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下册7.4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 共2课时(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下册7.4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 共2课时(表格式)

资源简介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第1课时 黑种人的故乡 充满生机的热带大陆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地理位置特点,判断该地区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等地理特征。 区域认知:读图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综合思维:能运用地图与其他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通过探究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各地理要素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的方法。 人地协调观:1.通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2.通过对非洲黑种人文化、风俗的讲解,树立种族平等观念。
(一)教学目标
1.读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河湖等自然环境特征。
4.能运用地图与其他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难点】
能运用地图与其他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
黑种人的故乡,充满生机的热带大陆:1课时
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为“黑种人的故乡”“充满生机的热带大陆”,第2课时为“发展中的民族经济”。教学流程整体采用了“问题驱动—新知感悟—探究挑战—小试牛刀—思维梳理”方式展开。每个环节设计意图如下:
问题驱动:从帮助非洲象小九寻找父母家乡导入——激发兴趣;
新知感悟: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走进黑种人的故乡——突出重点,为下一步探究提供知识或理论基础;
探究挑战:先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河湖、气候特征,再分析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突破本节难点,培养探究能力;
小试牛刀:本节知识相关考题练习——解题能力提升;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理清知识脉络,强调重点知识,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问题驱动 【提出问题】你知道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吗? 【播放视频】展示非洲象庆祝满月的视频。 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 认识小象。 通过视频导入,认识小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 大家好,我是象小九。你们知道我父母的家乡在哪吗?
环节二 新知感悟 环节二 新知感悟 一、寻找家乡(认识非洲的位置、黑种人的故乡)
【展示图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政区。 【提出问题】认识非洲的地理分区。 阅读地图、 独立思考、 积极回答。 阅读地图,非洲的地理分区,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归纳总结:联合国把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展示图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政区。【自主探究】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3分钟) 【提出问题】1.用红笔描绘赤道、南北回归线。 2.找到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红海,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好望角。 3.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归纳) 阅读地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提取有效地理信息,提升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归纳总结: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东半球,地跨南北半球。 经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23.5°N~23.5°S,20°W~50°E。 海陆位置:绝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展示图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政区。【自主探究】认识主要国家(2分钟) 【提出问题】“请帮我父母找到它们的故乡 ——津巴布韦” 阅读地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归纳总结:主要有南非、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家。
【展示图片】津巴布韦驻华使馆工作人员照片。 【提出问题】家乡的客人真亲切,可他们与平时的游客长得怎么不一样呢? 【回忆旧知】非洲主要分布的是什么人种? 观看图片、 思考回答。 回忆旧知,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归纳总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人口90%以上是黑色人种。
【展示图片】黑种人击鼓表演。 【自主探究】黑种人的故乡(2分钟) 【展示图片】世界各洲黑种人占本洲人口比重及历史上非洲黑种人主要迁移方向图。 【提出问题】黑种人是如何迁移到世界各地? 观看图片、 思考回答。 融合历史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种族观念。
归纳总结:从15世纪开始,西方殖民者相继入侵非洲,他们疯狂掠夺黄金和象牙等资源,还把非洲黑种人当作商品贩卖到美洲等地。据统计,在长达400年的奴隶贸易中,非洲损失约1亿人口。
过渡 我出生在中国,非常好奇父母的家乡是一个什么的地方?
环节三 探究挑战 二、认识家乡(充满生机的热带大陆)
【播放图片】津巴布韦的自然风光图片 【提出问题】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地形吗? 【合作探究】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与河流(计时5分钟) 布置任务: (1)指出撒哈拉沙漠、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 (2)归纳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3)指图说出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 2.在教室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实时指导。 【组织总结】 5分钟后,让学生上台总结。 及时评价并表扬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同学。 同桌合作,结为学习小组,共同完成。 小组明确分工,选出记录员和汇报人。 归纳总结讨论结果,由汇报人进行汇报。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当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培养地理实践力。
归纳总结: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湖众多,其中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
【展示图片】非洲年降水量与气候类型分布示意。 【合作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计时3分钟) 1.布置任务:读图,非洲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在教室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实时指导。 【组织总结】 3分钟后,让学生上台总结。 及时评价并表扬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同学。 同桌合作,结为学习小组,共同完成。 小组明确分工,选出记录员和汇报人。 归纳总结讨论结果,由汇报人进行汇报。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当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培养地理实践力。
归纳总结:1.以热带气候为主; 2.气候呈带状,以赤道为对称轴向南北呈对称分布; 3.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播放图片】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示意图。 【小组活动】了解热带草原干湿季变化对马赛人游牧生活的影响(计时5分钟) 1.布置任务: (1)解读多多马和基塔莱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比较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简述形成差异的原因。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马赛人的游牧路线方向。简述一年中马赛人游牧的位置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2.在教室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实时指导 【组织总结】 5分钟后,让学生上台总结。 及时评价并表扬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同学。 1.增加合作人数,4-6人为1小组。 2.改变小组分工,选出新的记录员和汇报人。 3.争取每个成员均参与小组讨论,记录员做好记录。 4.归纳总结讨论结果,最后汇报人进行汇报。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当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培养地理实践力。
归纳总结: 1.热带草原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2.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经过的地区是跨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区干、湿季交替出现,干季时草原一片枯黄,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
【拓展延伸】走进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播放视频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长颈鹿、斑马、黑猩猩、河马、非洲象、非洲狮等特有的动物。 观看视频、 阅读材料。 认识非洲的特有动物,感受人地和谐的重要性,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
环节四 小试牛刀 一起答题。 验收学生学习成果,根据答题情况在课堂小结环节查落补缺。
环节五 思维梳理 一起总结。 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环节六 布置作业 基础挑战:绘制本节课思维导图 (回顾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要尽量包含所有所学知识,重点内容请突出,下节课展示) 探究挑战:设计“大象的故乡”手抄报 (请同学们参阅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资料,做一期关于“大象的故乡”为主题的手抄报,详细为小象介绍它父母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记录作业。 设置分层作业,供有兴趣的或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第2课时 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区域认知: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矿产资源和热带经济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综合思维: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2.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地理实践力:通过探究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地理要素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方法。 人地协调观: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矿产资源和热带经济作物。
2.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单一商品经济特征、不利影响和解决措施。
3.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
4.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发展经济的措施,理解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和解决措施。
2.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
【难点】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三)课时安排
发展中的民族经济:1课时
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为“黑种人的故乡”“充满生机的热带大陆”,第2课时为“发展中的民族经济”。教学流程整体采用了“问题驱动—新知感悟—探究挑战—小试牛刀—思维梳理”方式展开。每个环节设计意图如下:
问题驱动:思考大象妈妈来华的缘由导入——激发兴趣;
新知感悟: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单一的商品经济——突出重点,为下一步探究提供知识或理论基础;
探究挑战:先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历史缘由和弊端,再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发展难题——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突破本节难点,培养探究能力;
小试牛刀:本节知识相关考题练习——解题能力提升;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理清知识脉络,强调重点知识,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问题驱动 【提出问题】大象妈妈为什么会来到中国?【播放视频】津巴布韦驻华工作人员介绍非洲象的保护现状和需求。 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导入,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 非法捕猎给大象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威胁,究其原因在于经济落后。
环节二 新知感悟 环节二 新知感悟 一、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展示图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农作物和矿产分布示意图。 【提出问题】认识该区域自然资源丰富。 阅读地图、 独立思考、 积极回答。 阅读地图,认识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归纳总结:撒哈拉以南非洲物产丰富,是“世界原料仓库”之一。
【展示图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农作物和矿产分布示意图。 【自主探究】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的特点(3分钟) 【提出问题】 1.说出该区域主要矿产和代表国家: 资源种类代表国家
2.概括该区域矿产资源的特点。 3.认识该区域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 阅读地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提取有效地理信息,提升读图分析能力。
归纳总结:矿产资源特点:种类多,储量大,分布集中; 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咖啡、油棕、可可、香蕉。
(二)经济发展特点 【展示图片】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 【自主探究】单一商品经济(2分钟) 【提出问题】归纳单一商品经济模式的特点。 阅读地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提升归纳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归纳总结:撒哈拉以南非洲多数国家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环节三 探究挑战 【播放图片】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主要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比重(2021年) 【合作探究】讨论单一商品经济的弊端(以加纳为典型案例)(计时5分钟) 1.布置任务: (1)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 (2)小组讨论:单一商品经济的弊端及解决措施。 2.在教室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实时指导。 【组织总结】 5分钟后,让学生上台总结。 及时评价并表扬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同学。 同桌合作,结为学习小组,共同完成。 小组明确分工,选出记录员和汇报人。 归纳总结讨论结果,由汇报人进行汇报。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当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培养地理实践力。
归纳总结: 贸易弊端:单一商品经济是一种不平等的贸易交往,非洲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发展缓慢。 解决措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进行产品深加工,改变依赖出口初级农矿产品的局面。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增加外汇收入。 积极加强区域内联合,寻求跨区域的国际合作。
【播放图片】展示加纳发展经济的具体措施。 【拓展延伸】展示加纳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了解加纳的经济发展成就。 观看图片,分析数据。 培养学生地理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归纳总结:加纳是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被誉为“非洲经济复兴的中心”
过渡 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目前人均收入低,依然贫穷落后。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展示图片】展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统计数据。 【提出问题】本区域为什么如此贫穷落后? 阅读材料,分析数据,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认识经济发展难题,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归纳总结:1.人口增长速度快;2.粮食生产水平低;3生态环境恶化。
环节三 探究挑战 【播放图片】展示“人口、粮食与环境”恶性循环示意图。 【小组活动】探寻非洲经济发展之路(计时5分钟) 1.布置任务: 阅读图文资料,共同为非洲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建言献策。 2.在教室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实时指导 【组织总结】 5分钟后,让学生上台总结。 及时评价并表扬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同学。 1.增加合作人数,4-6人为1小组。 2.改变小组分工,选出新的记录员和汇报人。 3.争取每个成员均参与小组讨论,记录员做好记录。 4.归纳总结讨论结果,最后汇报人进行汇报。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当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培养地理实践力。
归纳总结:非洲国家通过成立非洲联盟、加强国际合作,发展民族经济,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
【拓展延伸】中非命运共同体 播放视频和阅读材料,中国与非洲国家长期友好、休戚与共,携手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观看视频、 阅读材料。 认识中非合作的重要性,扩大学生的全球视野。
环节四 小试牛刀 一起答题。 验收学生学习成果,根据答题情况在课堂小结环节查落补缺。
环节五 思维梳理 一起总结。 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环节六 布置作业 基础挑战:绘制本节课思维导图。 (回顾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要尽量包含所有所学知识,重点内容请突出,下节课展示) 探究挑战:设计“人口、粮食与环境”手抄报。 (请同学们参阅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资料,做一期关于“人口、粮食与环境”为主题的手抄报,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记录作业。 设置分层作业,供有兴趣的或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