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1法不可违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年4月28日,甘肃省天水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对网络主播杨某某偷税案件进行处理,对其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82.32万元。网络主播杨某某的行为是(  )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2.2021年1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自2021 年7月15日起施行。以下违法行为适用行政处罚的是(  )
A.15岁的陈某多次拦路抢劫低年级学生
B.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就出版了其文章
C.某公司拖欠了工作人员工资屡催不发
D.王某为博眼球在微博上发布虚假信息
3.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对下列行为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入课常——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B.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行政违法行为
C.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般违法行为
D.小超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民事违法行为
4.肖成的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肖成爸爸承担的是(  )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罚款责任
5.小磊因违法受到法律处罚,请你根据图示判断小磊的违法行为应该是(  )

A.未经允许,私自逃学 B.观看比赛,起哄打闹
C.殴打他人,致人重伤 D.敲诈勒索,数额巨大
6.于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罚款,肖某因醉驾被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属于________。(  )
A.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凡是违法行为都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②凡是违法行为都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③在任何时候都说实话就是诚实守信
④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2024年2月22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秀英分局的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发现,海口秀英丹姐美容店因未按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被依法予以处罚款1万元。该违法行为是(  )
A.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
9. 2022年10月某风景区派出所接到景区综治组队员报告,游客周某某在风景区游玩时,用石头在岸壁上刻画名字以示纪念。该派出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周某某二百元罚款的处罚,关于本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周某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
C.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接受罚款处罚
D.周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
10.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九年级某班开展了“我是小法官”的活动。四位小法官依次对下面方框中的案件做出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案件:李某家与吴某家是邻居关系,双方多次因建筑物拆除、杂物乱放等问题产生矛盾纠纷,李某擅自拍摄并在网络上公开发布含有吴某肖像的视频内容,构成了肖像权侵权。李某被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要求赔偿损失。
A.小江:因为李某与吴某有地缘关系,关系亲密,所以李某的行为并不违法
B.小赣:上述诉讼是行政诉讼,通过该诉讼,吴某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小南:依据李某被判赔偿损失等处罚,可推断李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
D.小鄱:因在网上发表作品扰乱公共秩序,所以李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二、辨析题
11.2023年治安管理处罚法于迎来大修,其中有损英雄烈士保护的行为作为新增内容,被列为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并给予处罚。
判断   理由   
三、材料分析题
12.【依法战“疫”,共克时艰】
材料一:2020年2月3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北海市公安局获悉,为全力做好当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当地警方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行为通告,对出入公共场所拒戴口罩且不听从劝告的,一律行政拘留。
材料二:中新网南宁2020年2月10日电,广西10日召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法治保障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2月9日12时,广西公安机关共查处涉疫情违法犯罪案件438起、打击处理701人,其中刑事拘留28人。
材料三:2020年2月7日上午,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14岁少年王某某,在取快递过程中途经真武路北袁庄段疫情防控卡口,与值守人员产生冲突。2月8日,这个少年大闹疫情防控卡口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显示:该少年不服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管理,破坏防控设施,还自称“我爸是县委的!打我啊。”视频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热议。
(1)结合上面的材料分析说明我国法律的特征。
(2)结合材料,从尊法守法的角度,写两条评论进行留言交流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夜不归宿。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打架斗殴、携带管制刀具进校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1)陈某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
(2)陈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3)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四、综合题
14.把答案序号填在相应的题号内。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1)中学生小王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方刺致重伤,他的行为属于   。
(2)房地产公司和客户签订了卖房合同,却未能按期交付房屋,房地产公司的行为属于   。
(3)生活中有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的行为属于   。
15.甲与乙订立了一份苹果购销合同,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20万斤苹果,货款为40万元,双方商定了相应的违约金。后甲向乙交付了10万斤之后,嫌乙给的苹果价格不高,拒不交付另外的10万斤苹果,而是将这10万斤苹果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了丙,后乙将甲告上了法庭,经法院审理,判定甲方违约。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行为属于哪种类型的违约行为?乙可以要求甲承担的合同违约责任方式有哪些?
(2)契约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它与民法中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相一致。民法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要坚守哪些基本原则?
五、简答题
16.学法守法法不可违(连线题)
谎报险情 刑事违法行为
欠债不还 行政违法行为
故意杀人 民事违法行为
17.2024年新年的到来,一批重要新规于1月1日起施行,其中包括《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与我们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密切相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是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而制定的。
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保障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那么我们自身又应该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观点正确。;已经施行十七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23年迎来大修,其中有损英雄烈士保护的行为作为新增内容,被列为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并给予处罚。
12.【答案】(1)①材料一中“不听从劝告的,一律行政拘留”,说明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②材料二中的“公安机关严厉查处、打击涉疫情违法犯罪行为”,说明了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2)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国家里,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③我们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④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的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等等。
13.【答案】(1)①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携带管制刀具。②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拦路抢劫。
(2)一个人有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变为违法和犯罪。
(3)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4.【答案】(1)C
(2)B
(3)A
15.【答案】(1)不适当履行;合同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2)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自愿原则、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
16.【答案】
17.【答案】①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②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③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要积极参加法律宣传活动,提高自身和他人的法律素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