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同步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埃及托勒密二世统治时期,能够看到以“希腊式”表现形式出现在钱币上的冥界之神塞拉匹斯,头戴埃及特色的王冠。象征托勒密二世的衍生物“阿茜诺”,在部分地区被奉为保护航海之神。这说明,埃及托勒密时期( )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具有同质性
B.希腊文化中心西移
C.法老借助外来文化强化统治权威
D.政教合一趋势初显
2.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此外,还有不少阿拉伯建筑师来华,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同样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这说明( )
A.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向东转移
B.战争有效促进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C.实用技术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
D.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区域文化交流
3.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
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
4.公元前4世纪以后,在西亚、中亚和印度等地,曾出现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
B.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C.亚洲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
D.希腊建立起环地中海商业霸权
5.自19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希腊化时代的研究伴随有一股夹杂着厌恶情绪的晦暗不明,将其描述为堕落的黑暗时代。这种“堕落”在政治上表现为一种向君主专制演化的趋势,与19世纪对邦宪民主的期待背道而驰。据此可得出( )
A.历史认识须立足于现代需求
B.历史研究深受特定时空限制
C.违背民主政治史实不受重视
D.古希腊文化研究趋于复杂化
6.(成吉思汗的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的侵入波斯、高加索和罗斯“不过是一次长途奔袭。他们去后,这些地方的人民可能以为是做了一场噩梦,而蒙古人留在这些城市里面下来的冒烟的瓦砾场以及堆积如山的尸体证实他们经过这里是可怖的事实。”材料说明蒙古西征( )
A.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B.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
C.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D.推动欧洲城市发展
7.周启迪在《上古希腊文化》中提到: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中心移至亚历山大里亚。专制的兴起使文学家们失去了自我:文学作品贵族化,丧失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气息,注重描写恬静的田园、优雅的家庭及爱情故事,矫饰多于率真。”作者强调( )
A.文化中心转移导致专制体制的建立
B.希腊传统社会遭到外来文化冲击
C.创作风格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D.文学作品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8.塞古一世(约前358~前281)在底格里斯河畔建塞西亚城为都城。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希腊式的市场、剧场与体育馆,以及大量刻有希腊语的钱币、印章、封印。由此可见,该城的建立( )
A.立足于因俗而治的怀柔政策
B.旨在实现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
C.适应了王国领土扩张的需求
D.体现亚历山大统治模式的延续
9.1908年在巴基斯坦白沙瓦近郊的迦腻色迦(约公元78~101年或102年在位,贵霜帝国有名的君王)大塔遗址出土的青铜舍利容器上铸有佛陀坐像。同址出土的“迦腻色迦金币(如下图)”正面有迦腻色迦肖像,手指祭坛的圣火,身穿长衣长裤,极具骑马民族特色,背面有四臂的湿婆立像、佛陀立像,佛像旁镌刻着希腊字母铭文“Bodda”,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佛陀形象。这些出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A.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
B.阿拉伯帝国在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C.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
D.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10.“他们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于( )
A.公元1世纪 B.公元10世纪 C.公元13世纪 D.公元15世纪
11.在希腊化世界中,当地人若要在托勒密埃及的政府中任职,必须先学会希腊文,以至原来的语言文字被弃而不用;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也逐渐忘掉了他们原来的语言文字,就连他们自己民族的经典都需要先翻译成希腊文然后才能了解。这表明( )
A.东西方文化之间呈现交流与互鉴趋势
B.西亚文明和北非文明首次被统一起来
C.希腊文化在东地中海沿岸居主导地位
D.希腊文化入侵导致本土文化完全中断
12.公元前334年春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挥戈东进,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东征。东征途中,马其顿军队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远征( )
A.形成了欧亚非广大地区的希腊化世界
B.是统一战争,具有正义性
C.基督教开始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D.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趋同化
13.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在中亚、西亚、小亚细亚地区广泛流通的货币。银币的正面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头部前倾,凝视远方,目光威严。银币的背面是雅典娜,她倚靠着盾牌,表情坚毅,手中托着飞翔的胜利女神妮姬。该文物可以用于佐证( )

A.丝绸之路贸易往来兴盛
B.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广阔
C.雅典民主政治影响广泛
D.帝国征服推动文化交流
二、材料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语替代世俗体埃及语成为官方语言。对埃及人来说,要想跻身上层社会,加入到统治集团中去,就必须学好希腊语。有些人十分成功,能用希腊语流利的交谈和书写,他们逐渐得到希腊统治阶级的认可,成为政府要员。但马其顿历和埃及历法之争一直相持不下,到托勒密王朝的后期,才以埃及历法的胜利而告终。
——摘编自张春梅《埃及文化‘希腊化’辨析》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末,埃及对外接受英、法的“双重监督”,对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土耳其人不但干涉埃及的内部事务,而且为英国和法国侵略埃及提供帮助。因此,祖国党以“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为口号,不仅是反对欧洲干涉,而且同样具有反对土耳其的性质。
——摘编自王妍慧《埃及奥拉比运动原因探析》
材料三“七月革命”之后,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完成了埃及彻底的独立,建立了共和国,“开始了埃及新时代自觉意义上的现代化运动”。特定的时代背景、民族矛盾以及整合埃及社会的历史任务,将纳赛尔塑造成了民族英雄,民族主义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纳赛尔主义在政治上延伸,表现为政治集权主义的建立。
——摘编自王恋恋《近代以降埃及现代化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托勒密王朝文化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埃及文化的变化。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希腊化文化异常繁荣,亚历山大里亚成为了地中海区域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对波斯进行了长达10年的征服战争,大军转战于多地,打破了此前欧亚非大陆各文化地区间的相对闭塞和阻隔的局面,再加上大量希腊人移居东方,使希腊文化迅速传向东方。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逝世后,托勒密在文明发达的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国,以亚历山大里亚为首都,王室把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扶植文化事业,它优越的学术环境和完善的科研设施吸引了地中海周围地区的学者云集此地。托勒密二世时,埃及的进出口贸易加强,经济的强大是亚历山大里亚文化取得瞩目成就的物质保证。由于罗马对埃及征服较晚,其文化成果得以保持并继续发展。
——摘编自张丽霞《亚历山大里亚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原因》
材料二 在俄、英、普、瑞共同参与下,俄国军队于1814年渡过莱茵河,开进法国首都巴黎,受到法国普通民众的热烈欢迎,战后在处理战败国法国以及召开维也纳国际会议方面俄国起着主导作用。俄国虽然站上了欧洲权力的顶峰,亚历山大一世也获得了“解放者”的殊荣,但此时他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曾信奉自由主义改革的他在对内的政治改革中放缓了脚步,对内对外政策逐渐趋于保守。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贵族青年军官并没有因为胜利而欢欣鼓舞,由于见识到了欧洲的先进,开始反思俄国的落后,在远征回来后,他们便成为俄国历史上最早一代革命者,先后成立了救国协会、幸福协会、南方协会和北方协会,并于1825年12月趁亚历山大一世去世时发动了起义。
——摘编自程杰《试析1812年卫国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里亚文化中心地位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12年卫国战争对俄国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考查世界古代文明交流。冥界之神塞拉匹斯一方面呈现出“希腊式”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头戴埃及特色的王冠,这表明塞拉匹斯兼具希腊和埃及神祗功能,托勒密二世的衍生物与希腊神相联系,这说明埃及法老在利用外来文化元素来强化自身的权威和形象,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希腊化时期文明交流与交融的表现,但无法说明以埃及为代表的大河文明与以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具有同质性,故排除A项;埃及托勒密时期,将希腊文化引入埃及,形成了以亚历山大城为中心的希腊文化新中心,因此希腊文化中心出现东移趋势,故排除B项;公元641年,阿拉伯帝国征服埃及,成为新的统治者,标志着埃及政教合一的开始,故排除D项。
2.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世界)。根据材料“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蒙古西征时期,战争客观上推动了区域文化交流,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东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且希腊化时代在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初,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夸大了蒙古西征的影响,且说法有误,排除B分.材料反映的是蒙古西征推动的区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可知,材料强调了蒙古西征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版图的扩大促进了汉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会面与交流,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蒙古西征本身就是通过战争扩大版图的过程,不可能消民族隔阂,排除B项;材料中“……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可知,材料强调了蒙古西征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利于东西文化交流;而未涉及蒙古帝国建立前的文化是否交流,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早在汉代丝绸之路就已开通,文化交流就已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问题。时空范围为公元前4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他推广希腊文化,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大多在政治、文化、风俗上或多或少地受到古希腊文明影响,古希腊文化与当地原有文化交流融合,这一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即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B项正确;丝绸之路开通时间是在西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亚洲文化的包容性并不能作为希腊文化被当地文化利用改造的主要原因,因为只有希腊文化广泛流传,才有其被改造,排除C项;希腊在公元前4世纪以后逐渐衰落,而且其商业影响范围有限,并不能波及印度,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伴随有一股夹杂着厌恶情绪的晦暗不明,将其描述为堕落的黑暗时代”“对邦宪民主的期待背道而驰”强调西方学界立足于19世纪西方民主政治需求来评价希腊化时代的历史,即历史研究深受19世纪西方这个特定时空的影响,故B项正确。历史认识要立足于特定历史情境来解题思路,而非一定是现代发展需求,A项错误;材料仅说明西方学界对希腊化时代的评价转向负面,而非说希腊化时代的历史研究不受重视,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古希腊文化研究复杂化的信息,D项错误。
6.答案: C
解析: 蒙古西征本身是对这些国家的武装入侵,大肆屠杀当地居民,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故AB错误,C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发展问题,故D错误。
7.答案: C
解析:
8.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前358~前281年(西亚)。据本题材料“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希腊式的市场、剧场与体育馆,以及大量刻有希腊语的钱币、印章、封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塞古一世是亚历山大逝世后成为继业者之一,在继业者战争中塞琉古占领亚历山大帝国东部的领土,并自立为国王,建立塞琉古帝国,领土包含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小亚细亚一带,在远征过程中将希腊文化传播至新建立的都城塞西亚城中,使得城中大量物品出现希腊化符号,而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曾积极传播希腊文化,所以该城的建立是对亚历山大统治模式的延续,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因俗而治的怀柔政策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希腊文化传播至西亚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希腊文化中心东移,排除B项;因“适应了王国领土扩张的需求”与本题主要结论亚历山大统治模式在西亚的延续不一致,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在约公元78~101年或102年的大塔遗址出土了佛陀坐像、迦腻色迦肖像、湿婆立像、佛陀立像,佛像旁镌刻着希腊字母铭文“Bodda”,这些出土文物把印度本地化的艺术元素与图案徽符(如人物形象、服饰穿着等)与浅浮雕等希腊式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说明贵霜时期艺术已将来自希腊的文明艺术吸收、消融,A项正确;公元1世纪前后阿拉伯帝国尚未兴起,排除B项;希腊城邦海外殖民是在公元前8至前6世纪,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到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倾向,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干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情形描述的是蒙古帝国的西征。13世纪蒙古帝国进行了三次西征,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C项正确;“公元1世纪”、“公元10世纪”和“公元15世纪”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北宋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据材料可知,在希腊化世界中,当地人若要在托勒密埃及的政府中任职,必须先学会希腊文,以至原来的语言文字被弃而不用;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也逐渐忘掉了他们原来的语言文字,就连他们自己民族的经典都需要先翻译成希腊文然后才能了解。这表明希腊文化在东地中海沿岸居主导地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希腊化世界中”,主旨是强调希腊文化的影响,而不是东西方文化之间呈现交流与互鉴趋势,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的“希腊化”,未涉及西亚文明和北非文明的被统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希腊化”时代希腊文的作用,但没有涉及其他本土文化的内容,完全中断的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亚历山大的远征。选择A:亚历山大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推广希腊文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播,推动欧亚非广大地区的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排除B:亚历山大东征是侵略战争,不具有正义性。排除C: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排除D:“趋同化”说法过于绝对。
13.答案: D
解析: 银币发行流通在公元3世纪前后的中亚、西亚、小亚细亚,银币有亚历山大的头像,据此推断应该是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后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货币的流通也会带来希腊文化的传播,例如雅典娜女神形象。丝绸之路的开辟应该是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后。罗马帝国的兴起在公元前后,其统治范围也没有达到中亚。
14.答案: (1)传播了希腊文化,使埃及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使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引起埃及原有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2)民族意识觉醒,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外来侵略;仿效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以民族主义(纳赛尔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政治集权主义;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如将纳赛尔塑造成了民族英雄等)。
解析: (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古代的埃及。根据材料一“对埃及人来说,要想跻身上层社会,加入到统治集团中去,就必须学好希腊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播了希腊文化,使埃及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根据材料一“他们逐渐得到希腊统治阶级的认可,成为政府要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根据材料一“但马其顿历和埃及历法之争一直相持不下到托勒密王朝的后期,才以埃及历法的胜利而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起埃及原有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近代的埃及。根据材料二“祖国党以·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为口号,不仅是反对欧洲干涉,而且同样具有反对土耳其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意识觉醒,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外来侵略;根据材料二“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完成了埃及彻底的独立建立了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仿效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根据材料三“将纳赛尔塑造成了民族英雄,民族主义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纳赛尔主义在政治上延伸,表现为政治集权主义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民族主义(纳赛尔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政治集权主义并且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
15.答案: (1)原因: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接触与交汇;托勒密王室对科学文化事业的扶持;托勒密王国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强大;位于文明发达的古埃及,文化和学术环境优越吸引了大量学者。(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提升了俄国的国际地位和欧洲事务的话语权;使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思想由自由转向保守;推动十二月党人起义;促进自由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任答两点即可)认识:战争对文化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文化侵略和战争侵略都是侵略的方式和途径;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解析: (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据材料“亚历山大对波斯进行了长达10年的征服战争,大军转战于多地,打破了此前欧亚非大陆各文化地区间的相对闭塞和阻隔的局面”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接触与交汇据材料“托勒密在文明发达的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国,以亚历山大里亚为首都,王室把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扶植文化事业”可知,托勒密王室对科学文化事业的扶持;据材料“托勒密二世时,埃及的进出口贸易加强,经济的强大是亚历山大里亚文化取得瞩目成就的物质保证”可知,托勒密王国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强大;据材料“埃及的进出口贸易加强,经济的强大是亚历山大里亚文化取得瞩目成就的物质保证。由于罗马对埃及征服较晚,其文化成果得以保持并继续发展”可知,位于文明发达的古埃及,文化和学术环境优越吸引了大量学者。
(2)本题是影响类、认识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受到法国普通民众的热烈欢迎,战后在处理战败国法国以及召开维也纳国际会议方面俄国起着主导作用”可知,提升了俄国的国际地位和欧洲事务的话语权;据材料“亚历山大一世…….曾信奉自由主义改革的他在对内的政治改革中放缓了脚步,对内对外政策逐渐趋于保守”可知,使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思想由自由转向保守;据材料“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贵族青年军官并没有因为胜利而欢欣鼓舞,由于见识到了欧洲的先进,开始反思俄国的落后,在远征回来后,他们便成为俄国历史上最早一代革命者”及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十二月党人起义;促进自由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认识:据材料信息可知,拿破仑战争一方面对欧洲国家造成了破坏,同时也推动了欧洲政治文化重构,反映了战争对文化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也反映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侵略和战争侵略都是侵略的方式和途径,两者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