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专题二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与相互转化(课件 学案,共2份)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微专题二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与相互转化(课件 学案,共2份)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微专题二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与相互转化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与鉴别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比较
物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俗称 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溶解性 都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均呈碱性,但在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更  ,碱性更  
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_____________
与足量盐酸反应 Na2CO3+2HCl=== 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与NaOH反应 不反应
与Ca(OH)2反应 Ca(OH)2(少量)+2NaHCO3===CaCO3↓ +Na2CO3+2H2O或Ca(OH)2(足量) +NaHCO3===CaCO3↓+NaOH+H2O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转化与应用
(1)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涉及反应:
①Na2CO3+H2O+CO22NaHCO3↓;
②Na2CO3+HCl(适量)  ;
③2NaHCO3  ;
④NaHCO3+NaOH(适量)        。
(2)除杂方法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至恒重
NaHCO3溶液(Na2CO3) 通入足量CO2气体
Na2CO3溶液(NaHCO3) 加适量NaOH溶液
NaHCO3固体(Na2CO3) 溶于水后通入足量CO2,再蒸发结晶
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有关图像及相关计算
(1)图像分析法
①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O~a段:Na2CO3+HCl===NaCl+NaHCO3,
a~b段:NaHCO3+HCl===NaCl+H2O+CO2↑。
②向NaH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NaHCO3+HCl===NaCl+H2O+CO2↑。
③向NaOH、Na2CO3混合液中滴加盐酸
先:NaOH+HCl===NaCl+H2O,
再:Na2CO3+HCl===NaCl+NaHCO3,
后:NaHCO3+HCl===NaCl+H2O+CO2↑。
(2)计算——质量差量法
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关系。
2NaHCO3Na2CO3+CO2↑+H2O Δm
168 g 106 g 62 g
NaHCO3受热分解时,当168 g NaHCO3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62 g,实际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对应成比例。
1.(2023·鞍山高一检测)下列物质的溶液,能与1 mol·L-1小苏打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既无气体生成也无沉淀生成的是(  )
A.氢氧化钡 B.氯化氢
C.熟石灰 D.烧碱
2.(2023·泰安高一检测)下列关于碳酸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酸钠俗称纯碱,是因为碳酸钠是一种碱
B.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浅红色
C.碳酸钠本身显碱性,所以不能与任何碱反应
D.用BaCl2溶液不能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3.(2023·开封高一检测)下列关于Na2CO3与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Na2CO3与NaHCO3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C.Na2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与同浓度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Na2CO3>NaHCO3
4.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5.(2024·淮南高一检测)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A.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D.分别配成溶液,再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6.(2023·赣州高一检测)工业纯碱中常含有NaCl、Na2SO4等杂质。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通过纯碱与酸反应生成的m(CO2),测定m g某工业纯碱的纯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获取m(CO2)
B.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获取m(CO2)
C.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和D的质量获取m(CO2)
D.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获取m(CO2)
7.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稀盐酸,生成的CO2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O~a段内,只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B.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H2O+CO2↑+2NaCl
C.a=0.3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质量之比为1∶2
8.Na2CO3纯度的分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B中盛有10.0 g的Na2CO3样品[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原容器中CO2含量可忽略不计,各装置内反应完全。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和药品还有锌粒、稀硫酸、CaCO3(s)、蒸馏水]。
(1)装置A锥形瓶内盛有     ,装置A的作用是  。
装置B分液漏斗中装有  。
(2)若无装置C,实验结果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  。
(3)若实验后,装置D的质量增加3.96 g,则该Na2CO3样品的纯度为    。
9.(2023·开封高一期中)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Ⅰ.为了测定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用如下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1)实验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
(2)某同学称取65.4 g混合物于锥形瓶中,打开止水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打开旋塞,当锥形瓶中没有气泡生成时,关闭旋塞,再次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N2。停止通N2,装置C的质量增加30.8 g。
①两次通入N2的目的分别是  、   。
②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    mol。
Ⅱ.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将制碱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该工艺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取纯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资料:沉淀池中的反应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3)操作1的名称为      ;煅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物质X可循环利用,其化学式为      。
(5)工业可用纯碱代替烧碱生产某些化工产品,如用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可制得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常用于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NaHCO3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精析
1.(1)Na2CO3 NaHCO3 大 强 2NaHCO3H2O+Na2CO3+CO2↑ NaHCO3+NaOH===Na2CO3+H2O 
Ca(OH)2+Na2CO3===2NaOH+CaCO3↓
2.(1)②NaHCO3+NaCl ③Na2CO3+H2O+CO2↑
④Na2CO3+H2O
跟踪训练
1.D 2.B
3.A [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物质的热稳定性:Na2CO3>NaHCO3,A正确;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第一步反应产生NaCl、NaHCO3,然后HCl与NaH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及NaCl、H2O,而向NaHCO3溶液中加入盐酸,立即反应产生NaCl、H2O、CO2,因此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Na2CO34.D [NaOH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均为0.01 mol,向二者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时,HCl先与NaOH反应,消耗0.1 mol·L-1盐酸的体积为0.1 L,然后HCl再与Na2CO3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消耗0.1 L 0.1 mol·L-1盐酸生成0.01 mol NaHCO3,上述过程中均无气体逸出,共消耗盐酸0.2 L。最后盐酸与NaHCO3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0.01 mol NaHCO3消耗0.1 L 0.1 mol·L-1盐酸,生成0.01 mol二氧化碳气体。]
5.A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二者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不可行;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碳酸钠溶液中产生沉淀,而碳酸氢钠溶液中无沉淀,故B可行;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不分解,则加热,再检验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可鉴别,故C可行;分别配成溶液,再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快,则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可鉴别,故D可行。]
6.B
7.C [在O~a段内,先发生NaOH与HCl的中和反应,再发生Na2CO3与HCl生成NaHCO3的反应,A项错误;a点时的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所以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H2O+CO2↑+NaCl,B项错误;由ab段发生的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知,0.1 mol·L-1×V(盐酸)=,解得V(盐酸)=0.1 L,所以a=0.3,C项正确;碳酸钠的质量是1.06 g,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消耗的稀盐酸的体积是0.1 L,则中和氢氧化钠消耗的稀盐酸的体积是0.3 L-0.1 L=0.2 L,所以氢氧化钠的质量是0.1 mol·L-1×0.2 L×40 g·mol-1=0.8 g,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质量之比为0.8∶1.06=40∶53,D项错误。]
8.(1)锌粒 生成H2把装置B中产生的CO2气体都赶到装置D中,使其全部被吸收 稀硫酸
(2)偏高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等进入装置D中,对实验造成误差 (3)95.4%
解析 (1)装置A用于制取H2,所需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目的是利用H2把装置B中产生的CO2都赶到装置D中被碱石灰吸收,使实验数据尽可能准确;装置B中发生的是酸与Na2CO3生成CO2的反应,后面没有除杂装置,所以可用不挥发的稀硫酸。(2)装置C用来吸收CO2中的水蒸气,若无此装置,装置D中的碱石灰不仅会吸收CO2还会吸收水蒸气,使测得的CO2的量偏高,导致Na2CO3的含量偏高;装置E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对实验造成误差。(3)装置D的质量增加3.96 g,增加的质量为Na2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根据转化关系知:
Na2CO3    ~    CO2
106 44
m(Na2CO3) 3.96 g
=,
解得m(Na2CO3)=9.54 g,
w(Na2CO3)=×100%=95.4%。
9.(1)检查装置气密性
(2)①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 将反应生成的CO2全部赶入装置C中 ②0.3
(3)过滤 2NaHCO3Na2CO3+CO2↑+H2O
(4)CO2 (5)2Na2CO3+Cl2+H2O===NaCl+NaClO+2NaHCO3
解析 (1)该实验涉及CO2气体质量的测定,要防止CO2气体外逸,所以实验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2)①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准确测定反应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第一次通入N2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CO2气体;第二次通入N2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完全被装置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②装置C的质量增加30.8 g,说明碳酸钠、碳酸氢钠共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30.8 g,设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NaHCO3的物质的量为y,则106x+84y=65.4 g;x+y==0.7 mol,两式联立解得x=0.3 mol,y=0.4 mol,则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n(Na2CO3)=0.3 mol。(3)操作1是沉淀池中分离出滤液和碳酸氢钠固体,该操作名称为过滤。煅烧炉中NaHCO3加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4)NaHCO3煅烧分解产生的CO2可以再通入沉淀池中用于制取NaHCO3,故物质X为CO2。(5)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可制得一种常用于漂白、消毒的物质,该物质是NaClO,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还生成NaCl,同时有NaHCO3生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CO3+Cl2+H2O===NaCl+NaClO+2NaHCO3。(共42张PPT)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的性质与相互转化
微专题一
第1章
<<<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与鉴别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比较
物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________ _________
俗称 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溶解性 都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均呈碱性,但在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更 ,碱性更____
Na2CO3
NaHCO3


物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足量盐酸反应 Na2CO3+2HCl ===2NaCl+ 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与NaOH 反应 不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 H2O+Na2CO3+CO2↑
NaHCO3+NaOH===Na2CO3+H2O
物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与Ca(OH)2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少量)+2NaHCO3===CaCO3↓
+Na2CO3+2H2O
或Ca(OH)2(足量)+NaHCO3===CaCO3↓
+NaOH+H2O
Ca(OH)2+Na2CO3===
2NaOH+CaCO3↓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转化与应用
(1)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涉及反应:
①Na2CO3+H2O+CO2===2NaHCO3↓;
②Na2CO3+HCl(适量)=== ;
NaHCO3+NaCl
Na2CO3 NaHCO3
③2NaHCO3 ;
④NaHCO3+NaOH(适量)=== 。
Na2CO3+H2O+CO2↑
Na2CO3+H2O
(2)除杂方法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至恒重
NaHCO3溶液(Na2CO3) 通入足量CO2气体
Na2CO3溶液(NaHCO3) 加适量NaOH溶液
NaHCO3固体(Na2CO3) 溶于水后通入足量CO2,再蒸发结晶
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有关图像及相关计算
(1)图像分析法
①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O~a段:Na2CO3+HCl===NaCl+NaHCO3,
a~b段:NaHCO3+HCl===NaCl+H2O+CO2↑。
②向NaH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NaHCO3+HCl===NaCl+H2O+CO2↑。
③向NaOH、Na2CO3混合液中滴加盐酸
先:NaOH+HCl===NaCl+H2O,
再:Na2CO3+HCl===NaCl+NaHCO3,
后:NaHCO3+HCl===NaCl+H2O+CO2↑。
(2)计算——质量差量法
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关系。
2NaHCO3 Na2CO3+CO2↑+H2O Δm
168 g     106 g        62 g
NaHCO3受热分解时,当168 g NaHCO3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62 g,实际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对应成比例。
跟踪训练
1.(2023·鞍山高一检测)下列物质的溶液,能与1 mol·L-1小苏打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既无气体生成也无沉淀生成的是
A.氢氧化钡 B.氯化氢
C.熟石灰 D.烧碱

跟踪训练
2.(2023·泰安高一检测)下列关于碳酸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酸钠俗称纯碱,是因为碳酸钠是一种碱
B.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浅红色
C.碳酸钠本身显碱性,所以不能与任何碱反应
D.用BaCl2溶液不能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跟踪训练
3.(2023·开封高一检测)下列关于Na2CO3与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Na2CO3与NaHCO3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C.Na2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与同浓度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Na2CO3>NaHCO3

跟踪训练
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物质的热稳定性:Na2CO3>NaHCO3,A正确;
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第一步反应产生NaCl、NaHCO3,然后HCl与NaH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及NaCl、H2O,而向NaHCO3溶液中加入盐酸,立即反应产生NaCl、H2O、CO2,因此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Na2CO3跟踪训练
4.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
L-1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跟踪训练
NaOH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均为0.01 mol,向二者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时,HCl先与NaOH反应,消耗0.1 mol·L-1盐酸的体积为0.1 L,然后HCl再与Na2CO3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消耗0.1 L
0.1 mol·L-1盐酸生成0.01 mol NaHCO3,上述过程中均无气体逸出,共消耗盐酸0.2 L。最后盐酸与NaHCO3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
+CO2↑+H2O,0.01 mol NaHCO3消耗0.1 L 0.1 mol·L-1盐酸,生成
0.01 mol二氧化碳气体。
跟踪训练
5.(2024·淮南高一检测)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D.分别配成溶液,再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跟踪训练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二者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不可行;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碳酸钠溶液中产生沉淀,而碳酸氢钠溶液中无沉淀,故B可行;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不分解,则加热,再检验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可鉴别,故C可行;
分别配成溶液,再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快,则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可鉴别,故D可行。
跟踪训练
6.(2023·赣州高一检测)工业纯碱中常含有NaCl、Na2SO4等杂质。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通过纯碱与酸反应生成的m(CO2),测定m g某工业纯碱的纯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获取m(CO2)
B.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获取m(CO2)
C.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和D的质量获取
m(CO2)
D.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获取m(CO2)

跟踪训练
7.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稀盐酸,生成的CO2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O~a段内,只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B.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H2O+CO2↑+2NaCl
C.a=0.3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质量之比为1∶2

跟踪训练
在O~a段内,先发生NaOH与HCl的中和反应,
再发生Na2CO3与HCl生成NaHCO3的反应,A
项错误;
a点时的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所以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H2O+CO2↑+NaCl,B项错误;
由ab段发生的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知,0.1 mol·L-1
×V(盐酸)=,解得V(盐酸)=0.1 L,所以a=0.3,C项正确;
跟踪训练
碳酸钠的质量是1.06 g,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消
耗的稀盐酸的体积是0.1 L,则中和氢氧化钠
消耗的稀盐酸的体积是0.3 L-0.1 L=0.2 L,所
以氢氧化钠的质量是0.1 mol·L-1×0.2 L×40 g·mol-1=0.8 g,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质量之比为0.8∶1.06=40∶53,D项错误。
8.Na2CO3纯度的分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B中盛有10.0 g的Na2CO3样品[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原容器中CO2含量可忽略不计,各装置内反应完全。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和药品还有锌粒、稀硫酸、CaCO3(s)、蒸馏水]。
(1)装置A锥形瓶内盛有   ,装置A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分液漏斗中装有    。
跟踪训练
锌粒
生成H2把装置B中产生的CO2
气体都赶到装置D中,使其全部被吸收
稀硫酸
跟踪训练
装置A用于制取H2,所需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目的是利用H2把装置B中产生的CO2都赶到装置D中被碱石灰吸收,使实验数据尽可能准确;装置B中发生的是酸与Na2CO3生成CO2的反应,后面没有除杂装置,所以可用不挥发的稀硫酸。
(2)若无装置C,实验结果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跟踪训练
偏高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等进入装置D中,对实验
造成误差
跟踪训练
装置C用来吸收CO2中的水蒸气,若无此装置,装置D中的碱石灰不仅会吸收CO2还会吸收水蒸气,使测得的CO2的量偏高,导致Na2CO3的含量偏高;装置E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对实验造成误差。
(3)若实验后,装置D的质量增加3.96 g,则该Na2CO3样品的纯度为
    。
跟踪训练
95.4%
跟踪训练
装置D的质量增加3.96 g,增加的质量为Na2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根据转化关系知:
Na2CO3    ~    CO2
106           44
m(Na2CO3)       3.96 g
跟踪训练
=,
解得m(Na2CO3)=9.54 g,
w(Na2CO3)=×100%=95.4%。
9.(2023·开封高一期中)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Ⅰ.为了测定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用如下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1)实验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
跟踪训练
检查装置气密性
跟踪训练
该实验涉及CO2气体质量的测定,要防止CO2气体外逸,所以实验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2)某同学称取65.4 g混合物于锥形瓶中,打开止水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打开旋塞,当锥形瓶中没有气泡生成时,关闭旋塞,再次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N2。停止通N2,装置C的质量增加30.8 g。
①两次通入N2的目的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踪训练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
将反应生成的CO2全部赶入装置C中
跟踪训练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准确测定反应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第一次通入N2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CO2气体;第二次通入N2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完全被装置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②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   mol。
跟踪训练
0.3
跟踪训练
装置C的质量增加30.8 g,说明碳
酸钠、碳酸氢钠共生成CO2气体的
质量为30.8 g,设混合物中Na2CO3
的物质的量为x、NaHCO3的物质的
量为y,则106x+84y=65.4 g;x+y==0.7 mol,两式联立解得
x=0.3 mol,y=0.4 mol,则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n(Na2CO3)=
0.3 mol。
Ⅱ.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将制碱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该工艺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取纯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跟踪训练
资料:沉淀池中的反应为NaCl+CO2+ NH3+H2O===NaHCO3↓+NH4Cl。
(3)操作1的名称为   ;煅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
2NaHCO3
Na2CO3+CO2↑+H2O
跟踪训练
操作1是沉淀池中分离出滤液和碳酸氢钠固体,该操作名称为过滤。煅烧炉中NaHCO3加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
(4)物质X可循环利用,其化学式为
   。
跟踪训练
CO2
NaHCO3煅烧分解产生的CO2可以再通入沉淀池中用于制取NaHCO3,故物质X为CO2。
(5)工业可用纯碱代替烧碱生产某些化工产品,如用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可制得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常用于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NaHCO3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跟踪训练
2Na2CO3+Cl2+H2O===NaCl+
NaClO+2NaHCO3
跟踪训练
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可制得一种常用于漂白、消毒的物质,该物质是NaClO,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还生成NaCl,同时有NaHCO3生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CO3+Cl2+H2O===NaCl+ NaClO+2NaHCO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