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商务星球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商务星球版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包含“地球在宇宙中”和“地球是有生命的行星”两部分内容。课程开始,通过激疑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接着,教材介绍了不同的天体及其系统,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最后,通过探讨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独特性。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建立宏观的宇宙观和科学的地理思维。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课程,本节课作为他们正式学习初中地理的第一课,需要注意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和学习方法的过渡。学生对宇宙知识有一定的前认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遥远而神秘的宇宙能引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小学缺乏天文学的相关课程和专业教师,学生获取天文信息的途径主要来自新闻和影视。此外,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匮乏,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时应采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注重增强学生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学科兴趣、科学探索精神和爱国精神。课时教学目标区域认知1. 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2. 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知道探索历程及成就。综合思维1.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2. 知道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人地协调观1. 通过学习,能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环境观、科学价值观。2. 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地理实践力1. 学会生活中观察宇宙变化,了解太空奥秘。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2. 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3. 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知道探索历程及成就。难点1. 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2. 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体模型、宇宙图片、视频资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 视频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展示宇宙的广阔和神秘。(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3)提问:你对宇宙有什么了解?(4)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5)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6)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激疑设问(1)提出问题: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性。(3)展示一张宇宙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广阔。(4)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如“宇”和“宙”。(5)引导学生讨论宇宙的定义和特点。(6)总结学生的讨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1. 观看视频,感受宇宙的广阔和神秘。2. 回答老师的提问,分享自己对宇宙的了解。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4. 记录课程内容和目标。评价任务 视频观看认真:☆☆☆问题回答准确:☆☆☆讨论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激疑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学习任务一:地球在宇宙中 活动一:认识宇宙 讲解宇宙的概念(1)介绍“宇”和“宙”的含义,解释宇宙的定义。(2)展示宇宙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广阔。(3)引导学生讨论宇宙的特点和组成。(4)简要介绍现代天文学对宇宙的认识。(5)展示可观测宇宙的图片,解释其范围和特点。(6)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解天体的类型(1)介绍不同类型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彗星和流星等。(2)展示各种天体的图片,帮助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天体。(3)解释每种天体的特点和形成原因。(4)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天体之间的关系。(5)展示太阳系的图片,解释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6)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 认真听讲,记录宇宙的概念和特点。2. 观看图片,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3. 积极参与讨论,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4. 记录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评价任务 概念理解准确:☆☆☆图片识别正确:☆☆☆讨论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概念和特点,认识不同类型的天体,为后续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打下基础。学习任务二:地球是有生命的行星 活动二:探究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2)介绍地球存在的生命条件,如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地表温度、适当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3)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对比图表,解释地球的特殊性。(4)引导学生讨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5)播放视频《地球为何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加深学生的理解。(6)总结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强调地球的珍贵性。讨论地球的保护(1)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2)引导学生讨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3)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如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等。(4)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行动。(5)展示环保的图片和案例,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6)总结环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1. 认真听讲,记录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2. 观看视频,加深对地球特殊性的理解。3. 积极参与讨论,思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4. 记录环保的基本措施和自己的环保行动。评价任务 条件理解准确:☆☆☆讨论积极:☆☆☆环保意识强:☆☆☆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作业设计练习题1. 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并解释其特点。2. 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天体,并说明它们的特点。3. 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请列举至少三个原因。4. 请写出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行动,并解释其重要性。拓展题1. 收集有关宇宙探索的资料,写一篇短文,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成就。2. 画一幅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图,标注出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的位置。板书设计1. 宇宙的概念:- “宇”:无限空间- “宙”:无限时间- 宇宙: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2. 天体的类型:- 恒星:自身发光发热的天体- 行星:环绕恒星运动的天体- 卫星:环绕行星运动的天体- 星云: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天体- 彗星: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天体- 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燃烧的天体3. 天体系统的层次:-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4.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适宜的地表温度- 适当的大气条件- 液态水的存在5. 保护地球:- 减少污染- 节约资源- 参与环保行动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视频导入和激疑设问,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2.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了宇宙的概念和天体的类型,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通过探究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不足之处1. 个别学生对宇宙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巩固。2. 课堂讨论的时间安排稍显紧张,部分学生的发言机会较少,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3. 作业设计中,部分学生的答案较为简单,缺乏深度,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