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部编版)司】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2.试卷如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如无答题纸,请将第一部分答案填写在答题栏内,第二部分直接在试卷上作答;3.答题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第二部分6题号第一部分总分校131415得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名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隋唐时期的文献记载:“科举之设,使寒门子弟得以奋志读书,以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而士级族子弟亦需勤学不辍,以科举维系门第不坠。若寒门子弟屡试不第,则家族难脱贫贱;若士族子弟科举失利,则家族声望渐衰,门第难保。”由此可见,科举制()A.强化了中央集权B.阻断了世家子弟的仕途、,9场C.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普及D.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2.某同学用下图概括唐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图中“?”处所对应的时期,正值唐朝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文化昌明,进入了鼎盛阶段。图中“?”处应填号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安史之乱(由盛转衰)武则天统治C.开元盛世,贞观之治D.开皇之治农民起义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618年(建立)907年(灭亡)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诗句。唐朝后期,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唐末的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直接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D.导致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4,如图是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蓄使臣禄东赞的场景。这一事件()[七年级历史A(部编版),第1页共6页]扫描全能王创建5情:)心牙计,许润琳网”送内,报有找家才升后各得才,超心清是点出时州A.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和平友好交往B.彻底消除了唐朝与边疆民族的矛盾11C.标志着唐朝对西藏地区正式行使行政管辖D.促进了吐蕃文化在中原的传播5.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典籍、建筑艺术和佛教经典。例如,日本仿照唐朝长安城建造了平城京(今奈良),并参照唐朝第二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这些现象反映出()A.日本全面模仿唐朝的政治制度B.日本成为唐朝的附属国C.中华文化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D.中日两国的文化完全一致6.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在思想上主张不同。以下关于他们的说法,正确的12.是A.韩愈推崇佛教,认为自然力足以支配人力B.柳宗元主张无神论,认为宇宙是由原子构成的中““立C.韩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D.柳宗元支持佛教,认为佛教与儒家思想可以并存【第7.如图是北宋时期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中央政治机构(,,)皇帝:而士御前会议年年年中年果细年果年果年里年年8年里年8国年。年e有卡卡中”卡卡卡中中卡若士三司中书门下(政事堂)枢密院台谏三司使同平章事参知政率枢密使枢密副使(宰相)(执政)(执政(执政)中丞知谏院得财政行政军政监察A.严重威胁君权B.分散臃肿复杂C.权力过分集中D.办事效率极高材米前强8.《资治通鉴》后编中提及,在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实施后的元丰年间(约1078一1085年),国家)财政收人大幅度增长至约7000万贯,相较于之前有了显著的增长。朝廷的国库储备,包括粮食和钱币,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盈状态,足以支持国家数年的开支需求。这说明王安石变法(·)A.显著加强了北宋的中央集权B。极大地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储备C.实现了北宋军队的全面现代化,·D.彻底根除了北宋的所有社会问题9.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立政(图北宋辽西夏西夏辽辽(1)西夏辽北宋北宋西夏北宋唐玄上:凸C0(人10.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边境呈现出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史书有载:“边境之地,百姓安居乐宋[七年级历史A(部编版)第2:页4共6页]扫描全能王创建试卷类型:A(部编版)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试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题号123456答案DCAcc题号789101112答案BBcBDC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道试题,共36分)13.(1)骨力裴罗;贝加尔湖;元吴;靖康之变。(4分)5(2)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积极影响:有利于唐王朝与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借鉴。(2分)措施:军事进攻:设羁廉府州:册封爵位;优待内附少数民族:互市贸易:设立军镇。(任答一点即可,1分)好骏(3)认识: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既发生过战争,又出现过和平相的局面,以和平相处为主流。(2分)原因:“躬节俭,商文帝自已带头厉行节俭:平仑纹,成轻徭役赋我粮仓充足:“法令行”,法令得到施行。(2分)共同原因:重视才,普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关注民生,以民为本;发展教育完善举制(2分)(2)①问题:前代藩镇割据,把控赋税收入,君翻臣强,得致社会动乱:等等:(1分)治国方略: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媒抑武”,通过科举考试提拔文人担任官职。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防止内患;等等。(2分)出发点: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1分)②时间:1206年。(1分)彩响: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等。(1分)表现: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2分)(3)评价: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推动了国家的统一。(1分)原则:客观、公正、全面、科学、理性地评价历史人物:要结合史料,论从史出:要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评价:从是否有利社会进步,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言之有理即可,2分)15.(1)原因:庶族处地主积极要求参政,改变政治地位;急篇有能力的官吏充实到官府机构中: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写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标志:创立进求科。(分)完善: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使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国,(1分)》(2),特点北方诗人占比高于南方。(1分)原因:唐朝都城位于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唐朝时期,北方经济繁荣;社会相对安定。(1分)意义:科举制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发展: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23)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犒,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分)原因: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统治者主动倡导儒家思想和尊祟儒学来治理国家:设立机构把儒家经典翻译成本民族语言,推动儒家文化的传播:科举考试使用儒家经典,组织编撰典籍和史书。(2分)(4)史料类型:二手史料。(1分)理由:①科举制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性,而且将其制度化(或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②科举制的“机会均等”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激励个人的奋斗精神(或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言之有理即可,2分)可 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渭南初中七年级历史答案 2025-04-15 17.18.pdf 陕西省渭南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