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 同步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调查显示,世界遗产名录上约一半世界遗产地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当补贴减少时,世界遗产地将面临巨大风险;2024年,有13%的世界遗产地曾裁减正式员工,有27%的世界遗产地裁减了临时员工数量。这启示我们,世界遗产保护( )A.必须由联合国组织协调B.需要各国积极担当作为C.可作为振兴经济的机遇D.应拓宽人才流通的渠道2.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文化再度享誉世界。有利于中华优秀文明传承的是( )A.清政府任命汤若望主持钦天监工作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C.《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D.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颁布3.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评选始于2014年。2024年9月,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荣誉主席表示,全球150多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经过历史检验,持续造福人类,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典范。当月,该组织授予中国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中心”牌匾。由此可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特点之一是( )A.仍具现实功能 B.彰显人定胜天意识C.凝聚工匠精神 D.服务农业精耕细作4.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指出,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此外,任何不可避免的添加都必须与该建筑的构成有所区别,并且必须看得出是当代的东西。据此可知,文物古迹的修复( )A.坚持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B.务必突出各国历史文化特色C.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来完成D.强调以历史真实为第一要义5.浙江衢州古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因其重要性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千年的风吹雨淋中,城墙需要时常进行维护。根据2024年4月《浙江日报》的报道,城墙的修缮工程“要坚持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尽可能保持原貌,……然后保留原城墙内的堆土、剔除堆石乱石,保留岁月侵蚀城墙的状态。”这一要求体现了文物保护应( )A.适应社会的时代性 B.维护文化的多样性C.确保遗产的真实性 D.还原文物的完整性6.江西樟树市国字山墓葬是迄今为止江西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东周墓葬。墓葬使用双墓道的多室结构,葬具规格高,品种齐全。葬具具有突出的越文化因素,如使用船形棺、随葬原始瓷和越式铜鼎等,同时伴有丰富的楚文化、群舒文化以及自身独特的文化因素。据此推断,下列有关该墓葬结论错误的是( )A.与江西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B.为百越文化的研究提供新史料C.填补江西东周时期考古空白D.可以说明墓主人身份地位较高7.历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部历史著作只要它不是死材料的拼凑堆集,而是有生命力的活历史,它就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就在于,构成了它的是由历史判断所阐述的一个问题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由此可见,该学者主张历史著作的统一性在于( )A.逻辑的连贯性 B.线索的时序性C.史料的客观性 D.观念的导向性8.1982年,以“能源:世界的原动力”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美国开幕。中国馆陈列在馆外的轻便、精致的太阳灶具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室内展出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字画、出土文物等更使人们赞叹不已,而秦陵兵马俑在此首次亮相便轰动了全世界。中国参加这次世界博览会( )A.旨在展示改革开放伟大成果B.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C.体现了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D.展示了中国文化与国家形象9.2024年世界遗产中心对威尼斯再次进行监测,报告指出:威尼斯世界遗产城市面临严峻威胁……当地居民是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重要支撑,作为城市基本社会结构的组成,他们应得到支持,并通过可负担住房、促进就业和相关基础设施保障等手段,维持城市居民的数量,同时大幅度减少游客人数,特别是将禁止大型船舶进入作为一项优先工作给予落实。由此可知( )A.旅游和居民流失是威尼斯遗产地的两大威胁B.当地经济现状可以维持威尼斯城市生活的平衡C.大型船舶进出并不影响威尼斯遗产地的发展D.威尼斯在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10.苏美尔最古老的城市埃利都的神庙建筑前后存在千余年;古印度摩亨佐·达罗城中最突出的建筑设备是供祭师净身之用的“大浴池”;克里特文明中,克诺索斯王宫的中央庭院有许多神龛神坛和专门的祭仪大厅;我国在良渚遗址也发掘出祭坛。从这些历史遗迹可知,世界不同文明在形成初期( )A.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特征B.对神的祭祀是重要活动C.其差异源自地理环境的不同D.祖先崇拜是各地具有的共性11.世界上的建筑师看过北京故宫以后,无一不发出赞美和惊叹。这一建筑早已达到最高的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达到任何文化都难以超越的程度。它的组织方法、构图意念,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管在技术上、艺术上,它都是继承了伟大的传统而来的。这说明故宫( )A.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性的遗产,达到世界最高建筑水平B.是跨越不同文明时代的艺术结晶,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C.代表了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D.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和诗歌的热爱,是二者难以超越的融合12.《世界遗产公约》中对遗产的描述并未使用惯用的“国际”一词,而采用“世界”一词来表达。这不仅突出了“普遍的共同价值,也使文化遗产获得了超越文化民族主义来理解多样的、唯一的地球的眼光”。由此可见,公约的推行( )A.促使文化遗产摆脱了民族属性B.旨在加强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13.截至2006年,山西省共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6784处,世界文化遗产两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各级各类博物馆88个,馆藏文物121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4785件。这表明( )A.我国较早建立起专业的文物保护体系B.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首位C.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出重大贡献D.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二、材料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商胡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城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画面用色多浓郁华丽,与早期的古朴沉稳恰成对比,创作出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据杨宝玉《敦煌史话》材料二 1900年5月,引起世界轰动的藏经洞被发现,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希望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1907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深除队”先后进入敦煌,大量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一度造成“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1944年,国民政府在文化届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直接由中央文化部领导,增加人员编制,扩大工作范围。1961年,莫高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成为目前世界史最大的敦煌相关研究实体,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放出光辉,世界学者络绎不绝,旅游者接踵于道。如今,人们正在领略着这份丰富绚烂的文化财富,整理研究,吸收运用。——据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敦煌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解题思路20世纪以来影响敦煌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曲阜是以“孔庙、孔林、孔府”而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城市。“三孔”是东方建筑技能的优秀代表,有着深厚的历史内容,承载着儒家思想哲学,1994年12月被收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封建王朝历代政权的保护下,曲阜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府庙建筑群、家族墓地、历代碑刻、家族档案和家志谱牒。今天的曲阜不仅是历史城区,也是集居住、商业、教育、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城区,城市空间内除了古建筑群还包括道路街巷和由传统民居组成的居住街坊和商业街市。材料二:1985年12月,基督教世界三大圣城之一的圣地亚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圣地亚哥的新城区环绕老城而建,实施了新的综合发展模式,包括:对古城区内建筑物的修缮,改善区域内设施和绿地;构建一系列新的标志性建筑物,既与城市修缮结合,又不影响历史城区的景观;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圣地亚哥城市更新工作由国家、地区和当地行政机构共同承担,城市整体修复规划接纳了居民的意见,还设立了由专业工匠教授传统技术的学校,对有意从事修复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圣地亚哥走出了一条融历史与未来的城市发展之路。——上述摘编自高洁《基于文化视角的中西文化遗产管理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历史城镇曲阜的文化遗产价值。(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历史城镇开发与保护的经验。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 由材料可知,文化进产保护对政府投入依赖度较高,这要求各国政府积极承担自身的文化使命和责任,积极担当作为,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联合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上的协调作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遗产保护投入不足的危害,并未涉及世界遗产保护的经济潜力,排除C项;裁减工作人员主要缘于资金投入减少,且人才队伍稳定对世界遗产保护更加有利,排除D项。故选:B。2.答案: D解析:3.答案: A解析:4.答案: D解析: 第一步,明确材料观点。文物古迹修复过程有三个“必须”:必须客观,不能臆测;不可避免的添加必须与建筑的构成区别开来;添加的必须看得出是当代的东西。第二步,提取材料主旨。三个“必须”都体现了对文物古迹历史价值的保护,即强调以历史真实为第一要义,故D项正确。第三步,余项解题思路。材料强调的是对文物古迹历史价值的保护,而非经济价值,排除A项。材料讨论的主题是文物古迹的修复要以历史真实为原则,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合作,且C项说法绝对,排除。5.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要坚持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尽可能保持原貌......然后保留原城墙内的堆土、剔除堆石乱石,保留岁月侵蚀城墙的状态”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保持原貌,这体现了文物保护应确保遗产的真实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保持原貌,与时代性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保持原貌,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保持原貌,与还原文物的完整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 C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国字山墓葬是迄今为止江西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东周墓葬”可知,这次考古发掘不是江西首次发现东周墓葬,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作为“吴头楚尾”的江西,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区域交流的交融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使用船形棺以及随葬原始瓷、越式铜鼎等”,该墓葬有越文化的因素,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墓葬使用双墓道的多室结构,葬具规格高,品种齐全”可知墓主人身份地位较高,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 A解析:8.答案: D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参加这次博览会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引起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关注,所以是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与国家形象,D项正确;此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还没有取得伟大成果,排除A项;1982年,中国还没有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排除B项;中国在博览会上展示本国文化并不能体现国际格局的重达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旅游和居民流失是威尼斯遗产地的威胁,A项正确;威尼斯面临严峻威胁,当地经济状况已经不能维持威尼斯城市生活的平衡,B项错误;材料提及要禁止大型船只进入威尼斯,由此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出指导性意见,各种问题并未解决,D项错误。10.答案: B解析: 由材料可知,不同地区的古文明在其形成初期,都出现了与祭祀相关的建筑,故选B项。各地区在文明形成初期受制于地理环境的阻碍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独立发展,A项错误。地理环境决定论不符合唯物史观,C项错误。祭祀对象有神明,不一定是祖先,D项错误。11.答案: C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题干“世界上的建筑师看过北京故宫以后,无一不发出赞美和惊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融汇了中国人民非凡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代表了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C项正确;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并非自然遗产,排除A项,故宫凸显了中国古代的艺术结晶,未涉及不同国家的不同文明,排除B项;材料信息对故宫的描述未涉及对自然的尊重和诗歌的热爱,旨在强调了故宫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 C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世界遗产公约》……并未使用惯用的‘国际’一词,而采用‘世界’一词来表达”可知《世界遗产公约》强调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产,突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C项正确;“摆脱了”表达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世界遗产公约》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并不是为了推动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世界遗产公约》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但不会有利于维护创造性,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 C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从材料中看出山西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物等数量非常多,可知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贡献,C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没对比,看不出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为首位,排除B项;材料和中华传统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 (1)特点:内容丰富;历史底蕴深厚;中外文化交相辉映;整体风格积极健康,具有极强生命力。(2)因素:时局因素;政府因素;经济因素;史料因素;学者因素(任意回答三点即可)认识: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社会、个人都应该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 (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定位在唐朝前期(中国)。据材料一“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可得出内容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据材料“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商胡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域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可得出中外文化交相辉映;据材料“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可得出整体风格积极健康,具有极强生命力。(2)本题是背景类与认识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定位在20世纪至现代(全球)。因素:据材料二“1907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探险队’先后进入敦煌,大量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可知,时局动荡与列强侵略导致文物流失;据材料“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国民政府在文化界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可知,政府因素影响其发展;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放出光辉,世界学者络绎不绝,旅游者接踵于道”可知,经济因素影响敦煌学的研究;据材料“引起世界轰动的藏经洞被发现,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可知,史料的发现与学者因素推动敦煌学发展。认识:结合敦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历程,从文化价值、保护措施、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例如,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社会、个人都应该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5.答案: (1)价值:孔庙、孔林、孔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东方建筑技能的优秀代表,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承载着儒家思想哲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经验: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加强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和方法,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