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24)七年级下册 7.3 黄土高原 课件(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图版(2024)七年级下册 7.3 黄土高原 课件(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黄土高原
第3节
第七章 认识中国的区域
地理位置及概况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位于中国的 地区
海陆位置:
中纬度、北温带
中部
深居内陆
范围
东起 ,西到 ,北起 ,南至
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
古长城
秦岭
乌鞘岭
太行山脉
乌鞘岭
古长城
秦岭

涵盖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
河南省
主要是山西和陕西省
黄土风情
民居:窑洞
民歌:信天游
民俗:安塞腰鼓、剪纸
服饰:白羊肚头巾
饮食:黄馍馍、筱面鱼鱼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 :
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暖温带
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温度带
干湿区
概况
黄土高原海拔500-3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黄土高原黄土覆盖深厚,最大厚度超过300米,呈现多种多样的黄土覆盖景观。
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
源地: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



平坦
长条状(山脊)
孤立 馒头状
地貌特征:
沟壑纵横
塬(残留的平坦开阔地)
墚(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墚)
峁(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川(由沟谷进一步发育而成)
水土流失
降水
特征
降水集中于夏季
多暴雨
植被
特征
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土质
特征
土质疏松
人类
活动
开发历史久
人口增长快
不断开荒种地
过度放牧
采矿、修路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有那么一天,不仅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试思考水土流失会有什么危害?
1.土地贫瘠,作物产量下降。
2.耕地面积减少。
3.旱涝灾害更加频繁。
4.向黄河输送泥沙,堵塞河道。
黄土高原的治理
黄河
中游
黄土高原
严重
黄河
下游
问题
变黄
水土流失
地上河
治理关键
要使黄河泥沙减少
农业技术措施
1.因地制宜
2.轮作套种
3.精心选育良种
4.发展覆地膜
5.喷灌、滴灌技术
6.科学施肥
庄浪梯田
淤地坝(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培养耐干旱品种
干旱
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玫瑰塬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冰川
地震
风成说
火山灰堆积
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注入的支流众多
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水流速度快
流经黄土高原区
1
2
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旱涝灾害
台风
寒潮
地震
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上游
中游
下游
中下游
3
4
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5
C.马车
B.窑洞
下列景观图位于黄土高原的有(双项选择)
6
A.水乡
D.赛龙舟
写出字母和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
A___________ (高原)
B___________ (山脉)
C___________ (山脉)
D___________ (河流)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7
内蒙古高原
太行山
秦岭
黄河
太原
呼和浩特
郑州
西安
兰州
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___。
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阶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护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
煤炭
暖温
季风
北方
第二级
①地表植被稀少,缺少植被保护;
②夏季多暴雨;③土层疏松;④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
植树种草、修建梯田和淤地坝、退耕还林还草
科学放牧等
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__,西到_______ ,北起_______ ,南到_______ 。
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景观分别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黄土高原地形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是___________。
9
太行山脉
乌鞘岭
古长城
秦岭



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是______和 __________。
如何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请你至少列出两个措施来。__________________
10
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
夏季多暴雨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干旱
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修建淤地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