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频考点】中考语文基础知识速查专题02临写与书法欣赏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高频考点】中考语文基础知识速查专题02临写与书法欣赏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新中考 精准施策略
2025年中考基础知识速查
专题02 临写与书法欣赏
题型1:书法鉴赏题
书法鉴赏,一般选择比较简单的隶书、行书或楷书让学生书写或临摹,并在其中融入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可以从以下入手:
1.看字体。要了解常见的五种书法字体的特点。楷书、篆书、隶书较好分辨,楷书工工整整,篆书形状圆润,隶书多横画长、竖画短。考生往往容易混淆行书和草书,草书字体飘逸,相比行书更难辨认。
2.辨选项。书法赏析题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可以运用排除法,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再仔细分析比对,得出正确的结论。
3.细联想。当题目考查对书法内容的赏析时,考生对于个别难以辨认的字,可以联系上下句琢磨出整句话的内容,再去分析其含义。
题型2:汉字抄录题
在书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书写内容。根据所给的拼音确定要写的句子,并确保句子中每一个字或词都是正确的。要注意辨析字形,认清字的结构。每个字的笔画,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错。避免出现涂改的痕迹。
2.明确笔画位置。根据字的间架结构认真规划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每个字都应置于田字格的正中央,字的大小约占田字格大小的三分之二,每个字大小应保持一致。
3.明确书写规范。书写时考生应用题干规定的书法字体规范书写。书写时切忌潦草、带笔、粘连。
4.明确标点位置。当书写内容为句子时,要格外注意标点符号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题型3:书法常识题
整体来看,考查点偏重于书法字体的特点、名家的作品风格以及书法家的名篇赏析这三个方面,答案也比较开放。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针对这三类题型逐一攻破。
1.字体特点题
中国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五种字体,而中考题型对字体风格的考查虽然形式多样却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掌握这五种字体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大致而言,篆书线条匀净,瘦长圆滑,有庄严肃穆之感;隶书扁平,左右舒展,工整精巧,轻重顿挫富于变化;楷书横平竖直,整齐统一;草书纵横恣肆,有龙飞凤舞的艺术美;行书规整中有飘逸,统一中有变幻,是介于方正平直的楷书与纵任奔逸的草书之间的字体。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书法作品不计其数,却不出这五种字体范畴,所以无论鉴赏何种书法,只需对这五种字体特点了然于胸,便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整体的鉴赏了。一般可从以下角度赏析:
(1)形态美。书法以用笔为上,其基本笔调协调统一,合乎情理。圆笔的婉媚,方骨的雄强,藏锋的含蓄,露锋的神气,不同的形态变化可以给观赏者不同的艺术感受。
(2)气势美。一幅作品中,如果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逐势瞻顾;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整幅字就会显得意气相聚、精神挽结,而给观赏者一种笔势流畅、气息贯注、神完气足的艺术感受。
(3)结构美。字的大小、长短、阔窄、疏密等既要各尽字的天然不齐的参差姿态,又要在笔势的管束下进行组合,合乎自然美的法则。
2.名家风格题
一名杰出的书法家虽然在其一生中创作颇丰,风格上也多有变化,但是他大致有一个主要的书法倾向,这种倾向是他的书法区别于他人自成一家的依据和标签,体现着个人独到的气象和风骨。王羲之书法风格平和自然,俊秀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独到的魏晋之风;颜真卿书法雄浑端庄,行书遒劲郁勃,体现出壮美的盛唐气象和他的悲壮人格;欧阳询书法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以楷书著称,又在行书上颇有成就;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以骨力劲健见长。熟悉了书法名家的主要风格,便找到了鉴赏名家作品的钥匙。
3.作品风格题
传世的经典之作必然有其独到的动人之处。如《兰亭集序》的潇洒俊逸,《多宝塔碑》的工整细致,《玄秘塔碑》的骨力矫健,《寒食帖》的起伏跌宕。如前所述,鉴赏书法作品应该从章法、字法、笔法、墨法四个方面去分析,这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是对书法中字的结构、用笔的力度、泼墨的浓淡的全面鉴赏。在品味书法作品时,应该在对传世经典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辅之以这四个鉴赏要点,这样,对一篇书法作品的鉴赏便能基本入门了。
考点一:汉字形体的演变历史
甲骨文 → 金文 →大篆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草书 → 行书
甲骨文:殷商时期,人们将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且连贯成句甚至成篇,具有了文字的所有要素。在已发现的数十万件甲骨文片上,目前人们只识别出一千多字。其主体是象形字。
金文:西周时,人们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所以叫钟鼎文或铭文。其特点是比甲骨文规范,文字笔画讲究线条美。
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多象蝌蚪状,样式较为美观,也叫它“籀文”或“石鼓文”。
小篆:秦统一六国,李斯主持整理简化文字,做到“书同文”。这种字笔画大大少于大篆,便于识记,人们称为小篆。
隶书:兴于汉,笔画变曲为直,结构简化,统称为“隶书”。其又分为古隶(秦)与今隶(汉)。
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其更讲究横平竖直,规范美观,很便于识记和书写。
草书:起于汉代。由于书写工具变硬(刀刻)为软(毛笔写),书写材料变成帛或纸,人们觉得工工整整一笔一划地写楷书不快捷,于是顺势将笔画连写,这就成了草书。它又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行书:成于东汉末年。鉴于草书好写难认,人们采取折中之道,在楷书于草书之间,创造出一种新字体,既好写又好认,因此叫它“行书”。
考点二:汉字的造字法
“六书”: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1.象形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
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象形字属于独体字。
2.指事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等较抽象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指事字在汉字中特别少,尤其是汉朝之后,几乎没有再出现指事字。指事字属于独体字。
3.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会意字属于合体字。
4.形声
“以事为名,取譬而成,江河是也”。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形声字属于合体字。
5.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属于“用字法”,指同一部首的,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相解释(互训)。
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这两个字本义都是长者,有着相同的部首及意思,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6.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属于“用字法”,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义不同的字。
例如:“难”原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久,等等。
考点三:中国传统书法的五大体例及特点
1.篆书
篆书分大篆、小篆。大篆是秦代以前通用的一种字体,而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代通用的标准的字体。
赏析:笔画:线条匀称,圆润柔和,笔画粗细划 一,笔画圆转。 结构:字体修长,构成上密下疏的感觉。章法: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内涵: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
2.隶书
又称“隶文”、“隶字”,是我国自有文字以来的第二书体。隶书是由秦代程邈所创,其典型笔法是有波势,用挑法,即平常所说的“蚕头凤尾”。
赏析:笔画:横画长而直画短,点画粗壮有力,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结构:字体略微宽扁,结构茂密。 章法:参差错落,疏密有致,随字造势,同字异形,自然天成。内涵:气势浑厚,雄健壮美。
3.楷书。
也称“正书”、“真书”,是从汉末和魏晋时起直至今,是我国现代的书体,是第三大书体。
赏析:笔画:笔画平直,工整规矩,点画齐备。 结构:形体方正,结构严整。章法:章法和谐,布局规整匀称,纵横成行,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势。内涵:端正。
4.草书
章草和今草是草书的两大品类,代表了草书发展的两大阶段。章草由隶书演变过来,而今草由章草演变过来。今草又可分为小草、大草、行草。
赏析:笔画:笔断意连,富有动感,流动自然,变化丰富。结构:大小相间,疏密得体。章法:错落大小,贯穿行气,力求和谐。内涵:行云流水,起伏跌宕,恣肆飞扬,痛快淋漓。
5.行书
行书是从楷书演变而来。行书的特征是非楷非草,介于楷草之间,篆隶楷草各有一定的规则,惟独行书没有一定的书法。行书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字体。
赏析:笔画:笔画连绵环绕,奇变百出,笔画钩连。结构:删繁就简,结构要变化,简洁洗练。章法:参差错落,疏密对比,变化多姿,收敛有度。内涵:潇洒飘逸,奔放自如,气势贯通、虚实相生,放纵张狂。
考点四:历代名家书法特点鉴赏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褚遂良最为出色。
1.王羲之
  王羲之(303一361),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 》、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 ,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其书法特点:总的来说是:姿态殊异,圆转自如,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2.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 ,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 有《行书千字文》。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其书法特点: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3.颜真卿
颜真卿(709一785),字清臣,琅玡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初学褚遂良,后师从 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 书典范。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俯、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 、《自书告身帖》、《颜氏家庙碑》等。
其书法特点:端庄遒劲,丰润饱满,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于圆满中见筋骨,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4.柳公权
柳公权(778一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 ”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柳公权一生书碑特多,主要代表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玄秘塔碑 》。
其书法特点: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5.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的主要书法代表作有:《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诗帖》、《令子帖》、《怀素自序》等。
其书法特点:笔墨特点为用墨丰腴,结字扁平,左低右高,笔画恣意,落字错落,率意天真。苏轼善写楷书、行书。
6.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 ,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其书法特点:章法布局比较舒朗,无论字距还是行距都比较舒朗,甚至一个字的布局也是比较舒朗。字形上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而定,当宽则宽,当长则长,不会刻意改变字的形状。擅长横画取势,字的姿态多变,尤其是撇捺相当舒展。善于逆笔,采用逆笔平出的方法,而收笔的特色在于注锋,由于注锋收笔,兼具隶书笔意,给人一种劲练疏瘦感觉。褚体楷书扭转提按变化相当丰富,甚至每一个字中的点画提按扭转都存在很多变化。褚体楷书每一个字中的点画相互呼应比较紧密,即使是相同的点画几乎都不存在雷同的现象。
考向一:汉字临摹
【典例1】(2024·云南)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示例:清、春、芳、洲、江、舍、波、影。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开放类试题,从这幅书法作品中挑出八个不同的简体字书写即可。示例:濯、清、春、芳、洲、江、舍、波、影、沙、初、浪、千、古、意、何、巢。
考向二:书法字体识别、鉴赏
【典例2】(2024·海南)赵孟頫的书法有“精工整练,潇散闲逸,形态妩媚,韵致十足”的特点,下列属于其作品的一项是( )
A.B..(2024·海南·中考真题)2024年4月2日,活动启动仪式在海南省博物馆举行。在“苏轼主题文物展·身行万里”展区,师生了解到苏东坡曾任八州太守,所任之地社会安定、百姓和乐,呈现出一片祥和景象。如果用一幅行书作品来描绘这一景象,下边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书法字体辨析。
AB书法作品内容是“厚德载物”,指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又或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CD书法作品内容是“政通人和”,意思是政事畅达,百姓和睦。指国家管理得好,人民安居乐业。结合题干“所任之地社会安定、百姓和乐,呈现出一片祥和景象”可知,CD项的“政通人和”正好能描绘这一景象;从字体上来看,选项BD笔画工整,没有连笔,字体方正,属于楷书;AC笔画有勾连,行云流水,属于行书;综合以上可知,从内容和字体要求来看,只有C项符合要求;
故选C。
考向三:汉字的形体演变和造字法
【典例3】(2024·江苏连云港)(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小宇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一本名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图书,这是清光绪年间(1901年)的一本识字课本,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书中对于“天”的解释引起了小宇的兴趣,小宇想制作一期板报,用“说文解字”“不同释义”“文表转换”“文化探源”四个板块展现探究的收获,请你帮他完成具体的任务。
【说文解字】
1.根据小宇提供的汉字演变图片和《说文解字》的解释,请你探究“天”的造字方法并写出依据。
——《说文解字·一部》
【不同释义】
2.《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和《新华字典》对于“天”字的解释差别很大,小宇列出了两种释义,请你写一段话简要说明二者的不同。
至高无上曰天。天,积气也。气包乎地。近地者气浓,离地愈远则愈薄。以风雨表测之,高千尺,气轻三十之一;高万有六百尺,轻三之一;高万八千尺,轻二之一;高至二百余里而气尽,气尽则空,故曰天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新华字典》
【文表转换】
3.小宇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天”字的解释转换为图表,请你帮助他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天”字的解释
高度 稀薄程度
一千尺 约333米 轻三十之一
万有六百尺 约3533米 ①
②______ 约6000米 轻二之一
二百余里 约100000米 ③
【文化探源】
4.由“至高无上曰天”,小宇联想到《少年中国说》。请你结合他摘录的内容,谈谈梁启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以及“我中国少年”之责任与使命。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答案】1.会意。大,是两手两脚分开的人形,用一横来指示人的头顶上方的区域,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天。 2.示例:《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天”的解释包含古人朴素的地理观,揭示了天的高度与气体稀薄程度的关系,更为详尽、具体;《新华字典》对“天”字的解释十分简要。 3.①轻三之一 ②万八千尺 ③气尽 4.示例:梁启超认为中国少年前途无量,未来可期,希望中国少年奋发自强、担当有为。我中国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应当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解析】1.本题考查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根据《说文解字·一部》“从一、大”以及篆文的两手分开的人形和其上的一横可知,“天”属于会意字。
2.本题考查字义的不同理解。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天”的解释更为详细,其中“至高无上曰天”来源于《说文解字》,之后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一系列数字,解释了离地越远空气越稀薄的道理,属于古代朴素的地理观。《新华字典》对“天”的解释就一句话: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相对来说解释更为简单。
3.本题考查文表内容转换。
“万有六百尺”对应《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的“高万有六百尺,轻三之一”,故①空应填:轻三分之一;
“轻二分之一”对应《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的“高万八千尺,轻二之一”,故②空应填:万八千尺;
“二百余里”对应《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的“高至二百余里而气尽”,故③空应填:气尽。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少年前途无量,“与天不老”“与国无疆”可见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中国少年,中国少年的命运与国家命运连在一起,我们应担当起这一份责任,努力建设国家。
易混易错点一:汉字抄录马虎
书写时潦草、带笔、粘连;每个字于田字格的位置不一,占田字格大小不一;字的结构不清;标点符号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随意;出现涂改的痕迹。考生书写时要注意:
1.书写笔画要清楚,笔顺正确,字形规范,不能写错别字。
2.按笔顺的一般规律写字: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要注意独体字笔画少,书写时要平衡对称、疏密有致、重心平稳。
3.不要涂改。字占田字格中央,字号不能太大或太小,约占田字格大小的三分之二。
易混易错点二:常见字体混淆
要了解常见的五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楷书、篆书、隶书较好分辨,楷书工工整整,篆书形状圆润,隶书多横画长、竖画短。考生往往容易混淆行书和草书,草书字体飘逸,相比行书更难辨认。
易混易错点三:书法常识掌握不牢
中考考查点偏重于书法字体的特点、名家的作品风格以及书法家的名篇赏析等方面。考生对汉字字体的演变等常识要加以了解:
了解书体的演变顺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诸体。
识别传统的五种书法字体:篆书字体、隶书字体、草书字体、行书字体、楷书字体。
了解书法文化常识:文房四宝、六书、永字八法、书圣、草圣、二王、魏碑、天下四大行书、楷书四大家、颜筋柳骨等。
1.(2024·海南·中考真题)从四副作品中任选一幅,用简体楷书,按现代汉语书写顺序,将作品内容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米字格内。
A. B. C. D.
【答案】厚德载物 或 政通人和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临摹。题目要求用简体楷书书写。书写时应确保字体端正,笔画规范,在米字格内书写。AB书法作品内容是“厚德载物”,CD书法作品内容是“政通人和”,作答时任选一幅,同时注意“厚、德、载、政、通”的正确书写。
2.(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从下面这幅“临夏情”书法作品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两个短语,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答案】示例:美丽中国 幸福东乡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临摹。临摹时要从书法作品中,选择最喜欢的两个短语,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这幅书法作品中的短语有:美丽中国、如意甘肃、花儿临夏、幸福东乡。“麗”是“丽”的繁体,“國”是“国”的繁体,“肅”是“肃”的繁体,“”是“儿”的繁体,“臨”是“临”的繁体,“東”是“东”的繁体,“”是“乡”的繁体。
3.(2024·云南·中考真题)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示例:清、春、芳、洲、江、舍、波、影。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开放类试题,从这幅书法作品中挑出八个不同的简体字书写即可。示例:濯、清、春、芳、洲、江、舍、波、影、沙、初、浪、千、古、意、何、巢。
4.(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慧心妙笔 青春远航
【答案】慧心妙笔 青春远航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用正楷抄写“慧心妙笔 青春远航”即可,注意“慧、航”的正确写法。
5.(2023·辽宁盘锦·中考真题)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含标点符号)抄写在方格中,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答案】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书写。注意用“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正楷依次认真书写,注意“碧、逾”的写法。
二、基础知识综合
6.(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生的幸与不幸、美与丑都在自己的心镜中,看自己有没有将苦涩酿成酒的功夫。于是,有一个声音隐隐传来——任凭岁月的潮夕卷起风浪,也要带着前行的勇气,在纯净的自然风物中,找寻到远离尘嚣的声音,化风为曲,听水为歌,任山转水转,终岁月无恙。
(1)请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苦涩 尘嚣
(3)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答案】(1)
(2) sè xiāo
(3) 镜 境 夕 汐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①用楷书工整美观,书写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②书写要规范,不写繁体字。注意“转”“恙”的书写。
(2)本题考查字音。
(1)苦涩(sè):①又苦又涩的味道。②形容痛苦难受。
(2)尘嚣(xiāo):人多喧闹。
(3)本题考查字形。
(1)心镜——心境:心情(指苦乐)。
(2)潮夕——潮汐: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现象;特指海潮。
(2023·海南·中考真题)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7.从下列书法作品中选用行书作品作为《青春风采录》的封面题词。你的选项是( )
A. B. C. D.
8.用简化楷体,按现代汉语书写顺序。将书法作品的内容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米子格内。
【答案】7.B 8.谱写青春 不负韶华
【解析】7.本题考查书法字体辨析。
A.楷书,字体方正,笔画平直,规矩严整。
B.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笔画牵连,流畅自如。
C.隶书,字形宽扁,横长竖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D.草书,跌宕落笔,运转龙蛇,纵横洒脱,一气呵成。
故选B。
8.本题考查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画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
书法内容为“譜寫青春,不負韶華”,简体字为“谱写青春,不负韶华”,从右至左书写。
注意“谱、韶”的间架结构和写法。
三、综合性学习
9.(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邻居小明即将步入初三。作为好朋友,你想结合自己的经验帮助他更好地迎接初三生活。
[坚定目标]
(1)请你将下面的句子准确、工整地抄写在书签上送给他。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指点迷津]
(2)小明写作时经常无话可说,他为此感到苦恼。请你分享两点自己的写作经验。
[饮食建议]
(3)小明有些挑食,请你根据下图,给出两条饮食建议。
建议:① ②
[送出鼓励]
(4)请你以下面这句话为开头,写一段激励的话送给小明。(不少于60字)
小明,奋斗的初三才美丽。
【答案】(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示例:1.准备一个笔记本,将看到的好文章、好素材随时剪贴或记录下来,分门别类进行储存。对于自己认为非常好的材料要经常诵读,甚至背诵。2.靠“联想”,打开思路,挖掘思维的活水。联想在作文构思中起着重要作用,决不可忽视。
(3) 示例:多吃谷物类食物 荤素搭配,均衡膳食
(4)示例:只有奋斗,才有了我们的成长与收获。初三的奋斗,可以让我们学会坚持,学会努力拼搏,更能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小明,让我们怀着奋斗的心态,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因为我们应懂得,只有奋斗,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书写。注意用“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正楷依次认真书写,注意“志、成”的写法。
(2)本题考查联系实际的能力。
围绕“写作时经常无话可说”的话题,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来谈。
示例:①博览有益之书,积累素材,拓展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②靠“文学手法”打开文路,单单在描写方面,就有正面描写,侧面衬托,细节描写,感情衬托,在描写一个场面时若能运用上这些手法,就一定能宕开写作的思路,不愁无话可说。
(3)本题考查提建议。
结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提建议。
示例:①少吃“油脂类”和“蛋奶类”食物。②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吃适量新鲜水果和蔬菜。
(4)本题考查表达能力。
围绕“奋斗的初三才美丽”的论点补写即可。
示例:初三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我们不应该退缩,相反,我们应勇敢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正是因为我们的奋斗,我们才能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小明,初三的奋斗之路,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我们是主角,而成功就是给我们的奖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