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原子结构的模型期中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医学上,用碘的同位素治疗甲亢已非常普遍。已知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中子数为78,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25 B.53 C.78 D.1312.2019 年 4 月,《自然》杂志发文宣布,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检测到氦合氢离子(HeH+)。HeH+被认为是宇宙中首个化学反应的产物,是宇宙演化的最重要标记之一、则1个HeH+( )A.只有1个原子核 B.共有2个质子 C.共有2个电子 D.相对质量为33.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乙、丁属于同种元素C.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D.甲、丁互为同位素原子4.下列有关原子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B.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C.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5.现有Cu、Cu+、Cu2+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 B.化学性质 C.核外电子数 D.物理性质6.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著名的粒子(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A.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B.金原子核带正电C.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D.金原子核的质量比粒子大得多7.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如图是氦—3和氦—4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代表(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8.2022年9月,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重现了温州“千年商港”的盛况,经碳-14测定该遗址建于东晋时期。碳-14是碳-12的一种同位素,下列关于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14 和碳-12 的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B.碳-14和碳-12的主要区别是电子数不同C.碳-14的中子数是6D.碳-14和碳-12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碳-14能测遗址年代而碳-12不能9.科学家通过艰辛的探索,揭示了原子结构的秘密。如图为铍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该模型不能反映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B.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C.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D.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10.如图为小温制作的原子模型,两个圆圈上的小球模拟电子,中心的7个小球构成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型表示氮原子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3个质子上D.该原子核由4个中子和3个电子构成二、填空题11.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据统计,月球上的He-3 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碳原子,则核电荷数为2的“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 个质子, 个中子。12.根据对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告,科学家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测定年代。碳-14的核电荷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则碳-14的中子数为 。碳-14、碳-12(中子数为6,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为12)都是碳的 原子。13.根据表中数据填空粒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A 14 14 14 不带电B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C 14 14 16D 14 15 14 不带电(1)粒子A的名称是 ;粒子C的带电性为 。(2)表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14.如图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1)字母 a 、b 分别代表的是 , 。(2)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15.下图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锂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填字母)。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B.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C.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16.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ɑ粒子(ɑ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ɑ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ɑ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ɑ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ɑ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2)绝大多数ɑ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填序号);A.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B.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17.现有六种粒子,其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如下表所示。粒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粒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粒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甲 6 6 6 乙 6 7 6 丙 6 7 8丁 12 12 10 戊 11 12 10 已 11 10 10(1)属于是阳离子的是 ;(2)互为属于同位素是 ;(填序号)18.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1)以下是科学家及其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2)1919年科学家卢瑟福用氢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某学生说:”这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小柯认为这位学生的说法不正确,其理由是 。(3)2022年4月26日,我国首次国产化碳-14批量生产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启动。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有6个质子,8个中子)原子结构的是( )A. B. C. D.19.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核废水的排放引起了民众囤盐恐慌,被污染的海水中含有的I-131 是碘的一种放射性元素;【材料二】核废水中含有三种水,分别是水 (H2O)、重水(2H2O)和超重水(3H2O);【材料三】一个氘 (2H)原子中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一个氚原子 (3H)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材料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射线的过程叫做衰变,超重水(3H2O)中的氚(3H)元素会发生β-衰变,在这个过程中,氚原子核内一个中子会变成一个质子。(1) 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I-127, 则I-127和I-131互为碘的 。(2) 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 种元素。(3) 超重水 (3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4)当核废水中的氚(3H)元素发生β-衰变时,会变成 (填元素符号)。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第二章原子的结构期中专题复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B B A A B A C B1.B【详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因此其核外电子数也为53。故选B。2.C【详解】A、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错误;B、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则共有3个质子,错误;C、1个氦合氢离子(HeH+)中含有2个原子核,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则共有3个质子,1个氦合氢离子(HeH+)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其核外电子数为3-1=2,正确;D、氦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该物质的相对质量为4+1=5,错误。故选C。3.B【详解】A、甲和丙的质子数相同,对于原子而言,其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甲、丙的核电荷数相同,故该说法错误;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乙、丁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故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故该选项正确;C、甲、丙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它们不是同一种原子,故该选项错误;D、甲、丁的质子数不相同,不互为同位素,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4.B【详解】A.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是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故A错误;B.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是指他的原子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原子的结构,并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故B正确;C.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是发现原子核,原子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随意动转,故C错误;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即“西瓜模型”正电荷是西瓜肉,电子是西瓜籽,故D错误。故选B。5.A【详解】1个铜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Cu+,失去2个电子形成Cu2+,三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也不相同,故选A。6.A【详解】A、由该实验不能得出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故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带正电的α粒子遇到原子核后,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说法正确;C、由图可知,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量α粒子的运转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金原子核体积很小,故说法正确;D、由图可知,有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物质,则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故说法正确。故选A。7.B【详解】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氦-3和氦-4是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都是2,“”表示质子,氦-3和氦-4的中子数不同,故“”代表中子。故选B。8.A【详解】A、碳-14 和碳-12 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选项正确;B、碳-14和碳-12的质子数都为6,主要区别是中子数不同,选项错误;C、碳-14的质子数为6,则其中子数=14 6=8,选项错误;D、碳-14和碳-12的中子数不同,所以碳-14能测遗址年代而碳-12不能,选项错误;故选A。9.C【详解】A、根据行星模型可知,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根据行星模型可知,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不符合题意;C、根据行星模型可知,不能直接体现出原子核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符合题意;D、根据行星模型可知,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不符合题意。故选C。10.B【分析】小温制作的原子模型,两个圆圈上的小球模拟电子,中心的7个小球构成原子核,由图示可知,核外有3个电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为3;中子数=7-3=4。【详解】A、由分析可知,核内质子数为3,该模型表示的是锂原子,故说法错误;B、由分析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故说法正确;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3个质子和4个中子上,故说法错误;D、由分析可知,该原子核由4个中子和3个质子构成,故说法错误。故选B。11. 2 1【详解】由“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碳原子可知,“C-13”中的13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He-3”,中的3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氦的核电荷数是2,即质子数为2,中子数=3-2=1,即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12. 8 同位素【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碳-14的核电荷数为6,故其核内质子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则碳-14的中子数为:14-6=8;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碳-14和碳-12是核内质子数相同,核内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它们互为同位素原子。13.(1) 硅原子 带负电荷(2)AD【详解】(1)粒子A的质子数=电子数=14,是硅原子;一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内质子数为14,核外电子数为16,故C带2个单位负电荷;(2)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表格中AD互为同位素。14. 原子 电子 分子离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详解】(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则a表示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则b表示电子。(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离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15. 3 3 B【详解】(1)由图示信息可知,锂原子的电子数为3,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锂元素的核电荷数为3;(2)由图示信息可知,锂原子的电子数为3,因为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3)A.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整体不显电性,说法正确;B.由图示可知,原子核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原子核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说法错误;C.由图示可知,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说法正确;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16. 不会 A ABD【详解】(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选A。(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正确;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确;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仍然有很多东西没有研究清楚,错误;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正确。故选ABD。17. 丁戊己 甲乙【详解】(1)阳离子中电子数小于质子数,丁戊己的电子数小于质子数,属于阳离子;(2)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甲、乙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它们属于同位素。18. ③①②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不变化的,粒子轰击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一定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元素不能用化学反应来制取 C【详解】(1)三位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假设顺序由先到后依次为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枣核模型和卢瑟福的核式模型,即正确顺序为③①②,故填③①②。(2)小柯认为这位学生的说法不正确,其理由是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不变化的,粒子轰击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一定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元素不能用化学反应来制取,故填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不变化的,粒子轰击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一定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元素不能用化学反应来制取。(3)A 碳-14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也是6,中子数为8,A中微粒的中子数为6,选项错误;B 碳-14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也是6,中子数为8,B中微粒的质子数为8,选项错误;C 碳-14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也是6,中子数为8,C中微粒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为6,中子数为8,选项正确;D 碳-14的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也是6,中子数为8,C中微粒的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6,选项错误,故填C。19. 同位素 两 22 He【详解】(1)I-127与I-131是碘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互为碘的同位素;(2) H、2H、3H的原子中都有1个质子,属于氢元素,所以水 (H2O) 、重水 (2H2O) 和超重水(3H2O)中共有2种元素;(3)一个氚原子 (3H)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3H的相对原子质量=1+2=3,故超重水 (3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2×3+16=22;(4)一个氚原子 (3H)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超重水(3H2O)中的氚(3H)元素会发生β-衰变,在这个过程中,氚原子核内一个中子会变成一个质子,所以会变成含有2个质子的氦原子,符号为He。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