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探界者”钟扬》 教案(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探界者”钟扬》 教案(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探界者”钟扬
叶雨婷
【学习目标】
梳理文章脉络,概括人物主要事迹,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联系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明确劳模的时代意义。
从关键词句,典型事例,语言、外貌或细节描写,他人评价等入手进行批注阅读。
【学习重点】
1.掌握从文章结构、新闻事实、新闻背景等方面入手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
2.能够鉴赏文章中运用的细节描写。
【预习作业】
完成导图内容。
人物事迹(选择)
文章结构(组材)
探界者钟扬 背景 写作背景
文中背景材料
精神品质
时代意义
梳理人物事迹,理清文章结构,联系新闻背景,概括精神品质,理解其时代意义。
选择1-2处最打动你的文字,在旁边做批注,并记录下你的感受。
把自己阅读时的疑问记录下来。
【课堂学习】
【学习任务一】
1.文章的整个结构是由开头部分和几个小标题引导的小节一起组合而成的。依据每个小标题的内容,梳理钟扬有哪些事迹,其中蕴含了钟扬哪些精神品质。
第一部分“英雄少年”,主要写了钟扬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可以看出钟扬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无论是他考大学,还是他换专业,或者是他结婚,从中都可以看出他不走寻常路。
第二部分“种子达人”,主要介绍了钟扬在生活上、事业上的一些事迹。从中可以看出,钟扬对于生活上的艰苦毫不在意,但是对他追求的事业,可以说是甘于奉献。
第三部分是“科学队长”,主要讲的是钟扬在他的主业研究种子之外,非常的热衷于科普工作,他做了很多和科普相关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出来钟扬身上充满了社会责任感。
第四部分“接盘导师”,写的是对于想转老师的同学来说,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接收,但是钟扬愿意。并且对边远山区的学生,他给予特别的关怀和帮助。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来,他具有一种担当精神。
最后“生命延续”,说的是钟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里体现的是钟扬的人生价值观,甘愿做先锋者,牺牲忘我。
结构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理清了结构之后,我们需要把这几部分结构联系起来看,找到它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整理的,但是从整个结构来看,我们会发现钟扬不仅在事业上是个种子达人,而且他还对他的事业有所拓展,主要体现在科学队长和接盘导师这两块。更重要的是,中间有一种因果关系。钟扬的举动、行为非常感人。感人的背后,是他从小的性格使然——不走寻常路,还可以看出这是他的人生价值观使然,所以文章前后它有一种因果关系。如果我们能看到前面他的性格特点,以及后边他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我们就能理解他所有行为的动力。
3.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除了联系文章结构之外,我们还可以看文章开头的文字:“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文章的开头是文章总体的一个概括,后边所有由小标题引导的内容都是对这个概括的具体的展开,是为了表现这个主题。再联系文章的题目来看,我们就更能理解文章题目为什么叫探界者。探界者就是在探索边界,钟扬探索的是学习工作之界,植物学之界,科普之界,教书育人之界,更是生命的边界。
4.联系新闻背景
(1)内部新闻背景
读新闻要关注新闻事实,除此之外,特别要关注新闻背景。新闻背景很多时候可以在文章内部找到,它可以对事实有一个补充和解释的作用。比如这段文字: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我国植物种类的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
读了这段文字之后,我们就能理解钟扬的内心追求是什么。他的追求就是心怀祖国,心怀苍生,这就是他所有行为的动力。这样我们就理解了钟扬,钟扬的形象就被凸显出来了。
(2)外部新闻背景
除了在文章中找写作背景,我们还可以在文章外部查找写作背景,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这篇文章,理解这个人物。比如我找到的下面这段文字:
中宣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
一段时间以来,钟扬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钟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是忠于祖国奉献人民、不懈探索追求的杰出科学家,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也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模范。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钟扬为榜样,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勇担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努力用奋斗开创幸福美好未来,在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中书写人生华章。
这段文字中间涂红的这部分就是关键词,我们注意到有“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字眼。沿着这个轨迹,我们再去找一找,又找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结合这段文字,我们就可以理解钟扬这种精神品质所赋予的时代意义,就明白了钟扬为什么可以成为时代楷模。我们结合文内的写作背景和文外的写作背景来了解钟扬这个人物,就会有新的认识高度。
【课堂小结】
阅读人物通讯要关注新闻事实,在关注事实的同时,还要从文章的结构入手,理清这些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探求事实背后的真相。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到新闻背景,这是阅读新闻的非常重要的方法。不关注新闻背景,很多意义和价值就会被我们忽略。所以我们说新闻背景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另外,我们还要找到作者直接表达以及隐含在事实中间的观点。
【学习任务二】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读法
文章哪些语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描写最为精彩?哪些地方还存有疑惑?试用做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分享你的感悟,说出你的疑惑。
批注内容:关键词句,典型事例,语言、外貌或细节描写,他人评价等。
示例1: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快、体型小、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全世界几乎有一本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
在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的青藏高原,执着的钟扬发现了它,他把拟南芥栽种在自己位于西藏大学安置房的后院中,把它做成标本带回了复旦大学。
批注示例:拟南芥:引出主人公;切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象征、赞颂钟扬的普通、顽强。
示例2: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钟扬的母亲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进入大学后,钟扬一边忙着学生会宣传委员的事务,一边坚持每月往家里写信。
……
回忆起这段往事,钟扬的妻子也感叹:“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非常充足。”
批注示例:“不安分的人生”,贬义褒用,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进取;照应“探界者”的评价: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
母亲和妻子的回忆:侧面烘托,勤奋好学,勇于进取。
示例3:他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批注示例:对比,淡泊名利,兢兢业业。
示例4: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
批注示例:语言描写,心系家国,关爱苍生。
示例5: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时都称他为“钟大胆”……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批注示例:不畏艰险,执着敬业。
示例6:设计部主任知道钟扬太忙了……他总是爽快地答应
批注示例:侧面描写,用担重任,不计报酬,敬业奉献。
示例7:来自上海市实验学校的以为同学就深受他的感染……我慢慢爱上了科学
批注示例:侧面描写:有才华有魅力,令人肃然起敬的学者风范。
示例8:身为研究生院院长的钟扬总是负责兜底……不让一个人掉队
批注示例:他人评价,有责任敢担当,因材施教,质朴仁爱。
示例9: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屋中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批注示例:语言描写,钟扬敢做先锋,生命的意义即奉献自我,这也是钟扬的人生价值观。
示例10: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工作安排……进行野外科学考察。
批注示例:爱岗敬业,时不我待的使命感。
示例11:他双肩包里的很多张小纸条显示出,他的工作依然很满……
批注示例:细节描写,责任感和使命感,几个“将”和“还希望”写出了钟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示例12:“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批注示例:语言描写,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生命就会得以延续。这里的种子既可以理解为生物意义上的种子,也可以说是钟扬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的科普的种子,他培养的学生不也是种子吗?他给世人留下的精神同样也是种子。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真的可以延续。这里可以看出,钟扬甘为人梯,做一个先锋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我们不希望把典型人物捧到脱离群众,也不会用记者的话直接引导读者。报社前辈说,我们要把新闻事实呈现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去判断,要做真正能在大家心中产生触动的报道。”——叶雨婷
这是本文的作者说的一段话。触动靠什么?靠细节,动作、语言、形象等等上面的细节。所以有一句话说,人物是活在细节中。新闻有理性,同时离不开感性。
【学习任务三】
大家提出阅读中的疑问,通过讨论解决疑问
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钟扬结婚这件事?钟扬结婚时已24岁,不再是少年,作者为何还要把结婚这件事放在英雄少年这部分呢?
答案示例:①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钟扬从小就不走寻常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结婚这件事很具有代表性,能体现钟扬的这种性格特点。③这样写还使钟扬这个人物特别的亲切、有趣。
人物通讯学习小结
联系单元主题
这个单元还有一个主题:要求围绕着劳动来丰富我们对劳动的认识。在这三篇通讯里,我们要聚焦到劳模精神,因为这三篇写的都是劳动模范。我们需要从从三个维度来认识劳模精神。首先是劳动的态度与目的。在这一点上,这三人对自己的职业都做到了爱岗敬业,并且以自己的职业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第二个维度劳动的付出与回报,这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甘于奉献,不计回报。最后一个维度劳动的产出与成果。他们都具有创新性,创新有两个内涵,第一个内涵是他们在方法上的创新,第二个创新指的是他们的劳动结果给这个世界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成果。这三个加起来,就丰富了我们对劳模精神内涵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