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渭南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部编版)司】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
2.试卷如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如无答题纸,请将第一部分答案填写在答题栏内,第二
部分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3.答题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第二部分
6
题号
第一部分
总分

13
14
15
得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意)》
1.隋唐时期的文献记载:“科举之设,使寒门子弟得以奋志读书,以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而士

族子弟亦需勤学不辍,以科举维系门第不坠。若寒门子弟屡试不第,则家族难脱贫贱;若士
族子弟科举失利,则家族声望渐衰,门第难保。”由此可见,科举制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阻断了世家子弟的仕途
、,9

C.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D.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2.某同学用下图概括唐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图中“?”处所对应的时期,正值唐朝国力空前强
盛,社会繁荣,文化昌明,进入了鼎盛阶段。图中“?”处应填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安史之乱(由盛转衰)
武则天统治
C.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
D.开皇之治
农民起义
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618年(建立)
907年(灭亡)
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诗句。唐朝后期,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
权。唐末的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直接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D.导致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4,如图是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蓄使臣禄东赞的场景。这一事件()
[七年级历史A(部编版),第1页共6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5情:)心
牙计,许润琳
网”送内,报有找家才
升后各得才,超
心清是点出时州
A.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和平友好交往
B.彻底消除了唐朝与边疆民族的矛盾
11
C.标志着唐朝对西藏地区正式行使行政管辖D.促进了吐蕃文化在中原的传播
5.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典
籍、建筑艺术和佛教经典。例如,日本仿照唐朝长安城建造了平城京(今奈良),并参照唐朝
第二
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这些现象反映出
()
A.日本全面模仿唐朝的政治制度
B.日本成为唐朝的附属国
C.中华文化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
D.中日两国的文化完全一致
6.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在思想上主张不同。以下关于他们的说法,正确的
12.

A.韩愈推崇佛教,认为自然力足以支配人力
B.柳宗元主张无神论,认为宇宙是由原子构成的
中““立
C.韩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
D.柳宗元支持佛教,认为佛教与儒家思想可以并存
【第
7.如图是北宋时期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中央政治机构(,,)
皇帝
:而士
御前会议
年年年中年果细年果年果年里年年8年里年8
国年。年e有卡卡中”卡卡卡中中卡
若士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枢密院
台谏
三司使
同平章事参知政率
枢密使枢密副使
(宰相)
(执政)
(执政(执政)
中丞
知谏院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A.严重威胁君权
B.分散臃肿复杂
C.权力过分集中
D.办事效率极高
材米
前强
8.《资治通鉴》后编中提及,在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实施后的元丰年间(约1078一1085年),国家
)
财政收人大幅度增长至约7000万贯,相较于之前有了显著的增长。朝廷的国库储备,包括
粮食和钱币,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盈状态,足以支持国家数年的开支需求。这说明王安石
变法
(·)
A.显著加强了北宋的中央集权B。极大地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储备
C.实现了北宋军队的全面现代化,·
D.彻底根除了北宋的所有社会问题
9.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立政
(

北宋

西夏
西夏


(1)
西夏

北宋
北宋
西夏
北宋
唐玄
上:

C
0
(人
10.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边境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史书有载:“边境之地,百姓安居乐

[七年级历史A(部编版)第2:页4共6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试卷类型:A(部编版)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2道试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C
A
c
c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c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道试题,共36分)
13.(1)骨力裴罗;贝加尔湖;元吴;靖康之变。(4分)
5
(2)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积极影响:有利于唐王朝与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
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借鉴。(2
分)措施:军事进攻:设羁廉府州:册封爵位;优待内附少数民族:互市贸易:设立军镇。
(任答一点即可,1分)
好骏
(3)认识: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既发生过战争,又出现过和平相的局面,以和平相处
为主流。(2分)
原因:“躬节俭,商文帝自已带头厉行节俭:平仑纹,成轻徭役赋我
粮仓充足:“法令行”,法令得到施行。(2分)共同原因:重视才,普于用人;重视经济
发展;改革创新:关注民生,以民为本;发展教育完善举制(2分)
(2)①问题:前代藩镇割据,把控赋税收入,君翻臣强,得致社会动乱:等等:(1分)治
国方略: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媒抑武”,通过科举考试提拔文人担任
官职。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防止内患;等等。(2分)出发点:巩固皇帝的统
治地位。(1分)
②时间:1206年。(1分)彩响: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
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等。(1分)表现: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御
史台和枢密院,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2分)
(3)评价: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推动了国家的统一。(1分)原则:客观、公
正、全面、科学、理性地评价历史人物:要结合史料,论从史出:要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
历史时空中评价:从是否有利社会进步,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
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言之有理即可,2分)
15.(1)原因:庶族处地主积极要求参政,改变政治地位;急篇有能力的官吏充实到官府
机构中: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写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标志:创立进求科。(分)完善: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使进士科逐渐成为
最重要的科国,(1分)》
(2),特点北方诗人占比高于南方。(1分)原因:唐朝都城位于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中心唐朝时期,北方经济繁荣;社会相对安定。(1分)意义:科举制促进了唐
代诗歌的繁荣发展: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2
3)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
的提犒,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分)原因:受到汉族
文化的影响,统治者主动倡导儒家思想和尊祟儒学来治理国家:设立机构把儒家经典翻译成
本民族语言,推动儒家文化的传播:科举考试使用儒家经典,组织编撰典籍和史书。(2分)
(4)史料类型:二手史料。(1分)理由:①科举制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
的可能性,而且将其制度化(或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促进了社会阶
层的流动):②科举制的“机会均等”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激励个人
的奋斗精神(或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言之有理即可,2分)

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