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七十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七十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哈田中(哈73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学年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将答案书写在专设答题页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交试卷答题页。
第I卷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含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自然环境与文明的产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
2.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印度提出按位记值法
B.古巴比伦发明了莎草纸
C.古希腊的《吉尔伽美什》描述了洪水传说
D.古埃及用《汉谟拉比法典》维护法老统治
3.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洪水和方舟传说,领略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希腊历史博物馆,听希腊神话,感受海洋文明的魅力
4.如图为《世界史通俗演义·上古卷》目录节选,其中“第十六回轮番而治亦官亦民诚可叹”所记叙的古代文明应属于()
A.埃及文明 B.西亚文明 C.希腊文明 D.印度文明
5.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波斯人、马其顿人和罗马人先后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据表可知,三大帝国()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统治概况 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任用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 措施:推广希腊文化,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政治制度:中央:元首制(帝制)地方:行省制 措施:以罗马法维系统治,基督教定为国教
A.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 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完全控制
C.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D.在统治策略上存在继承与创新
6.12世纪,西欧各国君主对城市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提供的大量现金税收,也让君主们摆脱了在国家治理上对封建领主的依赖。上述材料,可用来说明()
A.封君封臣制产生的条件 B.西欧封建王权强化的原因
C.教会与王权斗争的影响 D.民族国家得以发展的背景
7.“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A.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B.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
C.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 D.城市已不受国王管辖
8.“它的首都位于欧洲部分......几个世纪中,它不停对外扩张,国土大部分在亚洲,也属于基督教文明。”文中的“它”是()
A.拜占庭帝国 B.俄罗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9.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采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录用儒生出身的官吏。这反映当时()
A.亚洲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B.朝鲜半岛深受中华文明影响
C.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融合 D.朝鲜半岛政治制度领先世界
10.1453年,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随后征服了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里的“征服者”是()
A.阿拉伯人 B.罗马人 C.俄罗斯人 D.土耳其人
11.有学者称:“如果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下列史实中不是穆罕默德完成的是()
A.创立了伊斯兰教 B.迁居麦地那
C.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D.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2.当地居民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浮动园地”的发明()
A.推动了玛雅农业发展 B.借鉴了西亚地区的灌溉技术
C.见证了阿兹特克文明 D.扩大了印加帝国的耕地面积
13.非洲某国国王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曾在开罗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了1/4。该国是()
A.埃及 B.加纳 C.马里 D.桑海
14.葡萄牙的一位贵族,在西班牙政府支持下组织探险船队,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并给“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横渡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他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这个人是()
A.麦哲伦 B.马可·波罗 C.达·伽马 D.哥伦布
15.下面图示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新航路开辟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场所
B.物种的交流促进了各地区的快速发展
C.资本主义发展建立在殖民掠夺基础上
D.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16.15世纪末,四艘小船从里斯本起锚前往印度,为了确保这支船队能达到并平安返航,葡萄牙人并不吝惜花钱,工匠将船体造得格外结实,以抵御非洲最南端的风暴,这支船队最终也不负众望地到达印度。这支船队的领导者是()
A.达·伽马 B.哥伦布 C.迪亚士 D.麦哲伦
17.17世纪初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带来的一些用品,如纺织布、铁壶、铁斧、鱼钩、锄头和枪支等,很快融入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印第安人对五颜六色的玻璃珠和铜制品尤其喜欢,并将它们用在宗教仪式和庆典中。这反映出当时()
A.美洲地区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B.物品交流丰富了人们社会生活
C.印第安人宗教信仰发生了改变 D.欧洲与美洲文化在碰撞中趋同
18.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体现“商业革命”的表现是()A.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可能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B.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加剧
19.以下食物在我国汉族地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①③
20.15世纪前后,在《十日谈》《巨人传》等著作的故事中教会人士都是小配角,作者花在他们身上的笔墨很少。到了18世纪中后期,在某些小说中,追逐金钱与享乐的教会人士则成了主角。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宗教改革的发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D.启蒙运动的开展
21.近年来,大年初一看电影已经成了百姓重要的休闲活动。2019年春节档最受观众欢迎的当属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如图),广大网友称它是中国硬科幻的里程碑。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2.下图为拉斐尔创作的《花园中的圣母》,画中圣母爱抚着圣婴,小约翰手持木质十字架,整幅画面充满了温馨和慈爱。该作品()
A.表达了对现世幸福的追求
B.说明作者摆脱了教会束缚
C.开启了世俗化的艺术创作
D.阐明了理性主义精神内核
2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各方人士对其纷纷议论,或批评或赞扬,或痛恨或崇拜,或高兴得眉飞色舞,或气愤得话都说不出来,但不足两年时间,该书却再版了22次。这一现象表明《论法的精神》()
A.猛烈抨击专制王权统治 B.引起了各界人士普遍关注
C.将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 D.充分体现了理性主义精神
24.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25.2025年1月20日,美国第60届总统选举尘埃落定,美国依法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这一规定出自()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2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含2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4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不同点。(4分)
(2)写出材料一地图中1、3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相似点。(3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5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中规定:国王不能随意征税,个人财产不得侵犯,不能随意逮捕自由人,等等。17世纪中期,由于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成文法的形式宣布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其后不久,议会通过《叛乱法》剥夺了国王招募常备军的权力。1694年议会通过了《三年法》,1701年通过了《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将英国议会制度的变革比作“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
-摘编自张旭东《从制度变革角度看近代英国的崛起》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从未经历过封建主义,一开始就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年轻国家”。因而,以杰弗逊为代表的美利坚的设计师们在构筑国家政体的问题上,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与美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提出了“立体分权”“双重制衡”的理论: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实现“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同时实行中央和州两个层次之间的分权,即把分权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结合起来。美国1787年宪法是“立体分权”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标志。但在国体确定的条件下,分权制的背后是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对美国政治的垄断,美国两大政党非极化的深刻根源在于它们具有相同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
-摘编自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美两国的政体。(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立体分权”理论。(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英、美两国政体的因素。(3分)
《高一历史2025年04月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含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D B B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A C A B A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含2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26.(12分)
(1)名称:2处为西亚(两河流域)文明;4处为古希腊文明。(4分)
不同点: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
(2)名称:1处中华文明,3处为古埃及文明。(3分)
相似点:国王拥有大权。(以上文明之间的比较,言之有理即可)
(3)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5分,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5分,)
27.(13分)
(1)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4分)
(2)评价:促进了西方分权学说的发展;为美国民主政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质上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统治。(6分)
(3)因素:经济状况;领导力量;指导思想;历史传统。(3分,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