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清州镇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清州镇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清州镇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0分)
1.(3分)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入列。2019年12月,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2021年3月,我国海军装备的第二艘055型万吨驱逐舰——拉萨舰正式在青岛某军港亮相。这说明,我国海军(  )
A. 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B. 有能力保卫祖国海疆的安全
C. 成立于改革开放实行第一年
D. 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2.(3分)如表是七年级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段,他围绕的核心主题是(  )
主题:
分布地区:黄河中游;
距今时间:约7000-5000年;
代表遗址:半坡遗址;
重要特征:制作彩陶
A. 仰韶文化 B. 大汶口文化
C. 龙山文化 D. 红山文化
3.(3分)《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此书内容包括(  )
①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②战国七雄 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④宋金南北对峙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③④
4.(3分)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元里人民抗英,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爱国壮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A.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 同仇敌忾,抗御外辱
5.(3分)某电视剧组准备拍摄以下四组历史镜头,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 刘邦在灯下阅读《史记》
B. 张仲景在纸上为病人开药方
C. 汉武帝练“五禽戏”强身健体
D. 刘邦带兵逃入寺院
6.(3分)“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
A. 实业救国 B. 变法图强 C. 民主科学 D. 抗日救亡
7.(3分)左宗棠在创办福州船政局后指出:“所造战船既可布置沿海各省以保卫京师,也可在无事之时转运粮食,发展贸易”。由此可知,左宗棠(  )
A. 主张加强西北塞防 B. 具有富国强兵意识
C. 强调保障粮食安全 D. 重视发展资本主义
8.(3分)“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
②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③ 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9.(3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雕造吸收了哪一教派的艺术特点(  )
A. 伊斯兰教 B. 道教 C. 佛教 D. 儒家思想
10.(3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
①废除了封建帝制
②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③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篇章
④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3分)孙中山先生曾说“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下列说法能印证孙中山先生观点的有(  )
①郑和下西洋,大大发展了明朝的海外贸易
②强大的海军力量帮助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③鸦片战争中,由于中国海防力量薄弱,英军沿海北上,迅速使清政府屈服
④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2.(3分)201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开幕,此后该展会将永久落户桂林,这位桂林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东盟属于世界经济区域性集团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理解正确的是(  )
A. 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B. 是经济全球化的唯一途径
C. 提高了集团内各国的国际竞争力
D. 彻底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24.0分)
13.(8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王朝都从思想、文化、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一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分别体现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两项措施?
材料二 董仲舒非常强调“大一统”,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这种思想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依据。
——摘编自《文物秦汉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主张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他的什么建议?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进一步推行改革措施,规定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革的守旧贵族。其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
——摘编自《孝文帝改革》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至少写出两点),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社会进步的因素。(至少写出两点)
14.(8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1)举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件史实,以此说明“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惊天动地]
材料二: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它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
--埃德加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材料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远征途中对中国共产党最具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
[改天换地]
材料三: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1956年毛泽东在一次国务会议上的发言
(3)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什么阶段?
[翻天覆地]
材料四: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4)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5.(8分)历史节点,内蕴乾坤,聚焦探源,观史知今。请识读下列年代尺,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历史节点年代尺(部分)
(1)请识读年代尺,将A、B、C、D四个空白处补充完整。
(2)识读节点①和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国共两次合作形成后分别取得了怎样的革命成果。
(3)节点②到③是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基本结束了这一对峙局面的事件是什么?节点④到⑤期间,人民解放军取得哪些重大胜利?(列举两例)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回顾近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历程有何现实意义?
试卷答案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元里人民抗英,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爱国壮举都反映外来侵略,体现了同仇敌忾,抗御外辱,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家国情怀。掌握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元里人民抗英,义和团运动等史实。
本题通过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元里人民抗英,义和团运动等史实,考查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福州船政局,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根据题干信息“所造战船既可布置沿海各省以保卫京师,也可在无事之时转运粮食,发展贸易”可知,轮船招商局所造轮船既可在战时保卫京师,也可在和平年代运送物资,发展贸易,说明左宗棠具有富国强兵的意识,B项正确;左宗棠重视西北塞防,率军收复新疆,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强调保障粮食安全”与题干“所造战船既可布置沿海各省以保卫京师”不符,排除C项;左宗棠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与“重视发展资本主义”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8.【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大战历时4年多”“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性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故①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②项不正确;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但科技应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例如一战中飞机、毒气等的使用直接导致战争死亡人数的增多,故③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分析可知,战争危害巨大,故④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解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
(1)史料类型:根据出土的“秦半两铜钱”和“衡器八斤铜权”和所学可知,材料一所示均属于实物史料。措施:根据材料一图1“秦半两铜钱”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是统一货币;根据材料一图2“衡器八斤铜权”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是统一度量衡。
(2)核心观点:根据材料三“董仲舒非常强调'大一统”,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这种思想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依据。”可知,董仲舒主张的核心观点是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措施:根据材料四“北魏孝文帝进一步推行改革措施,规定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革的守旧贵族。”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有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意义:根据材料四“其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
(4)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促进古代社会进步的因素有:经济上的统一;思想上的统一;通过改革,促进文明进步和民族交融。
14.【解析】(1)本题以“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为切入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史实。
(2)本题考查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掌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影响的相关史实。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本题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的掌握。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百团大战在彭德怀的领导下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这两个史实都证明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材料“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它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可知反映的是红军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依据材料“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故答案为: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百团大战在彭德怀的领导下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3)三大改造。我国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十一届三中全会。
15.【解析】本题考查国共两次合作、抗日战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解放战争。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答。
(1)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两党合作的基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2)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先后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3)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解放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在战略决战阶段,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4)根据材料可知,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回顾历史的现实意义在于两党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再次携手,通力合作,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故答案为:
(1)A:国民党一大;B:南昌起义、C:全面内战爆发;D:解放战争的胜利。
(2)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取得抗战胜利。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4)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再次携手,通力合作,这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