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 生态安全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8.2 生态安全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8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生态安全
第2节 生态安全
生物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科学思维、态度责任)
2.通过调查本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升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3.通过分析我国保障生态安全的实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自觉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生命观念、态度责任)
新课导入
世界地球日:卫星视角下,这些地方变美了!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吗?什么是生态安全?哪些措施可以保障生态安全?
环境
问题
……
大气
污染
土壤
污染
噪声
污染
水污染
温室
效应
乱砍
滥伐
人类的破坏性活动
1.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面积减少
草地退化
草地沙漠化
草地盐碱化
人类的破坏性活动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美国西部大开发初期
大量人口涌入
过度放牧
1.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人类的破坏性活动
讨论:我们能修复和改善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吗?
目标:
理解通过多种措施可以修复和改善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
素材:
1.潘安湖旧貌换新颜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依资源而兴。但是,持续百余年的煤炭开采,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留下了多处塌陷地,其中面积最大、沉降最严重的就是潘安湖采煤塌陷地。从 2010 年开始,贾汪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对塌陷地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潘安湖采煤塌陷地已经建成了景色优美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潘安湖旧貌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1.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素材:
2.塞罕坝巨变
河北省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云集,后来由于过度围垦、滥伐林木,变成了荒山沙地。从 1962 年开始,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终于在塞罕坝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把荒山沙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构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的“绿色长城”。
塞罕坝的荒山沙地
塞罕坝的绿色林海
1.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学习与讨论:
1.分小组研读素材,分析上述两个案例中环境被破坏的具体原因。
2.联系自己身边环境被破坏和修复的实例,讨论生态环境得以修复的原因。
1.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两个案例中环境被破坏的具体原因都与人为活动密切相关,包括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不当。潘安湖案例中,煤炭开采活动直接导致了土地塌陷和生态破坏;而塞罕坝案例中,过度围垦和滥伐林木导致了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和环境退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提升;应用现代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恢复、土壤改良等,加速生态环境的恢复;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等。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即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都保持着正常的功能与结构。
2.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什么是生态安全?
2.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当国家所处的生态环境能够
维系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时,生态就是安全的;一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阅读课本P43图8-4 ,了解我国保障生态系统的重大措施。
2.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我国保障生态安全的重大措施
A
长江禁渔使长江流域
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B
三北防护林
构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C
退耕还林还草
扭转了生态恶化的趋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2.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牢固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 共同担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2.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第一条 关爱生态环境  
第二条 节约能源资源  
第三条 践行绿色消费  
第四条 选择低碳出行  
第五条 分类投放垃圾  
第六条 减少污染产生
第七条 呵护自然生态  
第八条 参加环保实践  
第九条 参与环境监督  
第十条 共建美丽中国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
调查:
1.分小组通过查阅报刊和走访环保部门等,收集近年来有关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信息。
2.各小组分别整理和记录收集到的资料,归纳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并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
2.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
建议: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使用相关设备进行实地勘察和数据采集。
建议:可以根据调查内容设计调查记录表(参考下表)。
生态环境变化调查记录表
生态环境的变化 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
实例1
实例2
小组同学根据调查资料和记录表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汇报后,形成班级行动计划。将班级行动计划内容制作成宣传海报,积极参与相关的宣传活动。
交流
2.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停止对自然资源进行破坏性利用
采取措施防止自然环境恶化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积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优化生态环境
2.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
热爱自然,保护生物圈,全球生态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拓展延伸
珍爱地球,中国在行动
多年来,我国坚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为核心,统筹实施 44 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简称“中国山水工程”。“十三五”以来,已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约 5.37×10m2。例如,青海祁连山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后,重建了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改善了区域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功能,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图)。
“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
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被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评价为“全世界最有希望、最
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
例之一”,彰显了我国持续推进生态保护
和修复的决心,也为全球生态保护和修复
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青海祁连山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前后的变化
课堂小结
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长江禁渔、构筑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生态安全
概念
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即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都保持着正常的功能与结构。
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随堂练习
1.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态安全的表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保护生物圈才能保障生态安全
B.生态环境的好坏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
C.保障生态安全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参与
D.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D
随堂练习
2.防止环境污染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必要措施之一。下列做法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是( )
A.利用寄生蜂防治园林害虫
B.放养青蛙消灭稻田害虫
C.科学推广种植抗虫棉
D.就地焚烧公园落叶
D
随堂练习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昔日的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与资源滥用有关。
(2)在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的关系上,应该以经济建设为首。

×
勇于探索未知
敢于挑战自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