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精讲】5 大国史和大国关系(学生版+教师版+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精讲】5 大国史和大国关系(学生版+教师版+ppt)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5 大国史和大国关系
线索一 美国史
1.美国发展道路
2.纵论美国
时期 事件 概况
争取独立和 初步繁荣 (1775—1860年) 美国独立战争 通过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787年宪法 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工业革命 18世纪后期起,学习英国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进行工业革命
内战(1861—1865年) 南北战争 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崛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29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莱特兄弟制造飞机(2)美国和德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步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战后主导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促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罗斯福时代(1933—1945年) 罗斯福 新政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1933年,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先河,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倡导国;参加对日作战和诺曼底登陆;1945年主导雅尔塔会议,并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二战后 (1945年至今)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谋求世 界霸权 (1)美、苏冷战,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3)随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联盟和国家的发展,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线索二 英国史
1.英国发展道路
2.纵论英国
时期 事件 概况
近代化 时期 资产阶 级革命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
殖民扩张 (1)16世纪开始,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进行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 (2)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战胜荷兰和法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提高了英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战 前后 第二次工 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被美、德赶超;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法、俄成立“三国协约”,打败了同盟国集团,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1919—1922年先后参加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参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一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高涨,英国国际地位下降,但综合实力仍居世界第一,与法国一起控制国际联盟
二战 前后 绥靖政策 二战前,实行绥靖政策,1938年参加慕尼黑会议,《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1)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 (3)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 (5)1945年5月,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的胜利
二战后 (1)二战削弱了英国的综合国力,在经济上依赖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加入北约组织 (2)1973年加入欧共体;1993年加入欧盟;2020年,英国“脱欧”
线索三 日本史
1.日本发展道路
2.危机下不断调整的日本
危机 调整
从6世纪开始,日本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大化改新: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646年,大化改新开始。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黑船事件: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蚕食中国的东北地区;1936年,建立法西斯专政;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线索四 俄国 苏俄 苏联 俄罗斯史
1.俄国→苏俄→苏联→俄罗斯发展道路
2.纵论俄国(苏联)
转折中 的俄国 彼得一世改革 18世纪初,彼得一世向西方学习,全面推行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农奴制改革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巨变中 的俄国 参加一战 一战前,为了对抗三国同盟,分别与法国、英国结盟,组成三国协约,一战爆发后很快参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崛起的 苏联 新经济政策 1921年开始实施,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 (1)1928—1937年,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2)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苏联 模式 (1)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二战中的苏联 参加二战 (1)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柏林战役 (2)欧洲战事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冷战 时期 的苏联 美、苏 冷战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年开始,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 改革 1985年开始,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 解体 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
冷战后的俄罗斯 (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经济、军事实力;但是由于苏联时期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社会动荡,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2)普京时期,经济和军事实力有所发展,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线索五 主要大国间的相互关系
美日 关系 敌对 (1)1921—1922年,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阻止日本独霸中国(2)1941年,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扶持 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持日本
竞争 (1)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威胁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美俄 (苏) 关系 合作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共同参与侵略中国 (2)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与俄国一起抗击同盟国
对抗 (1)一战后,美国与其他列强干涉苏俄内政,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二战前,美、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引诱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
联合 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员
冷战 二战后,由于国家战略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全面冷战,形成两极格局
发展 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英美 关系 压迫与 反抗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竞争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实力超过英国
合作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共同参与侵略中国 (2)一战期间,美国加入协约国,共同对抗德国 (3)二战中,珍珠港事件后,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共同加入反法西斯同盟;美、英等盟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追随 美国对英国等西欧国家实施了马歇尔计划,英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角度一:原因类
1.影响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出发点:国家利益是考虑国家关系的出发点。
(2)决定因素: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3)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角度二:认识、启示类
2.对大国关系变化的曲折历程,你有哪些认识?
(1)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从国家利益出发、由国家实力决定。
(2)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国际关系发展方向:平等互信,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美日关系】(8分)
材料一 1941年7月24日,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橡胶和石油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禁运对缺乏资源的日本,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威胁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摧毁它才能解除南进时侧翼和后方的威胁,在西太平洋地区取得战略主动。因此主张对太平洋舰队所在的基地珍珠港发动远洋袭击,以此确保攻占东南亚这个主要目标的顺利实施。
材料二 美日关系一直是最亲密、最持久的战后关系之一。这种亲密关系脱胎于二战的灰烬,超越了意识形态的范畴。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曾以坦率的方式评价日美关系,说日本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依赖于日本支持其债务,东京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依靠驻扎在日本境内的35 000名美国军人提供保护。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决定对美国作战的原因。日军袭击珍珠港对当时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原因: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威胁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摧毁它才能解除南进时侧翼和后方的威胁,在西太平洋地区取得战略主动。(2分)影响: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日关系呈现出的特征或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成因。(3分)
特征:美国依赖于日本支持其债务,东京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依靠驻扎在日本境内的美国军人提供保护。(2分)成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影响美日关系出现巨大变化的根本性因素。(2分)
国家利益。
2.【世界大国关系】(11分)
材料一 于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除了在1933年6—7月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力图拆除各国关税壁垒……也开始着眼于改善美苏关系,关注打开苏联市场的可能性……于是,美苏两国恢复邦交谈判于1933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11月16日深夜,罗斯福和李维诺夫在恢复邦交的各项协议上签字,结束了16年来两国关系上的不正常状况。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870年,法国发动了对普鲁士(德国前身)的战争,普鲁士大获全胜。1914年,法、德两国分别加入了协约国与同盟国,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占领法国。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个国家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合并为欧共体。1993年,西欧国家组成了欧洲联盟。
材料三 下面是李华同学整理的法国总统蓬皮杜在(1972年)巴黎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有8个国家通过大西洋条约与之结成了联盟。我们同这个伟大国家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但是,恰恰是这种密切关系使得欧洲对于美国必须保持其个性。
材料四 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摘编自[美]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苏关系正常化的经济原因。美苏关系正常化对后来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3分)
经济原因:美国希望打开苏联市场,缓解经济危机(或者苏联也需要美国的资金和技术,1分)。影响:为二战中美苏合作(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奠定基础。(2分)
(2)根据材料二中法德两国在二战前后的表现,概括法德两国在二战前后关系的变化,并指出右栏史实对世界带来的影响。(3分)
从对抗(战争)走向联合(合作)。(1分)影响:推动了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法国总统对于欧美关系的定位。分析该时期欧洲能够“对于美国必须保持其个性”的根本原因。(3分)
定位:欧洲与美国结盟的同时要保证独立性。(1分)原因:欧洲联合后,实力大增。(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崛起将引起哪些变化。(2分)
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产生“中国威胁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小论文)
专题五 大国史和大国关系
中考专题突破 精讲本


线索一 美国史
1.美国发展道路
2.纵论美国
时期 事件 概况
争取独立和 初步繁荣 (1775—1860年) 美国独 立战争 通过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787年 宪法 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工业革命 18世纪后期起,学习英国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进行工业革命
时期 事件 概况
内战(1861—1865年) 南北战争 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崛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29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莱特兄弟制造飞机
(2)美国和德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步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战后主导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促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时期 事件 概况
罗斯福时代(1933—1945年) 罗斯福 新政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1933年,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先河,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倡导国;参加对日作战和诺曼底登陆;1945年主导雅尔塔会议,并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时期 事件 概况
二战后 (1945年至今)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谋求世 界霸权 (1)美、苏冷战,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3)随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联盟和国家的发展,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线索二 英国史
1.英国发展道路
2.纵论英国
时期 事件 概况
近代化 时期 资产阶 级革命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
殖民 扩张 (1)16世纪开始,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进行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
(2)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战胜荷兰和法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时期 事件 概况
近代化 时期 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提高了英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战 前后 第二次工 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被美、德赶超;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时期 事件 概况
一战 前后 第一次世 界大战 与法、俄成立“三国协约”,打败了同盟国集团,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1919—1922年先后参加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参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一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高涨,英国国际地位下降,但综合实力仍居世界第一,与法国一起控制国际联盟
时期 事件 概况
二战 前后 绥靖 政策 二战前,实行绥靖政策,1938年参加慕尼黑会议,《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第二次 世界 大战 (1)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
(3)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
(5)1945年5月,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的胜利
时期 事件 概况
二战 前后 二战后 (1)二战削弱了英国的综合国力,在经济上依赖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加入北约组织
(2)1973年加入欧共体;1993年加入欧盟;2020年,英国“脱欧”
线索三 日本史
1.日本发展道路
2.危机下不断调整的日本
危机 调整
从6世纪开始,日本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大化改新: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646年,大化改新开始。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黑船事件: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危机 调整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蚕食中国的东北地区;1936年,建立法西斯专政;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线索四 俄国 苏俄 苏联 俄罗斯史
1.俄国→苏俄→苏联→俄罗斯发展道路
2.纵论俄国(苏联)
转折中 的俄国 彼得一世改革 18世纪初,彼得一世向西方学习,全面推行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农奴制改革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巨变中 的俄国 参加 一战 一战前,为了对抗三国同盟,分别与法国、英国结盟,组成三国协约,一战爆发后很快参战
十月 革命 1917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崛起的 苏联 新经济政策 1921年开始实施,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 (1)1928—1937年,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2)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崛起的 苏联 苏联 模式 (1)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二战中 的苏联 参加 二战 (1)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柏林战役
(2)欧洲战事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冷战 时期 的苏联 美、苏 冷战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赫鲁晓 夫改革 1953年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冷战时期 的苏联 勃列日涅 夫改革 1964年开始,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
戈尔巴乔 夫改革 1985年开始,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
冷战后的俄罗斯 (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经济、军事实力;但是由于苏联时期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社会动荡,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2)普京时期,经济和军事实力有所发展,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线索五 主要大国间的相互关系
美日 关系 敌对 (1)1921—1922年,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阻止日本独霸中国(2)1941年,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扶持 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持日本
竞争 (1)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威胁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美俄 (苏) 关系 合作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共同参与侵略中国
(2)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与俄国一起抗击同盟国
对抗 (1)一战后,美国与其他列强干涉苏俄内政,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二战前,美、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引诱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
美俄 (苏) 关系 联合 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员
冷战 二战后,由于国家战略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全面冷战,形成两极格局
发展 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英美 关系 压迫与反抗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竞争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实力超过
英国
英美 关系 合作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共同参与侵略中国
(2)一战期间,美国加入协约国,共同对抗德国
(3)二战中,珍珠港事件后,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共同加入反法西斯同盟;美、英等盟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追随 美国对英国等西欧国家实施了马歇尔计划,英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角度一:原因类
1.影响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出发点:国家利益是考虑国家关系的出发点。
(2)决定因素: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3)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角度二:认识、启示类
2.对大国关系变化的曲折历程,你有哪些认识?
(1)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从国家利益出发、由国家实力决定。
(2)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国际关系发展方向:平等互信,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美日关系】(8分)
材料一 1941年7月24日,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橡胶和石油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禁运对缺乏资源的日本,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威胁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摧毁它才能解除南进时侧翼和后方的威胁,在西太平洋地区取得战略主动。因此主张对太平洋舰队所在的基地珍珠港发动远洋袭击,以此确保攻占东南亚这个主要目标的顺利实施。
材料二 美日关系一直是最亲密、最持久的战后关系之一。这种亲密关系脱胎于二战的灰烬,超越了意识形态的范畴。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曾以坦率的方式评价日美关系,说日本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依赖于日本支持其债务,东京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依靠驻扎在日本境内的35 000名美国军人提供保护。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决定对美国作战的原因。日军袭击珍珠港对当时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原因: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威胁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摧毁它才能解除南进时侧翼和后方的威胁,在西太平洋地区取得战略主动。(2分)影响: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日关系呈现出的特征或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成因。(3分)
特征:美国依赖于日本支持其债务,东京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依靠驻扎在日本境内的美国军人提供保护。(2分)成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影响美日关系出现巨大变化的根本性因素。(2分)
国家利益。
2.【世界大国关系】(11分)
材料一 于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除了在1933年6—7月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力图拆除各国关税壁垒……也开始着眼于改善美苏关系,关注打开苏联市场的可能性……于是,美苏两国恢复邦交谈判于1933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11月16日深夜,罗斯福和李维诺夫在恢复邦交的各项协议上签字,结束了16年来两国关系上的不正常状况。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870年,法国发动了对普鲁士(德国前身)的战争,普鲁士大获全胜。1914年,法、德两国分别加入了协约国与同盟国,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占领法国。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个国家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合并为欧共体。1993年,西欧国家组成了欧洲联盟。
材料三 下面是李华同学整理的法国总统蓬皮杜在(1972年)巴黎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有8个国家通过大西洋条约与之结成了联盟。我们同这个伟大国家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但是,恰恰是这种密切关系使得欧洲对于美国必须保持其个性。
材料四 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摘编自[美]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苏关系正常化的经济原因。美苏关系正常化对后来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3分)
经济原因:美国希望打开苏联市场,缓解经济危机(或者苏联也需要美国的资金和技术,1分)。影响:为二战中美苏合作(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奠定基础。
(2分)
(2)根据材料二中法德两国在二战前后的表现,概括法德两国在二战前后关系的变化,并指出右栏史实对世界带来的影响。(3分)
从对抗(战争)走向联合(合作)。(1分)影响:推动了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
展。(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法国总统对于欧美关系的定位。分析该时期欧洲能够“对于美国必须保持其个性”的根本原因。(3分)
定位:欧洲与美国结盟的同时要保证独立性。(1分)原因:欧洲联合后,实力大增。(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崛起将引起哪些变化。(2分)
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产生“中国威胁论”。
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74—B75习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5 大国史和大国关系
线索一 美国史
1.美国发展道路
2.纵论美国
时期 事件 概况
争取独立和 初步繁荣 (1775—1860年) 美国独立战争 通过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787年宪法 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工业革命 18世纪后期起,学习英国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进行工业革命
内战(1861—1865年) 南北战争 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崛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29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莱特兄弟制造飞机(2)美国和德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步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战后主导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促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罗斯福时代(1933—1945年) 罗斯福 新政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1933年,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先河,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倡导国;参加对日作战和诺曼底登陆;1945年主导雅尔塔会议,并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二战后 (1945年至今)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谋求世 界霸权 (1)美、苏冷战,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3)随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联盟和国家的发展,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线索二 英国史
1.英国发展道路
2.纵论英国
时期 事件 概况
近代化 时期 资产阶 级革命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
殖民扩张 (1)16世纪开始,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进行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 (2)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战胜荷兰和法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提高了英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战 前后 第二次工 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被美、德赶超;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法、俄成立“三国协约”,打败了同盟国集团,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1919—1922年先后参加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参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一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高涨,英国国际地位下降,但综合实力仍居世界第一,与法国一起控制国际联盟
二战 前后 绥靖政策 二战前,实行绥靖政策,1938年参加慕尼黑会议,《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1)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 (3)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 (5)1945年5月,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的胜利
二战后 (1)二战削弱了英国的综合国力,在经济上依赖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加入北约组织 (2)1973年加入欧共体;1993年加入欧盟;2020年,英国“脱欧”
线索三 日本史
1.日本发展道路
2.危机下不断调整的日本
危机 调整
从6世纪开始,日本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大化改新: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646年,大化改新开始。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黑船事件: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蚕食中国的东北地区;1936年,建立法西斯专政;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线索四 俄国 苏俄 苏联 俄罗斯史
1.俄国→苏俄→苏联→俄罗斯发展道路
2.纵论俄国(苏联)
转折中 的俄国 彼得一世改革 18世纪初,彼得一世向西方学习,全面推行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农奴制改革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巨变中 的俄国 参加一战 一战前,为了对抗三国同盟,分别与法国、英国结盟,组成三国协约,一战爆发后很快参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崛起的 苏联 新经济政策 1921年开始实施,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 (1)1928—1937年,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2)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苏联 模式 (1)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二战中的苏联 参加二战 (1)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柏林战役 (2)欧洲战事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冷战 时期 的苏联 美、苏 冷战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年开始,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 改革 1985年开始,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 解体 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
冷战后的俄罗斯 (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经济、军事实力;但是由于苏联时期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社会动荡,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2)普京时期,经济和军事实力有所发展,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线索五 主要大国间的相互关系
美日 关系 敌对 (1)1921—1922年,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阻止日本独霸中国(2)1941年,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扶持 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持日本
竞争 (1)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威胁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美俄 (苏) 关系 合作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共同参与侵略中国 (2)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加入协约国,与俄国一起抗击同盟国
对抗 (1)一战后,美国与其他列强干涉苏俄内政,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二战前,美、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引诱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
联合 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员
冷战 二战后,由于国家战略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全面冷战,形成两极格局
发展 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英美 关系 压迫与 反抗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竞争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实力超过英国
合作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共同参与侵略中国 (2)一战期间,美国加入协约国,共同对抗德国 (3)二战中,珍珠港事件后,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共同加入反法西斯同盟;美、英等盟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追随 美国对英国等西欧国家实施了马歇尔计划,英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角度一:原因类
1.影响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出发点:国家利益是考虑国家关系的出发点。
(2)决定因素: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3)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角度二:认识、启示类
2.对大国关系变化的曲折历程,你有哪些认识?
(1)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从国家利益出发、由国家实力决定。
(2)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国际关系发展方向:平等互信,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美日关系】(8分)
材料一 1941年7月24日,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橡胶和石油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禁运对缺乏资源的日本,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威胁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摧毁它才能解除南进时侧翼和后方的威胁,在西太平洋地区取得战略主动。因此主张对太平洋舰队所在的基地珍珠港发动远洋袭击,以此确保攻占东南亚这个主要目标的顺利实施。
材料二 美日关系一直是最亲密、最持久的战后关系之一。这种亲密关系脱胎于二战的灰烬,超越了意识形态的范畴。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曾以坦率的方式评价日美关系,说日本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国依赖于日本支持其债务,东京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依靠驻扎在日本境内的35 000名美国军人提供保护。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决定对美国作战的原因。日军袭击珍珠港对当时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原因: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威胁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摧毁它才能解除南进时侧翼和后方的威胁,在西太平洋地区取得战略主动。(2分)影响: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日关系呈现出的特征或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成因。(3分)
特征:美国依赖于日本支持其债务,东京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依靠驻扎在日本境内的美国军人提供保护。(2分)成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影响美日关系出现巨大变化的根本性因素。(2分)
国家利益。
2.【世界大国关系】(11分)
材料一 于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除了在1933年6—7月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力图拆除各国关税壁垒……也开始着眼于改善美苏关系,关注打开苏联市场的可能性……于是,美苏两国恢复邦交谈判于1933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11月16日深夜,罗斯福和李维诺夫在恢复邦交的各项协议上签字,结束了16年来两国关系上的不正常状况。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870年,法国发动了对普鲁士(德国前身)的战争,普鲁士大获全胜。1914年,法、德两国分别加入了协约国与同盟国,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占领法国。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个国家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合并为欧共体。1993年,西欧国家组成了欧洲联盟。
材料三 下面是李华同学整理的法国总统蓬皮杜在(1972年)巴黎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有8个国家通过大西洋条约与之结成了联盟。我们同这个伟大国家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但是,恰恰是这种密切关系使得欧洲对于美国必须保持其个性。
材料四 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摘编自[美]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苏关系正常化的经济原因。美苏关系正常化对后来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3分)
经济原因:美国希望打开苏联市场,缓解经济危机(或者苏联也需要美国的资金和技术,1分)。影响:为二战中美苏合作(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奠定基础。(2分)
(2)根据材料二中法德两国在二战前后的表现,概括法德两国在二战前后关系的变化,并指出右栏史实对世界带来的影响。(3分)
从对抗(战争)走向联合(合作)。(1分)影响:推动了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法国总统对于欧美关系的定位。分析该时期欧洲能够“对于美国必须保持其个性”的根本原因。(3分)
定位:欧洲与美国结盟的同时要保证独立性。(1分)原因:欧洲联合后,实力大增。(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崛起将引起哪些变化。(2分)
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产生“中国威胁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