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9人教新版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日期 1.22 2.22 3.22 4.22 5.22 6.22 升旗 07:31 06:58 06:15 05:27 04:54 04:46 降旗 17:21 17:57 18:27 18:59 19:28 19:46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日期 7.22 8.22 3.22 10.22 11.22 12.22 升旗 05:03 05:32 06:01 06:31 07:06 07:32 降旗 19:37 19:02 18:12 17:25 16:53 16:52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昼弧和夜弧 A A B 图1 图2 夜弧 昼弧 昼弧越长,白昼时间越长 夜弧越长,夜晚时间越长 概念:晨昏线(圈)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为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利用昼弧和夜弧判断昼夜长短的方法 观察左图,讨论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同一纬线圈上,昼弧和夜弧时间相加有多长? 2.同一纬线上,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差异,表明该地昼夜状况有何特点? 3.在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是否相同? 4. 夏至日(左图)这一天,不同纬线上的A\B\C三点,昼夜长短有何差异? 5.南北纬纬度相同的两地A\D,昼夜长短有何关系? 1.同一纬线圈上,昼弧加夜弧时间等于24小时。 2.昼弧=夜弧,表示该地昼夜等分;昼弧>夜弧,表示该地昼长夜短;昼弧<夜弧,表示该地昼短夜长。 3.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弧长经度每相差15°代表1小时。 4.C昼长24小时(极昼);A昼长16小时;B昼长12小时。 5.A地昼长=D地夜长 A B C 夜弧 昼弧 夏至日太阳光照图 D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A B 春分 3·21 昼夜_____ 等长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A B 春分 3·21 昼夜_____ 昼__夜__ 昼渐___ 长 长 短 等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A B 春分 3·21 昼夜_____ 等长 昼__夜__ 昼渐___ 长 长 短 夏至 6·22 昼最__ 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A B 春分 3·21 昼夜_____ 等长 昼__夜__ 昼渐___ 长 长 短 夏至 6·22 昼最__ 长 昼__夜__ 昼渐__ 短 长 短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春分 3·21 昼夜_____ 等长 昼__夜__ 昼渐___ 长 长 短 夏至 6·22 昼最__ 长 昼__夜__ 昼渐__ 短 长 短 A B 昼夜___ 秋分 9·23 等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春分 3·21 昼夜_____ 等长 昼__夜__ 昼渐___ 长 长 短 夏至 6·22 昼最__ 长 昼__夜__ 昼渐__ 短 长 短 A B 昼夜___ 秋分 9·23 等长 昼最__ 冬至 12·22 昼__夜__ 昼渐__ 短 短 长 短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春分 3·21 昼夜_____ 等长 昼__夜__ 昼渐___ 长 长 短 夏至 6·22 昼最__ 长 昼__夜__ 昼渐__ 短 长 短 昼夜___ 秋分 9·23 等长 昼最__ 冬至 12·22 昼__夜__ 昼渐__ 短 短 长 短 昼__夜__ 昼渐___ A B 短 长 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昼夜_____ 等长 昼__夜__ 长 长 短 6·22 昼最__ 长 总结: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昼__夜__ 昼渐__ 短 长 短 昼夜___ 9·23 等长 昼最__ 12·22 昼__夜__ 昼渐__ 短 短 长 短 昼__夜__ 昼渐___ 短 长 3·21 昼渐___ 长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总结: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0? 0? 0? 夏半年 春秋分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 南半球反之。 夏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最大,极昼范围也达最大 (整个北极圈)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南半球反之。 冬至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最大,极夜范围也达最大 (整个北极圈) 结论: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2.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极点四周为极昼。 3.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 抓“直射点位置” 抓“移动方向”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1)影响日常生活的作息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日期 1.22 2.22 3.22 4.22 5.22 6.22 升旗 07:31 06:58 06:15 05:27 04:54 04:46 降旗 17:21 17:57 18:27 18:59 19:28 19:46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日期 7.22 8.22 3.22 10.22 11.22 12.22 升旗 05:03 05:32 06:01 06:31 07:06 07:32 降旗 19:37 19:02 18:12 17:25 16:53 16:52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影响获得的光和热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60°10′15″N,24°56′15″E)在当地时间2019年3月31日3:00将时钟向前调整1小时,变为2019年3月31日4:00,开始夏令时。夏令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和“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实行夏令时。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赫尔辛基的夏天很舒适。立夏前后,太阳几乎就不落山了。每天都能看到碧蓝的天空,由于纬度高,没有炎热不适感。夏天芬兰人喜欢随身带着一块野餐布,见到草地就挑个晒太阳的好位置。 冬至左右,赫尔辛基一般早上9点左右天才微亮,下午2点左右天已变黑。冬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容易产生沮丧感,因此芬兰的自杀率很高。这一段时间,食物种类也很少,尤其是水果、蔬菜更少。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4)影响房屋建筑 冰岛(64°N) 高大敞亮的玻璃 模拟日光的照明设备 冰岛位于北极圈边缘,冬半年白天短,夜晚长,光照不足四个小时。当地居民为了最大化的利用阳光,建筑设计以光亮为中心,多采用高大敞亮的落地玻璃,户外设置有模拟自然光的人工照明,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能够多感受到一点阳光的热度。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小结 昼夜长短 纬度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规律 影响 影响日常作息 影响获得的光和热 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影响房屋建筑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 C D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下表表示①②③④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据此完成第3~4题。 3.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 4.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A.8小时3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 C C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地点 ① ② ③ ④ 昼长最大差值 2小时26分 24小时 0小时 5小时42分 B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居民住宅楼的采光权(设计规范)以冬至日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房屋最底层窗户)为标准。 2018年6月,扬州市(32°N)学生王涛父母看到本市某楼盘广告宣传,称该楼盘每一栋楼房即使是最底层也有超大采光面,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灿烂的阳光与优美的环境,便购买了其中5号楼101室。2018年12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南侧的6号楼遮挡住了。王涛一家觉得自己家的采光权受到侵犯,准备状告开发商做虚假广告,要求调换房子。王涛家需要采集哪些证据才有可能赢得这场官司? 看房时 南 入住时 南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基本概念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当地地方时12点),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在这一天中,太阳高度是否发生了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A B C D E F A B C D 在地球表面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一:同一时刻,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教材P11图)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日期 直射纬线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的变化 春、秋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是90°)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是90°)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是90°)向南北两侧递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的变化规律(总结) ①直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 ②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距太阳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③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90? 0? 90?N 90?S 60? 30? 0? 正午太 阳高度 60?N 30?N 30?S 60?S 春分、秋分 夏至 冬至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二: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A C B 观察A、B、C三地在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探究活动二: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A C B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地点 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 A地 春分日——夏至日 夏至日——冬至日 冬至日——次年春分日 B地 春分日——夏至日 夏至日——冬至日 冬至日——次年春分日 C地 春分日——直射C 直射C——夏至日 夏至日——直射C 直射C——冬至日 冬至日——次年春分日 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值 逐渐减小;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 逐渐增大 逐渐减小;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 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值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直射C时达一年中最大值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直射C时达一年中最大值 逐渐减小;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 逐渐增大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不同的变化规律(总结) ①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A为代表),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②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B为代表),情况正好相反。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C为代表),一年有2次最大值,发生在直射时。 夏至日 A C B 冬至日 A C B 达一年中最小值区域 ——赤道及其以北 达一年中最大值区域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达一年中最大值区域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达一年中最小值区域——赤道及其以南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1)公式:H=90°-丨φ ± δ丨 (2)含义 ① H :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② φ :所求地的地理纬度; ③ δ :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④± :两地在同一半球取减号,两地在不同半球取加号。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H δ φ 所求地的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的差值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反之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计算二分二至日北京(40° N)的正午太阳高度 {BDBED569-4797-4DF1-A0F4-6AAB3CD982D8}二分二至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日 0° 夏至日 23°26′N 秋分日 0° 冬至日 23°26′S 50° 73°26′ 50° 26°34′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①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③判断日影长短: 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地面 直射点 无影子 影子较长 影子更长 1 2 3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④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例:已知某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0°,求当地的纬度度数,并说出当地的所处的纬线。 H=90°-丨φ ± δ丨 30°=90°-丨0° ± δ丨 丨φ ± δ丨=60° 当地的纬度度数为60°。 当地可能位于北纬60°纬线,也可能位于南纬60°纬线。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⑤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我们以当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来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南楼高度为h,该地(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018年6月,扬州市(32°N)学生王涛父母看到本市某楼盘广告宣传,称该楼盘每一栋楼房即使是最底层也有超大采光面,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灿烂的阳光与优美的环境,便购买了其中5号楼101室。2018年12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南侧的6号楼遮挡住了。王涛一家觉得自己家的采光权受到侵犯,准备状告开发商做虚假广告,要求调换房子。王涛家需要采集哪些证据才有可能赢得这场官司? 看房时 南 入住时 南 导入问题回顾: 楼高、楼间距、扬州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⑥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α + H=90° 热水器仰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H = 90°- 纬度差 α= 90°- H 纬度差=90°- H α = 纬度差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正午太阳高度 纬度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规律 影响 确定地方时 确定房屋的朝向 判断日影长短 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确定楼距、楼高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的依据 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1~3题。 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 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 A.夜长最短 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3.当海口(20°N)阳光直射井底时,该日( ) A.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 B.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 C.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 D.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 D B B 课堂练习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下图为某游客于2018年6月22日在北京郊区(约40° N)某光伏发电产业园区一角拍摄的照片,该产业园通过租借农田,将农业生产和光伏产业有机结合。读图,回答4~5题。 4.拍摄者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5.拍摄当日,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最接近( ) A.17° B.23° C.35° D.49° C A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五、四季更替 夏季:气温高 冬季:气温低 春秋季:气温适中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思考: 1.从春分至秋分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 南北两半球哪个获得的热量多? 为什么? 2.从秋分至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 南北两半球哪个获得的热量多? 为什么?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从春分至秋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于夜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 北半球:夏半年 南半球:冬半年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从秋分至春分 太阳直射南半球 南半球昼长于夜 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 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五、四季更替 1.天文四季: 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季是冬、夏季节的过渡季节。 2.气候四季: 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温变化相符合,北温带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把: 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 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 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 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导入情境回顾 东方智慧——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 几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以农耕为基础,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四季分明,在知识相对贫乏和技术水平低下的时代,人们如何确定何时播种不同种类农作物呢? 我们知道,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地球的公转轨道称为黄道,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在地球上看来,就是太阳在星空背景中通过黄道一周,季节的变化与地球在黄道的不同位置密切相关。黄道的一周是360°,把春分点定为0°,按地球公转的方向,每隔15°定为一个节气,共有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可以作为农事安排的科学依据,在人类文明史中闪耀着东方智慧。不仅黄河流域,我国各地的农事活动多依据二十四节气,直至今天。这种节气制度还推广到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鉴于对科学、历法、农事指导乃至中华文明的重大意义,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六、五带划分 寒带,有极昼极夜 温带,无极昼极夜,也无直射 热带,有太阳直射 等量 等量 A B 纬度低,温度高 纬度高,温度低 面积 小 面 积 大 1.五带形成的原因: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六、五带划分 2.五带界线和特征 热带: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 五带的特点 北寒带 南寒带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温带:地面获得的热量比寒带多,比热带少,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寒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如果黄赤交角为0…… 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现象,无五带划分。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小结 昼夜长短变化 纬度变化 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纬度变化 季节变化 四季 更替 五带 划分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自转 赤道面 公转 黄道面 黄赤交角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回答1~2题。 B D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堂练习 甲、乙、丙、丁四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的太阳光线,读图完成5~7题。 5. 有关甲、乙、丙、丁四图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甲—南寒带 B.乙—北温带 C.丙—南温带 D.丁—北温带 6. 四地中,一年有两次直射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乙、丁 D.甲、丙、丁 7. 四地中,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D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