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知识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知识提纲)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世界现代史 20C初至今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对抗时代)
20C上半期
20C下半期
20C90S以来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两次大战之间的社会主义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合作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世界近代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极端民族主义即只为本民族服务,认为本民族是本国,或者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歧视别的民族,用暴力手段残害屠杀其它民族的人民,剥夺其它民族人民的生存权,肆意掠夺资源。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亚洲(日本) 欧洲(德国 意大利)
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②日本法西斯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 ①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
②社会各阶层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崛起
③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广泛支持
过程 ①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②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①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影响 亚洲、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疯狂侵略扩张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绥靖政策
含义
原因
表现
实质
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
英法自身实力的削弱;英国在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指导下“扶德抑法”;对社会主义的仇视(企图“祸水东引”);无视小国利益;希特勒政策的欺骗性(反共)
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割让苏台德等地区给德国。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纵容侵略,牺牲弱小国家,引向东方社会主义,维护自身利益。
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基础上的,纵容和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加速二战的全面爆发;给世界带来深重的灾难。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在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
2.1929- 1933 年大危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4.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所激起的新的不满与冲突;
极端民族主义是内在动力(德国一直都想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有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也深怀不满)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亚洲
①1931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②1937 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
①1939.9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②1941.6 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全球:
①1941.12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②1942.1 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结束:1945.5.8 德国投降,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 1931-1939-1945)
对欧洲:遭受致命打击,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对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军事强国
对苏联:军事、政治十分强大,由于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
对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
推动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五、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1、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
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五、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2、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
同为战争罪犯,纳粹德国的汉斯 弗兰克在临刑前忏悔:“千年易过,德国罪孽难消。”
日本的东条英机却在就刑前高呼“天皇陛下万岁!”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⑤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⑥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⑦成立联合国
五、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1945.10.24):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2.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3.作用: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五、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300年来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战后美国一跃成为雄踞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一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欧洲中心
二战后
雅尔塔体系
美苏中心
五、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比较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协调关系
国际格局
建立基础
主要矛盾
相同点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
两个战胜国间的妥协
战胜国与战败国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①都是在原有的世界体系被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随着各国
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大国同
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比较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外历史纲要下导学案 姓名: 班级: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学习目标】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必备基础史实】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 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绥靖政策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在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
2.1929- 1933 年大危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所激起的新的不满与冲突;极端民族主义是内在动力(德国一直都想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有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也深怀不满)
4.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 1931-1939-1945)
亚洲:①1931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②1937 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①1939.9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②1941.6 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全球:①1941.12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②1942.1 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结束:1945.5.8 德国投降,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对欧洲:遭受致命打击,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对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军事强国
对苏联:军事、政治十分强大,由于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
对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
推动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五、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
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2.主要内容: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⑤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⑥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⑦成立联合国
比较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