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下册8.1.2 日本课件(4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下册8.1.2 日本课件(45张PPT)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8.1 日本|
第八章 认识国家
富士山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思考日本人的生产生活有什么特点?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国家,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先进的科学技术、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而闻名。
新干线列车
米饭、生鱼片等
富士山、樱花和城市
工业生产
日本的景观、食品
核心素养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但它通过发展高效的农业技术、节约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些做法体现了人地协调的理念,即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人类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合理利用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自然灾害应对:日本多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然而,日本建立了完善的预警系统和抗震建筑标准,有效地减轻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种对自然灾害的积极应对和预防措施,也是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体现。
人地协调观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日本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区域差异与联系:通过比较日本与其他周边国家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区域特色和区域差异的理解。例如,可以将日本与韩国、中国在农业类型、工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造成差异的地理因素。
区域认知
地形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日本地形多样、气候受海洋影响显著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日本的农业分布和农业生产方式。
经济发展模式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如传统的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等)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综合思维
旅游规划:设置关于日本旅游规划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日本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等因素,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这有助于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地理实践力。
产业调查:让学生调查日本某一产业在本地的发展情况,分析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这种调查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地理实践力
目 錄
CONTENTS
地狭人稠的岛国


经济贸易大国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经济贸易大国
日本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 2/3 以上,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22年木材自给率已经突破40%,是世界主要木材进口国。
发展条件和经济地位
日本的河流短而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发展条件和经济地位
矿产资源贫乏,土地资源紧缺,工业生产所需原料、燃料都要从海外进口
发展条件和经济地位
本充分利用岛国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成为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
发展条件和经济地位
日本发展对外经济的条件
①交通: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②技术:科技水平高
③资金: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资金雄厚
④管理:经验丰富,管理效率高
⑤劳动力:素质高
有利条件
①资源:国内矿产资源贫乏,许多工业原材料和燃料需要大量进口,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②市场:国内消费市场狭小,工业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大
③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
不利条件
知识拓展
日本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小。种植业以水稻为主。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以使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单产高为特点。
农业发展
图8.9 日本农民在稻田中插秧
日本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鱼类品质优良、种类繁多,捕捞和养殖技术先进,年捕获量大。
农业发展
北海道港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战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引进、模仿和改良外国先进技术,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电子工业崛起,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口(原材料)—加工一出口(工业制成品)”型经济的形成,使日本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工业和对外贸易发展
日本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海运,依托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冈等港口城市,形成了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带。
工业和对外贸易发展
读图活动
1.指图说出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广岛、福冈等港口城市,描述日本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读图活动
2.从资源和市场两个方面,分析日本工业区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日本资源缺乏,市场狭小,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便于资源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
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内消费需求减少,日本加大了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经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型为“资本输出为主”。
经济发展
日本的知名跨国公司遍布东亚、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经济发展
探究活动
1.从劳动人口的变化,说明日本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制造业迁移到海外的原因。
读图可知,日本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小,导致劳动力短缺好价格上涨,迫使日本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制造业迁移到海外
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80年代以来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2022年,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9.9%,14岁以下少儿人口比重仅为11.6%。日本“高龄少子化”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
探究活动
2.查阅资料,分析“高龄少子化”问题加剧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
“高龄少子化”使得日本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缺乏,严重影响日本经济正常发展。
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80年代以来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2022年,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9.9%,14岁以下少儿人口比重仅为11.6%。日本“高龄少子化”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
20世纪90年代,日本实施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重点发展了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保险、动漫制作等第三产业。
经济发展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日本国内经济进入低迷期,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比下降。
经济发展
日本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日本被称为“机器人王国”。
拓展阅读
日本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生产国,占据着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电气、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
近年来,日本智能机器人在医疗、教育、家政、娱乐等生活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图8.14工业机器人在组装汽车
图8.15养老院的照护机器人在领操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日本绝大多数居民属大和族,和服、和食、茶道、花道、相扑、柔道等是日本传统的和族文化。
民族及文化
和食即日本料理,是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
图8.16和食
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民族服饰,多在重大节日和礼仪活动时穿着。
图8.16 和服
民族及文化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 ,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民族及文化
花道(ikebana),又称华道、日式插花,日本传统的插花艺术,它是‘活植物花材’ 造型的艺术。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并成为修养身心的重要环节。花道在中国也可称为插花艺术; 插花(术)或者花卉艺术,指适当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艺术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
民族及文化
相扑起源于中国,在秦汉时期被称作角抵或角力,是摔跤的一种形式。 日本的相扑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3年,同中国唐宋时代的相扑比赛形式和规则近似。 6-7世纪,相扑逐渐从寺院和民间转移到宫廷。奈良时代以后兴盛。镰仓时代以后,相扑作为武士的武技而在武士中盛行。17世纪,相扑很快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在20世纪初期,相扑作为日本的“国技”开始广泛推广。
民族及文化
柔道是一种两人徒手较量的竞技运动,起源于日本。是一种能最有效地使用身心力量获得最大效用的日本武道。柔道攻击防守的对练和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技术特点。可使身体的敏捷性、灵活性、力量性和精神品质都得到锻炼与发展。
文化特征
和食即日本料理,是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
在现代都市,日本人生活节奏很快,美式快餐、汉堡包、意大利面条已部分代替了饭团

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征。近现代以来,日本广泛学习借鉴西方科学、技术、艺术,西方文化也影响到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化特征
传统建筑和屋
西式住宅“洋”房

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征。近现代以来,日本广泛学习借鉴西方科学、技术、艺术,西方文化也影响到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化特征
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征。近现代以来,日本广泛学习借鉴西方科学、技术、艺术,西方文化也影响到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传统节日穿和服
上班或重要场合穿西装

文化特征
日本传统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文字、传统建筑、宗教等带有中国文化的印记。
图8.18 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的奈良法隆寺
日本文字
拓展阅读
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隋唐时代,随着与中国交往的密切,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最初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
现在,日文由汉字和假名组成,混合使用,常用汉字有2136个。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的平假名由汉字的草书演变而成,因此,在日本的书籍、报刊、街头广告、商铺招牌上经常能够看到汉字。
图8.19 日本某商业街店铺招牌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日本人口的主要特征及其问题和解决措施;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实例分析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课堂小练
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较轻,空气质量好
②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区
③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④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主要出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城市人口密集,市场广,且面向太平洋,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加之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原料、燃料缺乏,主要依靠进口,而产品又依赖出口,因此对海运需求大,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②③④对应的D正确;太平洋沿岸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环境污染较重,①所在的ABC错误。故选D。
D
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有重大节日多穿着和服,而上班时间则身着西装,日本京都的古建筑风格则与我国唐代长安最相近。这体现了日本的文化特色是( )
A.保持传统特色 B.多元的民族文化
C.东西方兼容 D.典型的西方文化
解析:日本人的服饰特点既有东方特色的和服又有西方特色的西装,建筑特点也具有东方特色,因此可体现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色,C正确,排除ABD。故选C。
C
微耕技术是一种利用微型机器人和传感器等高科技手段,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技术。在微耕技术方面,日本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图左为微型水稻收割机,该微型机器集收割脱粒打包一次成型,节省了时间也大大减少水稻收获所需的劳动力。图右为日本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微耕技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农业的发展 B.科技水平高
C.耕地面积不足 D.工业的发展
解析:微耕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农业耕作技术,微耕机作为一种新型农机,它具有耕作、施肥、除草、喷药、松土、培土、开沟、播种、覆土等多种功能,微耕技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科技水平高,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
微耕技术是一种利用微型机器人和传感器等高科技手段,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技术。在微耕技术方面,日本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图左为微型水稻收割机,该微型机器集收割脱粒打包一次成型,节省了时间也大大减少水稻收获所需的劳动力。图右为日本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4.微型水稻收割机在日本大力推广的原因是( )
①多山地丘陵
②靠近太平洋
③人口老龄化严重
④耕地面积较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耕地面积小,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所以微型水稻收割机在日本大力推广,①③④正确,跟靠近太平洋无关,②错误。故选D。
D
日本凭借汽车的高性价比、高节油性能和优良做工,长期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读“日本汽车企业加工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日本汽车企业加工厂叙述错误的是( )
A.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B.靠近人口稀疏地区,环境污染对人类影响小
C.矿产资源缺乏,汽车具有高节油的性能
D.科技力量雄厚,汽车做工优良
解析:读图可知,日本汽车企业加工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靠近人口稠密地区。故选B。
B
日本凭借汽车的高性价比、高节油性能和优良做工,长期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读“日本汽车企业加工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近年来,日本汽车公司加大海外投资建厂,主要目的不包括( )
A.靠近消费市场,降低运输成本
B.国内地狭人稠,土地租金昂贵
C.依托他国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D.传播汽车文化,共享制造技术
解析:日本国内地狭人稠,土地租金昂贵;近年来,日本汽车公司加大海外投资建厂是为了靠近消费市场,依托他国资源,降低生产运输成本,保护本国环境ABC不符合题意;传播汽车文化和共享制造技术并不是日本汽车公司加大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目的。故选D。
D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