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教学设计(1课时)一、设计理念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铸魂育人的目的。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教材内容分析《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主要阐述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及其主要体现。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另一方面,要能够结合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感悟其中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体会中华人文精神的魅力。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无论是通过校内学习还是日常生活见闻,都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能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了解其主要的代表性成果及意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亲切感、好奇心和认同感、自豪感。近年来,社会各界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上许多“国风”“国”文化作品对青少年产生不小影响。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不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历史宏大话题,与当代社会生活、个人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还有的学生受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误解。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四、教学目标1.通过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的活动,帮助学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阐述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知道中华人文精神在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理解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增强文化自信。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二)教学难点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六、教法与学法(一)教法项目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二)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项目式学习法。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视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与本框题内容有关的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二)环节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教师活动】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议学活动。【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情境中的“讨论内容”进行合作探究,分享中华人文精神对自己的启发。【设计意图】将教材的“生活观察”栏目作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三)环节二 :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教师活动】组织开展“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的活动,并及时进行评价。【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的内容依次进行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并展示学习成果,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检索资源和筛选素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关键能力。(四)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简要概括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结构清晰,直接明了,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人有一目了然之感。(五)布置作业【设计意图】拓展性作业有利于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想学、会做、善实践。(六)教学反思(略)2(共19张PPT)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一框《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议题: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环节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环节二 :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环节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议学情境】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议学任务】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要求:小组合作讨论,时间3分钟。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知识归纳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环节二 :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议学活动】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小强和小川是一对好朋友,每天形影不离,有说有笑,同学都很羡慕他们。可是,最近他们常常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如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两人负责制作“水火箭”模型,但他们就某一细节意见不一,争执不休,最后竟“绝交”。直到现在,他们仍互不理睬,但又都为此感到苦恼。第一小组:读经典,明处世方法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呢?你是如何处理的?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君子和而不同的理解。知识归纳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第二小组:荐作品,悟教化思想诗词苏轼被贬至黄州 期间, 他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发生了变化, 开始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激励我们不要消极悲观,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第二小组:荐作品,悟教化思想文学和书法《兰亭集序》记述了兰亭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看法,呈现出超然自得的风度。书法布局疏朗有致,笔法变化多端,取势纵横自如,可谓字字精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王羲之)第二小组:荐作品,悟教化思想话剧海瑞被世人誉为“海青天”“南包公”,是中国廉洁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海南廉洁文化的重要历史象征。话剧《海瑞》讲述了海瑞面对明朝嘉靖年间“吏贪将弱、民不聊生”的现实,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抱着必死决心上疏谏言,几番浮沉但初心不改,两袖清风不染尘,最终为万民永记、于青史留名的故事。采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人民对惩恶扬善、褒忠贬奸的朴素追求。知识归纳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小组:赏画作,品美学追求《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第三小组:赏画作,品美学追求观察《千里江山图》(局部)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知识归纳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第四小组:诵诗词,体生活理念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知识归纳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小结具体体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价值:现实生活意义探索、道德情操涵养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挖掘课程资源,感悟人文精神1.内容:结合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举例说明你感受到的中华人文精神。2.提示: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挖掘的课程内容,并选用恰当的方式呈现。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教学设计.docx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