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4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线索一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939年9月—1945年9月爆发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交战双方 同盟国和协约国 法西斯同盟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新式武器 飞机、坦克、潜艇等 原子弹等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以法西斯同盟的失败而结束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苏两极格局影响 对 世 界 (1)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3)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4)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 中 国 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地位提高,成为战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线索二 20世纪政治格局的演变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时间 一战后至1941年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讨论战后安排,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建立 过程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订《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九国公约》等系列和约,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 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评价 作用: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带来一定时期内的相对和平 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反而增加了新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瓦解 (1)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2)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两极格局 时间 1955—1991年底背景 二战后,世界大国尤其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标志 1949年,美国主导下“北约”建立;1955年,苏联主导下“华约”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影响 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事不断;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在两极对峙局面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瓦解 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结束多极化趋势 时间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形成原因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表现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线索三 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中国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中国——整体上居于屈辱地位政治 (1)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2)《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经济 (1)经济危机下的日本为转移矛盾,发动了侵华战争 (2)《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2.美苏两极格局下的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升经济 (1)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提供大量援助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美双方经济交流频繁外交 (1)1949年10月,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主动寻求改善中美关系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下的中国——在多极化趋势中发挥重要作用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经济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外交 主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线索四 四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名称 创立时间 参与国 主张/宗旨 特点 意义/影响国际 联盟 1920年 美国倡导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导 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第一个政治性的世界组织 实际上是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二战全面爆发后打破并解散联合国 1945年 五大常任理事国与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欧洲 联盟 1993年 德、法、意等欧洲国家 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 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通过市场开放、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角度一:原因类1.两极格局下,世界没有爆发新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1)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2)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对法西斯残余势力也进行了处置。(3)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反对战争。(4)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5)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亚非拉国家的崛起,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角度二:认识、启示类2.对战争与世界格局的关系,你有哪些认识?(1)战争改变世界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2)世界格局有利于制止新的战争爆发,暂时调整了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世界和平。(3)世界格局可能引起新的战争,世界格局维护大国的优势和霸权地位,使国家间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3.战争与和平对我们当今有何启示?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来之不易。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等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然存在,我们应该珍爱和平,避免战争。4.中国应如何应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增强综合国力。(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1.【第一次世界大战】(10分)材料一 1871—1914年间,欧洲国家为了寻求安全,不使自己在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中被孤立,国家领袖们寻求与其他国家的结盟,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结盟体系……为了维持和平,敌对的同盟建立了一个框架,凭借这一框架,甚至一个小的国际危机都能引发导致全球战争的一连串反应。——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们卧倒在地,冒着汗,绝望地做着祈祷:上天啊,救我出去吧。——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材料三 这场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多,涉及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的国家,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约850万,非战斗人员约1 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 516亿美元。——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结盟的目的。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中“一个小的国际危机都能引发导致全球战争的一连串反应”这一认识。(4分)目的:寻求自身安全;维护国家利益;避免在世界上处于孤立地位等。(2分)说明: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们对战争态度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2分)变化:由充满信心(积极支持)到绝望逃避(恐惧)。(1分)原因:感受到了战争的持久和残酷。(1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4分)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分)影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2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10分)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穷兵黩武的轴心国的侵略行为……英国、法国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凡尔赛条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材料二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战卷入的国家达61个,卷入的人口达17亿,造成9 000万人口伤亡,其中军队5 000万人,战争对参战国的城市、乡村、工业、农业等造成的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材料三图一 反法西斯同盟 图二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作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这次战争的特点。(4分)原因:法西斯国家疯狂的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2分)特点: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经济损失严重。(2分)(2)材料三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世界人民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走向了联合。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列举这种联合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各举一例即可,2分)政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召开雅尔塔会议等。(1分)军事:诺曼底登陆等。(1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1943年亚洲与欧洲两个战场状况的共同点是什么。美苏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共同作战?(2分)共同点:由防御开始了战略反攻,战争的主动权都已掌握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手中。(1分)为应对法西斯侵略,打败共同的敌人,因而走在一起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分)(4)“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二战留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反思大战的历史,远离战争,拥抱和平;警惕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复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3.【世界格局的演变】(10分)材料一 凡尔赛体系是脆弱的、不稳固的。德国对战胜国强加的和约以及随之而来的掠夺强烈不满,许多人怀有摆脱和约束缚的复仇情绪。协约国仇视苏维埃俄国,在巴黎和会期间策划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而且和会后长期与苏俄对立。苏俄作为欧洲大国,却被排斥在维持欧洲秩序的凡尔赛体系之外。同时,战胜国的任意宰割也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整个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在亚、非、拉地区此起彼伏。——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材料二 欧洲(主要指西欧)的全球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大战前看上去要更完整。但是在这一表面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安理会共进行了8次涉“停火”投票,美国粗暴否决了4次,英国否决1次,中、俄否决1次(因美国在提案中没有直接提及停火),仅两次通过。而2024年3月25日通过的一份明确要求“立即实行停火”的涉加沙决议,包括中、俄和美国的盟友英、法、日等14国都投了赞成票,只有美国1票弃权。——摘编自《环球时报》2024年2月23日(1)根据材料一,概括“凡尔赛体系是脆弱的,不稳固的”主要依据。(3分)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欧洲大国苏俄被排斥;激起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2)材料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霸权的衰落宣告完成,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衰弱”三方面对此观点加以说明。(3分)“经济衰落”表现: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加强对西欧经济的控制。(1分)“政治危机”表现:“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在政治上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分)“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衰弱”表现: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敢于否决美国提案的原因。(4分)特点:政治多极化趋势。(2分)原因:中国综合实力增强;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4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线索一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939年9月—1945年9月爆发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交战双方 同盟国和协约国 法西斯同盟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新式武器 飞机、坦克、潜艇等 原子弹等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以法西斯同盟的失败而结束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苏两极格局影响 对 世 界 (1)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3)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4)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 中 国 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地位提高,成为战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线索二 20世纪政治格局的演变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时间 一战后至1941年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讨论战后安排,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建立 过程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订《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九国公约》等系列和约,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 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评价 作用: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带来一定时期内的相对和平 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反而增加了新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瓦解 (1)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2)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两极格局 时间 1955—1991年底背景 二战后,世界大国尤其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标志 1949年,美国主导下“北约”建立;1955年,苏联主导下“华约”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影响 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事不断;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在两极对峙局面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瓦解 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结束多极化趋势 时间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形成原因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表现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线索三 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中国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中国——整体上居于屈辱地位政治 (1)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2)《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经济 (1)经济危机下的日本为转移矛盾,发动了侵华战争 (2)《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2.美苏两极格局下的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升经济 (1)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提供大量援助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美双方经济交流频繁外交 (1)1949年10月,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主动寻求改善中美关系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下的中国——在多极化趋势中发挥重要作用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经济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外交 主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线索四 四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名称 创立时间 参与国 主张/宗旨 特点 意义/影响国际 联盟 1920年 美国倡导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导 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第一个政治性的世界组织 实际上是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二战全面爆发后打破并解散联合国 1945年 五大常任理事国与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欧洲 联盟 1993年 德、法、意等欧洲国家 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 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通过市场开放、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角度一:原因类1.两极格局下,世界没有爆发新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1)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2)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对法西斯残余势力也进行了处置。(3)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反对战争。(4)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5)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亚非拉国家的崛起,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角度二:认识、启示类2.对战争与世界格局的关系,你有哪些认识?(1)战争改变世界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2)世界格局有利于制止新的战争爆发,暂时调整了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世界和平。(3)世界格局可能引起新的战争,世界格局维护大国的优势和霸权地位,使国家间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3.战争与和平对我们当今有何启示?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来之不易。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等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然存在,我们应该珍爱和平,避免战争。4.中国应如何应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增强综合国力。(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1.【第一次世界大战】(10分)材料一 1871—1914年间,欧洲国家为了寻求安全,不使自己在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中被孤立,国家领袖们寻求与其他国家的结盟,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结盟体系……为了维持和平,敌对的同盟建立了一个框架,凭借这一框架,甚至一个小的国际危机都能引发导致全球战争的一连串反应。——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们卧倒在地,冒着汗,绝望地做着祈祷:上天啊,救我出去吧。——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材料三 这场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多,涉及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的国家,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约850万,非战斗人员约1 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 516亿美元。——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结盟的目的。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中“一个小的国际危机都能引发导致全球战争的一连串反应”这一认识。(4分)目的:寻求自身安全;维护国家利益;避免在世界上处于孤立地位等。(2分)说明: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们对战争态度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2分)变化:由充满信心(积极支持)到绝望逃避(恐惧)。(1分)原因:感受到了战争的持久和残酷。(1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4分)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分)影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2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10分)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穷兵黩武的轴心国的侵略行为……英国、法国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凡尔赛条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材料二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战卷入的国家达61个,卷入的人口达17亿,造成9 000万人口伤亡,其中军队5 000万人,战争对参战国的城市、乡村、工业、农业等造成的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材料三图一 反法西斯同盟 图二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作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这次战争的特点。(4分)原因:法西斯国家疯狂的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2分)特点: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经济损失严重。(2分)(2)材料三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世界人民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走向了联合。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列举这种联合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各举一例即可,2分)政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召开雅尔塔会议等。(1分)军事:诺曼底登陆等。(1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1943年亚洲与欧洲两个战场状况的共同点是什么。美苏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共同作战?(2分)共同点:由防御开始了战略反攻,战争的主动权都已掌握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手中。(1分)为应对法西斯侵略,打败共同的敌人,因而走在一起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分)(4)“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二战留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反思大战的历史,远离战争,拥抱和平;警惕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复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3.【世界格局的演变】(10分)材料一 凡尔赛体系是脆弱的、不稳固的。德国对战胜国强加的和约以及随之而来的掠夺强烈不满,许多人怀有摆脱和约束缚的复仇情绪。协约国仇视苏维埃俄国,在巴黎和会期间策划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而且和会后长期与苏俄对立。苏俄作为欧洲大国,却被排斥在维持欧洲秩序的凡尔赛体系之外。同时,战胜国的任意宰割也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整个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在亚、非、拉地区此起彼伏。——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材料二 欧洲(主要指西欧)的全球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大战前看上去要更完整。但是在这一表面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安理会共进行了8次涉“停火”投票,美国粗暴否决了4次,英国否决1次,中、俄否决1次(因美国在提案中没有直接提及停火),仅两次通过。而2024年3月25日通过的一份明确要求“立即实行停火”的涉加沙决议,包括中、俄和美国的盟友英、法、日等14国都投了赞成票,只有美国1票弃权。——摘编自《环球时报》2024年2月23日(1)根据材料一,概括“凡尔赛体系是脆弱的,不稳固的”主要依据。(3分)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欧洲大国苏俄被排斥;激起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2)材料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霸权的衰落宣告完成,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衰弱”三方面对此观点加以说明。(3分)“经济衰落”表现: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加强对西欧经济的控制。(1分)“政治危机”表现:“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在政治上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分)“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衰弱”表现: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敢于否决美国提案的原因。(4分)特点:政治多极化趋势。(2分)原因:中国综合实力增强;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7张PPT)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统编版2025年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小论文)专题四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中考专题突破 精讲本目录线索一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939年9月—1945年9月爆发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交战双方 同盟国和协约国 法西斯同盟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新式武器 飞机、坦克、潜艇等 原子弹等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以法西斯同盟的失败而结束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苏两极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 对 世 界 (1)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3)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4)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 对中国 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地位提高,成为战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线索二 20世纪政治格局的演变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时间 一战后至1941年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讨论战后安排,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建立 过程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订《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九国公约》等系列和约,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 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评价 作用: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带来一定时期内的相对和平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反而增加了新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下去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瓦解 (1)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2)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两极格局 时间 1955—1991年底背景 二战后,世界大国尤其是美苏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标志 1949年,美国主导下“北约”建立;1955年,苏联主导下“华约”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两极格局 影响 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事不断;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在两极对峙局面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瓦解 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结束多极化 趋势 时间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形成 原因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表现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线索三 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中国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中国——整体上居于屈辱地位政治 (1)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2)《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经济 (1)经济危机下的日本为转移矛盾,发动了侵华战争(2)《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2.美苏两极格局下的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升经济 (1)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提供大量援助(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美双方经济交流频繁外交 (1)1949年10月,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主动寻求改善中美关系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下的中国——在多极化趋势中发挥重要作用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经济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外交 主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线索四 四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名称 创立时间 参与国 主张/宗旨 特点 意义/影响国际 联盟 1920年 美国倡导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导 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第一个政治性的世界组织 实际上是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二战全面爆发后打破并解散名称 创立时间 参与国 主张/宗旨 特点 意义/影响联合国 1945年 五大常任理事国与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名称 创立时间 参与国 主张/宗旨 特点 意义/影响欧洲 联盟 1993年 德、法、意等欧洲国家 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名称 创立时间 参与国 主张/宗旨 特点 意义/影响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 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通过市场开放、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角度一:原因类1.两极格局下,世界没有爆发新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1)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2)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对法西斯残余势力也进行了处置。(3)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反对战争。(4)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5)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亚非拉国家的崛起,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角度二:认识、启示类2.对战争与世界格局的关系,你有哪些认识?(1)战争改变世界格局,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2)世界格局有利于制止新的战争爆发,暂时调整了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世界和平。(3)世界格局可能引起新的战争,世界格局维护大国的优势和霸权地位,使国家间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3.战争与和平对我们当今有何启示?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来之不易。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等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然存在,我们应该珍爱和平,避免战争。4.中国应如何应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增强综合国力。(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1.【第一次世界大战】(10分)材料一 1871—1914年间,欧洲国家为了寻求安全,不使自己在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中被孤立,国家领袖们寻求与其他国家的结盟,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结盟体系……为了维持和平,敌对的同盟建立了一个框架,凭借这一框架,甚至一个小的国际危机都能引发导致全球战争的一连串反应。——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们卧倒在地,冒着汗,绝望地做着祈祷:上天啊,救我出去吧。——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材料三 这场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多,涉及30个主权国家,推翻了4个帝国,产生了7个新的国家,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约850万,非战斗人员约1 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 516亿美元。——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结盟的目的。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中“一个小的国际危机都能引发导致全球战争的一连串反应”这一认识。(4分)目的:寻求自身安全;维护国家利益;避免在世界上处于孤立地位等。(2分)说明: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们对战争态度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2分)变化:由充满信心(积极支持)到绝望逃避(恐惧)。(1分)原因:感受到了战争的持久和残酷。(1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4分)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分)影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2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10分)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穷兵黩武的轴心国的侵略行为……英国、法国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凡尔赛条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材料二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战卷入的国家达61个,卷入的人口达17亿,造成9 000万人口伤亡,其中军队5 000万人,战争对参战国的城市、乡村、工业、农业等造成的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材料三图一 反法西斯同盟图二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作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这次战争的特点。(4分)原因:法西斯国家疯狂的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2分)特点: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经济损失严重。(2分)(2)材料三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世界人民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走向了联合。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列举这种联合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各举一例即可,2分)政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召开雅尔塔会议等。(1分)军事:诺曼底登陆等。(1分)图一 反法西斯同盟图二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3)根据材料四,指出1943年亚洲与欧洲两个战场状况的共同点是什么。美苏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共同作战?(2分)共同点:由防御开始了战略反攻,战争的主动权都已掌握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手中。(1分)为应对法西斯侵略,打败共同的敌人,因而走在一起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分)(4)“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二战留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反思大战的历史,远离战争,拥抱和平;警惕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复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3.【世界格局的演变】(10分)材料一 凡尔赛体系是脆弱的、不稳固的。德国对战胜国强加的和约以及随之而来的掠夺强烈不满,许多人怀有摆脱和约束缚的复仇情绪。协约国仇视苏维埃俄国,在巴黎和会期间策划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而且和会后长期与苏俄对立。苏俄作为欧洲大国,却被排斥在维持欧洲秩序的凡尔赛体系之外。同时,战胜国的任意宰割也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整个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在亚、非、拉地区此起彼伏。——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材料二 欧洲(主要指西欧)的全球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大战前看上去要更完整。但是在这一表面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安理会共进行了8次涉“停火”投票,美国粗暴否决了4次,英国否决1次,中、俄否决1次(因美国在提案中没有直接提及停火),仅两次通过。而2024年3月25日通过的一份明确要求“立即实行停火”的涉加沙决议,包括中、俄和美国的盟友英、法、日等14国都投了赞成票,只有美国1票弃权。——摘编自《环球时报》2024年2月23日(1)根据材料一,概括“凡尔赛体系是脆弱的,不稳固的”主要依据。(3分)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欧洲大国苏俄被排斥;激起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2)材料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霸权的衰落宣告完成,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衰弱”三方面对此观点加以说明。(3分)“经济衰落”表现: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加强对西欧经济的控制。(1分)“政治危机”表现:“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在政治上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分)“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衰弱”表现: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敢于否决美国提案的原因。(4分)特点:政治多极化趋势。(2分)原因:中国综合实力增强;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71—B73习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4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pptx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4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学生版).docx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4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