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7张PPT) - 2024-2025学年统编 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件(共27张PPT) - 2024-2025学年统编 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新课导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1)重要性: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②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今天,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新课导入-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6.1核心思想理念的表现(4大方面)
6.2如何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做法)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1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4大方面)
7.2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做法)
8.1中华传统美德的表现(4大方面)
8.2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做法)
单元框架:
-新课导入-
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建了文化长廊,展示了以下名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司马迁《史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
惠民利民
安民富民
思考:这些名句蕴含着什么思想理念?
我们一起学习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重点问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什么作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探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什么作用? -
材料一:在中央宣传部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策划推出了《中国考古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优秀文化类节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鲜活影像滋润受众心灵,提升文化自信。
思考:举办这些节目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探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什么作用? -
提示: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思考:以上讲话说明了什么?
-笔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什么作用? -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2)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3)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P50蓝字)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
候、物侯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2016年被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
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
探究与分享:
-探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思考一: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提示:对农业生产:每个节气都对应着特定的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时间指导,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对日常生活:在不同的节气里,人们根据气候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保持身体健康。
思考二: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提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探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探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出自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天”的含义十分丰富,当代人一般将其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和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
相关链接:
如何理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
(1)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笔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相关链接:“实事求是”的思想来源
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
-探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习近平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
相关链接:“实事求是”的创新与发展
思考:如何理解“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探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提示: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探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思考: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大臣,他从小便展现出勤奋好学的品质。每当老师讲完课后,哥哥、弟弟读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直到背得滚瓜烂熟为止。在编写《资治通鉴》时,司马光更是刻苦钻研,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确保稿件的准确性,他反复查找资料,做了大量笔记,并经过筛选、修改。据说,全书完成后,在洛阳存放的废稿、残稿就堆了满满两间屋子。这种勤奋刻苦、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使他最终完成了这部300万字的巨著,并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扬。
如何理解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笔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探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材料分析:执此“青绿” 余村转型记
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过去因靠山吃山,开办矿山、水泥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
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以来,余村痛定思痛,果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如今的余村,青山环绕,绿水潺潺。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的村民占比超过 70%,人均年收入从 2005 年的不足 8000 元增长到如今的超过 7 万元。
思考:余村转型记的故事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笔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如何理解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1)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
(2)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探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探究与分享:孔子“庶、富、教”的治国思想
春秋时期,孔子到卫国去,弟子冉有驾车。孔子看到卫国人丁兴旺,感叹道:“人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增加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发展教育。”这就是孔子倡导的“庶、富、教”的治国思想。
思考:谈谈你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
提示: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探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思考:你知道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践行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措施?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反腐、农合医保、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改善农村寄宿条件,实现城乡教育平衡、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5年新年贺词
-笔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如何理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笔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哪些? -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2)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3)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4)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本课小结-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作用
内涵
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有助于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本课小测-
1.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说:“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这旨在告诉青少年( )
①放弃学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②学会苦中作乐,摒弃消极情绪
③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④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D
-本课小测-
2.以下哪个选项最符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 )
A. 人类应不断征服自然,以科技手段改造环境,使其完全服务于人类的需求。
B. 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与外在世界的平衡与统一。
C. 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随意利用自然资源,无需考虑生态平衡。
D. 自然界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人类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自然状态。
B
-本课小测-
3.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体现了什么思想理念?( )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A
-本课小测-
4.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对上述内容概括最全面的是( )
A.最是一年好风景,民生福祉开心颜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居民俱欢颜
C.天生我材必有用,创新敢为天下先
D.水光潋滟晴方好,营商环境日日新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