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课前复习】1、我国政党制度的内涵和地位?2、各民主党派的性质?3、我国政党的基本内容:基本方针、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政治地位、根本活动准则、重要机构4、人民政协:性质、主题和职能、组成、作用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总议题:砥砺奋进60载,继往开来谱新篇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子议题1:多彩西藏彰显的民族多元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除了藏族外,你还能说出哪些民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凝聚在一起的56个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民族!这些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是什么?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P59第二、三段)(1)特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2)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多元);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一体)。(3)各族人民的贡献①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②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书写的;③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④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的。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元朝蒙古族把西藏牢牢纳入我国的版图培育伟大精神创造灿烂文化书写悠久历史开拓辽阔疆域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苗族歌手宋祖英,传播了苗族民歌文化中华民族形成渊源:各族人民的贡献P59D3悠久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书写的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4)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我们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观察中国地图,思考我国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这些省级行政区和中央是什么关系?34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P60 1-2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行使高度自治权注意:自治权≠高度自治权≠主权[点击】注意:自治权≠国家主权P60专家点评法律意义上的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对外的独立性和对内的最高性是国家主权的两个基本特征。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拓展: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的区别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设立适用区域 省、市、县、乡等 适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适用港澳台等地区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保留资本主义制度自治程度 无 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 行使一般自治权 除外交、国防外高度自治权法律依据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联系 二者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接受中央统一领导,都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一子议题2:盛开在雪域高原的制度保障—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藏坚持围绕党的引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重要批示精神,不断进行创新举措,经过西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上各兄弟民族的对口援藏,塑造了民族地区脱贫的地方范例,打造了民族地区脱贫的“西藏范例”。截至2020年底,西藏“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部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贫困发生率降为“0”,历史性消灭绝对贫困,成为民族地区脱贫的典型缩影。自2021年起西藏全面开启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雪域高原”展开了描绘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情境与问题】议一议:你认为藏族人民能真正站起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根本性变化助力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西藏各方面的发展成就侧面反映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怎样的方针?议一议:你认为西藏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根本性变化助力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西藏的发展成就侧面反映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怎样的方针?议学结论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被铲除,藏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议学结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议学结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及形成原因(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形成原因注:已经形成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创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局面,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方针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含义原因侧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民族的和谐相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材料二: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7号),实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在对口支援机制下,组织内地优秀教师到西藏、新疆支教,带动和培训当地教师,帮助西藏、新疆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材料一:新疆各族人民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国家和西藏各级地方事务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新疆现有州(市)人大代表2488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1349名,占54.22%;县(市、区)级人大代表16960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10025名,占59.11%;乡(镇)人大代表43204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31739名,占73.46%。。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材料三:新疆全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新疆现行标准下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新疆千年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 侧重点 关键词 注意问题民族 平等 在各方面地位平等 “无高低优劣分” “依法平等” 平等≠相同;平等享受权利≠享受相同的、一样的权利。特殊的扶持和照顾是实现平等的必然要求。民族 团结 民族关系融洽 “和谐”“合作” “共同奋斗”等 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各民族共同 繁荣 发展 过程中补弱 “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共同繁荣≠同步、同等繁荣≠发展程度相同≠消除民族差别。不仅指各民族经济方面的繁荣,也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繁荣(对口支援形式: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注意:民族方针区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治 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前提条件物质保证(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4)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繁荣的政治保证知识拓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西藏的成就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离不开我国所坚持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同样,还离不开一个中国特色的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34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300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西藏自治区国税局紧紧抓住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赋予的特殊税权,对农牧民在农牧区取得的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西藏婚俗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将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分别降低两岁。西藏全面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育体系, 此外,还将“藏历新年” 等藏族传统节日列入节假日。议一议:1.请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机关指什么?自治机关行使哪些权力?);2.自治权具体表现为什么?(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使权力是否完全自由?这体现出这一制度有何特点?让我们一起走近西藏的制度实践……①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②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不含监察委和司法院、检察院)③拥有的权力: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自治权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注意(2)容(1)我国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政策)含义: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前提和基础非“各民族”;非“居住”核心内容自治机构⑤特点: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有机结合1234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300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西藏自治区国税局紧紧抓住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赋予的特殊稅权,对农牧民在农牧区取得的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西藏婚俗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将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分别降低两岁。西藏全面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育体系, 此外,还将“藏历新年” 等藏族传统节日列入节假日。让我们一起走近西藏的制度实践……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自治权依法管理地方财政、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经济自治权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教、科、文、卫事业——文化自治权+变通职权议一议:1.结合材料,谈谈西藏有哪些自治机关,享有哪些自治权?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使权力是否完全自由?为什么?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①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注意: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②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5个自治区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由全国人大批准的建置由国务院批准的建置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双重身份)既是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要性①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P63-1③国情: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格局及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P61—1重要性①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P63-1②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P63-1(1)我国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为什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政策)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怎样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维护民族权益打击分裂势力深化团结教育④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⑤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⑥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答题模板:关于民族问题如何做国家角度:(重点背诵国家角度①至④点)①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巩固民族关系提供政治保证;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坚持宗教工作基本方针;④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其它:⑤人大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为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⑥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切实 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统筹区域发展。⑦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言献策。⑧国家政策扶持、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公民角度: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②应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民族的地方就有宗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民族纷争宗教对立,自古以来就是纷争与动荡的重要原因哈以冲突、俄乌冲突,不外如是所以,如何处理好我国宗教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必修课……三宗教政策为雪域高原谱芳华—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情境: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中共西藏工委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寺院、宗教设施以及宗教文物等,关心爱护宗教界人士,注重发挥爱国宗教界人士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西藏宗教事务法治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保护了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打击了利用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宗教正常秩序的建立、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西藏在宗教事务管理上,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这既是基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基于境外势力进行宗教渗透、试图控制藏传佛教进而影响西藏政治乃至全国政治的现实状况。藏传佛教是达赖集团渗透的重点领域,藏传佛教寺庙是我们同达赖集团斗争的主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藏传佛教本身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佛教从境外和祖国内地传入西藏之后,经过在西藏及附近地区的本土化发展,最终形成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宗教,即完全中国化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中国化有其历史进步性,藏传佛教始终与中华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中国化水平,成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典型代表。历史发展充分证明,中国化是藏传佛教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阅读教材P63-65页的内容,结合材料思考回答以下问题:谈谈我国的宗教政策如何促进藏传佛教的发展的要求:小组合作探究,组长负责,小组成员有序发表意见,小组发言人作好记录和整理,并代表本组进行展示交流。时间5分钟。坚持我国宗教政策的原因(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宗教政策(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内容(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 信不信教的自由② 信哪种宗教的自由③ 信哪个教派的自由④ 什么时候信的自由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教自由也保护不信教自由。注意:1.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并不代表国家鼓励信教。2.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3.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努力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团结,将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上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①权责统一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④坚持原则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②遵纪守法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③依法管理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特别提醒:①国家不是保护所有的宗教活动,国家只保护合法的正常的宗教活动②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只有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才能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质: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国家的态度: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管理宗教事务,邪教不是宗教)。思考:邪教是不是宗教?P64专家点评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我国宗教界不能对外交往)这不允许,那不允许,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国家有什么意义呢?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重要任务: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具体举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爱国守法拥护党;服务于国家利益;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的阐释;反对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注意: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社会现状社会性质:坚持无神论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鼓励公民信教(不鼓励、不支持、不提倡、不发展)(3)共产党员不能信教。(4)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 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5)国家保护正常、合法的宗教活动(6)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质是反人民、反社会、反科学的,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7)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特别提醒】关于宗教工作的认识误区课堂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行政区域类型划分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因、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前提和基础地位、作用、要求提示:民族区城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2.民族区城自治制度以民族平等为前提和基础。( )×3.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提示:聚居区≠居住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我国正在形成并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提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提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不包括民族乡。×易错混淆5.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结构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解析:×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6.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的方针。解析:× 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易错混淆7.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的宗教团体不得与外国宗教组织进行交往。解析:×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指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8.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解析:×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易混易错】1.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4.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和基础。6.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国际化方向F 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F 错在“居住” 改为“聚居”。F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F 自治机关不包括司法机关。F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F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1.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表明,我国( )A.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B.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禁止与国外宗教界的一切交往D.宗教信仰完全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可以不受国家法律约束A【解析】B: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B说法错误。CD不合常识错误2.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不得非法从事或者资助宗教活动。这表明,我国( )①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②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对涉外宗教活动管理③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抵御境外势力的渗透④引导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以科学精神对待宗教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D【解析】①④:材料没有涉及保障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引导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故①④不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