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四十二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四十二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四十二中八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这说明中共(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致力建立民主平等的政治
C.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D.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
2.参会的人有穿工装的,穿长袍的,穿短衫的,穿西装的,穿军装的,戴瓜皮帽的;有说汉语的,说英语的,说客家话的,说蒙语的,说藏语的。“这些身份不同的人物能够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建国大事,对我来说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社会学家费孝通说。上述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A.具有广泛性和团结性特点
B.完成了新中国的筹备任务
C.让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D.代行着全国人民大会职权
3.1949年10月1日,某报纸正文版面刊登如下内容,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照蒋介石的宪法,照帝国主义制定的法律,中国人民只配做奴隶,中国只配做殖民地。但是,我们是主人了,我们挣脱了一切反动统治镣铐。 此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沸腾着、跳跃着、喜悦着。 从此,中国亮了,世界的东方也亮了。今天,中国是张灯结彩的中国,世界是欢呼鼓舞的世界。
A.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拥护
B.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力量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D.近代中国经历的苦难屈辱
4.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唱道:“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那么,西藏人民“驱做乌云见太阳”开始于(  )
A.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5.纪录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某战争题材纪录片介绍:“这一战,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战,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敢打硬仗的铮铮铁骨;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和威望。”以下关于“这一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保家卫国
B.参与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C.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英勇牺牲
D.1950年10月,朱德作为志愿军司令员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6.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政策的调整,到195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到1952年底,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B.生产关系变革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C.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
D.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新政权的巩固
7.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关系图。对其中重合部分(用阴影表示)理解正确的是(  )
A.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B.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8.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37950间房屋等生产资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材料中“社会变革”的含义指(  )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C.掀起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青年杨某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积极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设,因表现优异,荣获部队表彰。”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A.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
1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实施的许多建设项目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其中有不少是旧中国没有或基础极薄弱的制造工业,如飞机、汽车、发电设备等。这强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
A.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培养了工业化的建设人才
D.提升了国家的研发能力
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2.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颁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表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辽宁省鞍山市马驿屯的白大娘在解放前出生,一直没有名字,结婚前人们叫她刘姑娘,结婚后人们叫她白大娘。为参加1953年的普选,70岁的她让家人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刘文明”,郑重地写在了选民证上。这反映(  )
A.土地改革激发生产积极性
B.三大改造提升了白大娘的文化素养
C.妇女积极参加基层的普选
D.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保障人民权利
15.土地改革后,部分贫苦农民由于底子薄,在耕牛、农具、资金或劳力、粮食等方面感到缺乏,因而生产、生活上困难仍然很大。为此我国(  )
A.推行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如图两个纪念章见证了新中国(  )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D.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
17.“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18.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小华同学在学习某课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土地改革
19.到1956年底,96.3%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99%的私营工业户和82.2%的私营商业户参加了公私合营。据此可知(  )
A.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全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C.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20.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是因为,当时(  )
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B.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
C.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
D.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21.1962年,我国农业生产力开始恢复,农业生产水平上升,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关系得到改善。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
C.工业布局的明显改善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22.历史课堂上老师讲述了以下内容:①中共八大;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两弹一星”。据此可知,这节课的学习主题是(  )
A.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23.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A.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B.实现了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C.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D.建成了沈阳第一机床厂
24.如表所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多位模范人物。他们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
模范人物 相关言论
王进喜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焦裕禄 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兰考
雷锋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去
A.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 B.同仇敌忾的家国情怀
C.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 D.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25.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在新中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以阶级斗争为纲”“停课闹革命”
③“优先发展重工业”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二、卷Ⅱ(非选择题,共25分)
26.某班围绕《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组织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活动一【成立与巩固】
材料一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请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活动二【制度确立】
材料二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据,是《共同纲领》的规定。……三年以来,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了,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了,各界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特别是县、乡两级,来一次全国普选,很有必要,办全国选举工作的条件也已经成熟。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有利条件。
(3)请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意义。
活动三【建设成就】
(4)根据活动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图组一和图组二分别反映的是我国什么时期取得的建设成就?
活动四【思考感悟】
(5)根据以上材料,请谈一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