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精准教学试点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精准教学试点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精准教学试点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2024七下·温州期中)我国首次人造子宫胎羊体外培育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取得成功,给早产儿体外培育带来了希望。如图是胎羊的培育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胎羊的生命起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人造子宫中的胎羊靠机器A来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这个机器相当于(  )
A.卵巢 B.胎盘 C.阴道 D.输卵管
(2024七下·温州期中)瓯柑是温州特产,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为了获得优质果实,需要用科学的管理和繁殖方法。完成下面小题:
3.入春以来的连续降雨常会造成果树减产,如图甲为受精和果实发育过程,则降雨会直接影响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瓯柑种植时,常选择从优良母树上取树条进行嫁接,其培育方式与下图相同的是(  )
A.
B.
C.
D.
5.瓯柑腐烂后,会出现一些青绿色的斑点,在显微镜下其结构如图乙所示。这种生物属于(  )
A.杆菌 B.螺旋菌 C.霉菌 D.酵母菌
(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明在课间吹如图甲笔套时发现:从左往右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低。于是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制作竹笛(如图乙),在竹管开口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完成下面小题:
6.如图丙为耳朵结构图,其中将笛声转化为振动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推拉铁丝环改变布团位置可以改变音调,图乙中竹笛发声音调最低的布团位置是(  )
A.a B.b C.c D.d
(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明看到爸爸晚上开车用导航时,会用到HUD(抬头显示)投影模式,将手机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下方,就可以将导航的信息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影到正前方(假设前挡风玻璃是平面的)。其中图甲为原理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
A.前挡风玻璃 B.开着导航的手机
C.手机的像 D.小明的爸爸
9.下列现象的原理与HUD投影模式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铅笔“折断”
C.小孔成像
D.太阳灶聚呢
10.如果HUD模式时导航显示右转如图乙,那么手机上显示的应该是(  )
A. B. C. D.
11.(2024七下·温州期中)如图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说说两种细胞的结构特点,以及该特点对受精卵的形成和发育的作用
12.(2024七下·温州期中)卷叶象甲是常见的农业害虫,其生长发育阶段如图甲。雌性卷叶象甲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会切叶、卷筒,将该叶片作为幼虫成长的食物,如图乙。卷叶象甲更喜欢在什么样的叶片上产卵呢 针对这一问题,实践小组展开了探究。
(1)分析甲图,小明判断:卷叶象甲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证据是:   。
【探究方案】
①选取同类植物中相同数量且大小相同的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
②将等量待产卵的雌性成虫分别放到两种叶片上;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能折叠成卷筒的叶片数量。
【实验分析】
(2)制定上述探究方案基于的假设是   。
【拓展应用】
(3)从环保角度考虑,以下可以减少卷叶象甲危害的措施是________(可多选)
A.喷洒农药
B.诱捕雌虫
C.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
13.(2024七下·温州期中)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花的结构图鉴”学习活动,下图为小明制作的梅花结构图鉴。
花的结构图鉴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但缺少1-2个结构 结构不完整,缺少2个以上结构
指标二:注释说明 所有结构注释正确 1-2个结构注释错误 2个以上结构注释错误
(1)在解剖时,为不损伤花的各个结构,解剖的顺序应为   (选填“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
(2)梅花结构中的胚珠在受精完成后将会发育成   。
(3)请根据评价量规,针对指标二对小明的梅花图鉴评定等级,并说明理由:   。
14.(2024七下·温州期中)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学校向同学们征集《学校地下车库采光设计图》,晴天依靠太阳光给车库照明。如图是征集到的两个方案,如方案甲和方案乙。(教学楼的地面与墙体均不透光)
(1)方案甲中如果太阳光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
(2)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评价其优点:   ;
(3)请你选择漫反射区域的墙面颜色,并说明理由:   。
15.(2024七下·温州期中)“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小明查阅到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光在不均匀物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弯折。
【资料二】夏天,酷热的路面使得路面上空气的温度升高,越靠近路面的空气越热,密度越小,使得远处路面射向你的光线渐渐向上弯折(如图甲)。
【资料三】海水的比热比空气大。比热越大,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升高越不明显。
(1)图甲中,你看到的是物体的   (选填“虚”或“实”)像;
(2)分析资料一和二,请大致画出图乙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3)如图丙是夏季海面上空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请结合资料,分析像成在物体上方的原因。   。
16.(2024七下·温州期中)梭梭是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中的重要植被,它不仅能忍受干旱和极端温度,其抗盐性也很强(当土壤盐分过高时,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于是科学研究员对“食盐溶液浓度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实践,为大面积种植梭梭林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梭梭种子在5℃、10℃、15℃、20℃、25℃和30℃恒定温度下进行萌发,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如图甲)。
②在________温度下,将梭梭种子放在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统计种子的萌发率。
③将步骤②中未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继续培养数天后,统计种子恢复萌发的萌发率。
  食盐溶液浓度(%)
0 0.6 1.2 2.3 3.4 4.5 5.5 6.6
萌发率(%) 76 64 61 44 31 7 5 2
蒸馏水处理后的萌发率(%) 5 4 3 12 14 45 44 43
(1)实验中,对梭梭种子的要求有   。(写出一点即可)
(2)实验步骤②中的温度应为   ℃。
(3)分析步骤②所得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在自然生长环境中,刚播种在沼泽地(盐分浓度大于4.5%)的梭梭种子会处于休眠状态。请推测梭梭种子能否在来年融雪时期萌发,并说明理由:   。
17.(2024七下·温州期中)蚜虫的繁殖是怎样的,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观点。
【资料―】18世纪的欧洲研究成果
科学家 观察或实验 观点
列文虎克 显微镜观察到蚜虫的幼虫或植物寄生虫在其母体内是成体的微缩 蚜虫不是卵生是胎生,是雌雄同体
雷奥米尔 多次解剖蚜虫都没有找到雄性器官 蚜虫都是雌性的
邦尼特 没有雄性蚜虫时,雌性蚜虫能直接产出卵细胞并孵化出雌性蚜虫。新生蚜虫只需数天,可以再次产卵孵化出新一代。 蚜虫是孤雌生殖
【资料二】当光照和温度发生变化,或者食物数量减少时,雌性蚜虫会开始产出雄性幼虫。
(1)有人提出“由生殖细胞发育成新的个体叫有性生殖,由体细胞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按照此定义,邦尼特的实验中的孤雌生殖属于   生殖。
(2)蚜虫有非常强的繁殖能力,雌蚜虫除了孤雌生殖之外,也可与雄蚜虫进行交尾受精后产卵。由此卵孵化产生的子代蚜虫,其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____。
A.雌蚜虫 B.雄蚜虫 C.雌雄蚜虫 D.重新创造
(3)卵原论者认为,在尚未离开母体的卵中就已经存在胚胎发育所需的一切物质。卵中含有该生物极度缩小的个体,如青蛙的卵中已存在着蛙。下列事实属于支持卵原论的是____________。(可多选)
A.一些蚜虫是卵胎生,在母体内存在成体的微缩蚜虫
B.雌蚜虫可以直接繁殖后代,后代跟雌蚜虫完全一样
C.雄蚜虫提供精子,能与雌蚜虫的卵子结合成受精卵
D.许多蚜虫的受精卵能发育成新蚜虫
18.(2024七下·温州期中)近几年青少年近视人数逐年增加,且配眼镜的费用较高,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近视眼的成因”后,某项目化小组同学利用旧眼镜框,透明塑料膜,导管和针筒制作了一款“可变焦眼镜”,如图甲所示。
(1)下图中能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的是   ;
(2)小明用透明塑料膜制作了一个水透镜(水透镜的边缘厚度保持不变),放在如图乙光具座上进行检测,图乙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   (填结构名称),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图丙是高低度数镜片图,现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为证明该水透镜能有效调焦,请写出小明下一步的操作步骤,并说明原因:   ;
(3)某同学指出该眼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缺陷,现向同学们征集结构方面或材料选择方面的改进方法。请描述待改进细则,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待改进细则 改进方法
       
19.(2024七下·温州期中)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了“广告投影灯”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评价、优化四个环节。
【设计】
(1)同学们画出了设计草图(如图),通过凸透镜将透明薄图标上的彩色图案呈现在地面上,由于图标本身不发光,需要在设计草图中补画光源。请从A、B、C三个位置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
【制作】
(2)制作投影灯时,要选择焦距合适的凸透镜,请写出一种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评价】
(3)评价量表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制作投影灯时,投影效果是关键。请你完善评价量规中的评价指标。
投影灯投影效果的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像的大小 投影直径在30cm-50cm 投影直径在大于50cm 投影直径在小于30cm
   
【优化】
(4)同学们制作了一台投影灯,“像的大小”指标为合格等级,为了使该指标达到优秀等级,请在不更换器材并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情况下,提供一种优化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1)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
(2)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的血液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1.有性生殖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精子和卵细胞分别由父本和母本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发育成新个体。在母体内,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人造子宫中的机器 A 起到类似胎盘的作用,为胎羊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图中:①精子、②卵巢、③受精卵\④婴儿。
该胎羊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生殖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婴儿。所以该胎羊的生命起点是③受精卵,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2.在人造子宫中的胎羊靠机器 A 来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这个机器相当于胎盘。在母体内,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机器 A 在人造子宫中起到类似胎盘的作用,为胎羊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3.A
4.C
5.C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过程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传粉不足胚珠中的卵细胞和极核就不能受精,胚珠就不能发育成种子,子房就不能发育成果实。从而影响产量。
(2)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可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3)青绿色的斑点是典型的霉菌菌落(如青霉菌)。
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和孢子结构,霉菌属于真菌,与细菌(杆菌、螺旋菌)或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形态差异明显。
3.A、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过程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传粉不足胚珠中的卵细胞和极核就不能受精,胚珠就不能发育成种子,子房就不能发育成果实,从而影响产量。入春以来的连续降雨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主要是由于下雨直接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环节①表示传粉,故A符合题意;
B、①表示萌发花粉管,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这环节与降雨无直接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③表示受精,子房内的胚珠中有卵细胞,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会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环节与降雨无直接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④表示发育结果,子房逐渐发育成为果实,而花的其他结构先后枯萎或凋落。子房的各部分也逐渐发育成了果实中相应的结构。这环节与降雨无直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A、如图,剪取植物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叫做扦插,不是嫁接,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选择树上较长的枝条,把它弯下来,压埋在土中,待埋在土中的枝条上长出根后,再把枝条与母体截断,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叫做压条,不是嫁接,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将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两者的形成层 (茎中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紧贴,不久它们就会长成一体,成为一株新植物。这种繁殖方法叫做嫁接,故C符合题意;
D、植物丛生的茎下各自都有根,可以直接把它们分开,成为独立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叫做分根,不是嫁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A、杆菌是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卵圆形的,菌体大多平直,与图所示形状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螺旋菌是细菌,呈螺旋状,身体细而长,与图所示形状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霉菌是多细胞真菌,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霉菌主要依靠菌丝的顶端产生孢子进行繁殖,与图所示形状相符,故C符合题意;
D、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在自然界中种类较多,分布很广,其细胞形态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与图所示形状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6.B
7.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1)声音的传导过程: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本题主要考查对耳朵各结构功能的理解,以及在声音传导过程中各结构所起的作用,重点是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这一知识点。
(2)音调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在管乐器中,空气柱的长度是影响音调的重要因素。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反之,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本题考查学生对这一原理的掌握,并能应用该原理分析竹笛中不同布团位置对空气柱长度的影响,进而判断音调的高低。
6.人耳结构中能够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鼓膜,即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竹笛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当空气柱越长时,空气柱越不容易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慢,音调越低,因此布团在d位置时,音调越低,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8.B
9.D
10.B
【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1)光源的概念: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光源,关键是看它能否自身发光,而不是看它是否能反射光或看起来很亮。
(2)光的反射现象及应用: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HUD 投影模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将手机屏幕的光反射到特定方向,使驾驶员能够看到导航信息。
(3)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在本题中,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手机上的图像与 HUD 模式显示的图像是关于前挡风玻璃对称的。
8.光源是指能够自主发光的物体,因此开着导航的手机是光源,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HUD投影模式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
A、雨后彩虹,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折断”发生的是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光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灶聚光利用的是凹面镜,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精子结构特点:精子形似蝌蚪,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主要含有细胞核,储存着遗传物质;尾部较长,能够摆动,帮助精子游动。卵细胞结构特点: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质,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为受精卵的早期发育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卵细胞的细胞膜外还有一层透明带和若干层卵泡细胞,对卵细胞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1)精子和卵细胞是生殖细胞,在人类生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子的结构特点使其能够在女性生殖道中快速游动,寻找卵细胞进行受精。卵细胞的结构特点则为受精卵的形成和早期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受精过程:包括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精子穿透卵细胞周围的结构(如放射冠和透明带)、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等环节。精子的顶体反应和卵细胞的透明带反应、皮层反应等都是受精过程中的重要生理现象,确保受精的特异性和唯一性。
(3)受精卵发育:受精卵形成后,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依赖卵细胞细胞质中储存的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和物质,直到胚胎植入子宫,建立胎盘循环,才开始从母体获取营养。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特点为受精卵的形成和早期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证了胚胎发育的正常进行。
【解答】精子形似蝌蚪,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主要含有细胞核,储存着遗传物质。在受精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将父方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受精卵。精子的尾部较长,能够摆动,帮助精子在女性生殖道中快速游动,寻找卵细胞进行受精。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质,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为受精卵的早期发育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卵细胞的细胞膜外还有一层透明带和若干层卵泡细胞,对卵细胞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在受精过程中,精子需要穿过透明带和卵泡细胞才能与卵细胞结合。一旦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透明带会发生变化,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确保受精卵的正常发育。
12.【答案】(1)卷叶象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幼虫身体柔软,没有翅膀,而成虫身体坚硬,有翅膀等结构。
(2)卷叶象甲更喜欢在深裂叶片上产卵
(3)B;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答】(1)分析甲图可以看出,卷叶象甲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证据是卷叶象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幼虫身体柔软,没有翅膀,而成虫身体坚硬,有翅膀等结构。这符合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2)制定上述探究方案基于的假设是卷叶象甲更喜欢在深裂叶片上产卵。因为实验中选取了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卷叶象甲对不同叶片的选择偏好。
(3)从环保角度考虑,可以减少卷叶象甲危害的措施有诱捕雌虫和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诱捕雌虫可以减少卷叶象甲的繁殖数量;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可以减少卷叶象甲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喷洒农药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卷叶象甲的数量,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BC。
(1)分析甲图可以看出,卷叶象甲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证据是卷叶象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幼虫身体柔软,没有翅膀,而成虫身体坚硬,有翅膀等结构。这符合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2)制定上述探究方案基于的假设是卷叶象甲更喜欢在深裂叶片上产卵。因为实验中选取了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卷叶象甲对不同叶片的选择偏好。
(3)从环保角度考虑,可以减少卷叶象甲危害的措施有诱捕雌虫和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诱捕雌虫可以减少卷叶象甲的繁殖数量;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可以减少卷叶象甲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喷洒农药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卷叶象甲的数量,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所以答案是BC。
13.【答案】(1)由外到内
(2)种子
(3)优秀等级。理由:图中各个结构的注释说明均正确,符合“结构完整”和“所有结构注释正确”这一优秀等级的标准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花的结构层次:花由外到内通常包括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结构,了解花各部分的位置关系,是理解为何要按由外到内顺序解剖的基础。解剖操作规范:在解剖花时,为保证花的结构完整性和便于观察,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顺序,由外到内解剖是一种科学、规范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
(2)胚珠是花的重要结构之一,在受精完成后,胚珠将会发育成种子。种子是植物繁殖后代的重要器官,包含了胚和胚乳等结构,为新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基础。
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涵盖传粉、受精以及受精后各部分结构的发育变化,这是一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胚珠发育成种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了植物繁殖后代的基本原理。
(3)评价量规中的指标二是关于结构注释说明的正确性。
【解答】(1)在解剖花时,为不损伤花的各个结构,应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解剖。这样可以先观察花的外部结构,如花瓣、萼片等,然后再逐步解剖到内部结构,如雄蕊、雌蕊等。
(2)梅花结构中的胚珠在受精完成后将会发育成种子。胚珠是雌蕊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含有卵细胞。在受精过程中,花粉管中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的其他部分发育成种子的其他结构。
(3)根据评价量规,针对指标二对小明的梅花图鉴评定为优秀等级。理由是图中各个结构的注释说明均正确,没有出现错误。这符合优秀等级的标准,即所有结构注释正确。
(1)在解剖花时,为不损伤花的各个结构,应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解剖。这样可以先观察花的外部结构,如花瓣、萼片等,然后再逐步解剖到内部结构,如雄蕊、雌蕊等。
(2)梅花结构中的胚珠在受精完成后将会发育成种子。胚珠是雌蕊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含有卵细胞。在受精过程中,花粉管中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的其他部分发育成种子的其他结构。
(3)根据评价量规,针对指标二对小明的梅花图鉴评定为优秀等级。理由是图中各个结构的注释说明均正确,没有出现错误。这符合优秀等级的标准,即所有结构注释正确。
14.【答案】(1)60°
(2)方案乙中,光线在平面镜位置发生反射后,在漫反射区进行反射,使停车场的光线分布较均匀,几乎能够将光线覆盖到整个车库。
(3)白色光能够反射所用的色光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1)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定义: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这是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中角度关系的基础,明确这两个角的定义才能准确进行角度的计算。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原理及应用:方案甲利用平面镜反射光线,通过改变平面镜的角度和位置来控制光线的传播路径,以实现将光线引入地下车库并照亮特定区域的目的。
(3)不同颜色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情况不同。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色光。
【解答】(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
(2)方案乙中,光线在平面镜位置发生反射后,在漫反射区进行反射,使停车场的光线分布较均匀,几乎能够将光线覆盖到整个车库。
(3)漫反射区域的墙面颜色最好选用白色,因为白色能够反射所有的色光。
(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
(2)方案乙中,光线在平面镜位置发生反射后,在漫反射区进行反射,使停车场的光线分布较均匀,几乎能够将光线覆盖到整个车库。
(3)漫反射区域的墙面颜色最好选用白色,因为白色能够反射所有的色光。
15.【答案】(1)虚
(2)
(3)海面的空气密度大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据此分析
【解答】(1)图甲中是光在不均匀物质中传播时发生弯折,而人总以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人眼看到的地方并没有光线形成的实像,故人看到的是虚像。
(2)由于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时,会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增大,作图如下所示:
(3)图丙中,人看到的像在物体的上方,所以接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
(1)图甲中是光在不均匀物质中传播时发生弯折,而人总以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人眼看到的地方并没有光线形成的实像,故人看到的是虚像。
(2)由于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时,会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增大,作图如下所示:
(3)图丙中,人看到的像在物体的上方,所以接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
16.【答案】(1)颗粒饱满
(2)10
(3)食盐溶液对梭梭种子萌发有影响,食盐溶液浓度越高,越抑制梭梭种子萌发
(4)梭梭种子能在来年融雪时期萌发。从表格最后三组数据可知,盐分浓度大于4.5%,种子的萌发率小于7%,当用蒸馏水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显著升高,刚播种在沼泽地(盐分浓度大于4.5%)的梭梭种子会休眠,融雪后,种子相当于被蒸馏水处理,故会萌发。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解答】(1)种子要想萌发,自身条件要满足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有足够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本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对于梭梭种子要求是大小一致,具有生命力、饱满等。
(2)由图甲可知,温度在10℃时,种子萌发率最高,故选择在10℃温度下,将梭梭种子放在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中进行实验。
(3)从表格可知,随着食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萌发率减小,故可得出结论:食盐溶液浓度对梭梭种子萌发有影响,食盐溶液浓度越高,越抑制梭梭种子萌发。
(4)梭梭种子能在来年融雪时期萌发。从表格最后三组数据可知,盐分浓度大于4.5%,种子的萌发率小于7%,当用蒸馏水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显著升高,刚播种在沼泽地(盐分浓度大于4.5%)的梭梭种子会休眠,融雪后,种子相当于被蒸馏水处理,故会萌发。
(1)种子要想萌发,自身条件要满足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有足够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本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对于梭梭种子要求是大小一致,具有生命力、饱满等。
(2)由图甲可知,温度在10℃时,种子萌发率最高,故选择在10℃温度下,将梭梭种子放在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中进行实验。
(3)从表格可知,随着食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萌发率减小,故可得出结论:食盐溶液浓度对梭梭种子萌发有影响,食盐溶液浓度越高,越抑制梭梭种子萌发。
(4)梭梭种子能在来年融雪时期萌发。从表格最后三组数据可知,盐分浓度大于4.5%,种子的萌发率小于7%,当用蒸馏水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显著升高,刚播种在沼泽地(盐分浓度大于4.5%)的梭梭种子会休眠,融雪后,种子相当于被蒸馏水处理,故会萌发。
17.【答案】(1)无性
(2)C
(3)A;B;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的关键在于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具有双亲遗传物质的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而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2)在有性生殖中,通过交尾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雄蚜虫),一半来自母方(雌蚜虫),所以由受精卵孵化产生的子代蚜虫,其遗传信息来自雌雄蚜虫双方。
(3)卵原论强调卵中已存在胚胎发育所需的一切物质,甚至包含该生物极度缩小的个体。支持卵原论的事实通常是一些能够表明在卵中就已经有早期胚胎结构或特征的现象。
【解答】(1)按照 “由生殖细胞发育成新的个体叫有性生殖,由体细胞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的定义,邦尼特的实验中的孤雌生殖是由雌性蚜虫的体细胞直接产生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 雌蚜虫与雄蚜虫进行交尾受精后产卵,由此卵孵化产生的子代蚜虫,其遗传信息来自雌雄蚜虫。因为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精子来自雄蚜虫,卵子来自雌蚜虫,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A、一些蚜虫是卵胎生,在母体内存在成体的微缩蚜虫,支持了卵中含有该生物极度缩小的个体这一观点,属于支持卵原论;
B、雌蚜虫可以直接繁殖后代,后代跟雌蚜虫完全一样,说明后代是由雌蚜虫的卵发育而来,支持了卵中含有该生物发育所需的一切物质这一观点,属于支持卵原论;
C 、雄蚜虫提供精子,能与雌蚜虫的卵子结合成受精卵,与卵原论观点不符;
D 、许多蚜虫的受精卵能发育成新蚜虫,说明受精卵中含有该生物发育所需的一切物质,属于支持卵原论。
综上所述,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ABD。
(1)按照 “由生殖细胞发育成新的个体叫有性生殖,由体细胞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的定义,邦尼特的实验中的孤雌生殖是由雌性蚜虫的体细胞直接产生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 雌蚜虫与雄蚜虫进行交尾受精后产卵,由此卵孵化产生的子代蚜虫,其遗传信息来自雌雄蚜虫。因为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精子来自雄蚜虫,卵子来自雌蚜虫,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A.一些蚜虫是卵胎生,在母体内存在成体的微缩蚜虫,支持了卵中含有该生物极度缩小的个体这一观点,属于支持卵原论;
B.雌蚜虫可以直接繁殖后代,后代跟雌蚜虫完全一样,说明后代是由雌蚜虫的卵发育而来,支持了卵中含有该生物发育所需的一切物质这一观点,属于支持卵原论;
C .雄蚜虫提供精子,能与雌蚜虫的卵子结合成受精卵,与卵原论观点不符;
D .许多蚜虫的受精卵能发育成新蚜虫,说明受精卵中含有该生物发育所需的一切物质,属于支持卵原论。
综上所述,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18.【答案】(1)②
(2)晶状体;抽出部分液体
(3)手动注入不方便;采用自动注液器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解答】(1)近视眼是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发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②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
(2)图乙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若仍要在光屏上成像,则需要透镜的焦距变大,为证明该水透镜能有效调焦,小明应该将水透镜的水向外抽出一部分。
(3)用针筒注射或抽取一部分的液体,操作不方便,可以选用自动注液方式。
(1)近视眼是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发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②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
(2)[1]图乙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
[2]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若仍要在光屏上成像,则需要透镜的焦距变大,为证明该水透镜能有效调焦,小明应该将水透镜的水向外抽出一部分。
(3)[1][2]用针筒注射或抽取一部分的液体,操作不方便,可以选用自动注液方式。
19.【答案】(1)A;为了使投影效果最佳,光源应该在图标的上方
(2)当光屏上呈现清晰、 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此时的,据此可以求出焦距的大小
(3)投影的亮度、清晰度
(4)图标靠近镜头,同时镜头远离地面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解答】(1)为了使投影效果最佳,光源应该在图标的上方,即在A处。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 上,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当光屏上呈现清晰、 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此时的,据此可以求出焦距的大小。
(3)投影灯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彩色图案 呈现在地面上,制作投影灯时,投影效果是关键, 投影的亮度、清晰度、投影的大小等都是评价指标。
(4)在使用过程中投影图像过小,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使像变大,所以改进方法是:图标靠近镜头,同时镜头远离地面。
(1)为了使投影效果最佳,光源应该在图标的上方,即在A处。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 上,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当光屏上呈现清晰、 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此时的,据此可以求出焦距的大小。
(3)投影灯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彩色图案 呈现在地面上,制作投影灯时,投影效果是关键, 投影的亮度、清晰度、投影的大小等都是评价指标。
(4)在使用过程中投影图像过小,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使像变大,所以改进方法是:图标靠近镜头,同时镜头远离地面。
1 / 1浙江省温州市精准教学试点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2024七下·温州期中)我国首次人造子宫胎羊体外培育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取得成功,给早产儿体外培育带来了希望。如图是胎羊的培育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胎羊的生命起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人造子宫中的胎羊靠机器A来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这个机器相当于(  )
A.卵巢 B.胎盘 C.阴道 D.输卵管
【答案】1.C
2.B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1)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
(2)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的血液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1.有性生殖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精子和卵细胞分别由父本和母本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发育成新个体。在母体内,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人造子宫中的机器 A 起到类似胎盘的作用,为胎羊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图中:①精子、②卵巢、③受精卵\④婴儿。
该胎羊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生殖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婴儿。所以该胎羊的生命起点是③受精卵,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2.在人造子宫中的胎羊靠机器 A 来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这个机器相当于胎盘。在母体内,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机器 A 在人造子宫中起到类似胎盘的作用,为胎羊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七下·温州期中)瓯柑是温州特产,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为了获得优质果实,需要用科学的管理和繁殖方法。完成下面小题:
3.入春以来的连续降雨常会造成果树减产,如图甲为受精和果实发育过程,则降雨会直接影响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瓯柑种植时,常选择从优良母树上取树条进行嫁接,其培育方式与下图相同的是(  )
A.
B.
C.
D.
5.瓯柑腐烂后,会出现一些青绿色的斑点,在显微镜下其结构如图乙所示。这种生物属于(  )
A.杆菌 B.螺旋菌 C.霉菌 D.酵母菌
【答案】3.A
4.C
5.C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过程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传粉不足胚珠中的卵细胞和极核就不能受精,胚珠就不能发育成种子,子房就不能发育成果实。从而影响产量。
(2)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可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3)青绿色的斑点是典型的霉菌菌落(如青霉菌)。
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和孢子结构,霉菌属于真菌,与细菌(杆菌、螺旋菌)或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形态差异明显。
3.A、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过程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传粉不足胚珠中的卵细胞和极核就不能受精,胚珠就不能发育成种子,子房就不能发育成果实,从而影响产量。入春以来的连续降雨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主要是由于下雨直接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环节①表示传粉,故A符合题意;
B、①表示萌发花粉管,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这环节与降雨无直接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③表示受精,子房内的胚珠中有卵细胞,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会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环节与降雨无直接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④表示发育结果,子房逐渐发育成为果实,而花的其他结构先后枯萎或凋落。子房的各部分也逐渐发育成了果实中相应的结构。这环节与降雨无直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A、如图,剪取植物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叫做扦插,不是嫁接,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选择树上较长的枝条,把它弯下来,压埋在土中,待埋在土中的枝条上长出根后,再把枝条与母体截断,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叫做压条,不是嫁接,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将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两者的形成层 (茎中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紧贴,不久它们就会长成一体,成为一株新植物。这种繁殖方法叫做嫁接,故C符合题意;
D、植物丛生的茎下各自都有根,可以直接把它们分开,成为独立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叫做分根,不是嫁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A、杆菌是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卵圆形的,菌体大多平直,与图所示形状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螺旋菌是细菌,呈螺旋状,身体细而长,与图所示形状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霉菌是多细胞真菌,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霉菌主要依靠菌丝的顶端产生孢子进行繁殖,与图所示形状相符,故C符合题意;
D、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在自然界中种类较多,分布很广,其细胞形态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与图所示形状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明在课间吹如图甲笔套时发现:从左往右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低。于是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制作竹笛(如图乙),在竹管开口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完成下面小题:
6.如图丙为耳朵结构图,其中将笛声转化为振动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推拉铁丝环改变布团位置可以改变音调,图乙中竹笛发声音调最低的布团位置是(  )
A.a B.b C.c D.d
【答案】6.B
7.D
【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1)声音的传导过程: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本题主要考查对耳朵各结构功能的理解,以及在声音传导过程中各结构所起的作用,重点是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这一知识点。
(2)音调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在管乐器中,空气柱的长度是影响音调的重要因素。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反之,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本题考查学生对这一原理的掌握,并能应用该原理分析竹笛中不同布团位置对空气柱长度的影响,进而判断音调的高低。
6.人耳结构中能够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鼓膜,即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竹笛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当空气柱越长时,空气柱越不容易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慢,音调越低,因此布团在d位置时,音调越低,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明看到爸爸晚上开车用导航时,会用到HUD(抬头显示)投影模式,将手机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下方,就可以将导航的信息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影到正前方(假设前挡风玻璃是平面的)。其中图甲为原理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
A.前挡风玻璃 B.开着导航的手机
C.手机的像 D.小明的爸爸
9.下列现象的原理与HUD投影模式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铅笔“折断”
C.小孔成像
D.太阳灶聚呢
10.如果HUD模式时导航显示右转如图乙,那么手机上显示的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8.B
9.D
10.B
【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1)光源的概念: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光源,关键是看它能否自身发光,而不是看它是否能反射光或看起来很亮。
(2)光的反射现象及应用: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HUD 投影模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将手机屏幕的光反射到特定方向,使驾驶员能够看到导航信息。
(3)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在本题中,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手机上的图像与 HUD 模式显示的图像是关于前挡风玻璃对称的。
8.光源是指能够自主发光的物体,因此开着导航的手机是光源,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HUD投影模式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
A、雨后彩虹,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折断”发生的是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光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灶聚光利用的是凹面镜,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4七下·温州期中)如图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说说两种细胞的结构特点,以及该特点对受精卵的形成和发育的作用
【答案】精子结构特点:精子形似蝌蚪,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主要含有细胞核,储存着遗传物质;尾部较长,能够摆动,帮助精子游动。卵细胞结构特点: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质,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为受精卵的早期发育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卵细胞的细胞膜外还有一层透明带和若干层卵泡细胞,对卵细胞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1)精子和卵细胞是生殖细胞,在人类生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子的结构特点使其能够在女性生殖道中快速游动,寻找卵细胞进行受精。卵细胞的结构特点则为受精卵的形成和早期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受精过程:包括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精子穿透卵细胞周围的结构(如放射冠和透明带)、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等环节。精子的顶体反应和卵细胞的透明带反应、皮层反应等都是受精过程中的重要生理现象,确保受精的特异性和唯一性。
(3)受精卵发育:受精卵形成后,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依赖卵细胞细胞质中储存的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和物质,直到胚胎植入子宫,建立胎盘循环,才开始从母体获取营养。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特点为受精卵的形成和早期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证了胚胎发育的正常进行。
【解答】精子形似蝌蚪,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主要含有细胞核,储存着遗传物质。在受精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将父方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受精卵。精子的尾部较长,能够摆动,帮助精子在女性生殖道中快速游动,寻找卵细胞进行受精。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质,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为受精卵的早期发育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卵细胞的细胞膜外还有一层透明带和若干层卵泡细胞,对卵细胞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在受精过程中,精子需要穿过透明带和卵泡细胞才能与卵细胞结合。一旦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透明带会发生变化,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确保受精卵的正常发育。
12.(2024七下·温州期中)卷叶象甲是常见的农业害虫,其生长发育阶段如图甲。雌性卷叶象甲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会切叶、卷筒,将该叶片作为幼虫成长的食物,如图乙。卷叶象甲更喜欢在什么样的叶片上产卵呢 针对这一问题,实践小组展开了探究。
(1)分析甲图,小明判断:卷叶象甲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证据是:   。
【探究方案】
①选取同类植物中相同数量且大小相同的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
②将等量待产卵的雌性成虫分别放到两种叶片上;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能折叠成卷筒的叶片数量。
【实验分析】
(2)制定上述探究方案基于的假设是   。
【拓展应用】
(3)从环保角度考虑,以下可以减少卷叶象甲危害的措施是________(可多选)
A.喷洒农药
B.诱捕雌虫
C.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
【答案】(1)卷叶象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幼虫身体柔软,没有翅膀,而成虫身体坚硬,有翅膀等结构。
(2)卷叶象甲更喜欢在深裂叶片上产卵
(3)B;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答】(1)分析甲图可以看出,卷叶象甲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证据是卷叶象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幼虫身体柔软,没有翅膀,而成虫身体坚硬,有翅膀等结构。这符合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2)制定上述探究方案基于的假设是卷叶象甲更喜欢在深裂叶片上产卵。因为实验中选取了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卷叶象甲对不同叶片的选择偏好。
(3)从环保角度考虑,可以减少卷叶象甲危害的措施有诱捕雌虫和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诱捕雌虫可以减少卷叶象甲的繁殖数量;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可以减少卷叶象甲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喷洒农药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卷叶象甲的数量,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BC。
(1)分析甲图可以看出,卷叶象甲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证据是卷叶象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幼虫身体柔软,没有翅膀,而成虫身体坚硬,有翅膀等结构。这符合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2)制定上述探究方案基于的假设是卷叶象甲更喜欢在深裂叶片上产卵。因为实验中选取了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卷叶象甲对不同叶片的选择偏好。
(3)从环保角度考虑,可以减少卷叶象甲危害的措施有诱捕雌虫和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诱捕雌虫可以减少卷叶象甲的繁殖数量;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可以减少卷叶象甲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喷洒农药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卷叶象甲的数量,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所以答案是BC。
13.(2024七下·温州期中)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花的结构图鉴”学习活动,下图为小明制作的梅花结构图鉴。
花的结构图鉴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但缺少1-2个结构 结构不完整,缺少2个以上结构
指标二:注释说明 所有结构注释正确 1-2个结构注释错误 2个以上结构注释错误
(1)在解剖时,为不损伤花的各个结构,解剖的顺序应为   (选填“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
(2)梅花结构中的胚珠在受精完成后将会发育成   。
(3)请根据评价量规,针对指标二对小明的梅花图鉴评定等级,并说明理由:   。
【答案】(1)由外到内
(2)种子
(3)优秀等级。理由:图中各个结构的注释说明均正确,符合“结构完整”和“所有结构注释正确”这一优秀等级的标准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花的结构层次:花由外到内通常包括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结构,了解花各部分的位置关系,是理解为何要按由外到内顺序解剖的基础。解剖操作规范:在解剖花时,为保证花的结构完整性和便于观察,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顺序,由外到内解剖是一种科学、规范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
(2)胚珠是花的重要结构之一,在受精完成后,胚珠将会发育成种子。种子是植物繁殖后代的重要器官,包含了胚和胚乳等结构,为新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基础。
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涵盖传粉、受精以及受精后各部分结构的发育变化,这是一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胚珠发育成种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了植物繁殖后代的基本原理。
(3)评价量规中的指标二是关于结构注释说明的正确性。
【解答】(1)在解剖花时,为不损伤花的各个结构,应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解剖。这样可以先观察花的外部结构,如花瓣、萼片等,然后再逐步解剖到内部结构,如雄蕊、雌蕊等。
(2)梅花结构中的胚珠在受精完成后将会发育成种子。胚珠是雌蕊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含有卵细胞。在受精过程中,花粉管中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的其他部分发育成种子的其他结构。
(3)根据评价量规,针对指标二对小明的梅花图鉴评定为优秀等级。理由是图中各个结构的注释说明均正确,没有出现错误。这符合优秀等级的标准,即所有结构注释正确。
(1)在解剖花时,为不损伤花的各个结构,应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解剖。这样可以先观察花的外部结构,如花瓣、萼片等,然后再逐步解剖到内部结构,如雄蕊、雌蕊等。
(2)梅花结构中的胚珠在受精完成后将会发育成种子。胚珠是雌蕊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含有卵细胞。在受精过程中,花粉管中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的其他部分发育成种子的其他结构。
(3)根据评价量规,针对指标二对小明的梅花图鉴评定为优秀等级。理由是图中各个结构的注释说明均正确,没有出现错误。这符合优秀等级的标准,即所有结构注释正确。
14.(2024七下·温州期中)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学校向同学们征集《学校地下车库采光设计图》,晴天依靠太阳光给车库照明。如图是征集到的两个方案,如方案甲和方案乙。(教学楼的地面与墙体均不透光)
(1)方案甲中如果太阳光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
(2)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评价其优点:   ;
(3)请你选择漫反射区域的墙面颜色,并说明理由:   。
【答案】(1)60°
(2)方案乙中,光线在平面镜位置发生反射后,在漫反射区进行反射,使停车场的光线分布较均匀,几乎能够将光线覆盖到整个车库。
(3)白色光能够反射所用的色光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1)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定义: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这是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中角度关系的基础,明确这两个角的定义才能准确进行角度的计算。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原理及应用:方案甲利用平面镜反射光线,通过改变平面镜的角度和位置来控制光线的传播路径,以实现将光线引入地下车库并照亮特定区域的目的。
(3)不同颜色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情况不同。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色光。
【解答】(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
(2)方案乙中,光线在平面镜位置发生反射后,在漫反射区进行反射,使停车场的光线分布较均匀,几乎能够将光线覆盖到整个车库。
(3)漫反射区域的墙面颜色最好选用白色,因为白色能够反射所有的色光。
(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
(2)方案乙中,光线在平面镜位置发生反射后,在漫反射区进行反射,使停车场的光线分布较均匀,几乎能够将光线覆盖到整个车库。
(3)漫反射区域的墙面颜色最好选用白色,因为白色能够反射所有的色光。
15.(2024七下·温州期中)“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小明查阅到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光在不均匀物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弯折。
【资料二】夏天,酷热的路面使得路面上空气的温度升高,越靠近路面的空气越热,密度越小,使得远处路面射向你的光线渐渐向上弯折(如图甲)。
【资料三】海水的比热比空气大。比热越大,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升高越不明显。
(1)图甲中,你看到的是物体的   (选填“虚”或“实”)像;
(2)分析资料一和二,请大致画出图乙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3)如图丙是夏季海面上空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请结合资料,分析像成在物体上方的原因。   。
【答案】(1)虚
(2)
(3)海面的空气密度大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据此分析
【解答】(1)图甲中是光在不均匀物质中传播时发生弯折,而人总以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人眼看到的地方并没有光线形成的实像,故人看到的是虚像。
(2)由于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时,会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增大,作图如下所示:
(3)图丙中,人看到的像在物体的上方,所以接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
(1)图甲中是光在不均匀物质中传播时发生弯折,而人总以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人眼看到的地方并没有光线形成的实像,故人看到的是虚像。
(2)由于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时,会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增大,作图如下所示:
(3)图丙中,人看到的像在物体的上方,所以接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
16.(2024七下·温州期中)梭梭是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中的重要植被,它不仅能忍受干旱和极端温度,其抗盐性也很强(当土壤盐分过高时,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于是科学研究员对“食盐溶液浓度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实践,为大面积种植梭梭林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梭梭种子在5℃、10℃、15℃、20℃、25℃和30℃恒定温度下进行萌发,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如图甲)。
②在________温度下,将梭梭种子放在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统计种子的萌发率。
③将步骤②中未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继续培养数天后,统计种子恢复萌发的萌发率。
  食盐溶液浓度(%)
0 0.6 1.2 2.3 3.4 4.5 5.5 6.6
萌发率(%) 76 64 61 44 31 7 5 2
蒸馏水处理后的萌发率(%) 5 4 3 12 14 45 44 43
(1)实验中,对梭梭种子的要求有   。(写出一点即可)
(2)实验步骤②中的温度应为   ℃。
(3)分析步骤②所得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在自然生长环境中,刚播种在沼泽地(盐分浓度大于4.5%)的梭梭种子会处于休眠状态。请推测梭梭种子能否在来年融雪时期萌发,并说明理由:   。
【答案】(1)颗粒饱满
(2)10
(3)食盐溶液对梭梭种子萌发有影响,食盐溶液浓度越高,越抑制梭梭种子萌发
(4)梭梭种子能在来年融雪时期萌发。从表格最后三组数据可知,盐分浓度大于4.5%,种子的萌发率小于7%,当用蒸馏水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显著升高,刚播种在沼泽地(盐分浓度大于4.5%)的梭梭种子会休眠,融雪后,种子相当于被蒸馏水处理,故会萌发。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解答】(1)种子要想萌发,自身条件要满足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有足够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本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对于梭梭种子要求是大小一致,具有生命力、饱满等。
(2)由图甲可知,温度在10℃时,种子萌发率最高,故选择在10℃温度下,将梭梭种子放在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中进行实验。
(3)从表格可知,随着食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萌发率减小,故可得出结论:食盐溶液浓度对梭梭种子萌发有影响,食盐溶液浓度越高,越抑制梭梭种子萌发。
(4)梭梭种子能在来年融雪时期萌发。从表格最后三组数据可知,盐分浓度大于4.5%,种子的萌发率小于7%,当用蒸馏水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显著升高,刚播种在沼泽地(盐分浓度大于4.5%)的梭梭种子会休眠,融雪后,种子相当于被蒸馏水处理,故会萌发。
(1)种子要想萌发,自身条件要满足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有足够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本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对于梭梭种子要求是大小一致,具有生命力、饱满等。
(2)由图甲可知,温度在10℃时,种子萌发率最高,故选择在10℃温度下,将梭梭种子放在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中进行实验。
(3)从表格可知,随着食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萌发率减小,故可得出结论:食盐溶液浓度对梭梭种子萌发有影响,食盐溶液浓度越高,越抑制梭梭种子萌发。
(4)梭梭种子能在来年融雪时期萌发。从表格最后三组数据可知,盐分浓度大于4.5%,种子的萌发率小于7%,当用蒸馏水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显著升高,刚播种在沼泽地(盐分浓度大于4.5%)的梭梭种子会休眠,融雪后,种子相当于被蒸馏水处理,故会萌发。
17.(2024七下·温州期中)蚜虫的繁殖是怎样的,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观点。
【资料―】18世纪的欧洲研究成果
科学家 观察或实验 观点
列文虎克 显微镜观察到蚜虫的幼虫或植物寄生虫在其母体内是成体的微缩 蚜虫不是卵生是胎生,是雌雄同体
雷奥米尔 多次解剖蚜虫都没有找到雄性器官 蚜虫都是雌性的
邦尼特 没有雄性蚜虫时,雌性蚜虫能直接产出卵细胞并孵化出雌性蚜虫。新生蚜虫只需数天,可以再次产卵孵化出新一代。 蚜虫是孤雌生殖
【资料二】当光照和温度发生变化,或者食物数量减少时,雌性蚜虫会开始产出雄性幼虫。
(1)有人提出“由生殖细胞发育成新的个体叫有性生殖,由体细胞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按照此定义,邦尼特的实验中的孤雌生殖属于   生殖。
(2)蚜虫有非常强的繁殖能力,雌蚜虫除了孤雌生殖之外,也可与雄蚜虫进行交尾受精后产卵。由此卵孵化产生的子代蚜虫,其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____。
A.雌蚜虫 B.雄蚜虫 C.雌雄蚜虫 D.重新创造
(3)卵原论者认为,在尚未离开母体的卵中就已经存在胚胎发育所需的一切物质。卵中含有该生物极度缩小的个体,如青蛙的卵中已存在着蛙。下列事实属于支持卵原论的是____________。(可多选)
A.一些蚜虫是卵胎生,在母体内存在成体的微缩蚜虫
B.雌蚜虫可以直接繁殖后代,后代跟雌蚜虫完全一样
C.雄蚜虫提供精子,能与雌蚜虫的卵子结合成受精卵
D.许多蚜虫的受精卵能发育成新蚜虫
【答案】(1)无性
(2)C
(3)A;B;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的关键在于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具有双亲遗传物质的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而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2)在有性生殖中,通过交尾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雄蚜虫),一半来自母方(雌蚜虫),所以由受精卵孵化产生的子代蚜虫,其遗传信息来自雌雄蚜虫双方。
(3)卵原论强调卵中已存在胚胎发育所需的一切物质,甚至包含该生物极度缩小的个体。支持卵原论的事实通常是一些能够表明在卵中就已经有早期胚胎结构或特征的现象。
【解答】(1)按照 “由生殖细胞发育成新的个体叫有性生殖,由体细胞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的定义,邦尼特的实验中的孤雌生殖是由雌性蚜虫的体细胞直接产生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 雌蚜虫与雄蚜虫进行交尾受精后产卵,由此卵孵化产生的子代蚜虫,其遗传信息来自雌雄蚜虫。因为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精子来自雄蚜虫,卵子来自雌蚜虫,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A、一些蚜虫是卵胎生,在母体内存在成体的微缩蚜虫,支持了卵中含有该生物极度缩小的个体这一观点,属于支持卵原论;
B、雌蚜虫可以直接繁殖后代,后代跟雌蚜虫完全一样,说明后代是由雌蚜虫的卵发育而来,支持了卵中含有该生物发育所需的一切物质这一观点,属于支持卵原论;
C 、雄蚜虫提供精子,能与雌蚜虫的卵子结合成受精卵,与卵原论观点不符;
D 、许多蚜虫的受精卵能发育成新蚜虫,说明受精卵中含有该生物发育所需的一切物质,属于支持卵原论。
综上所述,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ABD。
(1)按照 “由生殖细胞发育成新的个体叫有性生殖,由体细胞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的定义,邦尼特的实验中的孤雌生殖是由雌性蚜虫的体细胞直接产生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2) 雌蚜虫与雄蚜虫进行交尾受精后产卵,由此卵孵化产生的子代蚜虫,其遗传信息来自雌雄蚜虫。因为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精子来自雄蚜虫,卵子来自雌蚜虫,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A.一些蚜虫是卵胎生,在母体内存在成体的微缩蚜虫,支持了卵中含有该生物极度缩小的个体这一观点,属于支持卵原论;
B.雌蚜虫可以直接繁殖后代,后代跟雌蚜虫完全一样,说明后代是由雌蚜虫的卵发育而来,支持了卵中含有该生物发育所需的一切物质这一观点,属于支持卵原论;
C .雄蚜虫提供精子,能与雌蚜虫的卵子结合成受精卵,与卵原论观点不符;
D .许多蚜虫的受精卵能发育成新蚜虫,说明受精卵中含有该生物发育所需的一切物质,属于支持卵原论。
综上所述,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18.(2024七下·温州期中)近几年青少年近视人数逐年增加,且配眼镜的费用较高,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近视眼的成因”后,某项目化小组同学利用旧眼镜框,透明塑料膜,导管和针筒制作了一款“可变焦眼镜”,如图甲所示。
(1)下图中能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的是   ;
(2)小明用透明塑料膜制作了一个水透镜(水透镜的边缘厚度保持不变),放在如图乙光具座上进行检测,图乙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   (填结构名称),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图丙是高低度数镜片图,现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为证明该水透镜能有效调焦,请写出小明下一步的操作步骤,并说明原因:   ;
(3)某同学指出该眼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缺陷,现向同学们征集结构方面或材料选择方面的改进方法。请描述待改进细则,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待改进细则 改进方法
       
【答案】(1)②
(2)晶状体;抽出部分液体
(3)手动注入不方便;采用自动注液器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解答】(1)近视眼是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发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②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
(2)图乙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若仍要在光屏上成像,则需要透镜的焦距变大,为证明该水透镜能有效调焦,小明应该将水透镜的水向外抽出一部分。
(3)用针筒注射或抽取一部分的液体,操作不方便,可以选用自动注液方式。
(1)近视眼是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发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②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
(2)[1]图乙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
[2]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若仍要在光屏上成像,则需要透镜的焦距变大,为证明该水透镜能有效调焦,小明应该将水透镜的水向外抽出一部分。
(3)[1][2]用针筒注射或抽取一部分的液体,操作不方便,可以选用自动注液方式。
19.(2024七下·温州期中)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了“广告投影灯”项目化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评价、优化四个环节。
【设计】
(1)同学们画出了设计草图(如图),通过凸透镜将透明薄图标上的彩色图案呈现在地面上,由于图标本身不发光,需要在设计草图中补画光源。请从A、B、C三个位置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
【制作】
(2)制作投影灯时,要选择焦距合适的凸透镜,请写出一种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评价】
(3)评价量表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制作投影灯时,投影效果是关键。请你完善评价量规中的评价指标。
投影灯投影效果的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像的大小 投影直径在30cm-50cm 投影直径在大于50cm 投影直径在小于30cm
   
【优化】
(4)同学们制作了一台投影灯,“像的大小”指标为合格等级,为了使该指标达到优秀等级,请在不更换器材并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情况下,提供一种优化方法。   
【答案】(1)A;为了使投影效果最佳,光源应该在图标的上方
(2)当光屏上呈现清晰、 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此时的,据此可以求出焦距的大小
(3)投影的亮度、清晰度
(4)图标靠近镜头,同时镜头远离地面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解答】(1)为了使投影效果最佳,光源应该在图标的上方,即在A处。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 上,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当光屏上呈现清晰、 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此时的,据此可以求出焦距的大小。
(3)投影灯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彩色图案 呈现在地面上,制作投影灯时,投影效果是关键, 投影的亮度、清晰度、投影的大小等都是评价指标。
(4)在使用过程中投影图像过小,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使像变大,所以改进方法是:图标靠近镜头,同时镜头远离地面。
(1)为了使投影效果最佳,光源应该在图标的上方,即在A处。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 上,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当光屏上呈现清晰、 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此时的,据此可以求出焦距的大小。
(3)投影灯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彩色图案 呈现在地面上,制作投影灯时,投影效果是关键, 投影的亮度、清晰度、投影的大小等都是评价指标。
(4)在使用过程中投影图像过小,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使像变大,所以改进方法是:图标靠近镜头,同时镜头远离地面。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