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市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生物试题(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石家庄市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生物试题(有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阶段一测试
生物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
1. 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自交过程中产生的配子情况如下,正确的是( )
A. 雌配子中A:雄配子中A=1∶1 B. 雌配子∶雄配子=1∶4
C. 雌配子或雄配子中A∶a=1∶1 D. 雌配子∶雄配子=1∶1
2.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是由于(  )
A.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
B. 减数分裂Ⅱ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C. 减数分裂Ⅰ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减数分裂Ⅰ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3. 下图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图中共有2个四分体,4对姐妹染色单体
B. A和B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也称为四分体
C. a与b′或者c′与d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D. a和b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4.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高茎和匍匐茎 B. 小麦的抗倒伏和不抗病
C. 小狗的长毛和粗毛 D. 小猫的立耳和垂耳
5.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有Aa和AA两种类型个体,Aa:AA=1:2,个体之间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5/9 B. 2/7 C. 5/18 D. 13/18
6. 在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某同学分别从甲乙两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100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甲乙两袋中各取出一球分别模拟产生配子的过程
B. 将甲乙两袋中取出的球组合在一起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 袋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混匀后再进行抓取
D. 每个袋子中D与d小球数量必须相等,且甲袋小球总数与乙袋小球总数也要相等
7. 已知剑白香猪染色体数为2n=38。图1为剑白香猪体内某一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图2为某剑白香猪体内的细胞分裂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编号为①②
B. 图1中细胞③存在0或1或2条Y染色体
C. 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有2种
D. 图2的甲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有19种
8. 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3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 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C. 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出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9. 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进行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物上所产生的子代( )
A. 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比例都是1:1
B. 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比例都是3:1
C. 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D. 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10. 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香味性状受隐性遗传因子(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选择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
B. 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Aabb、AaBb
C. 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
D. 子代群体中有香味感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4
11. 如图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几种形态。以下有关这些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 图①染色体经间期复制,成为图②含2个DNA分子的染色体
B. 图③所示是一个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互换
C. 一个细胞中的图③和图④所示染色体也能发生联会
D. 图⑤中1和2形状、大小相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12. 灰身和黑身是果蝇体色的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将一群灰身雌果蝇分别和黑身雄果蝇杂交,果蝇发育过程一切正常(不存在致死现象),F 出现1/3黑身果蝇和2/3灰身果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代灰身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BB:Bb=1:2
B. F 灰身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是 Bb
C. F 中黑身果蝇均为纯合子
D. F 中灰身雌果蝇分别与黑身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黑身果蝇约占1/3
13. 金丝雀的毛色和嘴型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a和B/b基因控制,为探究金丝雀毛色和嘴型基因在遗传中的致死情况,科学家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组1、组2中F1个体数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亲本 F1
1 绿羽长嘴×绿羽长嘴 绿羽长嘴:黄羽长嘴=2:1
2 黄羽短嘴×黄羽短嘴 黄羽长嘴:黄羽短嘴=1:2
3 绿羽短嘴×绿羽短嘴 绿羽短嘴:绿羽长嘴:黄羽短嘴:黄羽长嘴=4:2:2:1
A. 两对相对性状中绿羽、短嘴为显性性状
B. 组1F1中绿羽长嘴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C. 组3的F1中致死基因型有5种,其中纯合子占3/7
D. 让组1 F1绿羽长嘴个体与组2 F1黄羽短嘴个体随机交配,子代绿羽短嘴占1/8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全对得6分,部分对得3分,选错得0分)
14. 1903年萨顿和鲍威尔两人分别提出,遗传因子就在染色体上,由此形成了萨顿——鲍威尔染色体学说。人类在寻找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多项研究。下列有关科学家实验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通过选取豌豆的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推论
C. 孟德尔通过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 正常情况下,杂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一致
15. 某同学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该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或Ⅱ、Ⅲ两个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I、Ⅱ两个小桶中抓取小球可以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
B. 从Ⅱ、Ⅲ两个小桶中抓取足够多的小球,可形成4种比例相等的组合
C. 从Ⅱ、Ⅲ两个小桶中抓取小球无法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 I、Ⅱ两个小桶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者含有的小球数量完全相等
16. 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结合下表信息,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项目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 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女孩可能为秃顶
B. 非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女孩可能为秃顶
C. 非秃顶男与秃顶女婚配,要想避免子代秃顶,选择生女孩
D. 秃顶男与非秃顶女婚配,后代男孩和女孩均有可能为秃顶
17. 某植物叶片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浅绿色植株自花受粉得F1,F1自交得F2,则F2成熟个体中深绿色个体占3/8
B. 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均为深绿色
C. 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D. 若含a基因的花粉不育,则浅绿色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深绿色∶浅绿色=1∶1
18. 下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2N=4)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2中①~④表示该动物有性生殖时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b、c分别表示某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物质或结构的相对数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甲、乙、丙细胞均有同源染色体 B. 图1中乙细胞对应图2中②时期
C. 图1中丁细胞对应图2中③时期 D. 图2中①时期可能无同源染色体
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31分,除个别题目标注分数,其余每空1分)
19. 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
20. 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像(只表示出部分染色体)与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A~E段表示一个完整的配子形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__________,要保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还需要借助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
(2)图1所示的细胞所处具体时期为_________,处于图2中的_________(填“AC”,“CD”或“EF”)时间段。
(3)图2中CD时间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的比例为__________。
(4)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时,减数分裂Ⅰ中期与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的不同点是_________。
21. 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成功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豌豆适合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其优点包括:豌豆是严格的____________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还具有易于区分的多对相对性状,用于进行杂交实验,易于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2)在进行豌豆的人工异花传粉实验时,需要在花蕾期对____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进行____________(填操作步骤)处理,之后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父本植株的花粉,将其均匀涂抹于处理后的母本的雌蕊柱头上,随即套袋。
(3)为了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提出了四点假说,其中包括“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如果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而是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____________。如果雌、雄配子的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2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____________。
(4)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解释表明,F2植株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然而F1自交实验仅能呈现出F2植株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为3:1。由此可见,还需要进一步验证F2植株中的高茎确实包含两种遗传因子组成,且两种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1:2。请你以F2代的高茎豌豆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来解决上述问题,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预期结果。
设计思路: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22. 如图是科学家根据果蝇的遗传实验,绘制出的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的位置,请据图回答: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和_____。
(2)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_____关系。
(3)_____最先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排列。
(4)该染色体上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两个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_____。
河北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阶段一测试
生物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全对得6分,部分对得3分,选错得0分)
【14题答案】
【答案】AD
【15题答案】
【答案】AB
【16题答案】
【答案】ACD
【17题答案】
【答案】ABC
【18题答案】
【答案】ACD
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31分,除个别题目标注分数,其余每空1分)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绿色 ②. aabb
(2) ①. AaBb ②. 4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一半(或1/2) ②. 受精作用
(2) ①. 减数分裂Ⅱ后期 ②. EF
(3)2:1:2
(4)减数分裂Ⅰ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减数分裂Ⅱ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
【21题答案】
【答案】(1)自花传粉(闭花授粉)
(2) ①. 母本 ②. 去雄
(3) ①. 1:1 ②. 5:1
(4) ①. 选择F2高茎豌豆植株进行并自交,观察并统计F3发育成的植株的性状及比例 ②. F3植株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茎:矮茎=5:1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DNA ②. 蛋白质
(2)平行 (3) ①. 萨顿 ②. 线性 (4)不遵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