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下)南阳六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的城市有许多历史记忆,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城区,是最宝贵的东西,不能因为
浮躁、无知而破坏掉。有的城市把真古董拆了建假古迹,我看到一份材料,说全国有三十多个
城市已经或正在谋划搞古城重建,搞什么潘金莲故居、阿房宫重建!还有一些地方热衷于改
老地名,喜欢起一些洋气一,点的地名,如“曼哈顿”“威尼斯”“加州1886”“玛斯兰德”等,五花
八门,与中国历史文化协调吗?不仅群众看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而且也割断了地名文脉、
不利于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何况有些情况也是违法的,我国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
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城市建设会不断融入现
代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我讲过,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
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
文化遗产,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既要保护古代建筑,也要保护近代建
筑;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既要保护精品建筑,也要保护具有浓厚
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
(摘自习近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建统是富有生命的东西,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
建筑自古以来在世界上就具有重大影响,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相对于另外两大体系,中国建筑历史更加悠久、体系更加完整、更加注重自然和生活。”中国传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统建筑是我国古人劳动和创造的结晶,是可以感知、触摸、观瞻的物质文明的重要形式,又是
积淀、传承、具化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价值融通,是我们的宝
贵财富。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更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化中
国建筑史研究。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不但要研究中国传统建筑高超的营造技艺、独特的空
间形态、恢宏的气度气象,更要积极发掘蕴含其中的精神追求。
师法自然。中国传统建筑非常强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讲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形
因素,也讲究因材施用、充分利用材料特性,有时也会根据天地万物的形象来创造建筑,以此
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比如,对于古典园林来说,“虽由人作、完自天开”是至高的褒奖。具体
来看,中国传统建筑在选址布局、选材用料、色彩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师法自然的境界。选
址上,重视山形水势的生态布局。在营造前,会综合考虑地形、地势、水系等生态因素,确保建
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利于生产、生活、交通与造景。选材上,讲究就地取材的生态
智慧。在营造过程中善于利用本土材料和技术。色彩上,注重五色涟浒的生态设计。白色栏
杆、青绿梁枋、朱红墙柱、黄绿瓦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色彩特征,五种颜色正好暗合五行,
表明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今天我们看到宫室建筑的白石台基、红墙黄瓦与蓝天绿树
水乳交融,江南民居粉白墙面、青砖黛瓦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都展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
魅力。
注重人伦。建筑因为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中国传统建筑既强调师法自然,也强调注重
人伦道德。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社会中,人的世俗生活和人际关系的
和谐都是建筑在设计时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建筑巧妙地将家庭之和、家族之和、邻
里之和、社会之和等和谐理念融入其中,并且通过围合、组合、聚合等实体空间形式表现出来,
实现了空间实体之合与伦理精神之和的合和交融。
追求美感。优秀的建筑不只实用,而且具有美感,既有技术的体现,也有艺术的呈现。中
国传统建筑追求美观大方的艺术形象、匀称规整的空间秩序、气韵生动的实体形态。在空间
布局上注重院落组合、中轴对称。中国传统建筑除园林和风景建筑是自由式布局外,其他类
型大多是对称式布局,如四面围合、四水归堂的庭院天井,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格局与艺术形
式。在结构造型上讲究飞檐翘角、斗拱交错,在装饰艺术上推崇精雕细套、雕梁画栋。
多元交融。中国传统建筑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呈现出和而不同、多元交融的样态。
由于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自然环境变化万千,风土人情绚丽多彩,各地区
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异彩纷呈。比如在地区特色上,有婉约含蓄的江南水乡、气势恢宏的徽州
民居、乡风敦厚的山西大院、形制独特的福建土楼;又如在民族特色上,有大理白族的四合五
天井、广西壮族的干栏式民居等。在这些异彩纷呈的建筑风格中,也体现出互融互鉴而趋于
一体的趋势。
(摘编自易学尧《积极发掘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神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拆真古董建假古迹或改老地名、起外国式地名的行为,不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甚至可能违
反法律。
B.中国传统建筑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价值融通,在研究中国建筑史时,要注意两
者兼顾。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2024一2025学年(下)南阳六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1~3题,6~7题,11~12题,15题,19题,每小题3分)
1.D
2.B
3.C
4.①比喻论证:将中国传统建筑比作“诗”“画”“音符”,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其艺术价值。②引用论证:引用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中国建筑的论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为后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论述提供了权威依据。③举例论
证:在论述中国传统建筑师法自然时,列举了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宫室建筑、江南民居的色彩
搭配等例子,具体生动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在选址、选材、色彩设计等方面师法自然的特点,使论证更具体、
更有可信度。(或:在论述中国建筑多元交融的特点时,列举了徽州民居、山西大院、福建土楼等,使论证更具
休、更充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不破坏城市的历史记忆,尤其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不搞“拆真古迹、建假古
董”,保护好各类文化遗产;不随意改老地名,不使用与中国历史文化不协调的外国式地名。②城市建设融入现
代元素的同时,也要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③深化中国建筑史研究,要研究中国
传统建筑高超的营造技艺、独特的空间形态、恢宏的气度气象,更要积极发掘蕴含其中的精神追求。(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C
7.A
8.①增强故事真实性与亲切感:以儿童的思维和口吻讲述故事,使叙述更加真实生动。②便于表现乡村人情的美
好:菊婶送别人菊花、给“我”菊花糕吃等体现了乡村简单美好的人际关系。③以孩子的困惑引发读者的思考:
从孩子的角度看菊婶丈夫的去世、菊婶儿子送菊花被拒等事情,更能引发读者对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和意义的
思考,深化主旨。(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菊花开在篱笆上,在风巾摇晃,像在篱笆上“悬若”一样。②菊花是导致丈夫死亡的一个因素,仿佛“悬:”在菊
婶的生活中,永远留在她的心头。③菊花在村里和城里有不同的含义,对这种差异的困惑在“我”的心中“悬
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CF(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C
12.D
13.(1)从前这个国家差一点就兴盛起来了,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能兴盛。(关键词“几”“以”的翻译各
1分,大意2分)
(2)现在的楚国,是个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任用,那么我们陈国、蔡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
险了。(关键词“聘”“用事”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①季桓子认为孔子有很强的治国能力,重用他可使国家兴盛。②2子认为孔子的学说和做法并不能正确引导
社会和民众,因而不能重用孔子。③韩非子认为孔子举荐临阵脱逃的鲁人的做法不能给国家带来福泽。(答
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的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