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2025年八下科学3月独立作业(1.1-2.5)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2025年八下科学3月独立作业(1.1-2.5)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2025年八下科学3月独立作业(1.1-2.5)
1.(2025八下·金华月考)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2.(2025八下·金华月考)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已知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如右上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镓属于金属元素 B.X为N元素
C.1个镓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有31个 D.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3.(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以下对该反应前、反应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 ”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为4:3
4.(2025八下·金华月考)小科对妈妈说:“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小科认为的“铁”,是指(  )
A.铁单质 B.铁分子 C.铁元素 D.铁原子
5.(2025八下·金华月考)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子是实心球体;
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2025八下·金华月考)据《武经总要》记载,古人将具有磁性的空心铁鱼漂浮在水中制成指南鱼,将指南鱼轻轻旋转多次,静止后,观察到鱼尾总是指向南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鱼尾是指南鱼的N极
B.指南鱼的鱼尾指向地磁南极
C.指南鱼周围存在大量的磁感线
D.用磁体的N极靠近鱼尾,会相互吸引
7.(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所示为课本中的一个实验:“把一段通电导线弯成圆环,形成环形电流,让圆环导线穿过一块与圆环平面垂直的平板。利用铁粉观察它周围的磁场分布。”如果导线内电流方向如箭头所示,当置于平板上A点的磁针(黑色端为N极)静止时,下列图中磁针指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科学现象或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图甲:开关闭合后,A点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向右
B.图乙:对着话筒讲话,相连的扩音机中会发出声音,动圈式话简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
C.图丙:使用测电笔时,用指尖抵住上端的笔尾金属体会发生触电事故
D.图丁: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先熔断,故家庭电路中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9.(2025八下·金华月考)在一个玻璃瓶中装满食用油,并混入纯净的铁粉,将油和铁粉振荡混匀后,在瓶的一端贴紧一块磁铁,如图所示,瓶内铁粉被磁铁所吸引,排成一条条曲线,呈现出明显的放射状“磁感线”。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是均匀的
B.磁场对铁粉产生了力的作用
C.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磁铁的南极出来,回到北极
D.瓶中的铁粉排成一条条曲线,说明磁感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10.(2025八下·金华月考)将扬声器、电池和电流表等元件连成如图电路。断开S2,反复快速闭合、断开开关S1,扬声器发出咔咔声;断开S1,闭合开关S2,反复轻敲扬声器的纸盆,会看到电流表的指针左右摆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扬声器发声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扬声器发声的原理与发电机发电的原理相同
C.扬声器发电的原理与动圈式话筒工作的原理相同
D.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是因为磁场方向发生变化
11.(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电动机突然停止工作,闭合开关S,灯泡L发光。用测电笔测试插座的两个插孔,测电笔都不发光,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点间发生断路 B.b、c两点间发生断路
C.c、d两点间发生断路 D.电动机发生短路
12.(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所示,相互平行的金属导轨AB和CD固定在水平面上,虚线区内存在磁场,图中的“×”表示磁感线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现将铜棒EF 和GH垂直放在导轨上,当拉动EF 使其沿导轨在磁场区域内向右运动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流表有示数
B.小磁针会发生偏转
C.铜棒EF 运动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铜棒GH会移动
13.(2025八下·金华月考)图甲为某款型号的断路器,原理如图乙。正常工作时,触点闭合。当电路短路或过载时,利用电磁铁或双金属片作用,使铁质簧锁装置弹开,触点断开。双金属片是由大小相同、热膨胀程度不同的两种金属片紧贴组成,当电路过载时,双金属片受热弯曲,推动铁质簧锁切断电路。图丙为铜和铝受热膨胀过程中伸长量 △L 随升高的温度 △t变化图像,则该断路器的双金属片中两种金属排列合理的是 (  )
A. B. C. D.
14.(2025八下·金华月考)项目化学习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了一款简易扬声器。请根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制作方法:
①用木板和木条制作一个底座,在右侧木条上安装可调节距离的磁铁部件;
②四用塑料螺杆将导电线圈固定在一个剪去底部的塑料瓶外侧;
③将导线从下方塑料瓶盖上的小孔穿出来,接上音频发生器,扬声器就制成了。要想该扬声器增大音量,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增加线圈匝数 B.换用磁性更强的磁铁
C.增大线圈阻值 D.增大线圈中的电流
15.(2025八下·金华月考)我市装有多座过街天桥,极大方便了行人的出行。阴雨天时,空气潮湿,能见度低,路面湿滑,为保证行人上下天桥时的安全,需在天桥入口处设置警示灯。图甲是某同学为此设计的部分模拟电路,电磁铁及触点1固定不动,衔铁可在电磁铁作用下上下运动,带动铜棒OF绕O点运动。该电路中需用到阻值随空气湿度变化的湿敏电阻,将湿敏电阻接在电路中(图中未画出),闭合开关S,当空气湿度小于设定值时,警示灯随湿度变化而自动调整亮度;当空气湿度增大到设定值时,警示灯能不断亮暗闪烁。图乙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湿敏电阻的阻值随湿度变化的关系图像。忽略电磁铁线圈电阻,灯泡阻值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R1作为该电路的湿敏电阻
B.在M、N、Q三处位置中,湿敏电阻应安装在Q处
C.小于设定值时,湿度越小警示灯越亮
D.向左移动滑片P,可使警示灯在较小湿度下实现闪烁
16.(2025八下·金华月考)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含有氧元素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水
B. 氧气
C. 空气
D. 二氧化碳
E. 氢气
F. 氯化钠
G. 铜
A.水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E.氢气 F.氯化钠 G.铜
17.(2025八下·金华月考)人类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材料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认为水是由氢、氧元素的各一个原子构成的“HO原子”。
材料2: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原子”和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原子”,并提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观点。
材料3:1833年,戈丹根据定量测算的结果绘制了氢氧结合变成水分子的“体积图”(如图)。而后,“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1)水分子(H2O)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   原子”(选填“简单”或“复杂”)。
(2)请将如图方框中“?”处补全:   。
18.(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1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由图1可知,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硒原子的质子数为   ,根据图2可推断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2)图3中A、B、C三种元素中与硒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元素。
19.(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所示为电磁选矿机的示意图,上端为矿石漏斗,则铁矿石落在   (填“A”或“B”)坑中。想要只选出含铁量较高一些的铁矿石,则电磁铁中的电流应该   (填“增大”或“减小”)一些。
20.(2025八下·金华月考)医生给心脏疾病的患者做手术时,往往要用一种称为“人工心脏泵”(血泵)的体外装置来代替心脏,以推动血液循环。如图是该装置的示意图,线圈AB固定在用软铁制成的活塞柄上(相当于一个电磁铁),通电时线圈与活塞柄组成的系统与固定在左侧的磁体相互作用,从而带动活塞运动。活塞筒通过阀门与血管相通,阀门S1只能向活塞筒外开启,S2只能向活塞筒内开启。要实现上述功能,线圈中的电流方向需   (选填“周期性改变”或“不变”)。当线圈中的电流从B流向A 时,活塞柄向   运动(选填“左”或“右”),血液的流向是   (选填“从②流向①”或“从③流向②”)状态。
21.(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所示是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简化图,当充电器线圈接通电源之后,该线圈就会产生一个磁场。当手机放在充电器上时,手机中的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实现无线充电。
(1)手机线圈中产生电流是利用   现象;
(2)当充电器线圈中某一时刻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从上往下看,电流方向逆时针)。则图中B点的磁场方向是   (选填“向上”或“向下”)。
22.(2025八下·金华月考)人们在使用两脚插头台灯时,往往会随意插入两孔插座中。
(1)小明将台灯(图乙)的两脚插头插入家庭电路的两孔插座(图甲)CD中(丙是台灯的电路图,AB表示台灯的两脚插头),连接情况是A与C孔、B与D孔连接。闭合台灯开关S1,发现灯L1不亮,电路中开关及导线良好,用测电笔测 M点,氖管不发光,再测N点,氖管发光,可知台灯L1出现的是   (选填“断路”或“短路”)故障。这种插入方法,在台灯灯泡一切正常、断开开关S1的情况下,人直接接触台灯的M 点时   (选填“会”或“不会”)触电。
(2)小科将台灯插头插入插座,连接情况是A与D孔、B与C孔连接。闭合台灯开关S1,台灯不发光。经检查, G点左侧的零线断了,其他元件都完好。此时,图甲的开关 S 断开,用测电笔测E、F、M、N各点,氖管发光的有   。
23.(2025八下·金华月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小科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使用若干辐射环磁体(如图乙所示,两个磁极分别位于内外两环)、金属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个演示模型,用以模拟α粒子散射的动态过程,演示模型的制作过程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将长条金属板弯折成环形(保留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②在环形金属板中央放置一块直径5cm、重40g的辐射环磁体。③在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连接一段橡皮筋(图中未画出),用以向环内“发射α粒子”。根据演示模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结构    
(2)下列四个辐射环磁体中最适合用作模拟被发射的“α粒了”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直径2cm、重5g、内环N极、外环S极
B.直径5cm、重40g、内环S极、外环N极
C.直径2cm、重5g、内环S极、外环N极
D.直径5cm、重40g、内环N极、外环 S极
(3)该实验很好地模拟了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即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的运动情况为:   。
(4)小科同学通过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向内依次发射12颗“α粒子”,这些“α粒子”最终会吸附在环形金属板上。在模拟实验完成后,将环形金属板展平,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金属板上的点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A.
B.
C.
D.
24.(2025八下·金华月考)在项目化学习中,小科用条形磁体、大号缝衣针、硬卡纸、橡皮、大头针制作简易指南针,制作过程如下:①取2枚大号钢质缝衣针,分别将条形磁体沿同一方向摩擦10余次(如图甲),使缝衣针磁化。②将1张硬壳卡纸折成直角,将2枚处理后的缝衣针对称地穿在卡纸两侧(如图乙),用1块橡皮和1枚大头针做成支座,将插有缝衣针的卡纸水平支起。③确定简易指南针能否指向南北方向。④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制作指南针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指针磁性强,且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强,不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弱,不能自由转动
指标二 能准确指示南北方向,能保持水平平衡 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水平平衡 不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水平平衡
(1)将条形磁铁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针尖,缝衣针被排斥,则缝衣针针尖的磁极为   极。
(2)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若要确定简易指南针是否能够指示南北,应如何操作:   。
(3)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测试评价,小科制作的指南针“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请你对该指南针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25.(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是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针式刻度板组成。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指针下方固定一物体A,当用导线a与接线柱2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B发生偏转。
(1)指针下方的物体A 应由____材料制成。
A.铜 B.铁 C.铝 D.塑料
(2)实验发现:
①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滑动时,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变小;
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当导线a由与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后,可发现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
(3)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结论:   。
(4)讨论交流:小科认为上述研究中步骤②不严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26.(2025八下·金华月考)装置探究“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用到了铁架台、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计、开关、直导体AB 和若干根导线等器材。实验中固定磁体,让导体AB 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导体运动情况 灵敏电流计指 针偏转情况 灵敏电流计电流方向
1 竖直向上 不偏转 ———
2 竖直向下 不偏转 ———
3 水平向左 向右偏转 电流从右侧接线柱流入
4 水平向右 向左偏转 电流从左侧接线柱流入
(1)由实验次数1、2可知,闭合开关,导体AB竖直运动   (填“会”或“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2)由实验次数3、4可推测,如果固定导体AB,水平向右移动磁体,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   偏转。
(3)图乙中的“○”表示导体AB的横截面(即图甲中沿导体由A往B看),I、II、III、IV表示运动中的不同位置,箭头表示导体在那个位置上的运动方向。则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的位置是____。
A.I B.II C.III D.IV
(4)图丙为发电机的示意图,其原理与图甲所示原理相同。图中时刻线圈水平,箭头为线圈旋转方向,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此时 ab边中的电流情况是____。
A.无电流 B.电流方向由a向b C.电流方向由b向a
27.(2025八下·金华月考)挪威人伯克兰曾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发射器,开创电磁炮先河。我国新型航母装配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也是应用铁制撞针了这一原理。为了认识电磁炮的一些特性,小科同学制作了一个电磁炮模型,其原理铁制撞针如图:给螺线管和铁质撞针都通电后,撞针迅速前移,推动炮弹射出炮管。
(1)电磁弹射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   (填“发电机”或“电动机”)。
(2)由图可知,铁制撞针在通电螺线管内被磁化,接触炮弹的一端为   (填“N”或“S”)极。
(3)小科要增强电磁炮中螺线管磁场,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两种)。
(4)小科查阅资料得知,炮弹的威力与其动能有关,但直接测量动能有困难,所以他通过测量同一炮弹的射程(炮弹落地点离出射点的水平距离)来间接比较。下列实验采用的方法中与此研究方法不相同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把原子结构类比为太阳系,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B.保持材料和长度等其他条件相同,研究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
C.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D.通过铁屑的分布情况来显示直线电流的磁场
28.(2025八下·金华月考)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来研究元素,始于19世纪初。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纳提出了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氯溴碘等15种元素,他把这些元素称为“三种元素组”。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耶,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制定了一个“六元素表”。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将已知元素作了排列。他发现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这好像音乐上的八个音阶一样重复出现,于是提出“八音律”的理论(右表是“八音律表”的前部分)。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物理性质(熔点、密度等)进行了比较,直到19世纪末才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事实上,在1869年,德国的迈耶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几乎同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H Li G Bo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1)写出德贝纳提出的“三种元素组”中,氯元素的元素符号:   。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2)根据纽兰兹“八音律表”,与Na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
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不需要借助技术手段
C.如果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律,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
D.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表已包含所有元素
E.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的,没有作用的
29.(2025八下·金华月考)磁控防盗装置都装有干簧管,它在电路中起到开关的作用。干簧管由两个磁簧片和玻璃管组成,磁簧片的触点在弹力的作用下处于断开状态。当磁体靠近干簧管时(如图乙所示)磁簧片被磁化,触点连接。
(1)磁化后,能长期保持磁性的物质叫硬磁体,不能长期保持磁性的物质叫软磁体。干簧管的磁簧片材料应该选用   (填“软磁体”或“硬磁体”)。如图乙所示,条形磁体靠近干簧管,磁簧片最左端是   极。
(2)图丙是门上磁控防盗装置的设计图,装置内有一个竖直放置的干簧管,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丁所示;在门框上安装有条形磁铁。当盗贼打开门时该装置能实现电铃报警。
①在图丁的电路中,电阻起到了   的作用。
②说明门在关闭时,电铃不响的原因   。
30.(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甲为某家用电路示意图,为防止电路短路而引发火灾,小科想将某款双金属片段路器接该家庭电路中,图乙为断路器分别在“电路正常”和“某处短路”两种状态的示意图。请回答:
(1)生活中,电冰箱的三线插头必须要插入三孔插座中,这样可以让它的   与地线相连。
(2)图甲中灯泡与开关的连接方式是   。
(3)将图乙断路器接入图甲中M处时,应选择a、b、c中的   两个接线柱。
31.(2025八下·金华月考)图1是一种带漏电保护的插线板,若检测到火线和零线之间电流差达到或超过30mA时,立即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1)图2是插线板内部电路图,请将开关和三孔式插座连入电路。要求开关同时控制指示灯和插座,指示灯和插座互不影响(指示灯能承受的电压较小,需串联一个电阻分压,图中已将其串联, ·为接线点)。
(2)图中虚线框内为漏电保护器,假设人体的电阻约为2kΩ,若人不小心碰触到插线板内的火线触电,请计算说明该型号的漏电保护器能否起到保护作用
32.(2025八下·金华月考)【项目背景】2023年2月11日,永嘉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水嘉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开工,抽水蓄能电站在下半夜用电低谷时,抽水利用过剩的电力驱动水泵,将水从下水库抽到上水库储存起来,次日白天和前半夜用电高峰时,再将水放出发电,并流入下水库,其工作原理如图,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一个“可逆水轮电动发电机”的功能转化电路,并制定如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电路能随时控制实现抽水和发电功能 电路只能实现抽水或发电功能 电路不能实现抽水和发电功能
指标二 能实现远距离、低电压控制,安全方便 能实现远距离、低电压控制,操作复杂.存在安全隐患 不能实现远距离、低电压控制
(1)【方案设计】完善如图的电路连接,要求:当控制电路开关S断开时,“可逆水轮电动发电机”在电源U2供电下实现抽水功能;当控制电路开关S闭合时,“可逆水轮电动发电机”实现发电为灯泡L提供照明电源。
(2)【装置测试】小组同学根据设计的电路进行测试,其中R0为定值电阻,线圈电阻为10Ω,当电流达到0.04A时开始吸合衔铁。已知电源电压1 则R0的阻值不超过多少才符合设计要求。(写出计算分析过程)
(3)【迭代升级】项目小组同学发现该设计指标一智能化水平不够,如白天和夜晚不能自动控制需要人为操作,请你提出一种解决方法。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离子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此时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此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这是离子区别于原子的重要特征。
D、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所以并不是所有原子都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故 A 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碳 - 12 和碳 - 14,质子数都是 6,但中子数分别为 6 和 8,故 B 错误。
C、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所以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故 C 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X为硅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子数=核外电子数,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则1个镓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有31个,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以及物质的总质量的变化等。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微颗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均为混合物,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C正确;
D、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为2:1,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菠菜中富含铁,这里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小金疑问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认为的是“铁单质”。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卢瑟福实验的原理及原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 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正电荷存在;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地磁场
【解析】【分析】(1)指南鱼尾静止指南的是S极,指北的是N极。
(2)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但是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3)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解答】A、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球的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球的南极附近,如图所示,指南鱼鱼尾指向南方,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指南鱼尾头应标注“S”,故A错误;
B、地球是一个大的磁体,地球和指南鱼的磁场相互作用,鱼尾指向地磁北极,地理的南极,故B错误;
C、指南鱼周围存在磁场,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画出的线,实际并不存在,故C错误;
D、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指南鱼的鱼尾是S极,若用磁体的N极靠近鱼尾,会相互吸引,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再根据磁场方向的定义确定小磁针的指向。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线圈,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纸外,则向外的一端为磁场的N极,向内的一端为磁场的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S极指向N极,而小磁针的N极指向就是磁场方向,因此小磁针的N极应该朝向纸外。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电磁感应;测电笔的使用
【解析】【分析】(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2)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
(3)测电笔的使用方法:笔尖接触被测导线,手接触尾部金属体;
(4)保险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
【解答】A、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两端的磁性强,中间磁性弱,故A错误。
B、对着话筒说话,声音使膜片振动,使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即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B正确;
C、使用试电笔时,用指尖按住上端的金属帽,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
D、保险丝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的选择需要满足电阻率大,熔点低的特点,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1)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根据磁感线是为了描述(或研究)磁场方便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分析;
(3)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磁铁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解答】B、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磁体周围存在磁场,所以磁场对铁粉产生了力的作用,故B正确;
A、D、磁感线是为了描述(或研究)磁场方便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不均匀,靠近磁体磁场强,远离磁体磁场弱,故AD错误;
C、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磁铁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电磁感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扬声器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解答】A、扬声器发声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B、扬声器发声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原理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故B错误;
C、扬声器发电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工作的,与动圈式话筒工作的原理相同,故C正确;
D、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是因为电流方向是变化的,磁场方向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A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电动机停止工作,而灯泡能正常发光,说明故障出现在灯泡电路后。测电笔测插座两孔都不发光,说明火线断路,所以,根据图示,只能是ab间断路。
【解答】A、根据分析,只能是ab间断路,故A正确
B、如果 b、c两点间发生断路,那么电动机所在电路正常,不会停止工作,故B错误
C、如果c、d两点间发生断路,那么插座只有零线断路,火线正常,测电笔测右侧火线插孔时,会发光。故C错误。
D,如果电动机短路,那么导致零火线短路,那么家庭电路断路器会断开,灯泡不能发光,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解析】【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2)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4)铜棒EF运动时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感应电流,得到了电能,据此分析。
【解答】解A、当拉动EF使其沿导轨在磁场区域内向右运动时,EF切割磁感线,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表有示数,故A正确;
B、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因此小磁针会发生偏转,故B正确;
C、铜棒EF运动时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感应电流,得到了电能,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GH不在磁场区域,因此铜棒GH不会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3.【答案】B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受热膨胀更大的金属将弯向膨胀更少的金属一侧,据此分析。
【解答】由图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铝受热膨胀后伸长量更大,所以当铝在金属片的左侧时,升高温度,铝片将向右弯曲,与铁质簧锁相接触,使铁质簧锁上端向右移动,带动下端向左移动,与弹簧分离,右侧的触点分离,电路被切断。
故答案为:B。
14.【答案】C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则根据影响磁场力的因素可知可行的办法。
【解答】ABD、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根据影响电动机的转速的因素是电流大小、线圈的匝数和磁场强弱,所以增加线圈匝数、更换磁性更强的磁铁、增大线圈中的电流,均能能够增大线圈受力,从而会增大音量,故ABC不符合题意;
C、增大线圈阻值,在电压不变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会减小通过线圈的电流,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受到力的作用可知,会减小线圈受到的力的大小,从而会减小音量,故C不可行。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A、根据实际需要,当空气潮湿,能见度低时,警示灯变亮,即警示灯随湿度的增加而变亮,当警示灯变亮时,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路电阻变小,再根据乙图判断哪个电阻的阻值随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就选它作为湿敏电阻;
B、若将它串联在图甲电路中的M位置,当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衔铁被吸引,动触点2接触静触点1,R2会被短路,警示灯会一下变亮,起到闪烁的作用;
C、空气潮湿时能见度低,为安全起见判断警示灯应越亮度与湿度大小的关系;
D、电源电压不变,空气湿度设定值不变,即触发电流不变、电路中总电阻不变,若向左移动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湿敏电阻阻值较大时,电路中电流即可达到触发电流,最后根据湿敏电阻阻值随空气湿度变化情况判断。
【解答】 A、由乙图可知,R1的阻值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R2的阻值随湿度的增加而减小,根据实际需要,当空气潮湿,能见度低时,警示灯变亮,即警示灯随湿度的增加而变亮,当警示灯变亮时,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路电阻变小,所以R2符合要求,故A错误;
B、若将它串联在图甲电路中的M位置,当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衔铁被吸下,动触点2接触静触点1,吸合后电磁铁和R2会被短路,警示灯会一下变亮,吸合后电磁铁和R2被短路而失去磁性,衔铁被弹簧拉起,此时警示灯和R2串联接入电路,灯泡变暗,而R2放在N点和Q点都不会出现此现象,故应该将警示灯串联在图甲电路中的M位置,才能起到闪烁的作用,故B错误;
C、空气潮湿,能见度低,路面湿滑,为安全起见,湿度越大,警示灯应越亮,故C错误;
D、电源电压不变,空气湿度设定值不变,即触发电流不变、电路中总电阻不变,若向左移动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即湿敏电阻阻值较大时,电路中电流即可达到触发电流,使警示灯在较小湿度下就能实现闪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BC;ABCD;ADF;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化学式,各成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例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化学式。可进一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氢气、铜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氯化钠等。化合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其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一定的。
【解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B)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也含有氧分子(C)。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水(A)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氧气(B)由氧元素组成;空气(C)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二氧化碳(D)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含有氧元素的是 A、B、C、D。
化合物的判断: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A)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二氧化碳(D)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氯化钠(F)由钠、氯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
混合物的判断: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空气(C)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17.【答案】(1)复杂
(2)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分析;
(2)根据氧分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1)水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复杂原子;
(2)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表示为;
故答案为:(1)复杂;(2)。
18.【答案】(1)78.96;45;四
(2)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79;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79-34=45。
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A、B、C三种元素中与硒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6。
19.【答案】右;增大
【知识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解答】解:如图所示为电磁选矿机的示意图,上端为矿石漏斗,A为电磁铁,则铁矿石被吸引落在右坑中,欲使所选铁矿石的含铁量增大,同样的磁性材料的吸引力增大,因而增大磁性,使得矿石运动状态改变,落入右侧坑内。
20.【答案】N;右;从②流向①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活塞的移动方向。
【解答】已知线圈中的电流从B流向A时,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为N极,此时同名磁极相对,故活塞柄抽向右运动,使得阀门S2关闭,S1打开,则血液由②流向①。
21.【答案】(1)电磁感应
(2)向上
【知识点】右手螺旋定则;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
(2)判断电流方向,然后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去判断磁极。
【解答】(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所以手机线圈中产生电流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
(2)电流从上往下看是逆时针转动,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B点磁场方向是向上。
22.【答案】(1)断路;会
(2)E、F、G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测电笔的使用
【解析】【分析】(1)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设备,即当用测电笔检测时,若是碰到火线,氖管会发光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若开关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是不安全的。
(2)当图中G点左侧零线断线后,由于插座CD中插由开关闭合的台灯,这样零线G点右侧电路与火线相连,使用测电笔检测,笔尖接触导线时氖管会发光。
【解答】(1)若A与C、B与D孔连接,闭合台灯开关S1,发现台灯L1不亮,电路中开关及导线良好,用测电笔测M点,氖管不发光,说明与火线不通;再测N点,测电笔发光,说明与火线相连,火线通路,因为开关是闭合的,故可以断定是灯断路;
按照小明的接法可知,开关连在了零线和灯之间,即使在断开开关的情况下台灯仍与火线相通,接触M、N两点时人都会触电,故这样连接的电路是危险的。
(2)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设备,即当用测电笔检测时,若是碰到火线,氖管会发光的;当G点左侧的零线断了,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台灯不发光;开关S断开,E点与火线直接相连,F、G通过图3的灯以及台灯与火线(间接)相连,故用试电笔检测E、F、G三点都能使氖管发光。
23.【答案】(1)原子核
(2)C
(3)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只有少数发生了小角度的偏转,极少数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4)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这是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基础。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 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解答】(1)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而α粒子也带正电,因此它们之间会相互排斥。为了模拟这种排斥作用,实验中使用了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这个磁体产生的磁场可以模拟原子核对α粒子的排斥力,使得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时受到偏转。因此,这个磁体在这里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
(2)考虑到α粒子带正电,并且质量相对大(尽管在原子尺度上仍然很小),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同样带正电且质量相对更大的物体。C选项5g质量小,符合α粒子在原子尺度上质量相对较大的特点(尽管与辐射环磁体相比仍然很小)。同时,内环S极、外环N极的配置使得它在磁场中会受到与α粒子相似的力(如果假设辐射环磁体产生的磁场类似于原子核周围的电场)。故答案为C。
(3)关于α粒子散射的结果,卢瑟福发现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度,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度,被反弹回来)。这个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4)由于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只有少数发生了小角度的偏转,极少数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个能够反映这种分布情况的环形金属板空间构型。选项D中的构型符合这种情况:大多数α粒子沿着直线穿过环形金属板(对应实验结果中的“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在穿过环形金属板时发生了小角度的偏转(对应实验结果中的“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对应实验结果中的“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故答案为:D。
24.【答案】(1)S
(2)以将自制的指南针多次转动,观察能否恢复到南北方向
(3)调整指南针的重心位置(或在大头针上移动卡纸位置),直到能够保持水平平衡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
【解析】【分析】(1)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指南针指示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3)指南针的重心刚好在支架上时可以保持平衡。
【解答】(1)将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的针尖,缝衣针被排斥,则缝衣针针尖位置应标为S极。
(2)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将自制的简易指南针多次转动,观察能否恢复到南北方向。
(3)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测试评价,小科制作的指南针“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指南针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可以调整指南针的重心位置(或在大头针上移动卡纸位置),直到能够保持水平平衡。
25.【答案】(1)B
(2)变大
(3)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4)先断开开关,让指针 B 回到初始位置,再闭合开关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准确对比不同线圈匝数下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变化,使实验更严谨。
【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要使电磁铁吸引A,A必须是磁性材料。由此入手进行思考。
(2)利用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电磁铁的左端的极性。
(3)电磁铁的磁性的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有无铁芯。有铁芯时,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解答】(1)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物体A有铁质材料制成,所以分析四个选项不难看出只要B选项是磁性材料。
故选B;
(2)②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电磁铁中电流大小不变,当导线a由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增多,电磁铁磁性增强,闭合开关后,可发现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变大;
(3)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结论是: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4)在进行步骤②的实验时,如果不断开开关直接换接线柱,电磁铁中一直有电流,其磁性不会消失,指针 B 不会回到初始位置,这样就无法准确判断更换接线柱后指针 B 偏转角度的变化是由线圈匝数变化引起的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所以需要先断开开关,让指针 B 回到初始位置,再闭合开关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准确对比不同线圈匝数下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变化,使实验更严谨。
26.【答案】(1)不会
(2)右
(3)A
(4)C
【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分析电流;
(2)根据相对运动分析;
(3)根据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分析;
(4)将丙图顺时针旋转后类比分析。
【解答】(1)竖直向下,由实验次数1、2可知,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说明没有电流产生,故导体AB竖直运动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2)由实验次数3、4可推测,如果固定导体AB,水平向右移动磁体,根据运动的相对性,相当于导体向左运动,故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
(3)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从N极到S极,则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的位置是导体运动方向平行于磁感线,即图中Ⅰ位置,故选A。
(4)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从N极到S极,将丙图顺时针旋转90度,与甲图类似,ab向左运动,故此时电流方向外部是从a到b,导体中是从b到a。
27.【答案】(1)电动机
(2)S
(3)增加螺线管的线圈的匝数;增强螺线管线圈中电流;
(4)A;B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电磁炮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安培定则进行分析;
(3)根据螺影响螺线管磁场的因素进行分析;
(4)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分析。
【解答】(1)电磁炮的原理是:位于磁场中的导线在通电时会受到一个力的推动,它与生活中电动机的原理是相同的;
(2)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上,此时大拇指指向左端,则左端为电磁铁的N极;当撞针被磁化时,靠近炮弹的一端与电磁铁的 N极应该为异极,因此这端为S极;
(3)由题意可知,要想增强电磁炮弹中螺线管磁场,可以增加螺线管的线圈的匝数、增强螺线管线圈中电流;
(4)炮弹的威力与其动能有关,但直接测量动能有困难,所以他通过测量同一炮弹的射程(炮弹落地点离出射点的水平距离)来间接比较,该实验属于“转换法”,
A 、把原子结构类比为太阳系,采用的是类比法,将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进行类比,帮助理解原子结构,不是转换法。
B 、保持材料和长度等其他条件相同,研究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研究横截面积这一个变量对电阻的影响,不是转换法。
C 、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是将电磁铁磁性强弱转换为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属于转换法。
D 、通过铁屑的分布情况来显示直线电流的磁场,是将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铁屑的分布情况,属于转换法。
故答案为:AB。
28.【答案】(1)Cl;离子
(2)Li
(3)AC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像氯化钠这种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氯化钠晶体。
(2)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来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规律来分析。
【解答】解:(1)氯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l。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在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2)根据纽兰兹“八音律表”,与Na性质相似的元素是Li。
(3)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该选项正确。
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需要借助技术手段,该选项不正确。
C.如果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该选项正确。
D.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表没有包含所有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E.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不能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没有作用的,该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C。
29.【答案】(1)软磁铁;S
(2)保护电路;夜间关上门,门上的条形磁铁靠近干簧管,干簧管触点处于闭合状态,对电铃短路,所以报警电铃不响。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磁化后,能长期保持磁性的物质叫硬磁体,不能长期保持磁性的物质叫软磁体;
(2)由电路图可知:干簧管和电铃并联后与电阻串联,根据闭合开关S和断开开关S时,电铃的工作情况判断出干簧管触点断开和闭合情况,然后由此判断电阻的作用和门关闭时电铃不响的原因。
【解答】(1)干簧管中的磁簧片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所以是软磁性材料制成的;
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已知条形磁体的右端为 N 极,那么与之靠近的磁簧片最左端是 S 极(南极)。
(2)由电路图可知:干簧管和电铃并联后与电阻串联,电阻、开关在干路上,夜间关上门,闭合开关S,门上的条形磁铁靠近干簧管,干簧管触点处于闭合状态,对电铃短路,所以报警电铃不响,此时干路中的电阻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当盗贼打开门时,干簧管远离磁体,干簧管退磁,触点在弹力作用下分开,干簧管触点处于断开状态,电流通过电铃,则电铃响起。
30.【答案】(1)金属外壳
(2)串联
(3)a、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带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一定要使用三孔插座;
(2)灯泡与开关是串联的;
(3)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正常工作电流时,断路器串联在电路中,电路是通路,当电流过大或者发生短路时,双金属片向上发生弯曲,电路断开;
【解答】(1)生活中,电冰箱的三线插头必须要插入三孔插座中,这样可以让它的金属外壳与地线相连。
(2)图甲中灯泡与开关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3)将图乙断路器接入图甲中M处时,应选择a、b、c中的a、c两个接线柱。
31.【答案】(1)
(2)若有一人触电,电阻约2kΩ,通过人体的电流为:
,所以会断开电路,该型号的漏电保护器能起保护作用。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并联的;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三孔插座的接法:左零右火上接地;
(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然后结合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指示灯和插座互不影响,指示灯和插座是并联的;开关同时控制指示灯和插座,则开关在干路中,且接在火线与指示灯和插座之间;
三孔插座接法为:左零右火上接地;如下所示:
(2)若有一人触电,电阻约2kΩ,通过人体的电流为:
,所以会断开电路。
32.【答案】(1)
(2)控制电路R0和线圈串联,当电流达到0.04A时开始吸合衔铁,即最小电流为0.04A,已知电源电压U1=4V,电路中的总电阻,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故定值电阻R0=R总-R线圈=100Ω-10Ω=90Ω,故定值电阻R0的最大阻值不超过90Ω;
(3)将控制电路中的开关换成光控开关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 (1)根据要求连接电路图;
(2)控制电路R0和线圈串联,当电流达到0.04A时开始吸合衔铁,已知电源电压U1=4V,
根据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得出电阻R0的最大值;
(3)要实现自动控制需使用传感器制成的开关。
【解答】 (1)当控制电路开关S断开时,“可逆水轮电动发电机”在电源U2供电下实现抽水功能:当控制电路开关S闭合时,“可逆水轮电动发电机”实现发电为灯泡L提供照明电源,连接的电路图如下:

(2)控制电路R0和线圈串联,当电流达到0.04A时开始吸合衔铁,即最小电流为0.04A,已知电源电压U1=4V,电路中的总电阻,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故定值电阻R0=R总-R线圈=100Ω-10Ω=90Ω,故定值电阻R0的最大阻值不超过90Ω;
(3)要实现白天黑夜的自动切换,需使用传感器制成的开关,可以将控制电路中的开关换成光控开关。
1 / 1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2025年八下科学3月独立作业(1.1-2.5)
1.(2025八下·金华月考)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离子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此时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此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这是离子区别于原子的重要特征。
D、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所以并不是所有原子都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故 A 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碳 - 12 和碳 - 14,质子数都是 6,但中子数分别为 6 和 8,故 B 错误。
C、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所以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故 C 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5八下·金华月考)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已知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如右上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镓属于金属元素 B.X为N元素
C.1个镓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有31个 D.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X为硅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子数=核外电子数,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则1个镓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有31个,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3.(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以下对该反应前、反应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 ”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为4:3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以及物质的总质量的变化等。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微颗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均为混合物,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C正确;
D、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与“”分子的个数比为2:1,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4.(2025八下·金华月考)小科对妈妈说:“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小科认为的“铁”,是指(  )
A.铁单质 B.铁分子 C.铁元素 D.铁原子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菠菜中富含铁,这里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小金疑问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认为的是“铁单质”。
故答案为:A。
5.(2025八下·金华月考)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子是实心球体;
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卢瑟福实验的原理及原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 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正电荷存在;
故答案为:C。
6.(2025八下·金华月考)据《武经总要》记载,古人将具有磁性的空心铁鱼漂浮在水中制成指南鱼,将指南鱼轻轻旋转多次,静止后,观察到鱼尾总是指向南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鱼尾是指南鱼的N极
B.指南鱼的鱼尾指向地磁南极
C.指南鱼周围存在大量的磁感线
D.用磁体的N极靠近鱼尾,会相互吸引
【答案】D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地磁场
【解析】【分析】(1)指南鱼尾静止指南的是S极,指北的是N极。
(2)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但是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3)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解答】A、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球的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球的南极附近,如图所示,指南鱼鱼尾指向南方,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指南鱼尾头应标注“S”,故A错误;
B、地球是一个大的磁体,地球和指南鱼的磁场相互作用,鱼尾指向地磁北极,地理的南极,故B错误;
C、指南鱼周围存在磁场,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画出的线,实际并不存在,故C错误;
D、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指南鱼的鱼尾是S极,若用磁体的N极靠近鱼尾,会相互吸引,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所示为课本中的一个实验:“把一段通电导线弯成圆环,形成环形电流,让圆环导线穿过一块与圆环平面垂直的平板。利用铁粉观察它周围的磁场分布。”如果导线内电流方向如箭头所示,当置于平板上A点的磁针(黑色端为N极)静止时,下列图中磁针指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再根据磁场方向的定义确定小磁针的指向。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线圈,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纸外,则向外的一端为磁场的N极,向内的一端为磁场的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S极指向N极,而小磁针的N极指向就是磁场方向,因此小磁针的N极应该朝向纸外。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科学现象或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图甲:开关闭合后,A点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向右
B.图乙:对着话筒讲话,相连的扩音机中会发出声音,动圈式话简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
C.图丙:使用测电笔时,用指尖抵住上端的笔尾金属体会发生触电事故
D.图丁: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先熔断,故家庭电路中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答案】B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电磁感应;测电笔的使用
【解析】【分析】(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2)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
(3)测电笔的使用方法:笔尖接触被测导线,手接触尾部金属体;
(4)保险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
【解答】A、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两端的磁性强,中间磁性弱,故A错误。
B、对着话筒说话,声音使膜片振动,使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即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B正确;
C、使用试电笔时,用指尖按住上端的金属帽,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
D、保险丝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的选择需要满足电阻率大,熔点低的特点,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2025八下·金华月考)在一个玻璃瓶中装满食用油,并混入纯净的铁粉,将油和铁粉振荡混匀后,在瓶的一端贴紧一块磁铁,如图所示,瓶内铁粉被磁铁所吸引,排成一条条曲线,呈现出明显的放射状“磁感线”。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是均匀的
B.磁场对铁粉产生了力的作用
C.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磁铁的南极出来,回到北极
D.瓶中的铁粉排成一条条曲线,说明磁感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答案】B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1)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根据磁感线是为了描述(或研究)磁场方便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分析;
(3)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磁铁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解答】B、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磁体周围存在磁场,所以磁场对铁粉产生了力的作用,故B正确;
A、D、磁感线是为了描述(或研究)磁场方便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不均匀,靠近磁体磁场强,远离磁体磁场弱,故AD错误;
C、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磁铁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10.(2025八下·金华月考)将扬声器、电池和电流表等元件连成如图电路。断开S2,反复快速闭合、断开开关S1,扬声器发出咔咔声;断开S1,闭合开关S2,反复轻敲扬声器的纸盆,会看到电流表的指针左右摆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扬声器发声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扬声器发声的原理与发电机发电的原理相同
C.扬声器发电的原理与动圈式话筒工作的原理相同
D.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是因为磁场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电磁感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扬声器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解答】A、扬声器发声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B、扬声器发声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原理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故B错误;
C、扬声器发电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工作的,与动圈式话筒工作的原理相同,故C正确;
D、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是因为电流方向是变化的,磁场方向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电动机突然停止工作,闭合开关S,灯泡L发光。用测电笔测试插座的两个插孔,测电笔都不发光,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点间发生断路 B.b、c两点间发生断路
C.c、d两点间发生断路 D.电动机发生短路
【答案】A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电动机停止工作,而灯泡能正常发光,说明故障出现在灯泡电路后。测电笔测插座两孔都不发光,说明火线断路,所以,根据图示,只能是ab间断路。
【解答】A、根据分析,只能是ab间断路,故A正确
B、如果 b、c两点间发生断路,那么电动机所在电路正常,不会停止工作,故B错误
C、如果c、d两点间发生断路,那么插座只有零线断路,火线正常,测电笔测右侧火线插孔时,会发光。故C错误。
D,如果电动机短路,那么导致零火线短路,那么家庭电路断路器会断开,灯泡不能发光,故D错误。
故选A
12.(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所示,相互平行的金属导轨AB和CD固定在水平面上,虚线区内存在磁场,图中的“×”表示磁感线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现将铜棒EF 和GH垂直放在导轨上,当拉动EF 使其沿导轨在磁场区域内向右运动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流表有示数
B.小磁针会发生偏转
C.铜棒EF 运动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铜棒GH会移动
【答案】D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解析】【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2)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4)铜棒EF运动时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感应电流,得到了电能,据此分析。
【解答】解A、当拉动EF使其沿导轨在磁场区域内向右运动时,EF切割磁感线,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表有示数,故A正确;
B、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因此小磁针会发生偏转,故B正确;
C、铜棒EF运动时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感应电流,得到了电能,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GH不在磁场区域,因此铜棒GH不会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3.(2025八下·金华月考)图甲为某款型号的断路器,原理如图乙。正常工作时,触点闭合。当电路短路或过载时,利用电磁铁或双金属片作用,使铁质簧锁装置弹开,触点断开。双金属片是由大小相同、热膨胀程度不同的两种金属片紧贴组成,当电路过载时,双金属片受热弯曲,推动铁质簧锁切断电路。图丙为铜和铝受热膨胀过程中伸长量 △L 随升高的温度 △t变化图像,则该断路器的双金属片中两种金属排列合理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受热膨胀更大的金属将弯向膨胀更少的金属一侧,据此分析。
【解答】由图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铝受热膨胀后伸长量更大,所以当铝在金属片的左侧时,升高温度,铝片将向右弯曲,与铁质簧锁相接触,使铁质簧锁上端向右移动,带动下端向左移动,与弹簧分离,右侧的触点分离,电路被切断。
故答案为:B。
14.(2025八下·金华月考)项目化学习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了一款简易扬声器。请根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制作方法:
①用木板和木条制作一个底座,在右侧木条上安装可调节距离的磁铁部件;
②四用塑料螺杆将导电线圈固定在一个剪去底部的塑料瓶外侧;
③将导线从下方塑料瓶盖上的小孔穿出来,接上音频发生器,扬声器就制成了。要想该扬声器增大音量,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增加线圈匝数 B.换用磁性更强的磁铁
C.增大线圈阻值 D.增大线圈中的电流
【答案】C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则根据影响磁场力的因素可知可行的办法。
【解答】ABD、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根据影响电动机的转速的因素是电流大小、线圈的匝数和磁场强弱,所以增加线圈匝数、更换磁性更强的磁铁、增大线圈中的电流,均能能够增大线圈受力,从而会增大音量,故ABC不符合题意;
C、增大线圈阻值,在电压不变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会减小通过线圈的电流,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受到力的作用可知,会减小线圈受到的力的大小,从而会减小音量,故C不可行。
故答案为:C。
15.(2025八下·金华月考)我市装有多座过街天桥,极大方便了行人的出行。阴雨天时,空气潮湿,能见度低,路面湿滑,为保证行人上下天桥时的安全,需在天桥入口处设置警示灯。图甲是某同学为此设计的部分模拟电路,电磁铁及触点1固定不动,衔铁可在电磁铁作用下上下运动,带动铜棒OF绕O点运动。该电路中需用到阻值随空气湿度变化的湿敏电阻,将湿敏电阻接在电路中(图中未画出),闭合开关S,当空气湿度小于设定值时,警示灯随湿度变化而自动调整亮度;当空气湿度增大到设定值时,警示灯能不断亮暗闪烁。图乙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湿敏电阻的阻值随湿度变化的关系图像。忽略电磁铁线圈电阻,灯泡阻值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R1作为该电路的湿敏电阻
B.在M、N、Q三处位置中,湿敏电阻应安装在Q处
C.小于设定值时,湿度越小警示灯越亮
D.向左移动滑片P,可使警示灯在较小湿度下实现闪烁
【答案】D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 A、根据实际需要,当空气潮湿,能见度低时,警示灯变亮,即警示灯随湿度的增加而变亮,当警示灯变亮时,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路电阻变小,再根据乙图判断哪个电阻的阻值随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就选它作为湿敏电阻;
B、若将它串联在图甲电路中的M位置,当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衔铁被吸引,动触点2接触静触点1,R2会被短路,警示灯会一下变亮,起到闪烁的作用;
C、空气潮湿时能见度低,为安全起见判断警示灯应越亮度与湿度大小的关系;
D、电源电压不变,空气湿度设定值不变,即触发电流不变、电路中总电阻不变,若向左移动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湿敏电阻阻值较大时,电路中电流即可达到触发电流,最后根据湿敏电阻阻值随空气湿度变化情况判断。
【解答】 A、由乙图可知,R1的阻值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R2的阻值随湿度的增加而减小,根据实际需要,当空气潮湿,能见度低时,警示灯变亮,即警示灯随湿度的增加而变亮,当警示灯变亮时,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路电阻变小,所以R2符合要求,故A错误;
B、若将它串联在图甲电路中的M位置,当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衔铁被吸下,动触点2接触静触点1,吸合后电磁铁和R2会被短路,警示灯会一下变亮,吸合后电磁铁和R2被短路而失去磁性,衔铁被弹簧拉起,此时警示灯和R2串联接入电路,灯泡变暗,而R2放在N点和Q点都不会出现此现象,故应该将警示灯串联在图甲电路中的M位置,才能起到闪烁的作用,故B错误;
C、空气潮湿,能见度低,路面湿滑,为安全起见,湿度越大,警示灯应越亮,故C错误;
D、电源电压不变,空气湿度设定值不变,即触发电流不变、电路中总电阻不变,若向左移动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即湿敏电阻阻值较大时,电路中电流即可达到触发电流,使警示灯在较小湿度下就能实现闪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5八下·金华月考)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含有氧元素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水
B. 氧气
C. 空气
D. 二氧化碳
E. 氢气
F. 氯化钠
G. 铜
A.水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E.氢气 F.氯化钠 G.铜
【答案】BC;ABCD;ADF;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化学式,各成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例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化学式。可进一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氢气、铜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氯化钠等。化合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其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一定的。
【解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B)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也含有氧分子(C)。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水(A)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氧气(B)由氧元素组成;空气(C)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二氧化碳(D)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含有氧元素的是 A、B、C、D。
化合物的判断: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A)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二氧化碳(D)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氯化钠(F)由钠、氯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
混合物的判断: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空气(C)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17.(2025八下·金华月考)人类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材料1: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认为水是由氢、氧元素的各一个原子构成的“HO原子”。
材料2: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认为分子包括同种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原子”和不同原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原子”,并提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观点。
材料3:1833年,戈丹根据定量测算的结果绘制了氢氧结合变成水分子的“体积图”(如图)。而后,“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1)水分子(H2O)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   原子”(选填“简单”或“复杂”)。
(2)请将如图方框中“?”处补全:   。
【答案】(1)复杂
(2)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分析;
(2)根据氧分子的构成分析。
【解答】(1)水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属于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复杂原子;
(2)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表示为;
故答案为:(1)复杂;(2)。
18.(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1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由图1可知,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硒原子的质子数为   ,根据图2可推断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2)图3中A、B、C三种元素中与硒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元素。
【答案】(1)78.96;45;四
(2)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79;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79-34=45。
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A、B、C三种元素中与硒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6。
19.(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所示为电磁选矿机的示意图,上端为矿石漏斗,则铁矿石落在   (填“A”或“B”)坑中。想要只选出含铁量较高一些的铁矿石,则电磁铁中的电流应该   (填“增大”或“减小”)一些。
【答案】右;增大
【知识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解答】解:如图所示为电磁选矿机的示意图,上端为矿石漏斗,A为电磁铁,则铁矿石被吸引落在右坑中,欲使所选铁矿石的含铁量增大,同样的磁性材料的吸引力增大,因而增大磁性,使得矿石运动状态改变,落入右侧坑内。
20.(2025八下·金华月考)医生给心脏疾病的患者做手术时,往往要用一种称为“人工心脏泵”(血泵)的体外装置来代替心脏,以推动血液循环。如图是该装置的示意图,线圈AB固定在用软铁制成的活塞柄上(相当于一个电磁铁),通电时线圈与活塞柄组成的系统与固定在左侧的磁体相互作用,从而带动活塞运动。活塞筒通过阀门与血管相通,阀门S1只能向活塞筒外开启,S2只能向活塞筒内开启。要实现上述功能,线圈中的电流方向需   (选填“周期性改变”或“不变”)。当线圈中的电流从B流向A 时,活塞柄向   运动(选填“左”或“右”),血液的流向是   (选填“从②流向①”或“从③流向②”)状态。
【答案】N;右;从②流向①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活塞的移动方向。
【解答】已知线圈中的电流从B流向A时,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左端为N极,此时同名磁极相对,故活塞柄抽向右运动,使得阀门S2关闭,S1打开,则血液由②流向①。
21.(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所示是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简化图,当充电器线圈接通电源之后,该线圈就会产生一个磁场。当手机放在充电器上时,手机中的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实现无线充电。
(1)手机线圈中产生电流是利用   现象;
(2)当充电器线圈中某一时刻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从上往下看,电流方向逆时针)。则图中B点的磁场方向是   (选填“向上”或“向下”)。
【答案】(1)电磁感应
(2)向上
【知识点】右手螺旋定则;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
(2)判断电流方向,然后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去判断磁极。
【解答】(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所以手机线圈中产生电流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
(2)电流从上往下看是逆时针转动,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B点磁场方向是向上。
22.(2025八下·金华月考)人们在使用两脚插头台灯时,往往会随意插入两孔插座中。
(1)小明将台灯(图乙)的两脚插头插入家庭电路的两孔插座(图甲)CD中(丙是台灯的电路图,AB表示台灯的两脚插头),连接情况是A与C孔、B与D孔连接。闭合台灯开关S1,发现灯L1不亮,电路中开关及导线良好,用测电笔测 M点,氖管不发光,再测N点,氖管发光,可知台灯L1出现的是   (选填“断路”或“短路”)故障。这种插入方法,在台灯灯泡一切正常、断开开关S1的情况下,人直接接触台灯的M 点时   (选填“会”或“不会”)触电。
(2)小科将台灯插头插入插座,连接情况是A与D孔、B与C孔连接。闭合台灯开关S1,台灯不发光。经检查, G点左侧的零线断了,其他元件都完好。此时,图甲的开关 S 断开,用测电笔测E、F、M、N各点,氖管发光的有   。
【答案】(1)断路;会
(2)E、F、G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测电笔的使用
【解析】【分析】(1)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设备,即当用测电笔检测时,若是碰到火线,氖管会发光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若开关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是不安全的。
(2)当图中G点左侧零线断线后,由于插座CD中插由开关闭合的台灯,这样零线G点右侧电路与火线相连,使用测电笔检测,笔尖接触导线时氖管会发光。
【解答】(1)若A与C、B与D孔连接,闭合台灯开关S1,发现台灯L1不亮,电路中开关及导线良好,用测电笔测M点,氖管不发光,说明与火线不通;再测N点,测电笔发光,说明与火线相连,火线通路,因为开关是闭合的,故可以断定是灯断路;
按照小明的接法可知,开关连在了零线和灯之间,即使在断开开关的情况下台灯仍与火线相通,接触M、N两点时人都会触电,故这样连接的电路是危险的。
(2)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设备,即当用测电笔检测时,若是碰到火线,氖管会发光的;当G点左侧的零线断了,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台灯不发光;开关S断开,E点与火线直接相连,F、G通过图3的灯以及台灯与火线(间接)相连,故用试电笔检测E、F、G三点都能使氖管发光。
23.(2025八下·金华月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小科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使用若干辐射环磁体(如图乙所示,两个磁极分别位于内外两环)、金属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个演示模型,用以模拟α粒子散射的动态过程,演示模型的制作过程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将长条金属板弯折成环形(保留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②在环形金属板中央放置一块直径5cm、重40g的辐射环磁体。③在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连接一段橡皮筋(图中未画出),用以向环内“发射α粒子”。根据演示模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结构    
(2)下列四个辐射环磁体中最适合用作模拟被发射的“α粒了”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直径2cm、重5g、内环N极、外环S极
B.直径5cm、重40g、内环S极、外环N极
C.直径2cm、重5g、内环S极、外环N极
D.直径5cm、重40g、内环N极、外环 S极
(3)该实验很好地模拟了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即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的运动情况为:   。
(4)小科同学通过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向内依次发射12颗“α粒子”,这些“α粒子”最终会吸附在环形金属板上。在模拟实验完成后,将环形金属板展平,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金属板上的点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A.
B.
C.
D.
【答案】(1)原子核
(2)C
(3)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只有少数发生了小角度的偏转,极少数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4)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解释,这是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基础。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 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解答】(1)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而α粒子也带正电,因此它们之间会相互排斥。为了模拟这种排斥作用,实验中使用了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这个磁体产生的磁场可以模拟原子核对α粒子的排斥力,使得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时受到偏转。因此,这个磁体在这里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
(2)考虑到α粒子带正电,并且质量相对大(尽管在原子尺度上仍然很小),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同样带正电且质量相对更大的物体。C选项5g质量小,符合α粒子在原子尺度上质量相对较大的特点(尽管与辐射环磁体相比仍然很小)。同时,内环S极、外环N极的配置使得它在磁场中会受到与α粒子相似的力(如果假设辐射环磁体产生的磁场类似于原子核周围的电场)。故答案为C。
(3)关于α粒子散射的结果,卢瑟福发现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度,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度,被反弹回来)。这个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4)由于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只有少数发生了小角度的偏转,极少数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个能够反映这种分布情况的环形金属板空间构型。选项D中的构型符合这种情况:大多数α粒子沿着直线穿过环形金属板(对应实验结果中的“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在穿过环形金属板时发生了小角度的偏转(对应实验结果中的“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对应实验结果中的“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故答案为:D。
24.(2025八下·金华月考)在项目化学习中,小科用条形磁体、大号缝衣针、硬卡纸、橡皮、大头针制作简易指南针,制作过程如下:①取2枚大号钢质缝衣针,分别将条形磁体沿同一方向摩擦10余次(如图甲),使缝衣针磁化。②将1张硬壳卡纸折成直角,将2枚处理后的缝衣针对称地穿在卡纸两侧(如图乙),用1块橡皮和1枚大头针做成支座,将插有缝衣针的卡纸水平支起。③确定简易指南针能否指向南北方向。④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制作指南针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指针磁性强,且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强,不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弱,不能自由转动
指标二 能准确指示南北方向,能保持水平平衡 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水平平衡 不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水平平衡
(1)将条形磁铁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针尖,缝衣针被排斥,则缝衣针针尖的磁极为   极。
(2)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若要确定简易指南针是否能够指示南北,应如何操作:   。
(3)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测试评价,小科制作的指南针“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请你对该指南针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1)S
(2)以将自制的指南针多次转动,观察能否恢复到南北方向
(3)调整指南针的重心位置(或在大头针上移动卡纸位置),直到能够保持水平平衡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
【解析】【分析】(1)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指南针指示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3)指南针的重心刚好在支架上时可以保持平衡。
【解答】(1)将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的针尖,缝衣针被排斥,则缝衣针针尖位置应标为S极。
(2)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将自制的简易指南针多次转动,观察能否恢复到南北方向。
(3)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测试评价,小科制作的指南针“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指南针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可以调整指南针的重心位置(或在大头针上移动卡纸位置),直到能够保持水平平衡。
25.(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所示是小明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是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针式刻度板组成。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指针下方固定一物体A,当用导线a与接线柱2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B发生偏转。
(1)指针下方的物体A 应由____材料制成。
A.铜 B.铁 C.铝 D.塑料
(2)实验发现:
①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滑动时,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变小;
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当导线a由与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后,可发现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
(3)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结论:   。
(4)讨论交流:小科认为上述研究中步骤②不严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答案】(1)B
(2)变大
(3)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4)先断开开关,让指针 B 回到初始位置,再闭合开关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准确对比不同线圈匝数下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变化,使实验更严谨。
【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要使电磁铁吸引A,A必须是磁性材料。由此入手进行思考。
(2)利用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电磁铁的左端的极性。
(3)电磁铁的磁性的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有无铁芯。有铁芯时,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解答】(1)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物体A有铁质材料制成,所以分析四个选项不难看出只要B选项是磁性材料。
故选B;
(2)②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电磁铁中电流大小不变,当导线a由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增多,电磁铁磁性增强,闭合开关后,可发现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变大;
(3)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结论是: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4)在进行步骤②的实验时,如果不断开开关直接换接线柱,电磁铁中一直有电流,其磁性不会消失,指针 B 不会回到初始位置,这样就无法准确判断更换接线柱后指针 B 偏转角度的变化是由线圈匝数变化引起的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所以需要先断开开关,让指针 B 回到初始位置,再闭合开关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准确对比不同线圈匝数下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变化,使实验更严谨。
26.(2025八下·金华月考)装置探究“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用到了铁架台、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计、开关、直导体AB 和若干根导线等器材。实验中固定磁体,让导体AB 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导体运动情况 灵敏电流计指 针偏转情况 灵敏电流计电流方向
1 竖直向上 不偏转 ———
2 竖直向下 不偏转 ———
3 水平向左 向右偏转 电流从右侧接线柱流入
4 水平向右 向左偏转 电流从左侧接线柱流入
(1)由实验次数1、2可知,闭合开关,导体AB竖直运动   (填“会”或“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2)由实验次数3、4可推测,如果固定导体AB,水平向右移动磁体,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   偏转。
(3)图乙中的“○”表示导体AB的横截面(即图甲中沿导体由A往B看),I、II、III、IV表示运动中的不同位置,箭头表示导体在那个位置上的运动方向。则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的位置是____。
A.I B.II C.III D.IV
(4)图丙为发电机的示意图,其原理与图甲所示原理相同。图中时刻线圈水平,箭头为线圈旋转方向,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此时 ab边中的电流情况是____。
A.无电流 B.电流方向由a向b C.电流方向由b向a
【答案】(1)不会
(2)右
(3)A
(4)C
【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分析电流;
(2)根据相对运动分析;
(3)根据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分析;
(4)将丙图顺时针旋转后类比分析。
【解答】(1)竖直向下,由实验次数1、2可知,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说明没有电流产生,故导体AB竖直运动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2)由实验次数3、4可推测,如果固定导体AB,水平向右移动磁体,根据运动的相对性,相当于导体向左运动,故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
(3)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从N极到S极,则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的位置是导体运动方向平行于磁感线,即图中Ⅰ位置,故选A。
(4)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从N极到S极,将丙图顺时针旋转90度,与甲图类似,ab向左运动,故此时电流方向外部是从a到b,导体中是从b到a。
27.(2025八下·金华月考)挪威人伯克兰曾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发射器,开创电磁炮先河。我国新型航母装配的舰载机电磁弹射器也是应用铁制撞针了这一原理。为了认识电磁炮的一些特性,小科同学制作了一个电磁炮模型,其原理铁制撞针如图:给螺线管和铁质撞针都通电后,撞针迅速前移,推动炮弹射出炮管。
(1)电磁弹射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   (填“发电机”或“电动机”)。
(2)由图可知,铁制撞针在通电螺线管内被磁化,接触炮弹的一端为   (填“N”或“S”)极。
(3)小科要增强电磁炮中螺线管磁场,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两种)。
(4)小科查阅资料得知,炮弹的威力与其动能有关,但直接测量动能有困难,所以他通过测量同一炮弹的射程(炮弹落地点离出射点的水平距离)来间接比较。下列实验采用的方法中与此研究方法不相同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把原子结构类比为太阳系,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B.保持材料和长度等其他条件相同,研究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
C.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D.通过铁屑的分布情况来显示直线电流的磁场
【答案】(1)电动机
(2)S
(3)增加螺线管的线圈的匝数;增强螺线管线圈中电流;
(4)A;B
【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电磁炮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安培定则进行分析;
(3)根据螺影响螺线管磁场的因素进行分析;
(4)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分析。
【解答】(1)电磁炮的原理是:位于磁场中的导线在通电时会受到一个力的推动,它与生活中电动机的原理是相同的;
(2)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上,此时大拇指指向左端,则左端为电磁铁的N极;当撞针被磁化时,靠近炮弹的一端与电磁铁的 N极应该为异极,因此这端为S极;
(3)由题意可知,要想增强电磁炮弹中螺线管磁场,可以增加螺线管的线圈的匝数、增强螺线管线圈中电流;
(4)炮弹的威力与其动能有关,但直接测量动能有困难,所以他通过测量同一炮弹的射程(炮弹落地点离出射点的水平距离)来间接比较,该实验属于“转换法”,
A 、把原子结构类比为太阳系,采用的是类比法,将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进行类比,帮助理解原子结构,不是转换法。
B 、保持材料和长度等其他条件相同,研究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研究横截面积这一个变量对电阻的影响,不是转换法。
C 、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是将电磁铁磁性强弱转换为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属于转换法。
D 、通过铁屑的分布情况来显示直线电流的磁场,是将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铁屑的分布情况,属于转换法。
故答案为:AB。
28.(2025八下·金华月考)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来研究元素,始于19世纪初。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纳提出了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氯溴碘等15种元素,他把这些元素称为“三种元素组”。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耶,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制定了一个“六元素表”。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将已知元素作了排列。他发现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这好像音乐上的八个音阶一样重复出现,于是提出“八音律”的理论(右表是“八音律表”的前部分)。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物理性质(熔点、密度等)进行了比较,直到19世纪末才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事实上,在1869年,德国的迈耶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几乎同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H Li G Bo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1)写出德贝纳提出的“三种元素组”中,氯元素的元素符号:   。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2)根据纽兰兹“八音律表”,与Na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
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不需要借助技术手段
C.如果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律,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
D.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表已包含所有元素
E.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的,没有作用的
【答案】(1)Cl;离子
(2)Li
(3)AC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像氯化钠这种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氯化钠晶体。
(2)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来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规律来分析。
【解答】解:(1)氯元素的元素符号是Cl。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在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2)根据纽兰兹“八音律表”,与Na性质相似的元素是Li。
(3)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该选项正确。
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需要借助技术手段,该选项不正确。
C.如果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也会有其他科学家发现,该选项正确。
D.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所学的元素周期表没有包含所有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E.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中没有稀有元素,不能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没有作用的,该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C。
29.(2025八下·金华月考)磁控防盗装置都装有干簧管,它在电路中起到开关的作用。干簧管由两个磁簧片和玻璃管组成,磁簧片的触点在弹力的作用下处于断开状态。当磁体靠近干簧管时(如图乙所示)磁簧片被磁化,触点连接。
(1)磁化后,能长期保持磁性的物质叫硬磁体,不能长期保持磁性的物质叫软磁体。干簧管的磁簧片材料应该选用   (填“软磁体”或“硬磁体”)。如图乙所示,条形磁体靠近干簧管,磁簧片最左端是   极。
(2)图丙是门上磁控防盗装置的设计图,装置内有一个竖直放置的干簧管,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丁所示;在门框上安装有条形磁铁。当盗贼打开门时该装置能实现电铃报警。
①在图丁的电路中,电阻起到了   的作用。
②说明门在关闭时,电铃不响的原因   。
【答案】(1)软磁铁;S
(2)保护电路;夜间关上门,门上的条形磁铁靠近干簧管,干簧管触点处于闭合状态,对电铃短路,所以报警电铃不响。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磁化后,能长期保持磁性的物质叫硬磁体,不能长期保持磁性的物质叫软磁体;
(2)由电路图可知:干簧管和电铃并联后与电阻串联,根据闭合开关S和断开开关S时,电铃的工作情况判断出干簧管触点断开和闭合情况,然后由此判断电阻的作用和门关闭时电铃不响的原因。
【解答】(1)干簧管中的磁簧片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所以是软磁性材料制成的;
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已知条形磁体的右端为 N 极,那么与之靠近的磁簧片最左端是 S 极(南极)。
(2)由电路图可知:干簧管和电铃并联后与电阻串联,电阻、开关在干路上,夜间关上门,闭合开关S,门上的条形磁铁靠近干簧管,干簧管触点处于闭合状态,对电铃短路,所以报警电铃不响,此时干路中的电阻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当盗贼打开门时,干簧管远离磁体,干簧管退磁,触点在弹力作用下分开,干簧管触点处于断开状态,电流通过电铃,则电铃响起。
30.(2025八下·金华月考)如图甲为某家用电路示意图,为防止电路短路而引发火灾,小科想将某款双金属片段路器接该家庭电路中,图乙为断路器分别在“电路正常”和“某处短路”两种状态的示意图。请回答:
(1)生活中,电冰箱的三线插头必须要插入三孔插座中,这样可以让它的   与地线相连。
(2)图甲中灯泡与开关的连接方式是   。
(3)将图乙断路器接入图甲中M处时,应选择a、b、c中的   两个接线柱。
【答案】(1)金属外壳
(2)串联
(3)a、c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带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一定要使用三孔插座;
(2)灯泡与开关是串联的;
(3)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正常工作电流时,断路器串联在电路中,电路是通路,当电流过大或者发生短路时,双金属片向上发生弯曲,电路断开;
【解答】(1)生活中,电冰箱的三线插头必须要插入三孔插座中,这样可以让它的金属外壳与地线相连。
(2)图甲中灯泡与开关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3)将图乙断路器接入图甲中M处时,应选择a、b、c中的a、c两个接线柱。
31.(2025八下·金华月考)图1是一种带漏电保护的插线板,若检测到火线和零线之间电流差达到或超过30mA时,立即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1)图2是插线板内部电路图,请将开关和三孔式插座连入电路。要求开关同时控制指示灯和插座,指示灯和插座互不影响(指示灯能承受的电压较小,需串联一个电阻分压,图中已将其串联, ·为接线点)。
(2)图中虚线框内为漏电保护器,假设人体的电阻约为2kΩ,若人不小心碰触到插线板内的火线触电,请计算说明该型号的漏电保护器能否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1)
(2)若有一人触电,电阻约2kΩ,通过人体的电流为:
,所以会断开电路,该型号的漏电保护器能起保护作用。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1)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并联的;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三孔插座的接法:左零右火上接地;
(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然后结合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指示灯和插座互不影响,指示灯和插座是并联的;开关同时控制指示灯和插座,则开关在干路中,且接在火线与指示灯和插座之间;
三孔插座接法为:左零右火上接地;如下所示:
(2)若有一人触电,电阻约2kΩ,通过人体的电流为:
,所以会断开电路。
32.(2025八下·金华月考)【项目背景】2023年2月11日,永嘉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水嘉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开工,抽水蓄能电站在下半夜用电低谷时,抽水利用过剩的电力驱动水泵,将水从下水库抽到上水库储存起来,次日白天和前半夜用电高峰时,再将水放出发电,并流入下水库,其工作原理如图,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一个“可逆水轮电动发电机”的功能转化电路,并制定如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电路能随时控制实现抽水和发电功能 电路只能实现抽水或发电功能 电路不能实现抽水和发电功能
指标二 能实现远距离、低电压控制,安全方便 能实现远距离、低电压控制,操作复杂.存在安全隐患 不能实现远距离、低电压控制
(1)【方案设计】完善如图的电路连接,要求:当控制电路开关S断开时,“可逆水轮电动发电机”在电源U2供电下实现抽水功能;当控制电路开关S闭合时,“可逆水轮电动发电机”实现发电为灯泡L提供照明电源。
(2)【装置测试】小组同学根据设计的电路进行测试,其中R0为定值电阻,线圈电阻为10Ω,当电流达到0.04A时开始吸合衔铁。已知电源电压1 则R0的阻值不超过多少才符合设计要求。(写出计算分析过程)
(3)【迭代升级】项目小组同学发现该设计指标一智能化水平不够,如白天和夜晚不能自动控制需要人为操作,请你提出一种解决方法。   。
【答案】(1)
(2)控制电路R0和线圈串联,当电流达到0.04A时开始吸合衔铁,即最小电流为0.04A,已知电源电压U1=4V,电路中的总电阻,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故定值电阻R0=R总-R线圈=100Ω-10Ω=90Ω,故定值电阻R0的最大阻值不超过90Ω;
(3)将控制电路中的开关换成光控开关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 (1)根据要求连接电路图;
(2)控制电路R0和线圈串联,当电流达到0.04A时开始吸合衔铁,已知电源电压U1=4V,
根据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得出电阻R0的最大值;
(3)要实现自动控制需使用传感器制成的开关。
【解答】 (1)当控制电路开关S断开时,“可逆水轮电动发电机”在电源U2供电下实现抽水功能:当控制电路开关S闭合时,“可逆水轮电动发电机”实现发电为灯泡L提供照明电源,连接的电路图如下:

(2)控制电路R0和线圈串联,当电流达到0.04A时开始吸合衔铁,即最小电流为0.04A,已知电源电压U1=4V,电路中的总电阻,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故定值电阻R0=R总-R线圈=100Ω-10Ω=90Ω,故定值电阻R0的最大阻值不超过90Ω;
(3)要实现白天黑夜的自动切换,需使用传感器制成的开关,可以将控制电路中的开关换成光控开关。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