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第 I 卷(选择题 共 50 分)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26. (16 分)(1) (6 分)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2) (4 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3) (6 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耕地质量提升;粮食产量增长 。27. (18 分)(1) (6 分)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基础设施薄弱;面临朝鲜战争和帝国主义禁运压力 。(2) (6 分)变化: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私有制经济比重下降,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影响: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6 分)特点:经济发展曲折,有起有伏 。影响因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1961 年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进行调整 。28. (16 分)(1) (6 分)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要求纠正“文革”错误;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决策: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 (6 分)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先进行体制外市场化改革,后进入整体协调改革阶段;采取渐进式推进方式 。(3) (4 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八年级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25.4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4页,第Ⅱ卷5~8页。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第一届全国政协讨论《共同纲领》时,几乎人人都会发言,凡是紧要且能够办到的建议,都被采纳。这一过程厨A.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B.保障了各民族权利平等C.确定了国家政权的性质D.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下列最能反映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是A.铁血鏖战三八线英魂浩气贯长虹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一桥飞架通南北三路雄开壮九州D.钢花飞溅超英美稻浪翻腾产万斤3.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卡片内容反映的是历史知识卡片时间1951年人物阿沛·阿旺晋美经过西藏地方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协议,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A.西藏和平解放B.川藏公路的建成C.西藏民主改革D.西藏自治区建立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强忍剧痛,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他是A.黄继光B.罗盛教C.邱少云D.杨根思八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5、阅读下列表格,判断我国土地改革前农村的主要问题是群体占农村人口比例占有耕地比例地主、富农不到7%50%以上贫农、雇农57%以上14%A.农业技术落后B.农民缺少农具C.耕地面积不足D.耕地占有失衡其他4%6.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础建设投资比重分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机械制造国防工业17%A.工业布局趋于合理16%煤炭B.改变工业落后面貌钢铁、有色金属、化可电力17%C.优先发展重工业16%17%D.各行业协调发展7.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里程碑”意义主要体现在A.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D.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8.右图是1953年创造的年画,社员们正在使用拖拉机和脱粒机等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该年画反映出A.人民公社广受好评B.工业指标超额完成C.土地改革提高效益D.互助合作初显成效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特殊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这一政策是A,强制没收B.八字方针C.赎买政策D.合作化运动10.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决断是基于A,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C,封建土地制度瓦解D.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建立八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