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膜电位的测量与电位计指针偏转问题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及比较 例1 (2023·A9协作体联盟)用双向灵敏电表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的装置如图所示,箭头表示施加刺激位点,电表显示未受刺激时指针偏转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只能测出静息电位的数值B.刺激强度越大,指针通过0刻度时的速度越大C.增大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Na+浓度,指针右偏幅度增大D.给予适宜刺激,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例2 如图甲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乙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是由K+大量外流形成的,不需要消耗能量B.图乙中BC段是膜外Na+内流引起的,不需要消耗能量C.提高膜外Na+浓度,可使图乙中的峰值减小D.图甲中装置B测的是动作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BC段2.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中电位计指针偏转问题例3 电位计连接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在神经纤维膜的表面,并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电位计指针偏转1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递的B.电位计指针偏转1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电位计指针偏转2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递的D.电位计指针偏转2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例4 (2024·北仑中学高二期中)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位计Ⅰ(电极分别在Q点的细胞内外)、Ⅱ(电极分别在R、S点细胞外侧),给予P点适宜刺激后,电位计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电位计Ⅰ和Ⅱ的指针偏转次数相同B.①→②电位变化对应Q点的兴奋C.电位计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处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D.电位计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类似微专题2 膜电位的测量与电位计指针偏转问题例1 C [该装置可测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数值,A错误;动作电位的峰值不随有效刺激的强度增大而改变,因此指针通过0刻度的速度不改变,B错误;膜外Na+浓度增大,动作电位峰值变大,因此指针右偏幅度增大,C正确;给予适宜刺激,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例2 C [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是静息电位,是由K+大量外流形成的,属于易化扩散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图乙中BC段是膜外Na+大量内流引起的,属于易化扩散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Na+内流,若提高膜外Na+浓度,可使图乙中的峰值增大,C错误;图甲中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的动作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BC段,D正确。]例3 D [若电位计指针偏转1次,说明兴奋只传导到了一侧的电极,这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不符,A、B错误;若电位计指针偏转2次,说明兴奋传导到了两侧的电极,可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错误,D正确。]例4 C [给予P点适宜刺激,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至Q点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电位计Ⅰ指针向右偏转一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故兴奋只能传至R点,不能传至S点,当兴奋传导至R点时,R点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电位计Ⅱ指针偏转一次;电位计Ⅱ记录到的波形只有一个,与图乙类似,A、D正确。①→②电位变化表示神经纤维某一点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的过程,对应Q点的兴奋,B正确。电位计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处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C错误。](共10张PPT)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及比较例1 (2023·A9协作体联盟)用双向灵敏电表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的装置如图所示,箭头表示施加刺激位点,电表显示未受刺激时指针偏转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只能测出静息电位的数值B.刺激强度越大,指针通过0刻度时的速度越大C.增大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Na+浓度,指针右偏幅度增大D.给予适宜刺激,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解析:该装置可测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数值,A错误;动作电位的峰值不随有效刺激的强度增大而改变,因此指针通过0刻度的速度不改变,B错误;膜外Na+浓度增大,动作电位峰值变大,因此指针右偏幅度增大,C正确;给予适宜刺激,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C例2 如图甲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乙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A.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是由K+大量外流形成的,不需要消耗能量B.图乙中BC段是膜外Na+内流引起的,不需要消耗能量C.提高膜外Na+浓度,可使图乙中的峰值减小D.图甲中装置B测的是动作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BC段解析: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是静息电位,是由K+大量外流形成的,属于易化扩散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图乙中BC段是膜外Na+大量内流引起的,属于易化扩散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Na+内流,若提高膜外Na+浓度,可使图乙中的峰值增大,C错误;图甲中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的动作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BC段,D正确。A.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是由K+大量外流形成的,不需要消耗能量B.图乙中BC段是膜外Na+内流引起的,不需要消耗能量C.提高膜外Na+浓度,可使图乙中的峰值减小D.图甲中装置B测的是动作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BC段2.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中电位计指针偏转问题例3 电位计连接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在神经纤维膜的表面,并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A.电位计指针偏转1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递的B.电位计指针偏转1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电位计指针偏转2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递的D.电位计指针偏转2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解析:若电位计指针偏转1次,说明兴奋只传导到了一侧的电极,这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不符,A、B错误;若电位计指针偏转2次,说明兴奋传导到了两侧的电极,可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错误,D正确。例4 (2024·北仑中学高二期中)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位计Ⅰ(电极分别在Q点的细胞内外)、Ⅱ(电极分别在R、S点细胞外侧),给予P点适宜刺激后,电位计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A.电位计Ⅰ和Ⅱ的指针偏转次数相同B.①→②电位变化对应Q点的兴奋C.电位计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处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D.电位计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类似解析:给予P点适宜刺激,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至Q点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电位计Ⅰ指针向右偏转一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故兴奋只能传至R点,不能传至S点,当兴奋传导至R点时,R点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电位计Ⅱ指针偏转一次;电位计Ⅱ记录到的波形只有一个,与图乙类似,A、D正确。①→②电位变化表示神经纤维某一点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的过程,对应Q点的兴奋,B正确。电位计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处膜内Na+浓度低于膜外,C错误。A.电位计Ⅰ和Ⅱ的指针偏转次数相同B.①→②电位变化对应Q点的兴奋C.电位计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处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D.电位计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类似第二章 专题特训2 膜电位的测量与电位计指针偏转问题(分值:50分)选择题:第1~5题,每小题4分,6~11题,每小题5分,共50分。答案P1861.(2024·精诚联盟)神经纤维(置于生理盐水中,保持生理活性)某处受刺激后,某一时刻膜内外的电位情况如图所示。已知表的指针向电流流入表内的接线柱一侧偏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处于极化状态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外钠离子浓度小于膜内此时若增加生理盐水中Na+的浓度,指针偏转幅度会减小此时若将膜内电极接入神经纤维膜外,则电流回到“0”处2.(2024·宁波九校联盟)在一神经纤维上接有一系列相同电表测其膜电位,神经纤维某一位点受刺激后的某一时刻,根据电表指针偏转情况作出神经纤维膜上各位点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可能是受刺激的位点各电表测得的是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该图能体现动作电位传导的不衰减性b点的电表指针所处位置与d点的相同3.下图A所示为某一神经元游离的一段轴突,图B是该段轴突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电流表甲、乙的连接方式,都可测量无刺激时的静息电位刺激图A中的C处,甲、乙电流表指针均可发生两次偏转图B中BC段由Na+外流引起,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若降低细胞外溶液中Na+浓度,则图B中B点上移4.(2024·精诚联盟联考)如图所示,将电流表两电极分别接到神经元膜外a、b两点,c点到a点和b点的距离相等,4中的物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已知当两个相同兴奋相遇时会相互抵消。假设刺激强度相同且能产生兴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同时刺激a、c两点,电流表会发生两次偏转同时刺激b、c两点,若c点产生的兴奋比b点先传到3处,则电流表发生两次偏转分别刺激图中的三点,会使电流表发生两次反向偏转的是a、b两点的刺激给予c点刺激时,若降低2处的Na+的浓度,则可能会导致3处的动作电位减小5.如图,将灵敏电位计的两个电极(b、c)置于蛙的坐骨神经上,然后在a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静息时电位计指针没有偏转,说明膜外各处没有电位刺激a处后,电极b和电极c处可同时变为负电位刺激a处后,电位计的指针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此实验说明了神经冲动就是负电波,可沿着神经双向传导6.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位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得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位计指针各偏转1、2次若抑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兴奋的传递7.(2024·温州期末)坐骨神经是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某中学生利用生物信号采集仪来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设置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标本用含有Na+等离子的生理盐水浸润;刺激电极可对坐骨神经施加不同强度的电刺激;a、b是坐骨神经上有较大距离的两处,连接了记录电极,显示屏可显示记录电极处的动作电位。实验中,通过刺激电极给予坐骨神经由弱到强的不同强度的电刺激,记录每次刺激时显示屏上的电位。某强度电刺激时显示屏1上的电位如图2。实验发现:当电刺激强度Smax时,显示屏上的动作电位幅值与电刺激强度与Smax时相同,不同强度电刺激时,在显示屏1和2上均可观察到一个电位变化——伪迹(如图2),伪迹的幅值与电刺激强度呈正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伪迹可能是电刺激通过生理盐水传导到记录电极处引发的电刺激强度为Smin时,坐骨神经中只有1根或少数神经纤维发生了兴奋电刺激强度为Smax时,动作电位的峰值大于电刺激强度为Smin时由于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具有不衰减性,显示屏1和2上的动作电位峰值相同8.研究不同浓度的草甘膦胁迫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已兴奋神经纤维的电位总和)峰值的影响,实验期间未处理的坐骨神经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性。特定适宜刺激下测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取决于神经纤维膜两侧钾离子的浓度差草甘膦可能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经不同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特定的适宜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可能相同若未经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各不相同9.下图表示受适宜强度刺激后,某时刻一根轴突上A~H连续8个部位的膜电位,已知静息电位为-70 mV。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此动作电位沿着轴突由H向A传导此时E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钠离子内流此时B部位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钠离子内流此时D部位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10.研究人员利用枪乌贼大轴突进行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刺激位点为a点或f点,b、c位点接有灵敏电位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自右向左d位点膜内外没有电位差,此时仍然有Na+内流导致电位变化e位点K+大量外流,而且之后流速减慢图中电流计正显示的膜电位为动作电位11.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共同组成,不同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即神经纤维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否则就不产生,且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对坐骨神经某一位点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记为Smin;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的刺激强度记为Smax。则坐骨神经和组成坐骨神经的某一神经纤维的Smin和Smax的大小关系分别为( )SminSmin=Smax,SminSminSmin=Smax,Smin=Smax专题特训2 膜电位的测量与电位计指针偏转问题1.D [由图可知,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故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正处于反极化状态,A错误;无论什么状态,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 B错误;题图不能说明动作电位传导具有不衰减性,缺少受刺激点的电位波形图,不能比较是否衰减,C错误。]2.D [据图可知,应该是c点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向两侧传导,A错误;各电表测得的是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B错误;该图不能说明动作电位传导具有不衰减性,缺少受刺激点的电位波形图,不能比较是否衰减,C错误。]3.B [测无刺激时的静息电位,需将电流表的一个电极接在膜外,另一个电极接在膜内,A错误;图B中BC段由K+外流引起,需要膜上K+通道蛋白的参与,但不消耗ATP,C错误;降低细胞外溶液中Na+浓度,动作电位峰值会减小,B点下移,D错误。]4.C [刺激a点或c点,电流表左右两个电极处膜会先后兴奋,因此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处指针只会偏转1次,C错误。]5.C [电位计的两个电极接在坐骨神经纤维的外表面,静息时膜外均为正电位,两电极的电位差为0,指针不偏转,A错误;刺激a处产生的兴奋先传导到b,b处变为负电位,c处未兴奋,为正电位,然后再传到c,c处变为负电位,此时b处已经恢复为正电位,所以电极b和电极c处不会同时变为负电位,B错误;刺激a处后,兴奋会先后传导到b、c处,电位计的指针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兴奋能向右传导,不能证明兴奋能向左传导,所以不能说明神经冲动沿着神经双向传导,D错误。]6.A [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得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A正确。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b点给一个强刺激,虽然ab=bd,但在ab间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而在bd间需要经过突触传递,因此a点先兴奋,指针向左偏转;d点后兴奋,指针又向右偏转,因此,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在c点给一个强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不能传递到a处,故电位计的指针只能发生1次偏转,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的需氧呼吸,因此抑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兴奋的传递,D错误。]7.D [根据题意可知,伪迹的幅值与电刺激强度成正比,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钠离子内流有关,所以伪迹可能是电刺激通过生理盐水传导到记录电极处引发的,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电刺激强度为Smin时,达到了出现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显示屏会出现动作电位,坐骨神经中只有1根或少数神经纤维发生了兴奋,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可知,电刺激强度为Smax时,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较电刺激强度为Smin时多,此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所以动作电位的峰值更大,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可知,显示屏1和2上的动作电位峰值不一定相同,D错误。]8.B [动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与钾离子无关,A错误;由图可知,草甘膦浓度越大,动作电位峰值越小,而动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因此草甘膦可能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B正确;第1天经不同浓度草甘膦处理的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峰值各不相同,第4天经不同浓度草甘膦处理的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峰值也各不相同,但第1天动作电位的峰值与第4天动作电位的峰值有可能相同,C错误;若未经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可能相同,D错误。]9.B [静息电位为-70 mV,而G处膜电位超过了-80 mV,说明E、F、G处为兴奋后的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H处已完全恢复静息电位,所以此动作电位沿着轴突由H向A传导,A正确;此时E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K+外流,B错误;此时B部位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钠离子内流,C正确;无论什么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都高于细胞内,D正确。]10.D [e点处于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d点处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应是自右向左,A正确;Na+内流引起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d位点膜内外电位差为0,膜内外没有电位差,但仍有Na+内流引起电位反转,B正确;根据曲线的斜率变化,可以判断出e位点K+大量外流,而且之后流速减慢,C正确;图中电流计正显示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D错误。]11.A [对于坐骨神经来说:不同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故其Smin为最容易兴奋的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Smax为所有的神经纤维都能产生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故Smin专题特训2 膜电位的测量与电位计指针偏转问题(时间:20分钟 满分:50分)D1.(2024·精诚联盟)神经纤维(置于生理盐水中,保持生理活性)某处受刺激后,某一时刻膜内外的电位情况如图所示。已知表的指针向电流流入表内的接线柱一侧偏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处于极化状态B.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外钠离子浓度小于膜内C.此时若增加生理盐水中Na+的浓度,指针偏转幅度会减小D.此时若将膜内电极接入神经纤维膜外,则电流回到“0”处解析:由图可知,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故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正处于反极化状态,A错误;无论什么状态,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 B错误;题图不能说明动作电位传导具有不衰减性,缺少受刺激点的电位波形图,不能比较是否衰减,C错误。A.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处于极化状态B.此时该处神经纤维膜外钠离子浓度小于膜内C.此时若增加生理盐水中Na+的浓度,指针偏转幅度会减小D.此时若将膜内电极接入神经纤维膜外,则电流回到“0”处2.(2024·宁波九校联盟)在一神经纤维上接有一系列相同电表测其膜电位,神经纤维某一位点受刺激后的某一时刻,根据电表指针偏转情况作出神经纤维膜上各位点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A.a点可能是受刺激的位点B.各电表测得的是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C.该图能体现动作电位传导的不衰减性D.b点的电表指针所处位置与d点的相同解析:据图可知,应该是c点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向两侧传导,A错误;各电表测得的是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B错误;该图不能说明动作电位传导具有不衰减性,缺少受刺激点的电位波形图,不能比较是否衰减,C错误。3.下图A所示为某一神经元游离的一段轴突,图B是该段轴突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A.电流表甲、乙的连接方式,都可测量无刺激时的静息电位B.刺激图A中的C处,甲、乙电流表指针均可发生两次偏转C.图B中BC段由Na+外流引起,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D.若降低细胞外溶液中Na+浓度,则图B中B点上移解析:测无刺激时的静息电位,需将电流表的一个电极接在膜外,另一个电极接在膜内,A错误;图B中BC段由K+外流引起,需要膜上K+通道蛋白的参与,但不消耗ATP,C错误;降低细胞外溶液中Na+浓度,动作电位峰值会减小,B点下移,D错误。A.电流表甲、乙的连接方式,都可测量无刺激时的静息电位B.刺激图A中的C处,甲、乙电流表指针均可发生两次偏转C.图B中BC段由Na+外流引起,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D.若降低细胞外溶液中Na+浓度,则图B中B点上移4.(2024·精诚联盟联考)如图所示,将电流表两电极分别接到神经元膜外a、b两点,c点到a点和b点的距离相等,4中的物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已知当两个相同兴奋相遇时会相互抵消。假设刺激强度相同且能产生兴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A.同时刺激a、c两点,电流表会发生两次偏转B.同时刺激b、c两点,若c点产生的兴奋比b点先传到3处,则电流表发生两次偏转C.分别刺激图中的三点,会使电流表发生两次反向偏转的是a、b两点的刺激D.给予c点刺激时,若降低2处的Na+的浓度,则可能会导致3处的动作电位减小解析:刺激a点或c点,电流表左右两个电极处膜会先后兴奋,因此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处指针只会偏转1次,C错误。A.同时刺激a、c两点,电流表会发生两次偏转B.同时刺激b、c两点,若c点产生的兴奋比b点先传到3处,则电流表发生两次偏转C.分别刺激图中的三点,会使电流表发生两次反向偏转的是a、b两点的刺激D.给予c点刺激时,若降低2处的Na+的浓度,则可能会导致3处的动作电位减小5.如图,将灵敏电位计的两个电极(b、c)置于蛙的坐骨神经上,然后在a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A.静息时电位计指针没有偏转,说明膜外各处没有电位B.刺激a处后,电极b和电极c处可同时变为负电位C.刺激a处后,电位计的指针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此实验说明了神经冲动就是负电波,可沿着神经双向传导解析:电位计的两个电极接在坐骨神经纤维的外表面,静息时膜外均为正电位,两电极的电位差为0,指针不偏转,A错误;刺激a处产生的兴奋先传导到b,b处变为负电位,c处未兴奋,为正电位,然后再传到c,c处变为负电位,此时b处已经恢复为正电位,所以电极b和电极c处不会同时变为负电位,B错误;刺激a处后,兴奋会先后传导到b、c处,电位计的指针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兴奋能向右传导,不能证明兴奋能向左传导,所以不能说明神经冲动沿着神经双向传导,D错误。A.静息时电位计指针没有偏转,说明膜外各处没有电位B.刺激a处后,电极b和电极c处可同时变为负电位C.刺激a处后,电位计的指针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此实验说明了神经冲动就是负电波,可沿着神经双向传导6.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位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得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位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兴奋的传递解析: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得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A正确。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b点给一个强刺激,虽然ab=bd,但在ab间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而在bd间需要经过突触传递,因此a点先兴奋,指针向左偏转;d点后兴奋,指针又向右偏转,因此,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在c点给一个强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不能传递到a处,故电位计的指针只能发生1次偏转,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的需氧呼吸,因此抑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兴奋的传递,D错误。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得电位变化的有①②③④⑤⑥B.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位计指针各偏转1、2次D.若抑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兴奋的传递7.(2024·温州期末)坐骨神经是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某中学生利用生物信号采集仪来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设置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标本用含有Na+等离子的生理盐水浸润;刺激电极可对坐骨神经施加不同强度的电刺激;a、b是坐骨神经上有较大距离的两处,连接了记录电极,显示屏可显示记录电极处的动作电位。实验中,通过刺激电极给予坐骨神经由弱到强的不同强度的电刺激,记录每次刺激时显示屏上的电位。某强度电刺激时显示屏1上的电位如图2。实验发现:当电刺激强度Smax时,显示屏上的动作电位幅值与电刺激强度与Smax时相同,不同强度电刺激时,在显示屏1和2上均可观察到一个电位变化——伪迹(如图2),伪迹的幅值与电刺激强度呈正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伪迹可能是电刺激通过生理盐水传导到记录电极处引发的B.电刺激强度为Smin时,坐骨神经中只有1根或少数神经纤维发生了兴奋C.电刺激强度为Smax时,动作电位的峰值大于电刺激强度为Smin时D.由于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具有不衰减性,显示屏1和2上的动作电位峰值相同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伪迹的幅值与电刺激强度成正比,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钠离子内流有关,所以伪迹可能是电刺激通过生理盐水传导到记录电极处引发的,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电刺激强度为Smin时,达到了出现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显示屏会出现动作电位,坐骨神经中只有1根或少数神经纤维发生了兴奋,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可知,电刺激强度为Smax时,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较电刺激强度为Smin时多,此时动作电位幅值可以叠加,所以动作电位的峰值更大,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可知,显示屏1和2上的动作电位峰值不一定相同,D错误。8.研究不同浓度的草甘膦胁迫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已兴奋神经纤维的电位总和)峰值的影响,实验期间未处理的坐骨神经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性。特定适宜刺激下测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A.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取决于神经纤维膜两侧钾离子的浓度差B.草甘膦可能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C.经不同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特定的适宜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可能相同D.若未经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各不相同解析:动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与钾离子无关,A错误;由图可知,草甘膦浓度越大,动作电位峰值越小,而动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因此草甘膦可能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B正确;第1天经不同浓度草甘膦处理的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峰值各不相同,第4天经不同浓度草甘膦处理的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峰值也各不相同,但第1天动作电位的峰值与第4天动作电位的峰值有可能相同,C错误;若未经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可能相同,D错误。A.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取决于神经纤维膜两侧钾离子的浓度差B.草甘膦可能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C.经不同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特定的适宜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可能相同D.若未经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各不相同9.右图表示受适宜强度刺激后,某时刻一根轴突上A~H连续8个部位的膜电位,已知静息电位为-70 mV。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A.此动作电位沿着轴突由H向A传导B.此时E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钠离子内流C.此时B部位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钠离子内流D.此时D部位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解析:静息电位为-70 mV,而G处膜电位超过了-80 mV,说明E、F、G处为兴奋后的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H处已完全恢复静息电位,所以此动作电位沿着轴突由H向A传导,A正确;此时E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K+外流,B错误;此时B部位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钠离子内流,C正确;无论什么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都高于细胞内,D正确。A.此动作电位沿着轴突由H向A传导B.此时E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钠离子内流C.此时B部位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钠离子内流D.此时D部位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10.研究人员利用枪乌贼大轴突进行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刺激位点为a点或f点,b、c位点接有灵敏电位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A.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自右向左B.d位点膜内外没有电位差,此时仍然有Na+内流导致电位变化C.e位点K+大量外流,而且之后流速减慢D.图中电流计正显示的膜电位为动作电位解析:e点处于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d点处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应是自右向左,A正确;Na+内流引起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d位点膜内外电位差为0,膜内外没有电位差,但仍有Na+内流引起电位反转,B正确;根据曲线的斜率变化,可以判断出e位点K+大量外流,而且之后流速减慢,C正确;图中电流计正显示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D错误。A.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自右向左B.d位点膜内外没有电位差,此时仍然有Na+内流导致电位变化C.e位点K+大量外流,而且之后流速减慢D.图中电流计正显示的膜电位为动作电位11.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共同组成,不同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存在“全或无”现象,即神经纤维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否则就不产生,且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对坐骨神经某一位点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记为Smin;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的刺激强度记为Smax。则坐骨神经和组成坐骨神经的某一神经纤维的Smin和Smax的大小关系分别为( )A.SminC.SminA解析:对于坐骨神经来说:不同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故其Smin为最容易兴奋的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Smax为所有的神经纤维都能产生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故S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特训2 膜电位的测量与电位计指针偏转问题.docx 专题特训2 膜电位的测量与电位计指针偏转问题.pptx 微专题2 膜电位的测量与电位计指针偏转问题 .docx 微专题2 膜电位的测量与电位计指针偏转问题.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