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 认识民法典 作业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下表是李某因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相关信息。其中的补充信息推测合理的是( )李某的违法行为 违反的法律法规 承担的法律责任侮辱诽谤他人 A.民法典 恢复名誉、赔礼道歉B.治安管理处罚法 拘留、罚金C.刑事诉讼法 停止侵害、开除D.未成年人保护法 警告、记过2.因为少数案件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少人对见义勇为畏首畏尾,“扶不扶 ”“救不救 ”“帮不帮 ”也成为社会热点。民法典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上述材料表明民法典( )A.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形式C.和道德规范具有完全相同的内容D.既规范着我们又保护着我们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说明( )①民法典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民法典浸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③民法典体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④法律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法律,二者相互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下表是16周岁的赵某因违法而受到法律惩处的相关信息。据此推断赵某的违法行为是( ) (赵某的违法行为) 民法典(违反的法律规范) 返还财产(承担的法律责任)A.谎报险情,扰乱治安 B.捡到钱包,拒绝归还C.抢劫杀人,致人死亡 D.吸毒喝酒,导致车祸5.关于“拾取到他人的遗失物该怎么办 ”的问题,小梁与小林分享了《民法典》相关条文。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①公民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②民法典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③不履行义务要承担刑事责任④民法典体现对公民财产安全的保护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出生到成年,从成家到归老,《民法典》守护我们的一生。某校正在进行 “走近民法典 ”的展览活动,以下是展出内容,请你参与其中。(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场景一和场景二展出的内容,谈谈你对民法典的理解。《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2)《民法典》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明确规定,对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何意义?参考答案1-5:ADCBB6.(1)①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②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③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2)①有利于引导人们增强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②有利于引导人们勇敢面对非正义行为,敢于并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做有正义感的人。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