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八)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DABB A C B C DD CABA D1.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两周时期出于对宗法制的雏护,实行“同宗同族聚葬、同氏聚葬”,因此将异地因公去世吏卒归葬至“族坟墓”。战国以来,独立个体小家庭兴起,个体家庭墓地出现,吏卒归葬地点也由“族坟墓”变为“家”。吏卒归葬地点从西周、春秋时期的“族坟蒸”,到战国、秦以来的个体家庭慕地,是宗法制瓦解、独立个体小家庭兴起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基层权力的运行,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度,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在于吏卒归葬地点由“族坟墓”变为“家”,且《岳麓书院藏秦简》涉及的时间为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郡县制在全国的推广开始于秦朝,时间不吻合,排除C项。2.D【解析】材料中关中井渠出现在公元前120年,而西战坎儿井出现于公元前109年,结合两幅图片,可推知井渠法与坎儿井在技术上的相似性与关联性,体现了中原与西域地区可能存在技术与文化上的交流,D项正确。并渠技术的传播可能是中原文明向西延伸的一种表现,但“覆盖”一词太过绝对,排除A项:中原水利技术长期领先世界,材料中并未涉及世界水利技术,排除B项:材补无法体现匈奴的技术水平,排除C项。3.A【解析】题目中提到西魏的实际执政者与隋唐君主都出自同一集团,即“关陇集团”。西魏的皇室与将相大臣几乎全出自这一系统,但唐太宗通过吸纳“东南儒生”等不同地区和阶层的人才,扩大了用人范围,实现了统治集团的新陈代谢,增强了政权的包容性和适应性。这种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是唐朝能够雏持近300年统治的关键因素,A项正确。统治阶层的汉化程度不断加深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程度不同”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虽然军事力量对政权的稳定有重要影响,但题目中并未提及军事力量的变化,排除D项。4.B【解析】材料描述的现象是宋代粮食贸易的活跃,包括江西、湖南的粮食运至建康府,杭州依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地的粮食供应,以及两浙路的粮食通过杭州、泉州等港口远销海外。这些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宋代经济的一个特点,即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B项正确。“南北经济差距扩大”并未在题目中得到体现,题目中并未提及南北经济差距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虽然提到了粮食远销海外,但这只是宋代海外贸易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代表海外贸易的繁荣发展,排除C项;“粮食贸易市场分布较广泛”虽然能体现材料现象,但不是本质,排除D项。5.B【解析】根据材料,元朝在纸币推行、城市建设和科技成就方面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资源调配、政策执行、科学研究和大型工程的组织等方面,是元朝取得这些成就的核心推动力。因此,B项正确。“多元文化的整合”更多是背景条件,而非直接推动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为“交纱”的推行提供了经济基础,但无法直接解释大都的修建和《授时历》的编写,排除C项:“行政管理体系的严密”是国家组织能力的一部分,B项更全面地酒盖了国家在资源调配、政策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排除D项。6.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焦秉贞的《历朝贤后故事图》中女子形象端庄秀丽,且图名强调“贤后”,这与铃木春信的“五常”系列浮世绘都是通过绘画来传达一定的伦理教化内容。这两种作品都体现了伦理教化的功能,A项正确。“本土化趋势加深”通常指的是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深度融合,且本地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后形成新的独特表达形式,在焦秉贞的作品中,虽然吸收了西方透视技法,但这种融合更多停留在技术层面,并未深入到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排除B项:两幅作品的审关风格不同,且材料未提及文人审关趋同,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铃木春信的“五常”系列浮世绘高超的绘画技术,而是关于艺术作品的功能,排除D项。7.C【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从绿营一营务处一督练公所,从“中央统一管理绿营”到“地方常设军事管理机构”,体现了地方军事权力的扩张和中央权力的削弱,C项正确。材料阐述的是有关汉人兵制的内容,没有涉及满族军人及其特权,A项错误。新式管理可能提升效率,但战斗力提升还有赖于装备等因素,题千未直接体现,排除B项。“统治根基动摇”更指向于太平天国、列强侵华等全局性冲击,与本题直接关联不足,排除D项。8.B【解析】国民政府以现代官职(“特任官”)取代传统爵位(“衍圣公”),既保留儒家象征符号,又将其纳入现代行政体系,体现了对传统与现代的折中调和,B项正确。国民政府设立“奉祀官”并非单纯因儒家文化的影响力,而是出于政治整合需要,而非文化自身影响力的休现,A项错误。“衍圣公”改为“奉祀官”仅是局部调整,无法代表“传统政治文化制度”整体完成现代转型。民国时期宗法制度、礼教体系等仍面临激烈批判,其转型远未完成,C项错误。国民政府此举并非单纯“宣传儒家文化”,而是通过改造传统符号服务于政权合法性建构,D项错误。历史参考答案(长郡版)第1页姓名准考证号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八)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唐代杜佑《通典》记载:“周初凡行军,吏士有伤亡者,给其葬具,使归邑墓(族墓),此坚军全国之道也。”而《岳麓书院藏秦简》中记载:“士卒死,初以槽(简陋的小棺材)致其尸于家,县官更给棺衣更敛之也。”这一变化A.有利于规范基层权力的运行B.反映出分封制度的崩溃C,印证了郡县制在全国的推广D.折射出宗法制度的瓦解2.公元前120年,关中劳动人民发明井渠法,图1是其原理示意图。公元前109年,西域出现坎儿井,图2是其结构示意图。结合以下两幅图片,可推知冰雪融化上首商颜山(井渠示意图水明灌池渠区重泉。临背渭水含水层图1井渠法原理示意图图2坎儿井结构示意图A.农耕文明得以向西延伸覆盖B.中原水利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汉对匈奴拥有技术上的优势D.西域与中原的交流或较活跃历史试卷(长郡版)第1页(共8页)3.西魏权臣宇文泰依托于府兵制凝聚的统治集团称为“关陇集团”,其皇室与将相大臣几乎全出自这一系统。从统治阶级的出身看,西魏的实际执政者与隋唐君主都出自这一集团,但唐太宗将“西北骁武之士”与“东南儒生”并用。相比短命而亡的西魏,唐朝统治延续了近300年。造成这一不同命运的主要因素是A.统治集团的新陈代谢程度不同B.统治阶层的汉化程度不断加深C.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程度不同D.军事力量的强弱程度存在差异4.宋代“客人多自江西、湖南搬运斛斗(粮食)、竹木前来建康府,往往算请盐钞并粜米以回”;南宋杭州城市人口众多,所需粮食“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此外,宋代两浙路粮食甚至已经通过杭州、泉州等港口远销至海外。这本质上反映了宋朝A.南北经济差距扩大B.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D.粮食贸易市场分布较广泛5.元朝推行“交钞”,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纸币;同时,元朝修建的大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此外,通过大规模的天文观测编写出的《授时历》对后世历法编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多元文化的整合B.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C.商品经济的繁荣D.行政管理体系的严密6.康熙年间,画家焦秉贞的《历朝贤后故事图》中,画中的女子身段虽看似弱不禁风但又不失端庄秀丽,亭台楼阁的处理上用了西方的透视画法技术。在江户时代,画师铃木春信将“五常”绘制成系列浮世绘,其内容是假设女性一生会经历的各种场面,传授应对的各种经验和教训。据此可知,二者的作品都A.发挥了伦理教化的功能B.反映出本土化趋势加深C,折射出文人审美的趋同D.展现了绘画技术的高超7.清代前中期,行省绿营统于督抚衙门,进而统于兵部,不设专门省级军事机构。咸同以降,湘军、淮军等地方武装设营务处作为战时管理机构,特别是清末新政后,通过督练公所延续其职能框架,成为省级常设军事管理机构。这一演变A.削弱了满族军人的特权B.提高了晚清军队的战斗力C.加速了中央权威的下降D.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8.1935年1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任命孔子嫡系后裔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受特任官待遇。此举既宣示自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以来,延续近900年的“衍圣公”爵号寿终正寝,也标志着国民政府新圣裔管理体系的建立。这表明A.儒家文化在民国时期仍有巨大影响力B.国民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调和取向C.传统政治文化制度最终完成现代转型D.国民政府利用圣裔符号宣传儒家文化历史试卷(长郡版)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答案(25长郡8).pdf 历史试卷(25长郡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