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特辑第二期素材积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特辑第二期素材积累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特辑第二期——优秀人物素材
1.王计兵 外卖诗人
【适用主题】诗与远方、追求梦想、坚持与热爱
王计兵是一名普通的外卖员,他坚持写诗,用自己的文字记录生活,为千千万万沉默的小人物代言。他登上春晚舞台,体现了这个世界对认真生活的“小人物”、劳动者的善意和尊重。
王计兵,一位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员,送餐箱里不仅装着生活的奔波,更藏着他对诗歌的热爱。他在红绿灯的间隙构思诗句,在忙碌的送餐途中捕捉生活的诗意。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无关职业与身份,只要心中有梦,并为之不懈努力,即便身处平凡岗位,也能绽放出耀眼光芒。他登上春晚,是对每一个心怀梦想的小人物的肯定,激励着我们在逐梦路上,无惧风雨,砥砺前行。
2.埃文·凯尔 无偿捐赠相册
【适用主题】国际友谊、历史真相、追求和平
埃文·凯尔,一位外国友人,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将自己珍藏的二战时期相册无偿捐赠。这本相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传递着跨越国界的善意与对和平的向往。它是友谊的见证,让我们看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国与国之间的友好情谊能够跨越历史的鸿沟,在和平的道路上携手前行。这份珍贵的礼物,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用友谊之桥连接世界,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明天。
3.蔡磊 渐冻症抗争者借助AI完成演讲
【适用主题】笑对生活和磨难、战胜自己、挑战命运、坚强不屈
41岁前,蔡磊在众人眼中是标准的成功人士:“中国新经济领军人物”“中国改革贡献人物”“电子发票推动者”、京东副总裁……2019年10月,他确诊为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预期寿命仅有三至五年。多年来,蔡磊及其团队协调科学家、科研单位等多方力量,力图攻克渐冻症,2024年在渐冻症科研方面投入超过4000万。
日前,借助AI技术,蔡磊在央视新闻首台完成了一场演讲,表达自己“与其等死,不如战斗”的决心。新年1月1日,蔡磊发布了新年公开信,信中他表示,自己的四肢已经基本瘫痪,依靠眼控技术办公和沟通,吞咽和呼吸也越来越虚弱,但他相信渐冻症抗争的接力棒不会掉落:“绝不坐以待毙,直至攻克这一顽疾!”
4.全红婵 跳水运动员
【适用主题】梦想与坚持、天赋与努力、体育精神、笑对逆境和磨难、汗水与付出
全红婵,2007年3月28日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2014年,年仅7岁的她因出众的身体素质被湛江市体校跳水教练陈华明看中,由此踏上跳水之路。进入体校后,全红婵每日进行高强度训练,无数次重复基础动作,从不懈怠,对跳水的热爱也愈发深沉。
2020年,13岁的全红婵在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中一鸣惊人,以领先第二名28分的绝对优势夺得女子10米单人跳台冠军,获得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2021年东京奥运会,初登奥运赛场的全红婵在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技惊四座,五个动作三跳满分,以466.20分的超高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成为中国跳水历史上第二年轻的奥运冠军。同年全运会,她又斩获女子团体和女子单人10米跳台两项冠军。
此后,全红婵不断挑战自我。面对发育期带来的身体变化影响动作表现,她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在教练指导下,通过更加刻苦的训练和科学的调整来克服困难。在2024年多哈世锦赛上,她完美攻克此前曾失误的高难度动作“207C”,以436.25分的成绩夺得女子单人10米台冠军,实现生涯金牌大满贯。同年巴黎奥运会,全红婵再度展现统治力,在女子双人10米台和女子单人10米台项目中双双夺冠,超越伏明霞,以17岁131天的年龄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 。
全红婵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对跳水的热爱以及不断挑战极限的精神,在跳水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中国体育界的闪耀之星,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向前。
5.袁东珏 古籍修复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适用主题】热爱、生命价值、文化传承、坚守
袁东珏是四川古籍修复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24年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袁东珏与古籍修复结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古籍修复工作停滞多年,有待重新起步。1983年,在四川省图书馆从事图书修补工作的袁东珏被推荐参加了古籍修复培训班。“回来后我就想,我一定要干这个。”一年的系统学习,让袁东珏彻底爱上古籍修复。1984年,培训结束后,她开始筹备四川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当时,袁东珏不仅带回来很多东西,诸如染纸的植物原料、修复用纸等,还天南海北地去淘各种工具、材料。那台压平机,就是她托人从南京买来的。还有古籍修复中心至今仍在使用的几张修复桌,也是她当时从上海图书馆抄来图纸,找人现做的。
在袁东珏的努力下,古籍修复室基本成型,有了成体系、成套的工具材料,也有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修复工作流程。接下来整整18年,在这间修复室里,她只身一人扛起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据统计,她修复的各类珍贵古籍及书画、图档资料多达355种、4088册,总量超55000叶,其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有25种、190册、7350叶。袁东珏非常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她已正式收徒38人,并通过各类授课形式教授学生达千余人次,她身边的徒弟已经是四川省古籍修复的中坚力量。
6.张宝剑 外卖路上的“急救”
【适用主题】平凡职业中的英雄情怀、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
拍打肩膀,检查呼吸,取出AED设备操作。武汉街头,外卖员张宝剑偶遇车祸现场进行急救,为伤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其救人视频走红后,大家既为伤者揪心,更惊讶于外卖员会随身携带AED。张宝剑去年因救助伤者而被当地政府表彰,问其需求时,张宝剑主动申请配备AED。为了方便随身携带5斤重的AED,他对车子进行改装。如今的他不止送外卖,还送急救。此外,他还自费考取红十字会急救师资资格证和aha国际救援证。已是驿站队长的他,更将驿站队员培训成急救骑兵。
7.颜波涛 “时光修复师”
【适用主题】记忆修复的温情力量、善意传递的涟漪效应
在山东东营,有一位“时光修复师”。颜波涛经营着一家数码工作室,从事电子产品维修。本职工作之外,他还义务帮助市民修复转存老式录像带。这些年,他成功修复和转录2万多盘录像带,累计时长超过3.5万小时。小小的录像带,承载沉甸甸的情感。与儿时的自己重逢,与过世的亲人重聚,坐上“时光机”,人们收获温情与感动。
8.王志勤 通信领域的璀璨领航星
【适用话题】创新驱动发展、国际竞争、团队协作
在全球通信行业的浩瀚星空中,王志勤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那颗领航星。多年来,她心无旁骛地投身于通信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工作,堪称 5G技术崛起征程中的中流砥柱。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通信标准竞争局势,王志勤凭借深厚的专业积累和精准独到的行业洞察力,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她深入钻研通信技术的核心原理,不放过任何一个技术细节,在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中,为我国在5G标准制定的国际舞台上争得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她频繁穿梭于各类国际通信技术交流盛会,用严谨且富有前瞻性的观点,向世界传递中国通信力量的最强音。不仅如此,在推动5G从理论迈向实际应用的关键进程里,王志勤充分发挥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凝聚各方专业力量,逐一攻克技术难题。如今,无论是繁华都市的核心商圈,还是偏远山区的通信基站,5G网络覆盖的背后,都烙印着王志勤及其团队辛勤耕耘的痕迹,她用智慧与汗水为我国通信事业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9.玛依努尔·尼牙孜 新疆医疗战线上的守护天使
【适用话题】奉献精神、民族团结、医疗公平
玛依努尔·尼牙孜宛如一位播撒希望的守护天使,长久扎根于新疆医疗事业这片土地。身为维吾尔族的她,将满腔热忱都倾注在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的伟大事业中,尤其是在妇产科领域建树卓越。新疆地域辽阔,医疗环境复杂多样,面对众多亟待救治的患者,她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她持续追踪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将先进的妇产科诊疗手段引入新疆,为无数产妇的平安分娩保驾护航。日常工作中,她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耐心倾听每一位产妇的诉求,用温暖的话语和精湛的医术抚平她们内心的焦虑与恐惧。同时,她深知人才培养对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的重要性,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与丰富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为新疆医疗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凭借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她赢得了患者的衷心爱戴和同事们的一致赞誉,成为新疆医疗战线上守护各族人民健康的坚固堡垒。
10.金梅林 动物健康防线的坚实捍卫者
【适用话题】公共卫生安全、科研精神、人才培养
金梅林仿若一位忠诚无畏的卫士,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默默坚守、成绩卓著。长期以来,她专注于动物传染病研究,带领团队在病毒学、免疫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深入探索、攻坚克难。金梅林深知保障动物健康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多种动物疫病的系统研究,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在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过程中,她积极建言献策、身体力行,为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疫病传播筑牢了第一道防线。每当重大动物疫情暴发,金梅林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线,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开展研究,全力寻找切实有效的防控方法。同时,她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我国动物健康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金梅林用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守护着动物世界的健康安宁,成为动物健康防线的坚实捍卫者。
11.柯洁 围棋斗士
【适用话题】勇敢无畏、 捍卫公平
弈林骄子柯洁,二十三岁便以凌云之姿揽八冠于怀,创下最年轻“八冠王”旷世传奇。之前与AlphaGo执子论道,虽折戟沉沙,然其“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勇,宛若暗夜炬火,在世界棋坛镌刻下“人类智慧丰碑”的璀璨印记。
2025年1月,柯洁在冲击个人第九个围棋世界冠军的决赛中,因对手举报遭遇争议判罚后选择退赛,对手未赢一局即夺冠。事件引发舆论声援,韩国棋院已就判罚规则致歉并启动修订程序。“棋虽小道,品德最尊”。柯洁以退赛表达抗争,展现了他对公平竞技的坚守与对围棋精神的捍卫,彰显棋品如人品的高洁风范。
12.张晋藩 中国法制史学的泰斗
【适用话题】教育传承、学术钻研、责任使命
张晋藩出生于山东龙口,一生致力于法学教育和中国法制史研究。
在法学教育方面,他是新中国首批法学博士生导师,始终秉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他的课堂生动有趣,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和研究能力。他对学生要求严格,从论文选题到资料查阅、观点论证,每一个环节都悉心指导。至今已培养博士生百余人,这些学生如今已成为我国法学界的中坚力量。
在学术研究上,他是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面对中国古代法制史料繁杂、研究体系不完善的状况,他埋首古籍,深入研究,撰写了多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如《中国法制通史》等,系统梳理了中国法制发展脉络,为中国法制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法学学术发展,也为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13.王小谟 雷达与预警机领域的传奇开拓者
【适用话题】科技创新、坚守与突破、爱国奉献
王小谟,这位从上海走出来的科研巨匠,一生与雷达事业紧密相连。自投身科研工作起,他便展现出对雷达技术超乎常人的执着与热情。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他没有丝毫退缩,带领团队日夜攻坚。
在研制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时,面临着技术难题多、研发时间紧等诸多挑战。王小谟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创新性地提出新的技术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调试,终于成功攻克技术难关,使我国雷达探测精度等关键性能大幅提升。
而在现代预警机事业上,他更是功不可没。预警机研发难度极大,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王小谟亲自挂帅,深入研究机载预警系统架构,带领团队突破一个又一个核心技术瓶颈。他主持研制的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投入使用后极大增强了我国空中预警与指挥能力,让我国预警机技术一举迈入国际先进行列,为国防事业筑牢了坚不可摧的科技壁垒。
14.叶嘉莹 国学泰斗
【适用话题】坚守初心、传承文化
叶嘉莹出生在书香世家,一生坚守初心,致力于古典诗词的研究与传承。历经磨难,她始终未放弃对诗词的热爱,将毕生精力倾注于教育事业,培养了无数学生。她还推动诗词国际化,让世界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她用一生诠释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真谛,成为文化传承的典范。她如同站在文化高峰之上的智者,用一生的坚守,为后人照亮了文化传承的道路。
叶先生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教书,如果有来生,我还教古典诗词。”作家白先勇称“叶先生是引导我进入中国诗词殿堂的人”,诗人席慕蓉直言“她就是诗魂”,痖弦称赞她是“穿裙子的士”。
15.王德顺 最酷爷爷
【适用话题】知行合一、多元探索
王德顺,被网友称为“最酷爷爷”“高龄青年”,以知行合一和多元探索诠释了生命的无限可能。他88岁仍保持少年心态,不断挑战自我:50岁开始健身,60岁重返舞台,79岁走T台,85岁拿下飞行执照,89岁为电影《哪吒2》配音。他用行动证明,年龄不应成为限制,多元探索才是生命的意义。
他在采访中说过:“你愿意怎么走,就怎么走。”或许,这正是他留给世界最酷的“建议”:不设限,不盲从,活出独一无二的旅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