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下情景古诗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 , 。”写出了儿童学种瓜的情景;“ , 。”描写出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在吹笛的情景。我还知道古代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 , 。”两句诗表现了乡村儿童的 ,流露出诗人对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稚子弄冰》的作者是 代诗人 ,其中“ , 。”以绘声为主写,儿童的心态由开心变为失落。4.《游子吟》一诗中,诗人以小草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的诗句是“ , ”。第二单元《鸟鸣涧》以动写静,用鸟鸣声衬托山中宁静优美环境的诗句是:“ , 。”第三单元6.外甥打灯笼-- 梁山泊的军师--四月的冰河-- 咸菜烧豆腐--隔着门缝吹喇叭--第四单元7. ,青春作伴好还乡。8.《从军行》中,体现身经百战的将士的豪壮誓言的诗句是: , 火,我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 ”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 ”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9. 诗中总有浓浓的情:“却看妻子愁何在, ”,表现了杜甫听到朝廷收复蓟北的消息时心中的喜悦之情;“遗民泪尽胡尘里, ”,表现了陆游的爱国热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 ”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第六单元10.楚人 , :“ , 。”又誉其矛曰:“ , 。”或曰:“ , ,何如?”其人 。夫 , 。这几句话出自《自相矛盾》,本文选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指女子年满十五岁: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指人三十岁:指人四十岁 :指人七十岁:指人一百岁第七单元12.《乡村四月》是 代诗人 的作品。 诗中描写农事繁忙的诗句是: , 。第八单元13.梁国 , 。孔君平 , , 。 ,果有杨梅。孔 曰:“ 。”儿 曰:“ 。”14.《杨氏之子》选自 。本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面对来客,杨氏之子“ ”表现了他的热情、有礼貌。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对话,均利用 做文章,一个问得巧———“ ”,一个答得妙———“ ”。(5分)15. 古人认为要和君子交往,因为君子心胸开阔,不像小人一样斤斤计较,正所谓“ , ”。 而且在“义”与“利”上,君子和小人也有不同的表现——“ , ”。在做事时,人要有羞耻之心,因为“ , ”。 否则,“ , ”,也就是说不义之事做多了,一定会自受其害。【综合运用】根据自己的积累填空。1.王昌龄《从军行》中的“ , 。 ”和王之涣《凉州词》中的“ , 。”描绘的都是西北边陲壮阔苍凉的景象。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代诗人 所写。“剑外忽传收蓟北, ”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 ;“即从巴峡穿巫峡, 之情。”描绘了诗人想象返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之情。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爱国诗人 。“三万里河东入海, ”中的“三万里河”指黄河,“ ”指华山,这两句诗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饱含着诗人的 之情。4.诗歌中的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童孙未解供耕织, ”写出了孩童认真学习种瓜时的有趣场景;“牧童归去横牛背, ”写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彩丝穿取当银钲”写出了儿童游戏时的调皮与可爱。5.不同的古诗描绘的景色不同。《鸟鸣涧》中“ , ”两句以动写静,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中春夜图;《乡村四月》中,“绿遍山原白满川, ”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农村初夏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昼出耘田夜绩麻, ”两句描绘了一幅夏季农忙时节的热闹景象。6.人间最美是真情。母爱的伟大让人歌颂,《游子吟》中,孟郊用“ , ”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朋友之间的情谊让人感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将深情融于美景中,用“ ,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7.中国人自古有家国一体的情怀。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 ”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 ”都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王昌龄的《从军行》中,“ , ”表现了边塞将士守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杜甫则以“白日放歌须纵酒, ”表达了家乡被收复后的无比欣喜之情。课外我也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古诗,我还能写出其中的两句:“ , 。”8.父母教育我们,学做事前要先学会做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就要有同情之心,正如《孟子》中说的“ ”。不要做坏事,否则就会像《左传》中说的那样 “ ”。9.小古文,大智慧。“夫 与 ,不可同世而立。”《自相矛盾》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杨氏之子》中杨氏子的回答,既有礼貌又幽默风趣。10.记格言,明道理。“ ,小人长戚戚”(《论语》)。 “人有耻,则能 ”(《朱子语类》)。11.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正如《论语》中所讲的“ , ”。12.本学期我们学过的古诗中,“ , ”描绘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喜极而泣的画面,“ , ”写出了小孩子在桑树旁学种瓜的天真可爱,“ , ”写出了孟郊对母爱的尽情讴歌。13.古诗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王维用优美的诗句“ ,夜静春山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春山月夜图,杨万里用“ ,彩丝穿取当银钲”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陆游的“ ,五千仞岳上摩天”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王昌龄笔下的“ , ”从侧面反映了戍边将士生活的孤寂和艰苦。14.名言有深刻的道理。爷爷常说:“‘恻隐之心, ’是老祖宗留下的警世名言,我们一定要牢记。”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有的事情就不会去做,正所谓“ , ”。15.文言文《自相矛盾》中,楚人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的句子是“ , ”。16.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那是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 ”中戍边将士的乡愁,是杜甫“ ,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极度喜悦,是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 ”中的失望与愤慨,是王昌龄《从军行》“ , ”中的壮志与豪情。二、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名句。(1)在对待“义”和“利”的问题上,孔子认为“ , ”。(2)人只有知廉耻,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正如《朱子语类》中所说:“ , 。”(3)看到别人遭遇不幸而心生同情是一种美德,正如《孟子》中所说:“ , 。”(4)《左传》中说:“ , 。”不管什么人,不好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三、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填空(填序号)。①武松打虎—— ②孙猴子的脸———③十五个吊桶打水———— ④外甥打灯笼——⑤四月的冰河——(1)像 的人还是少数,更多的人是壮志难酬。(2)七月的天真是 ,刚才还是艳阳高照,没多久就乌云密布了。(3)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一路上我心里真是 ,不知到家后如何面对妈妈。五下情景古诗答案第一单元1.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儿童急走追黄碟 飞入菜花无处寻2.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真可爱3. 宋 杨万里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4.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第二单元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第三单元6.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第四单元7. 白日放歌须纵酒8.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唯见长江天际流9. 漫卷诗书喜欲狂 南望王师又一年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第六单元10.默写见书本原文《韩非子·难一》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期颐:指人一百岁第七单元12. 宋 翁卷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第八单元13.课文默写见书本原文14. 《世说新语·言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为设果 姓氏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5.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 多行不义 必自毙【综合运用】1.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2.唐 杜甫 初闻涕泪满衣裳 捷报到来的突然及诗人的惊喜 便下襄阳向洛阳 急于返乡的喜悦3.陆游 五千仞岳上摩天 五千仞岳 爱国4.也傍桑阴学种瓜 短笛无腔信口吹 稚子金盆脱晓冰5.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子规声里雨如烟 村庄儿女各当家6.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孤帆远影碧空尽7.五千仞岳上摩天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春作伴好还乡示例: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多行不义,必自毙9.不可陷之盾 无不陷之矛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0.君子坦荡荡 有所不为11.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12.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3.人闲桂花落 稚子金盆脱晓冰 三万里河东入海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14.仁之端也 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15.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16.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日放歌须纵酒 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二、(1)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2)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3)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4)多行不义 必自毙三、①一举成名 ②说变就变 ③七上八下 ④照旧(舅) ⑤开动(冻)了(1)① (2)② (3)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