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3 中国的对外交往线索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时间 表现 历史作用西汉 张骞通西域 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相互往来和经济文化联系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唐朝 遣唐使 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玄奘西行 第一个系统地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宋元 陆路 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元驿站比较发达海路 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形成了多条航线,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明朝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 维护了国家稳定,保证了东南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郑成功收复台湾 (1)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对台湾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清朝 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闭关锁国 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线索二 中国近代的屈辱外交时间 事件 影响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等 俄国总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874年 日本进攻台湾 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1878年 左宗棠收复新疆 新疆大部从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手中收回;伊犁通过外交谈判从俄国手中取回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时间 事件 影响1919年 巴黎和会 引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 与会国签订《九国公约》,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931—1945年 抗日战争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线索三 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西方政策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20世纪 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0世纪 70年代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美建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改革 开放后 全方位 外交 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2017年,该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角度一:影响类1.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中国近现代外交所带来的影响有哪些?(1)过程:积极交往→闭关锁国→被迫交往→积极交往。(2)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影响: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了大量的原料、劳动力和财富,输入了大量商品,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3)现代中国积极外交的影响:改变了我国长期封闭、半封闭的状态,缩小了我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繁荣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角度二:认识、启示类2.从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变化过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1)外交成就取得的前提条件是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2)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取得外交成就的可靠保证。1.【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3分)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唐中期后,吐蕃和陇右势力崛起,陆上丝绸之路阻断。北宋建立后,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选择,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建立市舶司,鼓励中外商人贸易往来。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促进了航运业发展,与宋朝海上贸易的国家达50多个,开启了一段活跃繁荣的对外贸易历史。——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发现菲律宾早116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62艘,官兵27 800余人,还有马船、坐船、战船等多种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下西洋打通了中国到东非的航线,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摘编自王天有、高寿仙《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材料四 从对外关系上来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专制者对于世界的形势一无所知。——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事例。(3分)特点:范围广泛、具有持续性、形式多样、对外交往频繁。(2分)事例:鉴真东渡、玄奘西行。(1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3分)少数民族政权兴起,阻断陆上丝绸之路;统治者的支持;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进步。(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及在交通航线上的重要贡献。(4分)特点:时间早、规模大、人数多,取得了巨大成就。(2分)贡献:打通了中国到东非的航线,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2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至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逆转。从这种巨大的逆转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逆转:从主动、积极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1分)启示:开放则繁荣,闭关导致落后;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其他民族优秀的成果。(言之有理即可,2分)2.【近代屈辱外交】(10分)材料一 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他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摘编自[美]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摘编自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材料三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已经输掉”的第一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次战争中哪个国家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输掉战争的根本原因。(3分)变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国家:俄国。(1分)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次战争后,中国丧失的两条权益。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权益: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两条内容即可,2分)影响: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分)(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战争中“北京被占领”的时间。谈谈为什么说“辛丑年里泪盈盈”。(3分)时间:1900年。(1分)《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量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3.【新中国外交】(7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摘编自章百家《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与经验》材料二 二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1971年10月24日前,与中国建交国仅为64国,然而,1971年第2758号决议通过后,中国的外交舞台迅速扩大到了全世界。——摘编自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材料三 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从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狭小范围,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摘编自饶戈平《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的背景,并写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2分)背景: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1分)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影响。(2分)原因: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并支持中国。(1分)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程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当前形成的外交布局。(3分)变化:改革开放前,参与程度较弱,参与国际多边条约数量和领域均较少;改革开放后,参与程度深,数量大幅度增加,全面参与国际事务。(2分)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1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统编版2025年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小论文)专题三 中国的对外交往中考专题突破 精讲本目录线索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时间 表现 历史作用西汉 张骞通西域 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相互往来和经济文化联系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时间 表现 历史作用唐朝 遣唐使 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玄奘西行 第一个系统地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时间 表现 历史作用宋元 陆路 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元驿站比较发达海路 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形成了多条航线,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时间 表现 历史作用明朝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 维护了国家稳定,保证了东南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郑成功收复台湾 (1)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对台湾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3)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时间 表现 历史作用清朝 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闭关锁国 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线索二 中国近代的屈辱外交时间 事件 影响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等 俄国总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时间 事件 影响1874年 日本进攻台湾 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1878年 左宗棠收 复新疆 新疆大部从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手中收回;伊犁通过外交谈判从俄国手中取回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时间 事件 影响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919年 巴黎和会 引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时间 事件 影响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 与会国签订《九国公约》,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931—1945年 抗日战争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线索三 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 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西方 政策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20世纪 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0世纪 70年代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美建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改革 开放后 全方位 外交 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人类命运 共同体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2017年,该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角度一:影响类1.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中国近现代外交所带来的影响有哪些?(1)过程:积极交往→闭关锁国→被迫交往→积极交往。(2)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影响: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了大量的原料、劳动力和财富,输入了大量商品,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3)现代中国积极外交的影响:改变了我国长期封闭、半封闭的状态,缩小了我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繁荣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角度二:认识、启示类2.从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变化过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1)外交成就取得的前提条件是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2)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取得外交成就的可靠保证。1.【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3分)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唐中期后,吐蕃和陇右势力崛起,陆上丝绸之路阻断。北宋建立后,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选择,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建立市舶司,鼓励中外商人贸易往来。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促进了航运业发展,与宋朝海上贸易的国家达50多个,开启了一段活跃繁荣的对外贸易历史。——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发现菲律宾早116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62艘,官兵27 800余人,还有马船、坐船、战船等多种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下西洋打通了中国到东非的航线,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摘编自王天有、高寿仙《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材料四 从对外关系上来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专制者对于世界的形势一无所知。——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事例。(3分)特点:范围广泛、具有持续性、形式多样、对外交往频繁。(2分)事例:鉴真东渡、玄奘西行。(1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3分)少数民族政权兴起,阻断陆上丝绸之路;统治者的支持;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进步。(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及在交通航线上的重要贡献。(4分)特点:时间早、规模大、人数多,取得了巨大成就。(2分)贡献:打通了中国到东非的航线,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2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至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逆转。从这种巨大的逆转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逆转:从主动、积极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1分)启示:开放则繁荣,闭关导致落后;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其他民族优秀的成果。(言之有理即可,2分)2.【近代屈辱外交】(10分)材料一 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他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摘编自[美]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摘编自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材料三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已经输掉”的第一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次战争中哪个国家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输掉战争的根本原因。(3分)变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国家:俄国。(1分)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次战争后,中国丧失的两条权益。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权益: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两条内容即可,2分)影响: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分)(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战争中“北京被占领”的时间。谈谈为什么说“辛丑年里泪盈盈”。(3分)时间:1900年。(1分)《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量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3.【新中国外交】(7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摘编自章百家《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与经验》材料二 二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1971年10月24日前,与中国建交国仅为64国,然而,1971年第2758号决议通过后,中国的外交舞台迅速扩大到了全世界。——摘编自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材料三 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从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狭小范围,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摘编自饶戈平《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的背景,并写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2分)背景: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1分)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影响。(2分)原因: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并支持中国。(1分)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程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当前形成的外交布局。(3分)变化:改革开放前,参与程度较弱,参与国际多边条约数量和领域均较少;改革开放后,参与程度深,数量大幅度增加,全面参与国际事务。(2分)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1分)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69—B70习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3 中国的对外交往线索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时间 表现 历史作用西汉 张骞通西域 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相互往来和经济文化联系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唐朝 遣唐使 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玄奘西行 第一个系统地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宋元 陆路 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元驿站比较发达海路 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形成了多条航线,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明朝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 维护了国家稳定,保证了东南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郑成功收复台湾 (1)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对台湾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清朝 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闭关锁国 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线索二 中国近代的屈辱外交时间 事件 影响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等 俄国总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874年 日本进攻台湾 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1878年 左宗棠收复新疆 新疆大部从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手中收回;伊犁通过外交谈判从俄国手中取回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时间 事件 影响1919年 巴黎和会 引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 与会国签订《九国公约》,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931—1945年 抗日战争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线索三 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西方政策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20世纪 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0世纪 70年代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美建交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改革 开放后 全方位 外交 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积极而深远;2017年,该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角度一:影响类1.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中国近现代外交所带来的影响有哪些?(1)过程:积极交往→闭关锁国→被迫交往→积极交往。(2)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影响: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了大量的原料、劳动力和财富,输入了大量商品,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3)现代中国积极外交的影响:改变了我国长期封闭、半封闭的状态,缩小了我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繁荣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角度二:认识、启示类2.从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变化过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1)外交成就取得的前提条件是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2)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取得外交成就的可靠保证。1.【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3分)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唐中期后,吐蕃和陇右势力崛起,陆上丝绸之路阻断。北宋建立后,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选择,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建立市舶司,鼓励中外商人贸易往来。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促进了航运业发展,与宋朝海上贸易的国家达50多个,开启了一段活跃繁荣的对外贸易历史。——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发现菲律宾早116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62艘,官兵27 800余人,还有马船、坐船、战船等多种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下西洋打通了中国到东非的航线,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摘编自王天有、高寿仙《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材料四 从对外关系上来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专制者对于世界的形势一无所知。——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事例。(3分)特点:范围广泛、具有持续性、形式多样、对外交往频繁。(2分)事例:鉴真东渡、玄奘西行。(1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3分)少数民族政权兴起,阻断陆上丝绸之路;统治者的支持;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进步。(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及在交通航线上的重要贡献。(4分)特点:时间早、规模大、人数多,取得了巨大成就。(2分)贡献:打通了中国到东非的航线,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2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至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逆转。从这种巨大的逆转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逆转:从主动、积极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1分)启示:开放则繁荣,闭关导致落后;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其他民族优秀的成果。(言之有理即可,2分)2.【近代屈辱外交】(10分)材料一 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他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摘编自[美]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摘编自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材料三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已经输掉”的第一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次战争中哪个国家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输掉战争的根本原因。(3分)变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国家:俄国。(1分)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次战争后,中国丧失的两条权益。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权益: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两条内容即可,2分)影响: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分)(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战争中“北京被占领”的时间。谈谈为什么说“辛丑年里泪盈盈”。(3分)时间:1900年。(1分)《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量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3.【新中国外交】(7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摘编自章百家《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与经验》材料二 二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1971年10月24日前,与中国建交国仅为64国,然而,1971年第2758号决议通过后,中国的外交舞台迅速扩大到了全世界。——摘编自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材料三 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从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狭小范围,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摘编自饶戈平《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的背景,并写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2分)背景: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1分)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影响。(2分)原因: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并支持中国。(1分)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程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当前形成的外交布局。(3分)变化:改革开放前,参与程度较弱,参与国际多边条约数量和领域均较少;改革开放后,参与程度深,数量大幅度增加,全面参与国际事务。(2分)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1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3 中国的对外交往 .pptx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3 中国的对外交往 (学生版).docx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3 中国的对外交往 (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