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评估
历 史
下册第1~11课
注意事项:共两大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就考试制度本身而言,它确实是公平的。因有科举制度,所以能够逐渐将等级铲平;因有科举制度,所以人民向学的,不待劝勉而增多。”材料表明科举制
A.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仍然注重门第出身以及地位高低
C.阻断了世家子弟的入仕道路 D.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
2.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下列历史人物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姚崇 D.郭子仪
3.唐玄宗在位时期,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改革税制,编修图籍等。他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A.促进经济发展 B.缓解财政危机
C.巩固国家统治 D.注重发展教育
4.下面两幅图片为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这些工具的发明
A.加快了播种的速度 B.得益于劳动者的实践创造
C.扩大了耕田的面积 D.借助了畜力进行深耕细作
5.下表是唐代中后期爆发的一些起义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 起义 爆发原因
762-763年 浙江袁晁起义 朝廷增加赋税
765-766年 苏州方清、陈庄起义 反抗朝廷赋税
859-860年 浙江裘甫起义 朝廷加重税收
868-869年 庞勋起义 兵役过重
874-878年 王仙芝起义 官府赋役过重
875-884年 黄巢起义 人民赋役繁重
A.宦官专权严重 B.社会矛盾尖锐
C.藩镇割据严重 D.多个政权并立
6.公元626年,东突厥颉利可汗趁太宗新立,“领兵廿万,直逼京师(唐都长安),至于渭水便桥之北。太宗亲率六骑出渭水,与颉利隔津而语,责其负(违背)约,颉利再请和,刑(宰杀)白马设盟,引(于是)兵退”。材料表明唐太宗在处理这次冲突时
A.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B.打破了原有盟约誓词
C.改变了突厥部落组织 D.通过册封缓和了矛盾
7.唐朝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方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的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印度。材料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A.昂扬进取,充满活力 B.政策开明,和同一家
C.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D.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8.五代十国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割据政权林立,彼此之间攻伐不断,百姓苦不堪言······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材料描述的是宋朝建立的
A.背景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9.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改革家。为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避免官僚和大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现象的发生,他采取的措施是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 D.保甲法
10.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朝建立 B.“澶渊之盟”
C.北宋灭亡 D.辽宋互市
11.下框所示两则材料共同体现出南宋
A.地大物博 B.崇文抑武
C.偏安一隅 D.重农抑商
12.下图反映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经济重心不断地向南移
C.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D.民族政权从并立到统一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日臻完善,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歌创作所需的类书、韵书等工具书的需求量增大;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历书的需求量增加,手工抄写已无法满足需求。雕版印刷术出现后,为更快更多地复制书籍提供了条件。宋代官府、私家刻书都兴盛起来。
-摘编自佟春燕《典藏文明:古代造纸印刷术》
(1)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术出现的背景及作用。(4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两位诗人分别被誉为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迥然不同的原因。(2分)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摘编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据材料三,请你为助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行动建议。(2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我国历朝历代都注重国家治理,为此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朝代 史实(方针)
隋朝 为促进国家发展采取了诸多措施,最为耀眼的当属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选官制度的创新,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隋朝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身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北宋 宋初统治者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权动荡的历史积弊,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固的措施。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反映的不同史实(方针)及当时的统治者。(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恰当的治国措施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社会发展”为题,进行论述。(要求:按时间顺序叙述,表述成文,120字左右,8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2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中央官制的显著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右图所示机构的主要职能。(2分)
材料三 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元代行省制承上启下,借鉴并融入了游牧民族的一些统治方式。元代在大一统体制下“地方广大,政务繁多,建都省以总宏纲,置行省以分庶务”。以行省制的管理模式统合了自唐末以来的中国南北分裂的格局。虽然后续朝代多有调整和改善,但此模式沿袭了下来,一直影响至今。
-摘编自舒健《元代行省制:中国央地关系的转捩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实行行省制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上述政治制度实行的共同目的。(2分)
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评估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C B B A D A B B C D
13.(1)背景:科举制度的完善;文学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作用:提高了书籍印刷的效率;促进了文化传播;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即可,2分)
(2)李白:“诗仙”。(1分)杜甫:“诗圣”。(1分)原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2分)
(3)建议: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即可,2分)
14.(1)史实(方针):大运河的开通(或科举制的创立)、文成公主入藏、采取崇文抑武方针。(3分)统治者:隋炀帝、唐太宗、宋太祖(赵匡胤)。(3分)
(2)【示例】
恰当的治国措施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社会发展
隋朝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郡,形成了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宋朝的崇文抑武方针,使文官得到重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总之,恰当的治国措施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8分)
15.(1)名称:三省六部制。(2分)
(2)特点:削弱相权。(2分)职能: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2分)
(3)原因:受游牧民族统治方式的影响;元代疆域广阔,政务繁多,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4)共同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