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历史信息卷(四)4 编 写国审订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 求 。1.有学者提出,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中存在“三条线”,以及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周三部族集中分布在“三 大块”(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41'(农牧分界线)38°(农牧争夺线)杏愿周板块夏板块,商板块黄海35°(三代王都线)宝鸡西安治阳-开封商丘注:田中的板块为原始社会末期夏岗周三书族产生和灸中分布的区城黄包头银川河人曲早z两北京★渤海大同)A.夏商周三代政治势力未超出部族板块 B.先秦时期中原华夏势力向北接近甲线C.古代少数民族南下均定都甲乙线之间 D. 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建都于丙线的附近2.东汉前期,士大夫有理想化的情绪,恪守节操,“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但到东汉末年,拒 绝出仕而选择留在田园,接受辟举再解职,或者当朝做官却保持一种对政事的疏离,这些都会给士 大夫带来社会声望。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 清议起到激浊扬清作用 B.官员选拔标准发生变化C. 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D.社会舆论影响士人地位3. 高 频 考 点 /民族交融唐朝先后与回纥进行过多次和亲。唐肃宗至唐代宗统治时期,和亲公主多 以“献礼”“报答”的身份嫁人回纥;唐德宗至唐武宗时期,和亲公主则以“稳边”“安边”的身份嫁人 回纥。据此可知,唐与回纥的和亲A. 旨在促进不同民族的发展 B. 主要基于利益需要进行构建C. 使双方藩臣关系不断巩固 D.体现了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4.宋代茶农能较为科学地处理茶树生长与水、土、气候的关系,因地制宜培育优质茶树,采摘优质茶 叶。时人谓“凡采茶必以晨兴,不以日出……必以甲不以指”。这反映了宋代A.农业实践的科学性与精细化 B. 农业技术领先于世界C. 萌发了近代的科学研究方法 D. 政府重视农业的发展5. 明朝松江府上海县的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华亭县的青村镇“海渔者得鱼,悉 于此鬻”,杭州府余杭县有市镇“自农桑外多以蜒填(和泥制作陶器)为业”。这些现象反映了A. 专业性市镇的兴起与发展 B. 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C. 地区经济结构逐渐多样化 D. 城乡经济联系的加强历史信息卷 第1页(共8页)6.下图为英国陆军中校普拉特绘制,1846年正式制版发行。该图像出版时附有文字:“经女王陛下同 意,由女王陛下的忠实和忠诚的仆人——作者谦卑地献上。”居于画面正中位置的人物是中方负责 签约的钦差大臣耆英,在他头顶的正上方绘着一幅隐于阴影中的英国女王的肖像画。该幅画可以 用来说明《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A.侵略者利用艺术品美化侵略 B.英国传统政治体制影响深远C. 清政府外交观念逐渐近代化 D.英国对华认知发生重大变化7.清末直隶省板桥庄初等公立小学堂兴建时,“遂会同村正副酌量捐款……于是村中殷实各家慨然 乐输”。1910年,直隶省怀来县梨园村村民姚富看到本境学款太少,愿将自己旧有积蓄银一百两归 入学堂充作经费,以尽义务。清末直隶这一现象A. 体现了民众对教育的重视 B.推动了新式思想传播C. 加强了地方基层政权稳定 D. 提高了民众整体素质8.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创刊,《发刊词》强调“组织苏区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积极参加苏维埃政权” “指导各级苏维埃的实际工作”“揭发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及一切反动政治派别进攻革命欺骗工 农的阴谋”。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 进一步完善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 成功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C. 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D. 重视舆论以加强根据地建设9.军鞋是官兵裹足御寒、行军战斗的基本军需物资。下表可用于证明当时华北解放区供给华东、中原、西北野战军军鞋数量统计表(1947-1948)军队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西北野战军年份 1947年 1948年 1947年 1948年 1947年数量(双) 536 609789 602234 291619 19578总计 1523756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作用 B. 土地革命运动成效显著C.解放区的经济形势逐渐恶化 D. 践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0.1956年6月,文化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传统戏剧 的挖掘、整理和改编工作,扩大传统戏曲上演剧目,“对戏曲剧目,不能片面地和机械地要求直接 的‘教育作用’和‘配合作用’”。据此可知,这次会议的内容A. 可以体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 反映了对“百家争鸣”方针的落实C. 促进新民主主义的文艺路线发展 D. 促进了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持续繁荣历史信息卷 第2页(共8页)历史11.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了东北三省及唐山、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史称“北方谈话”。邓小平在“谈话”中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之先声,奏中国对外开放之序曲。这有利于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落实 B.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全面贯彻改革开放的决策 D.鼓舞北方人民新的建设热情12 .罗马广场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集会议事和产生政治决议或法案的重要地点,在广场中有两 个重要建筑, 一个是演讲台,另一个是元老院议事堂。古罗马广场体现了古罗马共和国时期A. 元老院是核心的权力机构 B. 公民享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和自由C. 民主政治与贵族统治并存 D. 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权力竞争激烈13.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创作了很多时间意象,如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集》中把时间比作“时光老 头子”“血腥的魔王”“吞噬一切的流光”“镰刀”“利斧”等,马韦尔在《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用“时 间的战车插翅飞奔”的意象来强调年华易逝,岁月不饶人。“时间意象”的涌现A. 张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B. 完善了新教理论体系C. 反映了教会势力衰弱 D. 丰富了文艺创作形式14.18世纪,荷兰报纸上经常会列出法国债券的价格、英格兰银行及英属东印度公司的股价等,但却 鲜有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的债券或者股票的价格。18世纪末,外国债券的交易也多从阿姆斯特丹 转移至伦敦。推动这些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 商业革命的发展变化 B.英国自身的制度优势C. 机器工业的普遍建立 D.垄断贸易公司的解体15.1946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菲律宾复兴法案》,提出“菲律宾渔业计划”,表示要帮助菲律宾恢复 和发展被战争破坏的渔业以稳定食物供应,方案主要是引入美国网板拖网捕捞技术在菲律宾开 展大范围的拖网捕捞,为此美国代表团对菲律宾近海及毗邻的海洋开展了调查。美国帮助菲律 宾意在①推动菲律宾渔业的现代化 ②为自身海洋利益扩张做准备③避免菲律宾倒向共产主义 ④保护菲律宾海域的生态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6.二战后,西方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比如学生运动、女权运动、生态运动、宗教运动、反核 和平运动、动物保护运动、少数族裔的民权运动等。这些运动与欧洲传统工人运动相比A. 斗争对象更加明确 B. 斗争目标更加多元化C. 运动方式更加暴力 D. 参与主体更加底层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 真 题 同 源 /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努尔哈赤在沈阳期间的寝宫的位置曾是清前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问题。2012年,沈阳 市文物考古研究发掘出一座明末清初建筑遗址,经专家鉴别正是努尔哈赤寝宫即“汗王宫”。以 下是专家鉴别时用到的史料依据。史料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典宇225号”的满文《盛京城阙图》(图1),图正中最北 端的一个院落以满文标注着“太祖居住之宫”。图中所绘的汗王宫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进四合 院,四周有围墙。南面是宫门,整个二进院建于高台之上。高台前端是面阔一橙的穿堂,有台阶历史信息卷 第3页(共8页)历史可登。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前后廊式建筑,正殿屋顶为黄琉璃瓦绿剪边的风格。图 1史料二:下图为汗王宫遗址平面布局图(图2)。(汗王宫遗址平面布局图2) (清盛京城城墙镇边门(九门)墙福夯±南挡土墙西段台阶前院南宫墙_高。西挡土墙夯土)史料三:遣址中出土了2枚满文“天命(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所使用的年号)通宝”铜钱和大 量黄、绿釉琉璃建筑构件,类型有板瓦、简瓦、滴水、押带条、脊砖等(图3)。瓦当、滴水和脊砖上的 纹饰多为莲花纹,押带条多见联珠乳钉纹和花瓣纹。莲花纹的装饰风格更可追溯至赫图阿拉城 (后金都城)“尊号台”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图3材料二 2014年,沈阳市政府决定对汗王宫遣址进行原址保护和展示。2016年,沈阳汗王宫遣址陈列馆建成并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陈列馆由遣址本体和四周环廊的展览共同构成。遗址顶 历史信息卷 第4页(共8页)部设计有防雨天棚,本体部分经过简单的补砌补夯和防风化处理,既保证了遗址的原真性,又增 加了观赏性。遗址四周的环廊部分采用石雕壁画的形式,将汗王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过程,汗王宫 与九门、大政殿的关系,努尔哈赤与沈阳城的故事等一一展示给公众。在北环廊部分还设置了四 个展柜分别展出汗王宫遣址出土的瓦当、滴水、脊砖等建筑构件等。——摘编自张连兴、赵晓刚《探寻努尔哈赤的最后时光 沈阳汗王宫遣址考古发掘始末》(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料类型,指出专家证实该遗址为“汗王宫”的依据。(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沈阳汗王宫遗址陈列馆建成的意义。(4分)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1949-1986年我国耕地总量变化情况注:部分年份统计混乱,未计人。—摘编自傅超、郑娟尔、吴次芳《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历史信息卷 第5页(共8页)材料二国内外耕地保护政策比较国家 耕地保护政策的侧重点 耕地保护的参与者英国 注重土地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杜会公众美国 耕地保护建立在土壤保护的基础上,除了维持耕地面积 外,更注重耕地质量的提高,政府提供税收、贷款优惠和 损失补贴 政府、耕地所有者、专家、非营利 私人组织、民间耕地保护组织、 农业资源协会日本 注重通过土地改良和土地质量的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方 式的转变,保护耕地质量和数量,以法治国 政府、法人“公团”、个人加拿大 以省为单位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注重改良土壤、培肥地 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政府、规划师、专业学术团体、 市民中国 政策制定逐步由农村建房及城市扩张占用耕地的数量控 制向提高耕地质量方向转移,注重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 条件,维护农民权益 政府——摘编自薛凤蕊、沈月领、秦富《国内外耕地保护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耕地总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内外耕地保护政策的差异,并结合所学指出国外耕地保护政策对中国的启 示。(6分)历史信息卷 第6页(共8页)历史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在江苏一带,机纱兴起前,土布业主要局限于松江、通海等地,苏北广大地区土布业并不盛 行。自从在通商口岸设立纱厂以后,农民纷纷采用洋纱,农村织布业随之发展起来。在交通便 利、纱厂发达的地区,如上海、无锡两地以织布为副业的农民非常多,其他如苏州、武进、镇江、丹 阳、嘉定、太仓、松江、南汇、青浦、金山、宜兴、溧阳、高淳、句容、崇明等县(苏南),农民也可以很方 便地采购厂纱织造土布。即使像淮阴、涟水、宿迁等地,以前织布业极不发达,因为有运河之故, 可以采办上海、无锡等地的棉纱织造土布。南通、海门、靖江、崇明四县因临近大生纱厂,棉纱供 应方便,土布业盛极一时。泗阳、睢宁、萧县、砀山等地临近徐州,纱布进出同样方便,土布业也得 到了发展。——摘编自张宪文等《中华民国史》(1)据材料概括清末民初江苏土布业发展的特点。(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江苏土布业发展的原因。(7分)历史僧息卷 第7页(共8页)历史20 .创 新 考 祛 编写目录摘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 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近代以来,很多学者以某一历史时间为切片,形成了 对这一年的历史特征的总结性思考。下图是某历史著作目录节选,从著作名称和目录可以看到 作者对这一历史年代和时代的思考。《1968:撞击世界之年》 导言 宸撼世界之年 第一部 我们怨愤的严冬 第二部 布拉格之春 第三部 夏季奥运会 第四部 尼克松的秋天——摘编自[美]马克 · 科兰斯基《1968:撞击世界之年》等请参照上述著作名称和目录,选取20世纪的某一年为切片,拟写一部世界史著作名称,列出简要目 录,并在最后写出著作摘要。(要求:所选年代为示例以外的年代,逻辑严密、史实准确、观点明确)历史信息卷 第8页(共8页)■ ■ ■ ■■ ■ ■ ■ ■■ ■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历史信息卷(四)答题卡姓 名准考证号 条形码区缺考标记(考生禁止填涂)(填涂样例)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愿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 工整、清晰。 3.按照题号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 4.答题卡不得折叠、污染、穿孔、撕破等。一、选择题1A] CD] 2 ABCD 3 ABCD 4 ABCD 5ABCD 6ABCD] 7 ABCD 8ABCD] 9ABcD] 10 ABIGD 11 AB]CD 12 AB]CD 13AECD 14 ABCD] 15 AB]CD 16 ABCD二、非选择题17. (13分) (1)(9分).(2)(4分)_18. (15分) ( 1 ) ( 9 分 )严禁超出矩形边框作答(2)(6分)19. (12分) (1)(5分) (2)(7分)20. (12分)严禁超出矩形边框作答(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CBAAAADAADoAB0B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52分。评分细则)答案及解析图3为实物史料,据遣址出土的2枚满文“天命通宝”铜钱可以初步判断此处遣 高分关键要深入挖报史料提供的信息.如大址为清朝遗址,加之出土了大量黄、绿釉琉璃建筑构件,其材质与(盛京城阀 祖居住位置、宫殴平面布局、建筑风格、考古 图》所画相同,莲花纹也与在赫图阿拉城(后金都城)“尊号台”遗址出土的建筑 挖抵现场的具体布局、出土文物的特征等,构件花纹相似,这符合女真部落活动的方向,与“汗王宫”建址的时间也相吻 并且结合多幅图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如 判断道址的年代、属性,以及与现代考古发合。(9分) 现的一致性(失分注意如果无法准确识别史料吴型,将直接)(2)意义: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对遗址造迹的保护,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展示清朝宫殿建筑形态及理念,有利于见证满族从部落走向国家的历史进程:有 影响对史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导致失分利于展示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守护人类共同财富。(4分) (2)意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18. (15分) 答“使文物考古成果惠及普通民众"“推动文(1)1949-1957年耕地总量大量增加。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大量耕地从荒废的 化产业的发展"也可得分 状态中恢复:工业化需要农业提供大量的剩余产品和劳动力,国家推动垦荒:土地制度改革调动了农民开荒积极性。 18. (1)每个阶段3分,三个阶段共9分1958-1961年拼地总量迅速下降,原因:人民公社化降低了农民的劳动积极 每个阶段中,变化趋势,1分:原因,2分 性:“大跃进”运动中大量农业人口转向工业,荒废了土地,1962-1986年耕地总量下降速度放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原因:1961年国 答“水土流失、沙漠化等自然问题对耕地的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62年下半年国民经济恢复增长;改革开放后,城 影响"也可得分 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9分)(2)差异:发达国家除政府外,存在部分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情况;中国主要是(2)差异,2分;启示,任答两点得4分 政府主导。(2分)启示:鼓励公众和政府共同参与耕地保护;加大宜传培训力度,提升民众保护 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保护耕地。(4分)19. (12分) 19. (1)特点:第一点2分,后三点每点1分, (1)特点:机器织布促进土布发展:苏北采用洋纱织布:苏南采用厂妙织布:全 共 5 分省土布纺织发展迅速。(5分) (2)原因:任答五点得7分(2)原因: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清政府放松民间设厂限制;民族工业的发 高分关键在保持全面性和准确性的同时,尽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历史信息卷(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7. (13分)(1)依据:图1为图像史料,其上明确标注了太祖居住的位置、宫殿平面的布→ 17. (1)依据:每则史料3分,三则史料共9分 局、建筑的风格等,是后世考古挖掘证实“汗王宫”所参考的重要一手史料。 每则史料分析中,史料类型识别,1分;史料 图2为汗王官遗址平面布局图(图像史料),据此可知此处遭址与(盛京城阀 内容概括,1分;史料价值判断,1分图》所画的位置、平面布局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该遣址为"汗王官"的可能性。展;交通便利;民国初期政府支持兴办实业;抵制外货运动;小农经济的逐渐瓦 解;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7分)20. (12分) 示例1著作名称:《1917:革命与变革之年》。(2分)目录:(4分)导言动荡年代的序曲第一部俄国革命的烽火第二部欧洲战场的转折第三部亚洲与非洲的觉醒 第四部文化与科技的革新 著作摘要:(6分)(1917: 革命与变革之年》是一部深人探讨1917年全球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深 远影响的著作。这一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 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启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同时,欧洲战场也迎来了重 要转折,凡尔登战役的胜利和美国的参战为协约国带来了胜利曙光。此外, 亚洲与非洲地区也涌现出了一系列反抗斗争和独立运动,推动了这些地区的 民族觉醒和独立进程,在文化与科技领域,现代艺术兴起,科技也取得了显 著进步。本书通过四个部分全面展现了1917年的全球历史画卷。在俄国革命部分,本 书详细描述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发过程、原因及其影响,分析了布尔什 维克党的胜利策略和新政权的建设情况。在欧洲战场部分,本书关注了凡尔 登战役的残酷与意义、美国参战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在亚洲与非洲觉醒部分, 本书探讨了1917年前后亚洲及非洲国家的反抗斗争和独立意识觉醒。在文 化与科技革新部分,本书介绍了现代艺术的兴起和科技领域的重要突破。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回答问题20.拟写著作名称2分,要有具体的年份和 历史特征的总结,缺一不可失分注意时空范田为20世纪的世界史,避 免使用示例中的年代列出简要目录,4分失分注意3-4条目录为宜,过少的情扣分写出著作摘要,6分内容全面,3分:史实准确,2分;逻辑严密, 1分高分关键摘要内容应包括对这一年份总体 的介绍,之后再根据具体的目录做详细的介 绍,表达时要以著作描要的形式.不能只 是知识性的罗列失分注意史实选取应当符合著作名称范围, 作答包括名称、日录和摘要答案及解析( 评分标准)示 例 2(分值要求9-12分著作名称和目录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结合科学的史学理论:著作摘要能符合著作名称和目录,史实准确:分析、论述充分,站论合理,逻辑严密,文字通顺5-8分著作名称和目录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著作摘要能基本符合著作名称和目录,史实校准确:逻样较严密,文字较通顺;结论合理2-4分著作名称和目录基本特合要求:著作摘要不太特合著作名称和目录0-1分著作名称和目录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没有逻辑性,文宇不通顺)著作名称:(1945:转折与新生之年》。(2分)目录:(4分)导言历史的十字路口 第一部战争的终结第二部国际秩序的重建第三部民族解放的浪湖第四部科技与经济的变革 著作摘要:(6分)(1945:转折与新生之年)是一部全面探讨1945年全球历史变革的著作。这一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维幕,世界迎来了和平的曙光、然而,战争的结 束并不意味着一切向题的终结,相反,它开启了国际秩序重建、民族解放浪湘 及科技与经济变革的新篇章,本书首先回顾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争终结过程,分析了战争对各国 的影响以及战争结束后的政治格局。随后,本书深人探讨了联合国的成立和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揭示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新特点和大国间的权力分配。在 民族解放的浪潮部分,本书关注了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分析了这些国 家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历程及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同时,本书也关注了 战后科技与经济的变革,探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战后经济的复苏与转型.一 拆招式超详解1.8【热情境】历史地图类一黄河流坡的文明发展 【深度解析】选择B: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周部族的势力范 围通过分封制得到扩张,如燕国的位置接近农牧分界线,说 明先秦时期中原华夏势力向北接近甲线、排除A:A 项表述 与史实不符,夏商周的政治势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有扩张 的,特别是周朝,其疆域已经超出了原始的部族板块。排除 C: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定都洛阳,而 洛阳是在乙线以南、排除D: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如元清二 代建都于甲线附近。 技 巧 点 拨 历史地图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 关注标题:标题是对历史地图题内容的高度抵括,阅读历 史地图,首先要吴注地困标题,聚焦要提取的信息范图, 2.注意图例:注意识别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合义;注意围例中 的颜色、发条和阴影等元素,这些元素往往用于区分不同的 区域、政权或时期;注意比例尺和单位等。 3. 窗意时间:在读田的时候要关注时间信态,并结合所学知 识判定该围所反映的历史特征、历史事件、形成原因等。 2.C【 热考点]东汉时期的价值观念 【思路引导】 (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群体积极入世的态度对现实政治不满和失望东汉末年,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原因,士大夫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东汉前后期士大夫心态变化反映出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故选c项)东汉前期,士大夫有理 想化的情绪,恪守节操, “以适世为非义,故屡 退而不去" 东汉末年,拒绝出仕而 选择留在田园,接受辟 举再解取……带来社会 严望 结 合 所 学 【深度解析】排除 A: 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 一些正直官员 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材料没 有体现清议给官场和社会带来的激浊扬清作用,强调的是士 大夫心态的变化,反映出主流入世价值观受到的冲击。排除 B: 两汉时期主要的选官方式是察举制.官员选拔标准包括品 行、才华等方面,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D: 社会舆论 一 定程度 上影响士人的声望,但是题干问的是东汉前后期,士人对政 治的态度变化,体现的是时代变化,士人的主流价值观念受 到冲击,社会奥论并不能体现材料主旨。 3.B【 热考点]唐代的民族交融 【深度解析】选择 B: 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回纥出兵帮助平定 安史之乱,出于利益需要,唐朝公主以“献礼”“报答”的身份去 和亲。而唐德宗至唐武宗时期,“稳边”“安边”成为双方利益 需要,综上所述,可知唐与回纥的和亲主要基于各自切身利 益需要构建。排除A: 促进不同民族的发展并非材料主旨。排 除 C: 唐朝政府与回纥蕃臣关系不断巩固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除 D: 材料仅强调和亲,不能说明中原王朝的实力强大。 考点 解 读 在2024年黑吉辽卷、2023年辽宁卷、202 2 年 辽宁卷中,均对民族交融进行了考查。此外,2024年河北 卷、安撒卷、江西卷等也考查了这一知识点。本题通过唐朝 与回纶多次和亲的史实,体现了民族交歇中政治因素的影 响,考查了民族交融这一高频考点。 4.A【 热考点]宋代的农业生产技术 【深度解析】 A项正确宋代茶农能够较科学地处理茶树生长与 水、土、气候的关系,他们因地制宜地培育 优质茶树,并精细化采摘茶叶,以确保茶 叶的品质,也反映了当时农业实践的科学 性与精细化B项无中生有材料井未涉及中国农业技术与世界农业 技术之问的对比 C项概念混滑近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实验基础上 进行严密的逻辑体系的论证.中国古代农 业技术基本依赖于生产的经验,材料也体 现不出近代的科学研究方法D项主观电测材料并没有强调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5.A【热考点】明代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深度解析]选择A: 明朝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材料中的新场镇经营盐业,青村镇经营渔业,余杭县有市镇经营向器行 业。这些地区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特色和经济模式, 体现了专业性市镇的兴起与发展。排除 B: 手工业内部分天 (点拔:内部分工是指制作中的多道工序)强调的是某一手工 行业内部各项工序的具体分工,材料中涉及的是市镇具有专 业性特色产业,排除C: 虽然材料中的三个地区各自有其特 色产业,但这并不能说明地区的经济结构逐渐多样化。排除D: 材料中侧重于描述各个地区的特色产业.没有涉及城乡之 问的联系。关 键 点 拨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找准材料中新场镇经营盐 场、青村镇经营渔业、余杭县有市镇经营肉器等关键信息, 通过这三个地区形成的特色产业和经济摸式并结合所学可 知,明朝时期的江南地区市镇各具特色,体现了专业性市慎 的兴起与发展。6.A【 热情境】图像史料类一鸦片战争的影响【深度解析】选择 A: 材料展示了英国陆军中校所画,后制版 发行的《南京条约)签订相关事件的画作,其作为史料可以直 接印证英国人对《南京条约》及鸦片战争的理解,英国女王肖 像画的位置,意在强调英国在与中国交往中的优越地位和权 威.侵略者意图利用艺术品美化侵略。排除B: 英国传统政治 体制影响深远与题意不符。排除C: 材料的主体并非清政府, 且当时清政府尚缺乏近代外交观念,排除D:英国将中国视 为其侵略的对象,这种认知在当时没有改变。7.A【 热考点】清末地方教育的发展【深度解析】选择A: 清末直隶省各方人士积极捐款,帮助兴 建初等公立小学堂、充作学堂经费,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 供了资金支持,体现了民众对教育的重视,排除 B: 材料中主 要讲述的是人们为学堂捐款的现象,不是强调教育发展的影 响,排除C: 材料中人们捐资助学的现象有利于推动教育的 发展,无法直接由材料推出地方基层政权是否因此更加稳 定。排除 D: 民众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 教育的持续开展和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不能仅从助学现 象推知民众整体素质提高。8.D【 热考点]中华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设【深度解析】选择 D: 以《红色中华)为代表的红色报刊积极参 与革命动员,发挥报刊的宣传、鼓动和组织功能,推动奥论向 中国共产党有利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群众支持中国 共产党的革命工作,加强根据地建设,排除 A:1949 年 6 月 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 政这一科学概念,排除 B:1936 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 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排除 C:1927 年. 中共八七会 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以实行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9.A【 热情境】数据图表类一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特点(【图表剖析】华北解监区供给华东、中厚、西北母战平军鞋丝量统计(90-1945军队年合数量(x总计华北解放区供给华东华北解放区供给中原判断是解放野战军军鞋敌量刷增野战军军鞋数量最多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所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助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故选A项【深度解析】排除B:土地革命运动主要关注的是农村的土中凰野故不1947年1948年西北好战不1947年195781947年561848年076华东野战军1521756)地问题和农民的利益,而材料说的是华北解放区对华东、 中原、西北野战军军鞋的供应情况,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排 除 C: 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解放区的经济形势逐渐恶 化,且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D: 人民民主统 一 战线是 指中国共产党团结 一 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广泛的政 治 联 盟 .10.A【 热考点】过渡时期的文化政策【深度解析】A项正确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这次会议强调了对传 统戏剧的挖掘、整理和改编工作,这体现了 对传统文化在尊重和维承的基础上的合理 利用和改造,是在文化领域内对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B项概念混淆 材料涉及的是艺术界,符合“百花齐放”的 政策要求,在学术界才是“百家争鸣”方针C项不合主旨 材料体现的是在文艺道路上对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而不是对新民主主义文艺路线 的发展D项史实错误 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中国 的文艺工作出现低潮11.D【热题型】地方背景一邓小平谈话与东北建设【深度解析】选择 D:材料中的"北方谈话",开党的工作重心 转移之先声,奏中国对外开放之序曲,推动了人民群众的思 想解放,鼓舞了北方人民的建设热情。排除 A: 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不能说在1978年就得到落 实,排除 B: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明确提 出,排除C: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于1978年12月的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12.C【 热考点]古罗马建筑与政治制度【深度解析】选择C: 古罗马广场作为公民集会议事、参与政 治活动的场所,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特点:而其中的元老院议 事堂作为贵族和资深政治家的决策场所,则体现了贵族统 治的方面、古罗马广场体现了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民主政治 与贵族统治并存的特点,排除 A: 虽然元老院在古罗马共 和国时期确实拥有重要权力,但材料中的信息不足以直接 得出这一结论,且该选项只描述了贵族统治的一面.忽略了 民主政治的方面。排除 B: 材料没有跟之前的政治状况对 比,也没有与其他阶级比较,无法判断公民是否享有较大的 活动空间和自由、排除 D: 题目中并未提及平民与贵族之 间的权力竞争情况 .13.A【 热考点】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深度解析】选择A: 材料中对时间的多个比哈都强词人生 短暂,光阴似箭,想要告诚人们要享受现实生活,这体现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旗帜,张扬人文主 义精神、排除 B:16 世纪兴起宗教改革运动后出现了新教, 材料中的时间意象与新教理论无关。排除 C: 文艺复兴时 期,教会势力仍然强大,排除 D: 材料中“时间意象”的酒现 是创作内容的丰富,井非创作形式的改变。14.B【 热考点】近代英国商业的发展【深度解析】选择 B:18 世纪,荷兰报纸的内容主要涉及法国 债券与英国股票的价格等,而鲜有阿妈斯特丹证交所的相 关信息。18世纪末,外国债券的交易也多从阿姆斯特丹转 移至伦敦.这主要是由于英国建立了较完善的同金腔业配 套的规章制度,为英国的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挥。 排除 A: 商业革命主要指新航路开辟后的经济现象 · 这与18 世纪荷兰与英国在金融交品中的现象关系不大。排除 C: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刚刚开始工业革命不久、“机器工业的普 迪建立"不符合史实、排除 D: 尽管荷兰在18世纪的金融创新能力有所下降,但此时垄断贸易公司并没有解体,易混 拼 析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比较1.商业羊命是指新航路开跸后,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出现 一系列断变化。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 成倍增长,殷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 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 西洋沿岸,英国、法四、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2.价格羊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金银 货币量刷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了欧洲的责本原始 积累,商业责产阶级实力上升,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 的财富相对改值,时建制度浙于解体。15.C【 热题型】组合型选择题一冷战的背景【深度解析]选择 C: 美国对菲律宾近海及毗邻的海洋开展调 查,获取海洋数据,为国家战略和侵略扩张服务,②正确: 1946年正处于冷战正式开始前,美国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也 是希望避免菲律宾在政治上倒向共产主义,③正确。排除A、B、D:这些措施可能会推动菲律宾渔业的现代化和保护 菲律宾海坡的生态环境,但这些都并非美国的主要目的,① ④错误。16 .B【 热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深度解析】选择 B: 欧洲传统工人运动主要追求政治、经济 利益,社会运动则是对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的追 求,社会运动目标更加多元、排除 A: 欧洲传统工人运动的 斗争对象相对更加明确,主要是资产阶级,社会运动的对象 很多是因事而异,排除 C: 二战后社会运动大多采取游行示 成等和平方式,而欧洲传统工人运动中,工人阶级为了改善 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会采取捣毁机器甚 至武装起义等方式,相较于材料中的社会运动有更多的晕 力因素。排除 D: 工人运动的主体是工人,社会运动的主体 更多是中间阶层。17. (1)依据:图1为图像史料,其上明确标注了太祖居住的位 置、宫段平面的布局、建筑的风格等,是后世考古挖担证实 "汗王宫"所参考的重要一手史料。图2为汗王宫进址平面布局图(图像史料),据此可知此处 遣址与《盛京城阳图》所画的位置、平面布局相吻合,进一步 证实了该遭址为“汗王宫”的可能性。图3为实物史料,据进址出土的2枚满文“天命通宝”铜钱 可以初步判断此处遭址为清朝遭址,加之出土了大量黄、绿 轴班璃建筑构件,其材质与《盛京城阙图》所画相同,莲花纹 也与在赫图阿拉城(后金都城)“尊号台”遣址出土的建筑构 件花纹相似,这符合女真部落活动的方向,与“汗王宫”建址 的时间也相吻合。(9分)(2)意义: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对遗址造迹的保护,有利于文 化的传承与保护;展示清朝宫殿建筑形态及理念,有利于见 证满族从部落走向国家的历史进程;有利于展示文化多样 性和创造性,守护人类共同财宙。(4分)【热题型】史学研究一清代政治、现代史学理论与考古【深度解析】(1)依据:图像史料是直观展示历史场景、建筑、 人物等的史料.图1《盛京城阙图)作为图像史料,明确标注 了太祖居住的位置、宫殿平面的布局、建筑的风格等关键信 息,这些信息为后世考古挖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是证实 “汗王宫”所参考的重婴一手史料。汗王宫遗址平面布局图 是考古发掘过程中形成的图像史料.它记录了遗址的实际 布局和位置,图2与《盛京城阙图》所述的位置、平面布局相 吻合,进一步证实了该遗址为“汗王官”的可能性。实物史 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它们能够直接反映当时 的社会生活、文化水平和工艺技术等,图3展示的出土文 物,如满文“天命通宝”铜钱和黄、绿轴琉璃建筑构件,不仅 证明了遗址的时代背景(清朝),还通过材质和花纹的相似 性,与历史上的“汗王宫”建立了联系。(2)意义:根据材料二“遗址顶部设计有防雨天相,本体部分经过简单的补砌补夯和防风化处理,既保证了遗址的原真 性,又增加了现赏性"可以得出,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对遣址 遗迹的保护,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根据材料二“汗王 宫与九门、大政殿的关系,努尔哈赤与沈阳城的故事等—- 展示给公众"可以得出,展示清朝宫殿建筑形态及理念,有 利于见证满族从部落走向国家的历史进程;结合所学可以 得出,有利于展示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守护人类共同 财富,N 真 题 流 源 在2024年黑吉辽高考卷第18题中,以秦始 立刻石与奥古斯都功括碑设题,考查二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本题史料种类更为丰富,并融合地方背景,通过关于努尔哈 赤寝宫位置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充分体现了“史料”在历史 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8. (1)1949-1957年耕地总量大量增加。原因:新中国成立后 大量耕地从荒废的状态中恢复;工业化需要农业提供大量 的刷余产品和劳动力,国家推动里荒;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 开荒积极性。1958—1961 年耕地总量迅速下降。原因:人民公社化降低 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大跃进"运动中大量农业人口转向 工业,荒废了土地。1962—1986年耕地总量下降速度放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 原因:1961年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62年下半年国 民经济恢复增长;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9分)(2)差异:发达国家除政府外,存在部分公众参与耕地保护 的情况;中国主要是政府主导。(2分)启示:鼓动公众和政府共同参与耕地保护;加大宣传培训力 度,提升民众保护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多种方式, 多渠道保护耕地。(4分)【热情境】数据图表类一现代中外耕地保护【深度解析】(1)变化趋势:根据耕地的上升和下降趋势分阶 段论述。原因:根据表格中耕地总量1949—1957年持续上升,结合所 学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可以得出新中国成立后大量耕地从荒 废的状态中恢复:工业化需要农业提供大量的剩余产品和劳 动力,国家推动垦荒;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开荒积极性。根据表格中1958 —1961年耕地总量的下降趋势并结合当 时"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的史实可以得出人民公社化 降低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大跃进”运动中大量农业人口 转向工业,荒废了土地.根据表格中1962-1986年耕地总量下降速度放缓但整体呈 下降趋势,并结合所学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改革开放等知 识可以得出,1961年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62年下半 年国民经济恢复增长: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 展.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2)第一小问差异:根据表格耕地保护的参与者不同可以得 出发达国家除政府外,存在部分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情况: 中国主要是政府主导。第二小同启示:从政策、思想、经济角度思考。根据表格中。 中国耕地保护以政府为主,其他国家是共同参与可以得出 公众和政府共同参与耕地保护:根据表格中英国“注重…… 环境保护"和加拿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信息可以得出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民众保护意识:根据材料美国“政 府提供税收,贷款优惠和损失补贴"并结合所学得出按照市 场经济规律,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保护耕地。19. (1)特点:机器织布促进土布发展;苏北采用洋纱织布;苏南 采用厂纱织布;全省土布纺织发展迅速。(5分)(2)原因: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清政府放松民间设厂 限制;民族工业的发展;交通便利;民国初期政府支持兴办 实业;抵制外货运动;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实业救国思湘 的影响。(7分)【热考点]清末民初手工业的发展(【深度解析】(1)特点:建议从原因与表现两个角度总结。关键句:“临近大生纱厂,棉纳供应方便,土布业盛极一时关键句:“苏北……自从在通商口岸设立纱厂以后,农民纷纷采用洋纱,农村织布业随之发展起来关键句:“苏州……农民也可以很方便地采购厂纱织造土布”关健句:“苏北广大地区……农村织布业随之发展起来”“淮阴、涟水、宿迁等地,以前织布业极不发达,因为有运河之故,可以采办上海、无锅等地的棉纱织造土布"(2)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角度进行整理。关键句:“自从在通商口岸设立纱厂以后,农民纷纷采用洋纱"根据所学甲午战后,清政府为缓解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限制根据所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民国初期政府支持兴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办实业供应方便,土布业盛极一时”民族工业的发展圈关能句:“以织布为副业的农民非常多"关键句:“因为有运河之故:可以采办上海、无锅等地的棉交通便利纱织造土布”根据所学1915年因反对“二+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侣国抵制外货运动货运动根据所学甲午战后资产阶级主实业救国思湖的影响张发展工商业救国20.示例1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关键句:“因临近大生纱厂,棉纱L全省土布纺织发展迅速清政府放松民间设厂机器织布促进土布发展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苏北采用洋纱织布苏南采用厂纱织布)蓄作名称:《1917:革命与变革之年》。(2分)目录:(4分)导言 动荡年代的序曲第一部 俄国革命的烽火第二部 欧洲战场的转折第三部 亚洲与非洲的觉醒 第四部 文化与科技的革新蕃作摘要:(6分)(1917:革命与变革之年》是一部深入探讨1917年全球重大 历史事件及其深远影响的著作。这一年,俄国烟发了二月 革命和十月革命,推翻了沙显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 启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同时,欧洲战场也迎来了重要转 折,凡尔登战役的胜利和美国的参战为协约国带来了胜利 曙光。此外,亚洲与非洲地区也涌现出了一系列反抗斗争 和独立运动,推动了这些地区的民族觉醒和独立进程。在 文化与科技领域,现代艺术兴起,科技也取得了显著进步。本书通过四个部分全面展现了1917年的全球历史画卷。 在俄国革命部分,本书详细描述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 烟发过程、原因及其影响,分析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胜利策略 和新政权的建设情况。在欧洲战场部分,本书关注了凡尔 登战役的残酷与意义、美国参战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在亚 洲与非洲党醒部分,本书探讨了1917年前后亚洲及非洲国答 案 及 解 析家的反抗斗争和独立意识觉醒。在文化与科技革新部分, 本书介绍了现代艺术的兴起和科技领域的重要突破。示例2蕃作名称:41945:转折与新生之年》。(2分)目录:(4分)导言 历史的十字路口 第一部战争的络结第二部国际秩序的重建第三部民族解放的浪湘第四部科技与经济的变革 薯作摘要:(6分)(1945:转折与新生之年》是一部全面探讨1945年全球历史 变革的蕃作。这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络于落下雄幕,世界 迎来了和平的曙光。然而,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问 题的络结,相反,它开启了国际秩序重建、民族解放浪湖及 科技与经济变革的新篇章。本书首先回顾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争络结过程, 分析了战争对各国的影响以及战争结束后的政治格局。随 后,本书深入探讨了联合国的成立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揭 示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新特点和大国间的权力分配。在民族 解放的浪湘部分,本书关注了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 分析了这些国家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历程及独立后的政治 经济发展。同时,本书也关注了战后科技与经济的变革,探 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战后经济的复苏与转型。【热题型】开放性试题—20世纪的世界史【深度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参照材料中的著作名 称和目录,选取20世纪的某一年为切片,拟写一部世界史 著作名称,列出简要目录,并在最后写出著作摘要。可按以 下步骤作答:第一步:选择年份并确定著作名称。首先,需要选择一个20 世纪且未在示例中出现的年份。比如1917年,因为这一年 发生了对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第二步:列出简要目录。根据1917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 件,列出著作的简要目录。这些事件应该能够基本反映该 年的历史特征和重要转折. 比如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进程、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等。第三步:写出著作摘要。摘要则需要更详细地阐述著作的 内容,用述1917年作为变革之年的重要性和影响。作答角度 答案要点俄国革命的烽火 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推翻 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启 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欧洲战场的转折 欧洲战场也迎来了重要转折,凡尔登战 役的胜利和美国的参战为协约国带来 了胜利曙光亚洲与非洲的 觉醒 亚洲与非洲地区也涌现出了一系列反 抗斗争和独立运劝,推动了这些地区的 民族觉醒和独立进程文化与科技的 革新 现代艺术兴起,科技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居法解读 本题结合编年体史书体例,创断性地运用了编写目录摘要的新考法,要求自主报写著作名称、日录及摘 要,这需要学生从大量所学知识中师选出关键内容,并条理 清晰地进行呈现,这一过程锻炼丁学生的信息落选、分析、 整合以及创新表达能力,6.下图为英国陆军中校普拉特绘制,1846年正式制版发行。该图像出版时附有文字:“经女王陛下同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意,由女王陛下的忠实和忠诚的仆人一作者谦卑地献上,”居于画面正中位登的人物是中方负贵历史信息卷(四)签约的饮差大臣者英,在他头顶的正上方绘者一幅隐于阴彩中的英国女王的肖像画。该幅面可以用来说明中华写园市订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通目要求。1,有学者提出,貲河流城文明发展中存在“三条线”,以及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周三部族集中分布在“三大块”(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南京条约)的笠订与给印1"《农拉分界线)A侵略者利用艺术品美化侵略B.炎国传统政治体制彤响深远C,清政府外交观念逐渐近代化D.英国对华认知发生纸大变化银川g8(农牧作夺些)7.清未直求省板桥住初等公立小学堂兴建时,“遂会同村正副的量捐款…于是村中殷实各家慨然太原乐输”。1910年,直隶省怀来县梨园村村民姚倍看到本境学款太少,愿将自已旧有积蓄银一百两归周饭块夏板块商块好o曲原35三代王线)人学堂充作经费,以尽义务。清末直隶这一现象A.体现了民众对教育的重视B.推动了新式思想传播C,加强了地方基层政权稳定D.提高了民众整体素质金A,夏商周三代改治势力未超出部族板块B.光秦时期中原华夏势力向北接近甲线8.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创刊,《发刊词强调“组织苏区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积极参加苏维埃政权”C.古代少数民族南下均定都甲乙线之间D.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建都于丙线的附近“指导各级苏维埃的实际工作“揭发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及一切反动政治派别进攻革命欺骗工毁2.东汉前期,士大夫有理想化的情绪,恪守节操,“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但到东汉末年,拒农的阴谋”。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绝出仕而选择留在田园,接受辟举再解职,或者当朝做官却保持一种对政事的离,这些都会给士A.进一步完善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成功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大夫带来社会声望。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C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D.重视奥论以加强根据地建设A.清议起到滋浊扬清作用B.官员选拔标准发生变化9.军鞋是官兵裹是御寒、行军战斗的基本军需物资。下表可用于证明当时C.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D.社会奥论影响士人地位华北解放区供给华东、中原、西北野战军军鞋数量统计表(1947一1948)3.离考点,民族交融唐朝先后与回纥进行过多次和亲。唐肃宗至唐代宗统治时期,和亲公主多以“献礼“报答”的身份嫁人回纥:唐德宗至唐武宗时期,和亲公主则以“稳边”“安边”的身份嫁人军队华东盱战军中原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回乾。据此可知,唐与回纥的和亲年份1947年1948年1947年1948年1947年A旨在促进不同民族的发展B.主要基于利盗儒要进行构建数量(双)53660978960223429161919578C.使双方藩臣关系不断巩固D.体现了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总计15237564.宋代茶农能较为科学地处理茶树生长与水、土、气候的关系,因地制宜培育优质茶树,采摘优质茶叶。时人谓“凡采茶必以辰兴,不以日出…必以甲不以指”。这反映了宋代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作用B.土地革命运动成效显著A.农业实践的科学性与精细化B.农业技术领先于世界C,解放区的经济形势逐渐恶化D.戡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萌发了近代的科学研究方法D.政府重视农业的发展10.1956年6月,文化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传统戏则5.明朝松江府上海县的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华亭县的背村镇“海渔者得鱼,悉的挖掘、整理和改编工作,扩大传统戏曲上演剧目,“对戏曲剧日,不能片面地和机械地要求直接于此鬻“,杭州府余杭县有市镇“自农桑外多以挺填(和泥制作陶器)为业”。这些现象反映了的教育作用'和配合作用?”。据此可知,这次会议的内容A.专业性市镇的兴起与发展B.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A,可以体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反映了对“百家争鸣"方针的落实C.地区经济结构逐海多样化D.城乡经济联系的加强C.促进新民主主义的文艺路线发展D.促进了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持续繁荣历史曲息卷第1页(共8页)历史俏思丝第2页(共8页]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师联席命制(四月) 历史信息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师联席命制(四月) 历史信息卷(含答题卡、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