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焦作市2023- -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隋唐时期”对应年代尺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2.唐天宝年间长安某商人需要运送一大批货物前往浙江(古代陆路运输载量较小;航运载量大),为降低成本,他选择的路线最有可能是( )A.陆路运输:长安-洛阳-余杭 B.河运转海运:长安-东海-余杭C.陆路运输:长安-成都-余杭 D.内河航运:长安-洛阳-余杭3.《旧唐书-李密传》中前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医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斯火。”据此判断,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秦始皇 D.唐玄宗4.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A.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 B.具雄才大略,治国安邦C.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D.善于用人,重视发展生产5.博物馆见证历史风华。某博物馆计划推出唐代专题展览,根据下面展出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文成公主塑像 《步辇图》(局部) 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A.民族交融 B.对外交流 C.经济繁盛 D.多彩艺术6.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喜好骑马、弈棋等活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这体现出唐朝(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多彩的文学艺术C.开放的社会风气 D.频繁的中外交流7.唐朝时,颜真卿以造诣超群的书法艺术闻名天下,他的作品具有“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下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 B. C. D.8.考古发现,某唐墓中出土了许多产自大食、波斯、东罗马帝国的金币以及唐朝的开元通宝。这些文物反映出( )A.人们喜欢收集钱币 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C.中外铸币技术高超 D.中外经贸交流频繁9.9.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以及杜甫诗《无家别》中的“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权10.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反映宋朝( )A.尊崇儒学 B.重文轻武 C.思想禁锢 D.重视科举11.北宋时期,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对大官僚、大地主的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管仲改革12.某校学生在进行“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项目化学习时,绘制出了如下四幅政权并立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13.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宋金议和 D.陈桥兵变14.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诗中有人,有景,有时,有事”,“诗史互证”、以诗词补证历史、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中可以考证南宋历史的是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B.“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苏颂《契丹帐》)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15.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层出不穷,他们的事迹流芳百世。下列诗句赞美文天祥的是( )A.应募西联大月氏,为击匈奴开丝路 B.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C.文山功德世人颂,正气常留天地间 D.独自西行不辞劳,架起中印友谊桥16.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薄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这表明,宋代( )A.变法成效显著 B.人力严重不足 C.农业技术先进 D.耕地面积扩大17.形象直观的图片史料,可以与文字史料互为补充,更好的证明历史和补充历史。下图( )A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 B.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 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18.《全球通史》谈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文中“商业革命”指( )A.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 B.工商业市镇兴起C.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 D.手工业工场涌现19.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A.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专制主义达到顶峰C.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20.《新元史 琉球》记载:“其地(澎湖)属泉州晋泉县。士人煮海为盐,酿秫为酒.采鱼虾为食。至元初,设巡检司,东为琉球,与澎湖相对。”这表明元朝( )A.商品经济发展 B.政治中心南移C.加强西藏管理 D.有效管辖台湾二、综合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 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楼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改善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局面。材料二(1)材料一中所提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确立以什么为标志?(2)材料二反映的是元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上分别有何创新之处。(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制度创新的认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画出个大概(下图)。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摘编自杨帆等《历史时期中国主要古城的分布变迁研究》材料二 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儒家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中,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材料三(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都城长安在图中的位置(写序号)。(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特点。(3)对比材料三的两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东城商业发展的新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米斗(一斗米)至十三文,青、齐(地区)(谷)斗至五文。自后(从此以后)天下无贵物,两京C长安、洛阳)米斗不至二十文……二十年,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口(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 材料二 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种稻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热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差十万人家。“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摘编自《宋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1)材料一中提到的哪种粮食作物最便宜。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粮食普遍便宜的原因。材(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宋代复种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时期杭州繁作的表现。宋代时,杭州成为“天下繁华之最”反映了唐宋以来经济格局有何变化?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等方面都有很大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有了较快发展。在宋元时期,支撑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大宗商品是瓷器。在中国瓷器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制瓷工业从仿制到创新,均有了极大的进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兴盛与经济的发展。——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名称。 再指出一个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2)请在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方面各举一例来证明材料二的观点。(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主要商品。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瓷业对世界制瓷业的影响。(不能摘抄原文)三、材料题25.陈龙同学整理出如下代表宋元社会风貌的一系列名片。他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示项目化学习成果。请以“宋元名片 惊艳世界”为题目从下面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每个角度任选一幅图片即可),撰写80- -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晰)角度一 科技创新 泥活字版(模型) 元朝(火铳) 司南(模型)角度二 词曲赏析角度三:史学借签 苏轼像 关汉卿像 《资治通鉴》角度四 艺体纷呈 宋代蹴鞠铜镜 元墓出土的杂居陶俑河南省焦作市2023- -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A A C D D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A A C C B C D D21.(1)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2)在中央,对西藏地区设立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实行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3)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社会进步等。22.(1)位置:①。(2)特点:沿中轴线布局(或形式是方正的,有一条中轴线);政治色彩浓厚(或体现政治职能)。(3)新变化:商业突破坊、市界限;突破时间限制。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3.(1)粮食:谷。原因:出现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多。(2)积极影响: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3)表现:人口比较多;商业贸易兴盛。变化:经济重心南移。24.(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元朝。(2)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对外关系: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3)主要商品:瓷器。影响:促进了世界各国制瓷工业的发展。25.示例:题目:宋元名片·惊艳世界论述:宋元时期,科技发达,文体娱乐形式多样,各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代表有苏轼,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对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里出现了许多娱乐场瓦子。瓦子中有表演杂剧的、表演蹴鞠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活;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结论:这些成就成为宋元时期的历史名片,影响了整个中国,惊艳了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