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中模拟考试卷(含解析 1-4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中模拟考试卷(含解析 1-4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中模拟考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范围:第1-4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转轴拨弦三两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 “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2、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类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窗口”。盲人“阅读”盲文靠的是(  )
A. 视觉 B. 触觉 C. 痛觉 D. 听觉
3、如图,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O是入射光线
B.反射角等于30°
C.将激光笔靠近N时,光线OB会靠近ON
D.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
4、如图,用绝缘线分别悬吊甲、乙两轻小物体,甲带电,用带电棒丙分别靠近甲、乙。下列能证明乙带电且甲、乙带异种电荷的现象是(  )
A. B.
C. D.
5、如图为小科在湖北恩施苗族自治州某景区游览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河水清澈见底,舟行水上如悬浮空中,美如画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科看到河底是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B. 河底小船黑色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苗族妇女的银饰在阳光下银光闪闪,是光发生了漫反射
D. 苗族妇女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6、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  )
A. B.
C. D.
7、伴随着轻快的下课铃声,同学们在欢乐声中走出教室,映入眼帘的是校园内五彩缤纷的美景……下列有关视觉和听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看远处可以缓解视觉疲劳预防近视
B.能感知铃声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鼓膜内
C.物像的形成部位在视网膜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或闭口捂耳,以免震破鼓膜
8、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图,在晚上开车时,(  )
A.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亮 B.灯光在潮湿的沥青路面发生漫反射
C.迎面走向车的人看潮湿的路面更亮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10、某款“抓娃娃”机通过投币接通电源后,娃娃机内彩灯发光,接着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接通电动机才能抓取“娃娃”,不投币只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无法抓“娃娃”。下列简化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B.C.D.
11、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在2号地砖表面看到了灯的像,在3号地砖表面也看到了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12、如图所示是一种触摸开关。当手指直接接触这种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因为人体是导体,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用手持下列物体去接触面板上金属体时,也能使电灯发光的是(  )

A.木制牙签 B.金属钥匙 C.塑料尺 D.玻璃杯
13、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E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 当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呈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C. 当蜡烛放在图中C区域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呈现清晰正立放大的像
D. 当蜡烛放在图中E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A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14、如图所示的“电阻测量盒”,内有电源(电压不变且未知)、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开关和电流表,并引出两根导线到盒外。将盒外的两根导线分别与待测电阻Rx的两端相连,根据开关闭合、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可以算出Rx的阻值。如图是设计的盒内电路图,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B. C.D.
15、如图是摄像头以及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若该摄像头到画面中床的距离(物距u)为30cm。摄像头到光屏距离(像距v)为6cm。则摄像头焦距f有可能是(  )
A. 16cm B. 10cm C. 6cm D. 5cm
16、两个相同的电流表,均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如图甲,闭合开关S,两灯泡均发光,两电流表均有正常的示数。如图乙,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恰好相同,则通过L1与L2的电流之比为( )
A. 1︰5 B. 5︰1 C. 1︰4 D. 4︰1
17、学习了《质量测量工具的进化》的STEAM课程,小敏认识并使用了如图台秤,发现指针偏转角度与所测物体质量成正比。根据台秤示数变化规律,小敏想选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所测物体质量大小,设计的电路最合理的是(  )
A.B.C.D.
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在保证各元件安全的条件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向中点移动的过程中(  )

A.电压表V示数变小,灯的亮度变亮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
C.两个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19、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p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由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两端电压为5V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C.定值电阻R0的阻值是100Ω 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3A
20、如图,电路中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图线①;断开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图线②。把记为,下列能正确表示图线①、②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唐朝诗人胡令能写了一首《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路人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和 传播,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
22、如图是停车场经常使用的“广角镜”,可以用来扩大司机的观察范围,防止车祸发生。它的原理和车的后视镜相同。回答系列问题:
(1)1905年,英国车手多萝西莱发明汽车后视镜,以便于观察后方来车。与“广角镜”相似的是,二者都用了凸面镜。因为凸面镜能够 (选填“会聚”或“发散”)光线;
(2)把该凸面镜想象成一块平面镜。先将一个浦江桃形李放在该平面镜前,此时量得物距为6cm。接着移动平面镜,移动至原来桃形李成像的位置后停止。此时物体到像点的距离为 cm。
2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54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则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为 A,通过小灯泡L2的电流为 A,电压表V的示数为 V。

24、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凸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请回答:
(1)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 像(填像的具体特点)。
(2)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采用下列 (填字母编号)两种方法的组合。
A.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B.对水凸透镜抽水
C.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D.对水凸透镜注水
25、两段材料相同、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 A、B,A比B的横截面积小,它们的电阻关系是RA RB;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则通过它们的电流关系是IA IB(以上各空均填“>”、“=”或“<”)。
26、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取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为了能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小丽应该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天安门城楼的方向移动,同时将镜头往后缩,或者选用焦距较 (选填“大”或“小”)的照相机进行拍摄。
27、我校科技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电流热效应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取火方式。他们将烟盒内部的锡箔纸剪成图甲所示的中间窄、两头宽的纸带,并将其与一节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如图乙所示,过一会锡箔纸较窄处的纸就燃起来。此时锡箔纸中的电子的流向是从电池的 (选填“正极流向负极”或“负极流向正极”);锡箔纸中间剪窄后的电阻 没剪时的电阻,通过锡箔纸较窄处电流 (后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较宽处电流。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两个小组同学选用的物体高度相同,但凸透镜焦距不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表1 
物距u/cm 像距v/cm 像高h/cm
11 9.2 5
17 7.1 2.5
40 5.7 0.9
表2 
物距u/cm 像距v/cm 像高h/cm
25 17 4
28 167 3.3
40 13.3 2
(1)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高度和凸透镜焦距相同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由实验数据还可知:物体高度和物距相同时, 不同,则像距不同,像的高度也不同。
29、小华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实验器材有:三节干电池(每节恒为1.5V)、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两个(分别标有“20Ω 2A”“40Ω 1A”字样)、定值电阻4个(5Ω、10Ω、15Ω、20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他们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小华先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出现该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至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两电表示数。接着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闭合开关,为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3)多次更换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观察发现:在误差范围内,图像上的任意点和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大小都相等,因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为了完成整个实验,他们选取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
30、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请你帮助小金。
(1)依据图甲,请在答题卷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补充完整;
(2)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P到某位置,电流表示数(图丙)为 A;
(3)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小金下一步的操作是 ,读出两表示数。重复上述步骤。
31、小金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圆(如图乙),分别测量A到玻璃板的距离LA,B到玻璃板的距离LB,多次改变A的位置,得到三组数据如图丙所示。
次数 1 2 3 平均
LA/cm 4.00 5.00 6.00 5.00
LB/cm 4.00 5.00 6.00 5.00
(1)小金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2)小金仅将图甲中玻璃板从M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N的位置时,蜡烛A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随之移动;
(3)小金将三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请判断该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第32、34小题各6分,第33小题4分,第35小题8分,共24分)
32、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装修房屋时检测甲醛污染指数很重要。如图甲是一款甲醛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恒为3V,R是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为可以感知甲醛污染浓度的可变电阻,其阻值随甲醛污染指数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污染指数在50以下为轻度污染,50~100之间为中度污染,100以上为重度污染。问:
(1)分析图甲、乙可知污染指数越大,电压表示数   (填“越大”或“越小”)
(2)污染指数为50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A。
(3)通过计算说明电压表示数为1V时,是否属于重度污染?
33、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只杯子,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等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CD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AB在视网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AB,再用图乙的方法画出A'B')
34、如图是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流的电路,其中电阻R为100欧姆,它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电阻的电流可在10毫安~100毫安范围内调节。
(1)选用电源的电压应为多大?
(2)变阻器的总电阻为多大?额定电流至少要多大?
(3)上述电路能否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调为零?请说明理由。
35、老师给小宁一个暗箱,其表面有两个接线柱M、N,它们之间电阻值恒定不变。小宁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进行实验:在开关S、都闭合和开关S闭合、断开两种情况下,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示数,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电流表示数I随变化的曲线。由上述信息可知:
(1)电源电压U为 V;
(2)为 Ω;
(3)图乙中曲线 (填“A”或“B”)是根据开关S、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老师告诉小宁,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一个阻值为(值已知),另一个阻值未知,假设为。求的值。(用、表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中模拟考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范围:第1-4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转轴拨弦三两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 “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答案】C
【解析】A.“转轴拨弦三两声”中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正确;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音色辨别的,故D错误。故选C。
2、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类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窗口”。盲人“阅读”盲文靠的是(  )
A. 视觉 B. 触觉 C. 痛觉 D. 听觉
【答案】B
【解析】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如图,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O是入射光线
B.反射角等于30°
C.将激光笔靠近N时,光线OB会靠近ON
D.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
【答案】B
【解析】A.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由图知入射光线从激光笔沿AO射向镜面,所以AO是入射光线,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入射角为6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60°,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将激光笔靠近N时,入射光线OA靠近ON,则入射角减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会减小,所以反射光线OB也会靠近ON,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绕ON前后转动F板,由于E、F两个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F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4、如图,用绝缘线分别悬吊甲、乙两轻小物体,甲带电,用带电棒丙分别靠近甲、乙。下列能证明乙带电且甲、乙带异种电荷的现象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若丙带正电,由图可知丙吸引甲,故甲带负电,丙吸引乙,故乙带负电或不带电,故A不符合题意;
B.若丙带正电,由图可知丙排斥甲,故甲带正电,丙排斥乙,故乙带正电,故B不符合题意;
C.若丙带正电,由图可知丙排斥甲,故甲带正电,丙吸引乙,故乙带负电或不带电,故C不符合题意;
D.若丙带正电,由图可知丙吸引甲,甲带电故甲带负电,丙排斥乙,故乙带正电,所以甲、乙带异种电荷,故D符合题意。故选D。
5、如图为小科在湖北恩施苗族自治州某景区游览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河水清澈见底,舟行水上如悬浮空中,美如画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科看到河底是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B. 河底小船黑色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苗族妇女的银饰在阳光下银光闪闪,是光发生了漫反射
D. 苗族妇女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A
【解析】A.河底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进入小雨的眼睛,故小科看到的河底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
B.影子是光照不到的阴暗区域,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河底小船黑色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苗族妇女的银饰表面光滑,在阳光下银光闪闪,是发生了镜面反射,故C错误;
D.苗族妇女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
6、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方接线柱和左上方接线柱接入电路中,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方接线柱和右上方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当滑片向左滑动时,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变短,所以电阻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C.滑动变阻器的左上方接线柱和右下方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当滑片向左滑动时,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变长,所以电阻变大,故C符合题意;
D.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下方接线柱接入电路中,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且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伴随着轻快的下课铃声,同学们在欢乐声中走出教室,映入眼帘的是校园内五彩缤纷的美景……下列有关视觉和听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看远处可以缓解视觉疲劳预防近视
B.能感知铃声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的鼓膜内
C.物像的形成部位在视网膜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或闭口捂耳,以免震破鼓膜
【答案】B
【解析】A.常常远眺能缓解眼疲劳,是预防近视眼的有效措施,A正确。
B.耳蜗为听觉感受器,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B错误。
C.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在大脑皮层上形成视觉,C正确。
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捂耳闭口也是同样的道理,D正确。故选B。
8、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图,在晚上开车时,(  )
A.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亮 B.灯光在潮湿的沥青路面发生漫反射
C.迎面走向车的人看潮湿的路面更亮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C
【解析】A.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容易发生漫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多的反射光线进入了迎面走向车的人,因此迎面走向车的人看潮湿的路面更亮,故C符合题意;
D.在反射现象中,所以光线均可能带电,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不符合题意。
9、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A
【解析】A.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带动水振动使“水花四溅”,故A正确;
B.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D错误。
10、某款“抓娃娃”机通过投币接通电源后,娃娃机内彩灯发光,接着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接通电动机才能抓取“娃娃”,不投币只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无法抓“娃娃”。下列简化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B.C.D.
【答案】B
【解析】由题知,某款“抓娃娃”机通过投币接通电源后,娃娃机内彩灯发光,接着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接通电动机才能抓取“娃娃”,不投币只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无法抓“娃娃”,这说明感应和投币互不影响,故彩灯和电动机应是并联的,且投币开关应该在干路上,结合图示可知,只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在2号地砖表面看到了灯的像,在3号地砖表面也看到了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答案】B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分析题干可知无论是把哪一块砖看作平面镜,灯的大小,与到灯的距离都是一样的,所以像的大小与位置也都是相同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2、如图所示是一种触摸开关。当手指直接接触这种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因为人体是导体,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用手持下列物体去接触面板上金属体时,也能使电灯发光的是(  )

A.木制牙签 B.金属钥匙 C.塑料尺 D.玻璃杯
【答案】B
【解析】由人体接触开关面板上的金属体时,会触发开关闭合,电路中的电灯发光,人体是导体,要让电灯发光,应该选用导体与去接触面板上金属体,木制牙签、塑料尺、玻璃杯是绝缘体,金属钥匙是导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E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 当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呈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C. 当蜡烛放在图中C区域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呈现清晰正立放大的像
D. 当蜡烛放在图中E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A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答案】C
【解析】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倍焦距为20.0cm,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即蜡烛在该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透镜另一侧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即图中的E区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即该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位置在透镜另一侧的两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蜡烛放在图中C区域,即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是用光屏承接不到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理可知,当蜡烛放在图中E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A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如图所示的“电阻测量盒”,内有电源(电压不变且未知)、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开关和电流表,并引出两根导线到盒外。将盒外的两根导线分别与待测电阻Rx的两端相连,根据开关闭合、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可以算出Rx的阻值。如图是设计的盒内电路图,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B. C.D.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开关断开时,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开关闭合时,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知通过R0的电流,根据U=IR可以求出电源电压,然后根据R可以求出Rx的阻值,故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开关闭合时,电路为Rx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则电源电压为:U=IRx;开关断开时,两个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中,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则电源电压为:U=I'(Rx+R0),两个关系式联立,可以求出Rx的阻值,故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开关闭合时,电流表和Rx被短路,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开关断开时,两个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由于无法测量出电源电压,所以无法求出Rx的阻值,故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开关闭合时,Rx被短路,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根据U=IR可以求出电源电压;开关断开时,两个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源电压和电流表示数可以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可以求出Rx的阻值,故D正确。故选:C。
15、如图是摄像头以及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若该摄像头到画面中床的距离(物距u)为30cm。摄像头到光屏距离(像距v)为6cm。则摄像头焦距f有可能是(  )
A. 16cm B. 10cm C. 6cm D. 5cm
【答案】D
【解析】已知u=30cm,v=6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2f,2f>v>f,即
解得3cm<f<15cm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两个相同的电流表,均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如图甲,闭合开关S,两灯泡均发光,两电流表均有正常的示数。如图乙,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恰好相同,则通过L1与L2的电流之比为( )
A. 1︰5 B. 5︰1 C. 1︰4 D. 4︰1
【答案】C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并联,电流表测通过的电流,电流表测干路电流,且指针偏转角度相同,而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由图示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分度值为,示数为,即干路中的电流为;电流表的量程为,分度值为,示数为,即则通过的电流为,所以通过的电流为则通过与的电流之比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7、学习了《质量测量工具的进化》的STEAM课程,小敏认识并使用了如图台秤,发现指针偏转角度与所测物体质量成正比。根据台秤示数变化规律,小敏想选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所测物体质量大小,设计的电路最合理的是(  )
A.B.C.D.
【答案】B
【解析】A.图中电阻R0和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量R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得到电压表的示数 由上式可知,电压表示数UV和R不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电阻R0和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量R上端的电压,因为电压表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开路,滑片移动过程中,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因此电压表的示数为UV=IR滑入,所以UV和R滑入成正比,故B符合题意;
CD.图中电阻R0和变阻器R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的示数为所以I与R不成正比,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在保证各元件安全的条件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向中点移动的过程中(  )

A.电压表V示数变小,灯的亮度变亮 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
C.两个电流表示数都变大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答案】B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A2测通过灯泡的电流,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电压;
A.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即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因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则移动滑片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和实际功率均不变,则灯泡的亮度不变,故A错误;
BC.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右端向中点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增大,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干路电流增大,即电流表A1示数变大,故B正确、C错误;
D.因为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所以电压表V的示数和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不变,故D错误。故选B。
19、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p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由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电路中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两端电压为5V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
C.定值电阻R0的阻值是100Ω 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3A
【答案】B
【解析】ABC.由图甲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P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P滑到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5V,通过电路的电流为0.1A,则由欧姆定律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此时可得 ①
当滑片P滑到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只有定值电阻R0接入电路,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最大,由图乙可知I最大=0.6A,由欧姆定律可得 ②
由①②可得,故AC错误,B正确;
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中点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5Ω,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故D错误。故选B。
20、如图,电路中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图线①;断开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图线②。把记为,下列能正确表示图线①、②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闭合开关S,电阻R0被短路,电压表测量R两端电压,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 由U=IR可知,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故图线①过原点;断开开关S,电阻R0与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量R0与电阻R两端电压,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则电压表最小值为R0两端电压,即U0,由U=IR+IR0可知,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且图线②过(0,U0)点,故B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唐朝诗人胡令能写了一首《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路人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和 传播,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
【答案】振动 水或液体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路人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鱼在水中,鱼能听到岸上人说话的声音是可以通过空气和水传播到鱼耳中的。
22、如图是停车场经常使用的“广角镜”,可以用来扩大司机的观察范围,防止车祸发生。它的原理和车的后视镜相同。回答系列问题:
(1)1905年,英国车手多萝西莱发明汽车后视镜,以便于观察后方来车。与“广角镜”相似的是,二者都用了凸面镜。因为凸面镜能够 (选填“会聚”或“发散”)光线;
(2)把该凸面镜想象成一块平面镜。先将一个浦江桃形李放在该平面镜前,此时量得物距为6cm。接着移动平面镜,移动至原来桃形李成像的位置后停止。此时物体到像点的距离为 cm。
【答案】(1)发散 (2)24
【解析】(1)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故汽车后视镜应安装凸面镜。(2)把该凸面镜想象成一块平面镜;先将一个浦江桃形李放在该平面镜前,此时量得物距为6cm,像距也为6cm,当移动至原来桃形李成像的位置,则此时的物距为12cm,像距也为12cm,则此时物体到像点的距离为

2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54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则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为 A,通过小灯泡L2的电流为 A,电压表V的示数为 V。

【答案】0.2 0.34 3
【解析】由图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A1的测量支路L1的电流,则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I1=0.2A。因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则小灯泡L2的电流为 电压表V测L2两端电压,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相等,并等于电源电压,即电压表V的示数为为3V。
24、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凸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请回答:
(1)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 像(填像的具体特点)。
(2)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采用下列 (填字母编号)两种方法的组合。
A.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B.对水凸透镜抽水
C.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D.对水凸透镜注水
【答案】(1)倒立、缩小的实 (2)A、B
【解析】(1)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此时像成在光屏的左侧,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或者对水凸透镜抽水,使凸透镜的凸度变小,焦距变大,相当于缩小物距,增大像距,故选AB。
25、两段材料相同、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 A、B,A比B的横截面积小,它们的电阻关系是RA RB;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如图所示。则通过它们的电流关系是IA IB(以上各空均填“>”、“=”或“<”)。
【答案】> =
【解析】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当材料与长度都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的导体电阻越大,所以可知两段导体的电阻关系为RA>RB。由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关系是IA=IB。
26、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取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为了能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小丽应该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天安门城楼的方向移动,同时将镜头往后缩,或者选用焦距较 (选填“大”或“小”)的照相机进行拍摄。
【答案】远离 小
【解析】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只能从取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说明所成的像太大,需使像变小,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应增大物距,即小丽应该向远离天安门城楼的方向移动,同时将镜头往后缩,减小像距。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像距越小,像越小,所以可以选用焦距较小的照相机进行拍摄。
27、我校科技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电流热效应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取火方式。他们将烟盒内部的锡箔纸剪成图甲所示的中间窄、两头宽的纸带,并将其与一节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如图乙所示,过一会锡箔纸较窄处的纸就燃起来。此时锡箔纸中的电子的流向是从电池的 (选填“正极流向负极”或“负极流向正极”);锡箔纸中间剪窄后的电阻 没剪时的电阻,通过锡箔纸较窄处电流 (后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较宽处电流。
【答案】负极流向正极 大于 等于
【解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故与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所以锡箔纸中电子从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故较窄处电阻大;将锡箔纸与一节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时,锡箔纸内有电流通过,锡箔纸会发热,且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窄处和宽处的电流相等;较窄处电阻大,由电流的热效应可知,较窄处发热多,更容易燃烧起来。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两个小组同学选用的物体高度相同,但凸透镜焦距不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表1 
物距u/cm 像距v/cm 像高h/cm
11 9.2 5
17 7.1 2.5
40 5.7 0.9
表2 
物距u/cm 像距v/cm 像高h/cm
25 17 4
28 167 3.3
40 13.3 2
(1)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高度和凸透镜焦距相同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由实验数据还可知:物体高度和物距相同时, 不同,则像距不同,像的高度也不同。
【答案】(1)变小 (2)凸透镜焦距
【解析】(1)表1中,凸透镜焦距不变f1=5cm,物距11cm、17cm、40cm不断增大,像高5cm、2.5cm、0.9cm逐渐减小;同理表2中、表3中也可看出物体高度、凸透镜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变小。
(2)由实验数据还可知:物体高度和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不同,则像距不同,像的高度也不同。如物体高度相同,物距都为40cm,凸透镜的焦距为5cm时,像距为5.7cm,像高为0.9cm;物距都为40cm,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时,像距为13.3cm,像高为2cm。
29、小华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实验器材有:三节干电池(每节恒为1.5V)、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两个(分别标有“20Ω 2A”“40Ω 1A”字样)、定值电阻4个(5Ω、10Ω、15Ω、20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他们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小华先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出现该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至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两电表示数。接着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闭合开关,为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3)多次更换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观察发现:在误差范围内,图像上的任意点和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大小都相等,因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为了完成整个实验,他们选取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
【答案】(1)定值电阻短路 (2)B (3)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40Ω 1A”
【解析】(1)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不是断路,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因此故障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定值电阻R短路了。
(2)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根据串联分压原理,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会变大,为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减小定值电阻的电压,则应增大变阻器的电压,所以应增大变阻器的阻值,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移动。
(3)由图乙可知图线上的任一点和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大小是电流与电阻的乘积,矩形“面积”大小都相等,说明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的乘积保持不变,故可得出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由图乙可知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时,电流为0.1A,电源电压为4.5V,则此时总电阻为此时变阻器阻值为所以选用的是“40Ω 1A”的滑动变阻器。
30、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请你帮助小金。
(1)依据图甲,请在答题卷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补充完整;
(2)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P到某位置,电流表示数(图丙)为 A;
(3)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小金下一步的操作是 ,读出两表示数。重复上述步骤。
【答案】(1) (2)0.24 (3)移动滑动变阻器
【解析】(1)由图丙可知,电流表选择0~0.6A的量程,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由图甲可知,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连接变阻器上端和右下角的接线柱,实物图如图所示:
(2)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电流表的示数是0.24A。
(3)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多次改变电压值,读取对应的电流值,完成第一次实验后,下一步移动滑动变阻器,读出两表示数,重复上述步骤。
31、小金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圆(如图乙),分别测量A到玻璃板的距离LA,B到玻璃板的距离LB,多次改变A的位置,得到三组数据如图丙所示。
次数 1 2 3 平均
LA/cm 4.00 5.00 6.00 5.00
LB/cm 4.00 5.00 6.00 5.00
(1)小金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2)小金仅将图甲中玻璃板从M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N的位置时,蜡烛A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随之移动;
(3)小金将三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请判断该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答案】(1)A (2)不会 (3)不正确,见解析
【解析】(1)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实验时,应在A这一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A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蜡烛A的像不会随之移动。
(3)该数据处理不正确,该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不是为了减小误差不需要取平均值。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第32、34小题各6分,第33小题4分,第35小题8分,共24分)
32、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装修房屋时检测甲醛污染指数很重要。如图甲是一款甲醛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恒为3V,R是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为可以感知甲醛污染浓度的可变电阻,其阻值随甲醛污染指数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污染指数在50以下为轻度污染,50~100之间为中度污染,100以上为重度污染。问:
(1)分析图甲、乙可知污染指数越大,电压表示数   (填“越大”或“越小”)
(2)污染指数为50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A。
(3)通过计算说明电压表示数为1V时,是否属于重度污染?
【答案】(1)越大(2)0.05(3)解:电路中电流I=UR/R=1V/10Ω=0.1A,可变电阻两端电压U0=U-UR=3V-1V=2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可变电阻连入电路中的阻值R0=U0/I=2V/0.1A=20Ω
由图象可知,电阻为20Ω时,污染指数为150,属于重度污染。
【解析】(1)从乙图中可以看出污染指数越大,电阻R。越小,甲图是串联电路,分电压,电阻大,分得的电压多,所以Ro分的电压小,电压表所测的R分得的电压多越大;
(2)当 污染指数为50时, R0=50Ω; 电源电压恒为3V,R是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 所以I=U/R=3V/(50Ω+10Ω)=0.05A ;
(3) 电路中电流I=UR/R=1V/10Ω=0.1A,可变电阻两端电压U0=U-UR=3V-1V=2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可变电阻连入电路中的阻值R0=U0/I=2V/0.1A=20Ω ; 由图象可知,电阻为20Ω时,污染指数为150,属于重度污染。
33、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只杯子,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等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CD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AB在视网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AB,再用图乙的方法画出A'B')
【答案】
【解析】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可分别过CD作镜面的垂线,从而确定杯子AB的位置。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乙知,CD两点射向晶状体的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两条折射光线到达视网膜便形成了CD在眼球中的像。同理,过AB两点作通过光心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到达视网膜的位置,便是杯子AB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作图如下:
34、如图是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流的电路,其中电阻R为100欧姆,它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电阻的电流可在10毫安~100毫安范围内调节。
(1)选用电源的电压应为多大?
(2)变阻器的总电阻为多大?额定电流至少要多大?
(3)上述电路能否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调为零?请说明理由。
解:(1)当滑片位于a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电流最大,为100 mA,所以电源的电压:U=I大R=0.1 A×100 Ω=10 V。
(2)当电流最小时为I=10 mA=0.01 A,电路总电阻为R总===1000 Ω,所以R滑总=R总-R=1000 Ω-100 Ω=900 Ω,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所以额定电流至少为0.1 A。
(3)不能,因为当变阻器的滑片滑到b点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最小,电阻R两端的电压U也最小,即最小电压U=IR=0.01 A×100 Ω=1 V,故用题述电路不能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调为零。
【解析】(1)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当滑片位于a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此时通过电阻的电流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当滑片位于b端时,两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即为其最小额定电流;
(3)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特点可知,电路不能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调为零。因为R两端的电压UR=100Ω/(100Ω+R滑)×10V,当R滑增大时,U将减小,当R滑达到最大值900欧时,UR取到最小值1V,不能取到0。
35、老师给小宁一个暗箱,其表面有两个接线柱M、N,它们之间电阻值恒定不变。小宁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进行实验:在开关S、都闭合和开关S闭合、断开两种情况下,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示数,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电流表示数I随变化的曲线。由上述信息可知:
(1)电源电压U为 V;
(2)为 Ω;
(3)图乙中曲线 (填“A”或“B”)是根据开关S、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老师告诉小宁,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一个阻值为(值已知),另一个阻值未知,假设为。求的值。(用、表示)
【答案】(1)6 (2)10 (3)B (4)
【解析】(1)(2)当开关S、S1闭合时,RMN短路,只有R1接入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R1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RMN与R1串联。由图乙得,B曲线当R1为30Ω时,电流为0.2A,A曲线当R1为20Ω时,电流为0.2A,根据串联总电阻关系,B曲线为开关S、S1闭合,A曲线为开关S闭合,S1断开。电源电压为
解得
(3)开关S、S1都闭合,且电流为0.2A时,R1的阻值为30Ω,所以图乙中曲线B是根据开关S、S1都闭合时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
(4)因为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R0和Rx,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大,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小,若R0RMN
则R0和Rx应并联,即有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