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鸿门宴》 学习任务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鸿门宴》 学习任务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鸿门宴》(一)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把握文意,发展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史记》“以记事为本”的文化价值 。
【课前预习任务】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
2.了解文章大意。
【课上学习任务】
一、了解司马迁
司马迁,字( ),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余万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课文学习
(一)1-2段学习。
文言知识积累
请翻译下面句子。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加点词语的意义。
籍吏民,封府库 ( )
吾得兄事之 ( )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 )
用五个四字词语概括本部分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3-4段学习。
文言知识积累
请翻译下面句子。
若属皆且为所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加点词语的意义。
范增数目项王 (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
用五个四字词语概括本部分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5-7段学习。
文言知识积累
积累加点词语的意义。
道芷阳间行 ( )
大行不顾细谨 ( )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
用四个四字词语概括本部分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瞋目( ) 刀俎( ) 戮力( ) 玉玦( )
飨士卒( ) 奉卮酒( ) 按剑而跽( ) 目眦尽裂( )
二、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 ) 今义:( )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 ) 今义:( )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古义:( ) 今义:( )
三、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相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 )
②使子婴为相( )
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 )
②不如因善遇之( )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③既克,公问其故。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一、chēn,zǔ,lù,jué,xiǎng,zhī,jì,zì
二、(1)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2)婚姻 古义:结成姻亲关系,指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出入 古义:出、入是两个词,指出来、进去 今义:现在是一个词,①出去和进来②(数目、内容等)不相符、不一致
三、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相: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副词,相互) ②使子婴为相(名词,辅助君主掌管 国事的最高官吏)
善:①素善留侯张良(动词,结交,交好)②不如因善遇之(副词,好好地);③好的行为;
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旧交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连词,所以,因此);③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鸿门宴》(二)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精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2. 欣赏《史记》写人的艺术,传承古代传统文化。
【课前预习任务】
熟读课文。
【课上学习任务】
一、结合相关情节,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1.项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范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张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樊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项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鸿门宴》中的礼仪文化。
1、关于座位,我了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称呼,我了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美姬(jī)   鲰生(zōu) 以飨士卒(xiǎng) 按剑而跽(jì)
B.樊哙(kuài) 卮酒(zhī) 瞋目视之(chēn) 目眦尽裂(cì)
C.玉玦(jué) 参乘(shèng) 切而啖之(dàn) 不胜杯杓(sháo)
D.刀俎(zǔ) 彘肩(zhì) 戮力攻秦(lù) 从百余骑(jì)
2.结合文意解释成语。
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毫无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苦功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语段,简析刘邦形象特点。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 [答案]B(“眦”应读zì)
2. 鸿门宴:原意是指项羽和刘邦在灭秦进入函谷关以后,项羽在鸿门为刘邦设下的一次暗藏杀机的酒宴。后来,人们就用“鸿门宴”作为“敌对双方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斗争的代名词”,也泛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秋毫无犯:原文“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此成语现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原文“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席上舞剑,企图刺杀刘邦。这成语现在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指向某人某事。
劳苦功高:原文“劳苦而功高如此,未尝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成语意为“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了很大的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原文“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此成语字面的意思是“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现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3. 善于纳谏、能屈能伸、善于用人
解析:由“用留侯、陈平计”,可见其善于纳谏;“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表现其能屈能伸;“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见其善于用人。
译文:项羽罢兵回东方了,汉王也想率军回西方。但汉王采用张良、陈平的计策,于是进兵追赶项羽,到阳夏南面让部队驻扎下来,和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汉王到达固陵,韩信、彭越却没有来会合。楚军迎击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汉王又逃回营垒,深挖壕堑固守。他采用了张良的计策,给韩信彭越等预划地盘,令其各自为战,韩信、彭越等都来了。在此以前刘贾已经率军进入楚地,包围了寿春,汉王在固陵失败后,派人去游说项羽的大司马周殷,让他带着九江的兵力去迎接淮南王英布。他们中途屠灭了城父县,而后跟着刘贾和齐梁地的诸侯们一起会师于该下。
五年,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淮阴侯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与楚军正面对阵,他的部将孔将军在左边,费将军在右边,汉王领兵随后,绛侯周勃、柴将军跟在汉王的后面,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锋,不利,向后退却。孔将军、费将军纵兵进攻,楚军不利,淮阴侯乘势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
《鸿门宴》(三)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研读《鸿门宴》,细化项羽形象,感受《史记》写人的艺术手法。
2. 开展思辨阅读,形成个人对形象及作品的评价。
【课前预习任务】
读《史记·项羽本纪》。
【课上学习任务】
一、请找出《鸿门宴》中两处有关项羽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司马迁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史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课后作业】
微写作:我眼中的项羽,不少于200字。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写作建议:
1.对项羽的形象特点有概括说明,2.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分析,3.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