⅲ①中,Cl2既被氧化又被还原B.过程Ⅱ和过程Ⅲ②都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不同C.过程I生成Cl2和MO2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D.“废液”也可通过生石灰调节合适的pH,过滤,再排放【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第2页(共6页)】25-L-638C大通县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化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C镁铝合金熔点低于各组分金属的熔点,A项错误:SC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错误;环氧树脂不导电,环氧树脂作为防腐涂料,可以减小海水与桥体金属间的腐蚀电流,C项正确:“歼一35”战斗机机翼所使用的“碳纤维布”是复合材料,与金刚石不互为同素异形体,D项错误。2.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S)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项不符合题意;NO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符合题意:CO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项不符合题意:S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D项不符合题意。3d483.C基态Cu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个yy个个个,A项错误:CO的电子式为Ca[:O:O:],B项错误;CO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故其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C项正确:F的核电荷数为9,D项错误。4.D灵芝烯酸C分子中含有四面体碳,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项错误:分子中含有9个手性碳原子,B项错误;灵芝烯酸C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项错误;灵芝烯酸C中含有羧基,能与NCO溶液反应产生CO,D项正确。5.CNO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O中的O全部来自NO2,A项错误:FO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cO+NO万+10H十一3Fe++5HO+NO个,B项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H)a十3HO十4OH—2CO+8HO,D项错误。6.D1mol基态Co原子所含的价电子数为9NA,A项错误:25℃101kPa时不是标准状况,B项错误:1molPCL中P所含价层电子对数为4N,C项错误:反应①生成1 mol Co(OH)g,反应中转移2mole,NO一→NO方,N元素由十5价一·十3价,故消耗NO数目为N,D项正确。7.A实验时先注人稀硫酸,NC方和HS),反应放出C),等C)充满整个装置,即烧杯内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时,装置内空气已排尽,再注入NaOH溶液和FeSO,溶液反应生成Fe(OH)2,能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到白色沉淀,A项正确:蒸馏分离苯和甲苯时,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温度计水银泡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平齐,B项错误;无水氯化钙会和氨气反应生成CC·8NH且NH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项错误;由图4可知,AgNO3过量,Ag先与C生成白色沉淀AgCl,后过量Ag与Br生成淡黄色沉淀AgBr,即不能比较两者K大小,D项错误。8.CCl2在NOH溶液中歧化得到氧化产物NaC),同时得到还原产物NaCl,A项正确:过程Ⅱ为过滤、过程Ⅲ为蒸发,都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不同,B项正确;根据化合价升降配平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C项错误;含M+的废水通过生石灰调节合适的pH,使之转化为沉淀,是除去M+的一方案,D项正确。9.B该配离子中Cr呈十3价,A项错误;键角:NH>HO,B项正确;NH为极性分子,C项错误;该配离子中含有19个σ键,D项错误。10.D由题千可知,X、Y、Z、W分别为N、OF、S。原子半径:W>Y>Z,A项错误:第一电离能:X>Y>W,B项错误;W的简单氢化物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C项错误:热稳定性:HF>HS,D项正确。11.D酸性条件下,NO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无法判断Fe+和的氧化性,A项错误:该钾盐也可能为KMO,、KCO、KC1O等强氧化性钾盐,B项错误:SO2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为嫡驱动的反应,不能说明非金属性:S>C,C项错误;用pH试纸测量新制饱和氯水的酸碱性,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新制饱和氯水呈酸性且具有漂白性,D项正确。【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5-1,-638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5-L-638C-化学.pdf 25-L-638C-化学D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