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部分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部分初中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历 史
选择题( 共20 小题,2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D D B B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A B C B A B B
1 . A 【解析】本题考点河南地方史,考查学生史料实证能力。题干材料中史学家用历史
文 献和考古发现实物共同确定了夏朝的都城,依据所学,夏是中华早期奴隶制文明的
开始, 而这一地区在河南登封,说明中原文明是我国早期国 家文明发展的核心 区域,
A 符合题 意。故选 A 。
2 . B 【解析】本题考点农业工具的发展,考查学生唯物史观。题干材料中,原始社会由于
生 产力低下,工具以天然为主,硬度低,当时生产方式是刀耕火种;随着铁农具出现,铁
器硬 度高,生产力提高了,农耕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类进入更高一级的社会中,所以材
料揭示 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发展规律,B 正确;ACD 都是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规
律,但都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
3 . B 【解析】本题考点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主旨 自 张骞
出 使西域后,西汉与西域关系密切,汉政府建立专门机构处理西域事物,双方互有往来,
说明 丝路是西汉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对外关系加强,B 符合题意;自 由平等之风是近代
中国形 成的,A 错误;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域”专指葱岭以东,广义的“西域”
则指 经狭义的西域所能到达的所有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
北部在 内,所以 C 项西域指代不明,全部的表述绝对化,结论无法得出;丝绸之路后西汉
建立大鸿 胪寺,是完善了西汉政府机构,不是改变,D 表述错误。故选 B 。
4 . D 【解析】本题考点隋唐大运河,考查学生时空观念。题干材料中这条河人字形,“一撇”
在黄河以南,分为通济渠、山阳渎(邗沟)、江南河;“一捺”在黄河以北,为永济渠。依据所 学这
是隋唐大运河,“一捺”沟通了黄河和海河;“一撇 ”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 所以共
同点是沟通南北经济。故选 D 。
5 . D 【解析】本题考点宋代科技,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题干材料中,宋建国之初书籍
数 量和建国之后四十年间数量对比翻 25 倍,而且刻本书价格低廉。从数量变化和价
格对比 上可知,当时书籍的印刷量巨大,依据所学可知,能够推动宋代书籍达到这一
标准的是活 字印刷术的出现,D 正确;AC 也是推动宋代书籍多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
原因;古代雕 刻技术远古时期就已发达成熟,B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
6 . B 【解析】本题考点元代艺术,考查学生历史解释能力。题干材料中元曲有汉族元素,
还 有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的音乐语言元素,所以它的形成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发
展的特 点,B 符合题意;A 不符合题意;C 与事实不符;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7 . B 【解析】本题考点明代经济发展,考查学生史料实证意识。题干材料中主旨是,因开
封 交通便利,所以这里商业贸易发达,市场繁荣,所以强调的是经济,而不是政治、文化
和民 族关系。故选 B 。
8 . C 【解析】本题考点辛亥革命,考查学生史料实证能力。题干材料图片分别是兴中
会和 同盟会徽章,依据所学可知,兴中会和同盟会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组织,领导人孙中
山,依 据所学,拥有这两枚徽章的人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C 正确。故选 C 。
9 . D 【解析】本题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
干材 料这幅战争形势图关键信息“朝鲜半岛、鸭绿江、山东半岛”,依据所学,和朝鲜半岛有
关的 战争有甲午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但抗美援朝没打到山东和辽东半岛,D 符合题意;
依据
· 1 ·
所学,甲午战争发生了黄海大战、旅大战役、平壤战役,都在形势图中有所指。故选 D。
10 . C 【解析】本题考点抗日战争,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题干材料中《申报》在七七事变
前后报道方向发生了变化,之前以“三罢”运动为主,之后以呼吁全民族抗战为主,依据所
学,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是日本的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同日本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
要矛 盾导致,所以 C 正确。故选 C 。
11 . D 【解析】本题考点土地改革,考查学生史料分析能力。题干时间 1947 年,关键信
息 “土改、彻底了、公平了、满意了”“生产情绪高涨”,表现为合买耕牛,“好好生产,支援前
线”,所以材料强调的主旨是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D 符合题意;AC
是抗日战争时期,时间排除;土地改革在 1952 年才彻底摧毁了全国的封建土地制
度, 1947 年是解放区范围内的土改。故选 D 。
12 . A 【解析】本题考点近代社会生活,考查学生历史解释能力。题干材料中这则广告内
容 新词语“火车站、大马路、新舞台、西餐馆”,都是受西方的影响,说明上海社会生活出现了
近代的新变化,A 正确;B 明显不符合题意;这说明报刊内容的娱乐化和商业化,但材
料 中没有对于时局的描写,C 结论得不出;上海本身就是商业中心,所以 D 项结论材料
也得 不 出。故选 A。
13 . C 【解析】本题考点“一五”计划,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题干材料中对五年计划的
概念作出了定义,关键信息是“计划经济”“重大建设项 目”,依据所学,最早的五年计划
就是“一五”计划,当时的重点就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所以 C 正确。故选 C 。
14 . A 【解析】本题考点经济特区,考查学生史料分析能力。题干材料中对海南岛的评
论, 侧重点在它的地理位置好、面积大和自然资源丰富,依据所学,1988 年海南成立特区,
这 个讲话是 1987 年,所以材料是说海南岛成立特区的自然条件,A 正确;BC 项材料中没
有 体现;D 项时间不对。故选 A。
15 . B 【解析】本题考点古代亚非文明,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关键限制
是 “大河文明”,由此排除 D;大河文明以农业发展为主,但农业中商业又很出名的,依
据所 学是古巴比伦,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石柱上,上面所记载的内容
充分反映 了古巴比伦活跃的商业经济发展,所以 B 符合题意。故选 B 。
16 . C 【解析】本题考点光荣革命,考查学生历史解释能力。题干材料主旨光荣革命后,
国 王和议会两者之间权力关系发生变化,《权利法案》的颁布,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
力进 行了明确的制约,是维护两者之间平衡关系的前提,C 正确;A 时间不对;B 激化了两
者的 矛盾,打破了平衡;D 是《权利法案》后提出的,逻辑不对。故选 C。
17 . B 【解析】本题考点明治维新,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
题 干材料时间是 1874 年,此时日本已进入明治维新时期,这份建议书的内容主旨是希
望日 本向英国学习,走海运兴国之路,这是和日本经济发展有关的,四 个选项中殖产兴
业是明 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所以 B 项符合题意;A 属于政治上的改革;C 属于军
事改革; D 属于社会生活的改革。故选 B 。
18 . A 【解析】本题考点近代自然科学成就,考查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题干这幅图的抛
物 线属于力学内容,是地球引力的结果,而这一科学成就相关的是 A , BCD 均不符合
题意。 故选 A 。
19 . B 【解析】本题考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考查学生数据分析能力。题干材料中第一次
不 合作运动后,英国纺织品进 口下降,印度自产纺织品上升,这一变化使得印度人感受
到民 族解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 民族自信,所以 B 正确;A 不符合史实,这时候
印度没 有摆脱英国统治;C 项结论题干材料得不出;印度这次手纺运动,目 的是抵制英
国殖民经 济侵略,同英国斗争,并不是为了恢复印度的手 工 业发展,所 以 D 项不
符合史实。故 选 B。
20 . B 【解析】本题考点现代社会的问题,考查学生数据分析能力。题干材料数据分
析, 1990 年到 2018 年,世界多数国家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即老龄化严重,所以 B
符合 题意;材料是老年人数量,不是人口总数量,A 不对;人口是否负增长,数据看
不出来,
· 2 ·
C 排除;数据只是占比,不是具体人数,日本老龄人数占比大,但人口基数小,所以总数不
一定是最多的,D 错误。故选 B 。
非选择题( 共5 小题,30 分)
21 . (6 分)
(1) 都是古代测量水位的工具;对当时的农业发展有指导作用;都为今天水利事业发生
产 生深远影响等。(3 分)
(2) 有助于推动中埃双边关系发展;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2 分)
(3) 小浪底水利工程( 青铜峡、三门峡水利工程等)。( 1 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2. (6 分)
(1)《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办厂;英国工业革命后实力增强且
需 要拓展市场原料地,英国在铁路修筑等近代工业技术方面有优势;焦作煤炭资
源丰富。 (3 分)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积极支持、参加工人运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反抗日本侵略,为
抗战提供物资支持。(2 分)
(3) 近代中国被侵略与人民顽强反抗的历史。( 1 分)
23 . (6 分)
(1) 各级政府的支持;国家政策的引领;先进的城市管理模式;产业链各方面的协同支撑;
科学技术的进步等。(3 分,任意回答三点即可)
(2) 覆盖面广;国际影响力大;经济效益高;方便快捷;潜力大;发展快等。 (2 分,任意回
答两点即可)
(3) 低空经济要从娃娃抓起;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等。( 1 分)
24. (6 分)
(1) 有利的自然条件;美国以农业种植起家,有农业发展经验;领土扩张,土地面积增加;
政府部门的鼓励;大量劳动力的迁入,带去了生产力和农业生产技术等。 (3 分,任意
回 答三点即可)
(2) 共同点:都是美国工业革命的产物,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 1 分)意义:推动
了 美国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 分)
(3) 充分利用科技成就;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调动农民创新的积极性等。( 1 分)
25 . (6 分)【示例】 各国团结合作,共守人类家园
20 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
逐 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联合国积极承担了保护 自 然环境安全的责任。近年来
的世界环 境日主题都围绕着“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展开,为促进全球环保意识、提高
各国对环境 问题的关注提供了平台,也说明环境保护是全世界的大事,各国只有加
强合作,共同努 力,才能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评分标准:
· 3 ·
一等 (5—6 分) ①观点明确,文字紧扣材料主题; ②史实运用正确;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 (2—4 分) ①观点较为明确,文字能体现材料主题;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 (0—1 分) ①观点不明确,文字不能体现材料主题;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 3 ·绝密★启用前
2025年河南省重点中学名校模拟试卷

史(四)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考生应首先阅
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
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1.《古本竹书纪年》载:“夏后氏,禹居阳城。”人们在登封王城岗遗址发现了
底部有“阳城仓器”的陶豆(右图是拓片),最终定下禹都阳城的位置。禹
都位置的确定体现了中原文明的
A.核心性
B.包容性
C.创新性
D.连续性
2.以下耕作工具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揭示了
耕作工具
生产方式
骨耜和石犁(摩氏硬度2.5)》
原始农耕方式
战国铁犁铧和铁铲(摩氏硬度3)
传统农耕方式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不仅在汉王朝营造了出使之风,而且西域使节也纷纷来汉。西汉
政府在未央宫北藁街设立使馆区,设立大鸿胪寺专管外交事务。材料表明
A.张骞奠定了中国自由平等的风气
B.丝绸之路加强了西汉的对外关系
C.西域全部成为大汉疆域的一部分
D.丝绸之路改变了西汉的政府结构
秀历史(四)第一页(共六页)能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同
4.这条河南北走向,兼顾东西,呈“人”字形。“一撇”在黄河以南,分为通济渠、山阳渎(邗
沟)、江南河;“一捺”在黄河以北,为永济渠,两“笔画”的共同作用是
A.沟通了海河和黄河流域
B.沟通了黄河和淮河流域
C.沟通了淮河和长江流域
D.沟通了南北方经济
5.《宋史》载,宋初国子监书籍只有4000卷,但建国之后四十年间,国子监刻印书籍数量已
激增至原来的25倍之多,且当时刻本书籍的价格只是抄本书籍的1/10。这些现象出现的
根本原因是
A.宋代重文轻武政策
B.雕刻技术成熟完善
C.百姓经济实力增强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6.元曲作者虽然以汉族占主体,也有不少蒙古、畏兀儿等族,使元曲先后融合了契丹、女真、
蒙古等民族的音乐语言元素,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这说明元曲
A.风格唯一
B.多元包容
C.题材新颖
D.曲高和寡
7.明代开封“是八省通衢之地,故大店有三五十座”,两边生意挨门逐户。《如梦录》载,马市
街“早晨牛驴上市,午间骡马上市”“有过客买卖骡马大店,顾写脚力”。材料强调了明代
开封
A.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
C.文化昌盛
D.民族交融
8.徽章是佩带在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荣誉的标志。下面两枚徽章所有人的身份应该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无产阶级共产党
9.下表为小王同学对一幅战争形势图的解读。据此判断兴中会会员徽章
同盟会会员徽章
他解读的形势图是
第一阶段:战争在朝鲜半岛及附近海面进行
第二阶段:战争在鸭绿江北岸和辽东半岛进行
第三阶段:战争在辽东、辽南、辽河下游、山东半岛进行
A.《鸦片战争形势图》
B.《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C.《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D.《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10.七七事变前《申报》报道的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者,多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
市,示威游行为主。事变后,《申报》呼吁中华民族“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武力反抗日本
帝国主义”的声音愈演愈烈。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A.五四运动风起云涌
B.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1.1947年冬,山西长治黄家川村实行土地“抽多补少”的办法,农民说:“这次土改真正彻底
了、公平了、满意了!”生产情绪高涨。有7户农民合买了2头耕牛,表示要好好生产.支
援前线。这表明这次土地改革
A.为人民指明抗战奋斗方向
B.彻底摧毁了全国封建土地制度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激发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秀历史(四)第二页(共六页)贵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